李叔同談禪論佛:生活中自有菩提,靜心乃天性智慧

李叔同談禪論佛:生活中自有菩提,靜心乃天性智慧
定價:280
NT $ 190 ~ 246
  • 作者:弘一大師
  • 出版社:德威
  • 出版日期:2013-07-01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866153908
  • ISBN13:9789866153907
  • 裝訂:平裝 / 304頁 / 16 x 23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李叔同談禪論佛:生活中自有菩提,靜心乃天性智慧
超越宗教藩籬的大智慧;解脫人生的困惑與苦惱

  事不可做盡,言不可道盡。
  學一分退讓,討一分便宜;增一分享用,減一分福澤。
  以淡字交友,以聾字止謗;以刻字責己,以弱字禦侮。
  以虛養心,以德養身,以仁義養天下萬物,以道養天下萬世

  佛法以大菩提心為主。菩提心者,即是利益眾生之心。故信佛法者,須常抱積極之大悲心,發救濟一切眾生之大願,努力做利益眾生之種種慈善事業。乃不愧為佛教徒之名稱。

  青年佛徒應修持的四項:一是惜福,二是習勞,三是持戒,四是自尊。

  佛法的簡易修持法:一、深信因果,因果之法為佛法入門的初步,非常重要;二、發菩提心,即發起成佛之心,須利益眾生,廣修一切善行;三、專修淨土,可首先閱覽淨土法門之書籍。

—弘一大師 李叔同

作者簡介

弘一大師 (1880-1942)

  俗名李叔同,浙江平湖人,生於天津。早年是才氣橫溢的藝術家、教育家,「二十文章驚海內」,集詩、詞、書畫、篆刻、音樂、戲劇、文學才華於一身的奇人,在多個領域內開中華燦爛文化藝術之先河。曾先後培養出豐子愷、劉質平等藝術界名人。

  中年出家苦心向佛,自絢爛歸於平凡,過午不食,精研律學,弘揚佛法,普渡眾生出苦海,被佛門弟子奉為律宗第十一代世祖。

 

目錄

第一篇:戀戀紅塵

 ◎ 信劄賦吟  
 ◎ 弘一大師遺墨的保存及其生活回憶
 ◎ 李叔同先生的愛國精神 
 ◎ 緣 
 ◎ 我所崇拜的弘一法師 
 ◎ 弘一法師之出家
 ◎ 弘一大師書畫金石音樂展弁言    
 ◎ 弘一律師在湛山
 ◎ 春柳社的開場 
 ◎ 李叔同年譜  

第二篇:前塵風雨

 ◎ 感錄隨筆
 ◎ 我在西湖出家的經過 
 ◎ 南閩十年之夢影
 ◎ 斷食日記 
 ◎ 改過實驗談
 ◎ 改習慣
 ◎ 行腳散記  
 ◎ 放生與殺生之果報 
 ◎ 最後之□□  
 ◎ 人生之最後

第三篇:慧海佛光

 ◎ 青年佛徒應注意的四項  
 ◎ 佛法宗派大概
 ◎ 佛法學習初步 
 ◎ 授三皈依大意 
 ◎ 敬三寶
 ◎ 常隨佛學
 ◎ 弘律願文
 ◎ 受八關齋戒法   
 ◎ 《佛法無常經》敘
 ◎ 盜戒釋相概略問
 ◎ 勸人聽鐘念佛文
 ◎ 普勸淨宗道侶兼持誦地藏經 
 ◎ 晚晴集
 ◎ 萬壽岩念佛堂開堂演詞  
 ◎ 淨土法門大意   
 ◎ 淨宗問辨 
 ◎ 泉州開元慈兒院講錄 
 ◎ 藥如來法門略錄
 ◎ 藥師法門修持課儀略錄
 ◎ 藥師如來法門一斑
 ◎ 佛法十疑略釋  
 ◎ 佛教之簡易修持法
 ◎ 略述印光大師之盛德 
 ◎ 為性常法師掩關筆示法則
 ◎ 持非時食戒者應注意日中之時  
 ◎ 《華嚴經》讀誦研習入門次第 
 ◎ 律學要略 
 ◎ 普勸發心印造經像文 
 ◎ 佛法大意 
 ◎ 關於對佛教的誤解 
 ◎ 問答十章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講錄
 ◎ 南山律苑講演錄

 

序言

我的老師李叔同

  弘一法師,由翩翩公子一變而為留學生,又變而為教師,而為道人,四變而為和尚。每做一種人,都十分像樣,好比全能的優伶:起老生像個老生,起小生像個小生,起大面又很像個大面……都是「認真」的緣故,說明了李先生人格上的第一特點。

  李先生人格上的第二特點是「多才多藝」。西洋文藝評論家評價德國的歌劇大家華格納時有這樣一句話:「阿波羅(文藝之神)右手持文才,左手持樂才,分贈給世間的文學家和音樂家。華格納卻兼得了他兩手的贈禮。」意思是說,華格納能作曲,又能作歌,所以成了歌劇大家。拿這句話來評價我們的李先生,實在還不夠用。李先生不但能作歌,能填詞,又能作畫、作文、吟詩、填詞、寫字、治金石、演劇,他對於藝術,差不多全般皆能,而且每種都很出色。專門一種的藝術家大多不及他,向他學習。作曲和作歌,讀者可在開明書店出版的《中文名歌五十曲》中窺見。這集子中載著李先生的作品不少,每曲都膾炙人口。他的油畫,大部分寄存在北平美專,現在大概還在北平,寫實風而兼印象派筆調,每幅都很穩健、精到,為我國洋畫界難得的佳作。他的詩詞文章,載在從前出版的《南社文集》,典雅秀麗,不亞於蘇曼殊。他的字,功夫尤深,早年學黃山谷,中年專研北碑,得力於《張猛龍碑》尤多。晚年寫佛經,脫胎換骨,自成一家,輕描淡寫,毫無煙火氣。他的金石,同字一樣秀美。出家前,他的友人把他所刻的印章集合起來,藏在西湖上「西泠印社」石壁的洞裡,洞口用水泥封好,題著「息翁印藏」四字(現在也許已被日本人偷去)。他的演劇,是中國話劇的鼻祖。總之,在藝術上,他是無所不精的一個作家。在藝術之外,他又曾研究理學(陽明、程、朱之學,他都曾做過功夫。後來由此轉入道教,又轉入佛教的),研究外國文學……李先生多才多藝,一通百通,所以他雖然只教我音樂圖畫,他所擅長的卻不止這兩種。換言之,他的教授圖畫音樂,有許多其他修養做背景,所以我們不得不崇敬他。借夏丏尊先生的話來講:「他做教師,有人格做背景,好比佛菩薩有『後光』。」所以他從不威脅學生,而學生見他自生敬畏;從不嚴責學生,而學生自會用功。他是實行人格教化的一位大教育家。我敢說:「自有學校以來,自有教師以來,未有盛於李先生者也。」

  年輕的讀者看到這裡,也要產生這樣的疑念:李先生為什麼不做教育家、不做藝術家,而做和尚呢?

  是的,我曾聽到許多人發出這樣的疑問?他們的意思,大概以為做和尚是迷信的、消極的、暴棄的,可惜得很!倘若不做和尚,他可在這僧臘二十四年中教育不少人才,創作不少作品,這才有功於世呢!

  這話,近看是對的,遠看卻不對。用低淺的眼光,從世俗習慣上看,辦教育、製作品,是實實在在的事業,當然比做和尚有功於世。遠看,用高遠的眼光,從人生根本上看,宗教的崇高偉大遠在教育之上,但在這裡需加上重要聲明:一般所謂佛教,千百年來早已歪曲化而失卻真正佛教的本意。一般佛寺裡的和尚,其實是另一種奇怪的人,與真正的佛教毫無關係。因此,世人對佛教的誤解越來越深。和尚大都以念經、念佛、做道場為營業,居士大都想拿信佛來換得世間的名利恭敬,甚或來生福報。

  還有一班戀愛失敗、經濟破產、作惡犯罪的人,走投無路,遁入空門,以信佛為避難所。於是乎,未曾認明佛教真相的人就排斥佛教,指為消極、迷信,而非打倒不可。歪曲的佛教應該打倒,但真正的佛教崇高偉大,勝於一切。讀者只要窮究自身的意義,便可相信這話。譬如為什麼入學校?為了欲得教養。為什麼欲得教養?為了要做事業。為什麼要做事業?為了滿足你的人生欲望。再問下去,為什麼要滿足你的人生欲望?你想了一想,一時間找不到根據而難以答覆。你再想一想,就會感到疑惑和虛空。你三想的時候,也許會感到苦悶而悲哀。這時候你就要請教「哲學」,和它的老兄「宗教」。這時候你才相信真正的佛教高於一切。所以李先生放棄教育和藝術而修佛法,好比出於幽谷,遷於喬木,不是可惜,而是可慶的。

文/豐子愷

 

內容連載

第一篇
戀戀紅塵


◎ 信劄賦吟

書信

致劉質平(宜注意者)

質平仁弟:
來函,誦悉。日本留學生向來如是。雖亦有成績佳良者,然大半為日本做殿軍或並殿軍之資格亦無之。故日人說起留學生輒做滑稽訕笑之態。不佞居東八年,固習見不鮮矣。君之志氣甚佳,將來必可為吾國人吐一口氣。但現在宜注意者如下:
(一)宜重衛生,俾免中途輟學(習音樂者,非身體健壯之人不易進步。專運動五指及腦,他處不運動則易致疾。故每日宜為適當之休息及應有之娛樂、適度之運動。又宜早眠早起,食後宜休息一小時,不可即彈琴)。
(二)宜慎出場演奏,免人之忌妒(能不演奏最妥,抱璞而藏,君子之行也)。
(三)宜慎交遊,免生無謂之是非(留學界品類尤雜,最宜謹慎)。
(四)勿躐等急進(吾人求學須從常規,循序漸進,欲速則不達矣)。
(五)勿心浮氣躁(學稍有得,即深自矜誇;或學而不進(此種境界他日有之),即生厭煩心,或抱悲觀,皆不可。必須心氣平定,不急進,不間斷。日久自有適當之成績)。
(六)宜信仰宗教,求精神上之安樂(據余一人之所見,確係如此,未知君以為如何)。
附錄格言數則呈閱。
不佞近來頗有志於修養,但言易行難,能持久不變尤難,如何如何?今秋因經先生(注。經先生:即經亨頤,時任浙江第一師範校長。)堅留,情不可卻,南京之兼職似可脫離。君暇時乞代購マソドリソ(注。マソドリソ:即mandoline(曼陀鈴)。)弦E二根、A二根、D三根、G二根,封入信內寄下。六七日內擬匯款五圓存尊處,尚有他物乞代購也。君如須在滬杭購物,不佞可以代辦,望勿客氣,隨時函達可也。
君在校師何人?望示知。聽音樂會之演奏,有何感動?此不佞所願聞者也。此覆,即頌旅吉。
李嬰(注。李嬰:李叔同在跑虎寺試驗斷食後即改名李嬰。)
八月十九日
門先生(注。門先生:李叔同留學時的友人。)乞為致意,他日稍暇,當作書奉候。並謂現在不佞求學不得,如行夜路,視門先生如在天上矣。
(1916年)
劉質平(1894~1978): 原名毅,浙江海寧人。音樂教育家。1914至1917年在浙一師求學,從李叔同學習美術、和聲、作曲及鋼琴,畢業後由李叔同資助留學日本,1919年與吳夢非一起創辦上海藝專。編著有《開明音樂教材》、《音樂教程》等。

致劉質平(不可交尋常之友)
質平仁弟足下:
來書誦悉。《菜根譚》及M經,前已收到,曾致覆片,計已查收。
官費事可由君訪察他人補官費之經過情形,由君作函寄來。上款寫經、夏二先生及不佞三人,函內詳述他省補費之辦法。此函寄至不佞處,由不佞與經、夏二先生(注。經亨頤、夏丏尊)商酌可也。君在東言行謹慎,甚佳。交友不可勉強,甯無友,不可交尋常之友(或不盡然),雖無損於我,亦徒往來酬酢,作無謂之談話,周旋消費力學之時間耳。門先生忠厚長者,可以為君之友人。此外不再交友,亦無妨礙。始親終疏,反致怨尤,故不如於始不親之為佳也。不佞前致君函有應注意者數條,宜常閱之。
又格言數則,亦不可忘。不佞無他高見,唯望君按部就班用功,不求近效。進太銳者恐難持久。不可心太高,心高是灰心之根源也。心倘不定,可以習靜坐法。入手雖難,然行之有恆,自可入門(君有崇信之宗教,信仰之尤善,佛、伊、耶皆可)。音樂書前日已掛號寄奉。附一函乞轉交門先生。此覆,即頌
近佳!
李嬰
(1917年)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二手書
    68
    $190
  2. 新書
    79
    $221
  3. 新書
    85
    $238
  4. 新書
    88
    $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