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從關懷弱勢、倡導環保、監督政府的非營利組織,到2013年8月3日25萬白衫軍促成軍事審判法改革,都是公民社會理念的實踐,也都是非由政治動員、代表自身覺醒的動態文本。

  因此,「公民社會」已經成為現代人日常生活現實的構成部分,並且一直在台灣社會運作不息。甚至被多數台灣人視作為理所當然。

  愛德華茲他念茲在茲的,乃是這個「大理念」如何實際改善全球人類的生活品質,同時形成一股促進制度性改革的草根力量。了解此一觀念的複雜內涵,並在生活周遭觀察各種與它相關的現象,乃至親身涉入了其所蘊涵的實踐行動。以本書所探討的方式而言,「公民社會」這個概念有助於同時解釋世界和改變世界。

  我們期待讀者閱讀本書,除了汲取知識的養分外,若能回饋到以行動灌溉台灣公民社會的幼苗,並協助其繼續成長茁壯,共創一個更美好的世界。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導讀/顧忠華


  學歷
  德國海德堡大學社會學博士

  經歷
  國立政治大學社會系特聘教授

譯者簡介

張義東


  學歷
  德國馬堡菲利普大學社會學博士

  現職
  國立屏東教育大學社會發展學系助理教授

吳根明

  學歷
  國立政治大學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法學博士

  現職
  國立屏東教育大學社會發展學系副教授

王慧蘭

  學歷
  英國威爾斯卡地夫大學哲學博士

  現職
  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學系副教授

林育諄

  學歷
  國立台北大學都市及區域規劃博士

  現職
  國立屏東教育大學社會發展學系助理教授

 

目錄

作者序
致謝辭
出版序

導讀

1 導論—這個大理念到底是什麼意思?

2作為社團生活的公民社會

3公民社會作為良善社會

4公民社會作為公共領域

5融合:破解公民社會之謎團

6那麼什麼是該做的呢?

參考書目
 

 

出版序

  公民力量的崛起,是台灣未來不能忽視的一種能量。就在本書出版前夕,8月3日晚間,凱達格蘭大道上擠滿了25萬自發前來參與「公民自覺、拒絕愚弄」集會的群眾。這個活動的發起單位是由39位來自各行各業的「政治素人」所組成,為了想幫一位在退伍前遭到軍隊過度操練致死的洪仲丘下土伸冤,要求徹查真相,結果藉由網絡動員,竟然掀起了被稱作「白衫軍」的巨大公民運動,事後國內外媒體紛紛報導這場集會秩序井然、和平理性,算是創造了公民社會的新典範。

  「台灣的公民社會成熟了嗎?」這是幾年前,學界普遍仍然存在的質疑,因為我們看到太多政治動員背後的不單純動機,以及公共議題無法被理性討論的困境,令社會菁英們擔心台灣的公民素質始終無法提升。但在這一次,聽聽發動「白衫軍」走上街頭的發言人,在終場前如何詮釋自己的成果:

  「今天,我們大家一起創下歷史,這是台灣有史以來第一次,不由任何政治人物或名人引導,單純由公民發起、公民策畫、公民參與的一場公民活動。我們在座的每一個你,你們參與並且見證了這歷史性的一刻。」這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演講者繼續說:「我們都是公民社會的一份子,因此這場活動,我們一開始的共識,就是強調公平性。我們希望這個社會,從今天起,不再是政治人物、或是台下的媒體來主導議題。而是像你和我一樣的普通人,用憲法賦予我們的公民身份來主導議題。」

  這麼清楚的「公民心聲」,不應該令人動容嗎?公民參與、公民身份、公民社會……一連串的政治學、社會學概念,被鮮活地應用到超大型的群眾集會上,讓每個參與者都感受到自己正在實踐「公民權利」,而這股「公民權力」又真正起了改變現實的作用。學理上經常被闡述的「賦權、充權或培力」(empowerment),不就活生生地躍然體現在集體行動之中嗎?

  誠然,「公民社會」本身屬於複雜的「大理念」,有非常多的面相必須更深入地去梳理、探討和論證,這也是開學文化出版社決定翻譯這本《公民社會》的用意所在。巧合的是,本書的出版正逢台灣的公民運動進入到一個分水嶺,以後再談公民參與、公民身份、公民社會等種種概念,我們不應再覺得那是「舶來品」,因為在台灣,我們已經將公民社會的核心價值內化了!

  感謝陳巨擘、李錦旭兩位老師的引介,以及所有譯者—尤其張義東—的努力,希望這本書對於傳播及踐履公民社會的「大理念」也能有所貢獻,是為序。


顧忠華2013.08.05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75
    $188
  2. 新書
    79
    $198
  3. 新書
    85
    $213
  4. 新書
    85
    $213
  5. 新書
    9
    $225
  6. 新書
    95
    $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