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傳播理論:文化與社會的面觀
- 作者:Nick Stevenson
- 譯者:趙偉妏,陳晏茵,陳秉逵
- 出版社:韋伯
- 出版日期:2013-08-31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86633869X
- ISBN13:9789866338694
- 裝訂:平裝 / 336頁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本書透過不同的方法典範,深入剖析大眾媒介的發展。第一章首先以批判性典範入手,透過馬克思主義觀點,探究媒介中的政經體系與意識型態;第二章以哈伯瑪斯提出之公共領域概念,檢視大眾傳播場域中的公領域現象;第三章探討閱聽人的詮釋、能動性、結構與意識型態,如何再製與詮釋媒介內容;第四章則著重麥克魯漢提出之「地球村」概念,作為文化中介者的媒介,是如何透過跨文化方式運作;第五章討論後現代主義大師布希亞,針對媒介提出之擬像、超真實等概念;最後運用各種理論與論點,檢視新媒介與資訊社會的關係,包括網際網路與資訊、資訊性政治的限制等議題。
作者簡介
尼克.史蒂文森(Nick Stevenson)
英國劍橋大學社會與政治科學博士,目前任教於英國諾丁漢大學社會與社會政策學系,主要研究領域為媒介與文化、多元文化主義、公民權等。著有〈文化、意識型態與社會主義〉(Culture, Ideology and Socialism)、〈媒介的轉變〉(The transformation of media)等書。
譯者簡介
趙偉妏
交通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
譯有《教您如何做文化暨媒介研究》、《媒介、科技與社會》、《論消費文化與後現代性》(韋伯文化出版)
陳晏茵
世新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
陳秉逵
          美國俄亥俄大學政治學碩士
          譯有《歷史研究取徑與方法》(韋伯文化出版)
      
        序言
        弁言
        緒論
      
        第一章  馬克思主義與大眾傳播研究
壹、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與意識型態
        貳、威廉斯:傳播與漫長革命
        參、文化唯物論與霸權
        肆、威廉斯與物質文化:電視和報紙
        伍、威廉斯與傳播理論
        陸、格拉斯哥大學媒體小組與電視偏見
        柒、兩個案例研究:好消息與壞消息
        捌、旁觀者的眼光與媒介研究的客觀性
        玖、意識型態與格拉斯哥媒體小組
        拾、霍爾、大眾傳播與霸權
        拾壹、監控危機:媒體、道德恐慌與新右派的崛起
        拾貳、意識型態:受壓迫者的回歸?
        拾參、對媒介論述的編碼與解碼
        拾肆、過份膨脹的論述及其他相關的評論
        拾伍、小結
      
        第二章  哈伯瑪斯、大眾文化與公共領域
壹、公共文化
        貳、布爾喬亞公共領域
        參、哈伯瑪斯、大眾文化與早期法蘭克福學派
        肆、大眾文化的問題:哈伯瑪斯與法蘭克福學派
        伍、公共領域與公共廣播
        陸、哈伯瑪斯、公共領域與公民
        柒、小結
      
        第三章  閱聽人研究中的批判觀點
壹、批判性閱聽人研究的興起
        貳、莫利與電視閱聽人::再訪製碼/解碼
        參、符號學、社會學與電視閱聽人
        肆、家庭娛樂中的階級、權力與意識型態
        伍、費斯克與流行文化的愉悅
        陸、生活因通俗報刊而增色
        柒、空洞的民粹主義或是抵抗的愉悅?
        捌、女性主義與肥皂劇:愉悅中的解讀
        玖、女性主義、大眾文化與觀看〈朱門恩怨〉
        拾、心理分析、認同與烏托邦
        拾壹、解讀雜誌文化
        拾貳、女性主義與批判理論
        拾參、小結
      
        第四章  麥克魯漢與文化中介
壹、科技媒介
        貳、殷尼斯,麥克魯漢與加拿大社會理論
        參、媒介即訊息
        肆、空間與時間:科技與文化研究
        伍、口述、印刷與現代文化:顧迪與紀登斯
        陸、更多批判性論點
        柒、小結
      
        第五章  布希亞的衝擊
壹、後現代主義為異質性場域
        貳、布希亞、阿圖塞與迪博
        參、後現代主義,、象徵交換與馬克思主義
        肆、法國的麥克魯漢:擬仿、超真實與群眾
        伍、布希亞與詹明信
        陸、布希亞的不合理論點
        柒、小結
      
        第六章  新媒介與資訊社會
壹、席勒與媒介帝國主義
        貳、資訊主義,、網絡與社會運動:柯司特
        參、資訊政策的限制
        肆、維希留、速度與傳播
        伍、維希留與大眾傳播媒介
        陸、網絡女性主義內部的批判議題
        柒、小結
      
        結論
        壹、大眾傳播研究的三個典範
        貳、可能的未來
      
        名詞解釋
        參考書目
        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