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梵彌羅:中古時期道教經典當中的佛教

大梵彌羅:中古時期道教經典當中的佛教
定價:390
NT $ 308 ~ 390
  • 作者:謝世維
  • 出版社:台灣商務
  • 出版日期:2013-09-01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57052863X
  • ISBN13:9789570528633
  • 裝訂:平裝 / 336頁 / 16k菊 / 14.8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本書由不同的角度分別探討中古時期佛道交流的不同議題,焦點集中在靈寶經當中的佛教概念。大乘佛典譯介進入中國後,其中的觀念開始滲透並被借用到中國本土的經典,最明顯的就是古靈寶經。本書即在佛道的脈絡下探討佛教觀念在靈寶經中的借用與轉化,試著去了解在四世紀到五世紀的中土佛教與道教如何去詮釋與運用印度佛教概念,這種考察不但可以幫助我們理解中世紀的中國如何理解印度中亞的宗教概念,更可以幫助我們了解這些概念如何被中國人所吸收與轉化,進而滲透到佛教以外的宗教,從而建立一種新的觀念。

  此研究議題也開展了當代佛道交涉研究的新面向,使我們可以從這些案例來重新思考佛教的「漢化」與佛道「融合」的議題。

作者簡介

謝世維

  美國印第安那大學(Indiana University)東亞語言文化研究所博士。現任教於國立政治大學宗教研究所,並擔任政治大學宗教研究中心主任。專研道教經典、佛道交涉、道教藝術、華人民間宗教。著有《綢繆缱綣:古中國房中養生研究》、《天界之文──魏晉南北朝靈寶經典研究》,編有《宗教與藝術的對話》,另有期刊論文與會議論文共四十餘篇。

 

目錄

序一
序二
導論

第一章 首過懺罪:中古時期罪感文化之探討
一、前言
二、罪與解罪
三、承擔與懺悔:從自身、家族到國家
四、懺悔與罪的流動性
五、真文與轉經:首謝與禳災、救度儀式
六、結論

第二章 太陰練形:六朝道教經典當中的死後修練與亡者救度
一、前言
二、宋代「鍊度」的轉變與發展
三、太陰練形的觀念
四、靈寶經當中的鍊度觀
五、結論

第三章 破暗燭幽:靈寶經中的燃燈儀式
一、前言
二、佛教經典當中的燃燈儀
三、首謝與禳災、救度儀式
四、古靈寶經當中的燈儀分析
五、結論

第四章 真文開顯:《元始五老赤書玉篇真文天書經》研究
一、前言
二、《五篇真文》的經名與結構
三、《五篇真文》對《五符經》等傳統的改造
四、災劫與救度
五、齋法與八節日修齋
六、《五篇真文》中齋的觀念與佛教齋儀
七、《五篇真文》的「功德」觀
八、結論

第五章 元梵恢漠:道教靈寶經典中的「梵」觀念
一、前言
二、梵書
三、梵音
四、《靈寶無量度人上品妙經》中的「梵」
五、大梵隱語無量音
六、結論

第六章 大乘玄宗:論中古時期道教經典型態之轉變
一、前言
二、佛教翻譯經典中的「大乘」
三、靈寶經中的大乘觀念
四、古靈寶經的救度觀
五、結論

引用書目
索引

 

內容連載

導論

一、佛道交涉研究回顧


現代人文研究注重領域及研究主題的專精,在宗教研究領域所呈現的就是研究的分工與分化,學者通常受限於某宗教的學術訓練,因而僅專注於特定宗教、特定派別或教義之研究。而這種研究現象一方面雖強化各宗教的獨立論述之外,卻缺乏宗教互動與複雜網絡的整體性觀察,只能呈現歷史中特定宗教的單一面向,而致使宗教研究趨於平板與狹隘。其解決方式除了重新審思宗教史中的宗派與傳承觀念外,更必須加強學際整合,避免以線性簡化的單一宗教歷史或觀念論述,而以歷史切面呈現特定歷史時期各宗教複雜的互動與宗教社會網絡,進而更立體地呈現宗教史的複雜面貌。如此縱使未能趨近於歷史原貌,至少可以避免簡化或扭曲歷史現象。

由於學術學門的分類,過去佛教與道教研究分屬兩個研究學門,在漢傳佛教方面更區分為佛教哲學與佛教史兩種研究傾向,前者注重教義、語言的研究,後者著重文化、歷史、藝術等層面的探討。同理,道家哲學與道教學在研究方法與研究取徑上也截然不同,幾乎是兩個不相關涉的研究領域。學術界鼓勵鑽研瑣碎而專精的課題,使學者視野與關懷愈趨零碎而片斷,甚至喪失全景式地觀照歷史人文心靈的能力。在這種學術氛圍與養成環境下,佛教學界與道教學界彼此的交流整合並不多。在學術主題上,各學門也都是在個別宗教傳統中進行研究,鮮少以各宗教交涉的廣闊視角來檢視該主題。

但二十世紀後葉開始有學者致力於佛道教交涉的跨領域研究,並在近數十年有不少成果出現。此領域目前的研究多以經典文獻為基本素材,從各種宗教文獻之中去探討佛教道教之術語、概念、教義、宇宙觀、救贖論等之借用與轉化,進而研究佛教語彙如何呈現與運用於道教經典中,以及佛教又如何借用與詮釋道教語彙,從這種現象檢視兩種文化在中國本土的交流與轉化。

最早將佛道交涉視為學術課題,並持續致力此領域研究的有吉岡義豐與許理和(Erik Zürcher)。吉岡義豐關注的是佛道教之間的文獻關連,以《太平經》、「守一」、戒律等主題為主;許理和則以中古佛教研究為基礎,除探索早期來自中亞的佛教經典如何被中國人所翻譯吸收,並研究佛教對道教的「影響」,認為佛道的區別看似兩個互不相涉實體,但表面以下卻有很複雜的連繫與交流。

賀碧來(Isabelle Robinet)則進一步指出一些表面上看似相同的語彙,例如「輪迴」、「三界」、「十方」等,在佛教脈絡中意涵往往有別於道教,從這角度更細緻地比較了佛道對報應、救度、宇宙等觀念的不同解釋,提醒研究者不應單從語彙的表面上談論「影響」。 在中古時期佛道教交涉的研究當中,「終末思想」是一個廣受注目的研究主題,許多學者對於佛道教的終末思想提出不少研究,除了許理和、索安(Anna Seidel)之外,日本方面有小林正美、菊地章太, 臺灣則有李豐楙等學者。

此外,柏夷自八○年代開始的系列有關佛道交涉的研究無疑啓發了無數的學者。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79
    $308
  2. 新書
    79
    $308
  3. 新書
    79
    $309
  4. 新書
    85
    $332
  5. 新書
    9
    $351
  6. 新書
    9
    $351
  7. 新書
    $3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