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特色
        
          豆類品種繁多,其營養豐富,是人們的常用的食物。用豆類加工而的豆腐等製品也是古代人的智慧結晶,遠在漢代,即公元前206~195年間就有了豆腐。
        
          人們歷來喜愛吃豆腐等豆製品,豆製品在素食中佔在極其重要的地位。
        
          其實,豆類及其製品不但是重要的食物,而且也具有一定的藥用價值,內服外用均可治病養生。除了歷代醫學典籍收載有一些豆類及其製品的治病養生方外,還有更多的偏方和驗方的流傳於民間,我們蒐集薈萃了555首豆製品的治病養生方,編寫成書,以便於讀者們對症選用,治病養生,進一步提高身體素質。
        
          按病症排列豆製品治病養生方,是本書的一大特色。本書的主要內容是,第一章概述豆類及其製品的由來和保健價值等;第二章是豆製品治內科常見病;第三章是豆製品治兒科病;第四章是豆製品治婦科病;第五章是豆製品治外科病;第六章是豆製品治五官科病;第七章是豆製品抗癌;第八章是豆製品美容養生。
        
          本書所選豆製品治病養生方由組成、製法、功效、用途、用法等5項構成。
        
          組成有藥物與藥量兩部分,其中藥量按「克」來計算;製法是介紹豆製品的製作方法;功效是簡述每一豆製品治病養生方的治病原理;用途是規定了每一豆製品養生方的使用範圍,患者可根據醫生的指導來選用對症的豆製品治病養生方;用法主要介紹豆製品的服用方法和禁忌。
        
          毋庸諱言,儘管豆製品具有一定治病防病和養生保健價值,但仍有一定局限性,對於重症的病人還是要赴醫院接受診斷與治療。
         
      
內容簡介
目錄
        第一章 概述
        第一節 豆類食品的文化探源
        第二節 豆製品的文化探源
        第三節 豆類食品的吃法
        第四節 中醫對豆類及其製品的認識
        第五節 現代醫學對豆類及其製品的研究
        第六節 豆類及其製品的選購
        第七節 豆類及其製品的食用禁忌
        
        第二章 豆製品治內科疾病
        第一節 呼吸系統疾病
        ˙普通感冒˙咳嗽˙風熱感冒˙哮喘˙風寒感冒˙肺炎˙暑濕感冒
        ˙肺氣腫˙急性支氣管炎˙肺結核˙慢性支氣管炎
        ˙肺膿瘍˙老年性慢性支氣管炎˙矽肺
        第二節    消化系統疾病
        ˙消化不良˙呃逆˙嘔吐˙洩瀉˙胃痛˙便秘˙腸炎
        ˙便血˙胃炎˙黃疸˙胃、十二指腸潰瘍˙肝炎
        ˙痢疾˙肝硬化˙腹脹˙膽囊炎˙腹痛
        第三節    循環系統疾病
        ˙高血壓˙中風後遺症˙高血脂症˙貧血˙動脈硬化˙缺鐵性貧血
        ˙心臟病˙出血˙冠心病˙白細胞減少症
        第四節    生殖、泌尿系統疾病
        ˙尿路感染˙尿毒症˙尿路結石˙遺精˙腎炎˙早洩
        ˙腎結核˙陽痿˙遺尿˙陰囊腫大˙小便不利
        ˙前列腺炎˙尿血˙前列腺肥大
        第五節    神經、運動系統疾病
        ˙頭痛˙眩暈˙失眠˙關節疼痛˙神經衰弱˙腰腿疼痛
        第六節 其他疾病
        ˙糖尿病˙盜汗、自汗˙水腫˙癲癇˙中毒˙甲狀腺腫大˙中暑
        
        第三章 豆製品治兒科疾
        ˙小兒感冒˙小兒遺尿˙小兒夏季熱˙小兒疳積˙小兒暑癤˙小兒便秘
        ˙小兒咳嗽˙小兒汗、自汗˙小兒哮喘˙小兒貧血˙百日咳˙小兒肝炎
        ˙小兒痱子˙小兒佝僂病˙流行性腮腺炎˙小兒血症˙小兒麻疹
        ˙小兒寄生蟲病˙水痘˙小兒癇症˙流行性乙型腦炎、流行性腦脊髓膜炎
        ˙小兒濕疹˙小兒鵝口瘡˙小兒腥紅熱˙小兒夜盲症˙小兒腎炎
        ˙小兒臍突˙小兒洩瀉˙小兒丹毒
        
        第四章    豆製品治婦科疾病
        ˙痛經˙更年期綜合症˙閉經˙倒經˙月經先期˙月經後期˙月經過多
        ˙月經不調˙帶下˙崩漏˙妊娠嘔吐˙妊娠咳嗽˙妊娠腰痛˙妊娠水腫
        ˙妊娠高血壓˙胎動不安˙流產˙死胎不下˙產後胎衣不下˙產後痛風
        ˙產後惡露不盡˙產後貧血˙產後血虛˙產後體虛˙產後缺乳
        ˙乳汁不回˙乳癰˙不孕症˙子宮脫垂
        
        第五章    豆製品治外科疾病
        第一節    感染
        ˙癤˙丹毒˙癰˙頸淋巴結核
        第二節    皮膚病
        ˙皮炎˙粉刺˙皮膚瘙癢症˙痱子˙濕疹˙腳氣
        ˙蕁麻疹˙雞眼˙疣˙牛皮癬˙頭癬
        第三節    直腸肛門疾病
        ˙痔瘡˙疝氣˙脫肛
        第四節 外科雜症
        ˙外傷˙脈管炎˙燒燙傷˙下肢潰瘍˙凍瘡˙骨折
        
        第六章    豆製品治五官科疾病
        第一節    眼科疾病
        ˙結膜炎˙夜盲症˙角膜炎˙乾眼病˙麥粒腫˙沙眼
        ˙青光眼˙視力衰退˙白內障˙目赤腫痛
        第二節    耳部疾病
        ˙耳鳴
        第三節    鼻部疾病
        ˙鼻出血˙酒糟鼻
        第四節    咽喉部疾病
        ˙咽喉炎˙扁桃體炎
        第五節 口腔疾病
        ˙舌炎˙口瘡˙牙痛˙口臭˙齲齒
        
        第七章 豆製品防癌抗癌
        ˙舌癌˙鼻咽癌˙肝癌˙食道癌˙胃癌
        ˙腸癌˙肺癌˙子宮癌˙絨毛膜上皮癌
        
        第八章  豆製品與美容、養生
        ˙養顏嫩膚˙祛斑增白˙烏髮生髮˙腎癌˙乳腺癌
        ˙卵巢癌˙膀胱癌˙前列腺癌˙白血病˙甲狀腺癌
        ˙骨癌˙延年益壽˙祛病強身˙減肥輕身
         
      
內容連載
        豆類食品的文化探源 
        
        豆類是豆科植物的種子,其共同的特點是澱粉含量高,並含有大量的優質植物蛋白質,有的豆類還含有豐富的脂肪。因此,它們的營養價值和經濟價值都比較高。豆子的種類很多,主要有黃豆、黑豆、綠豆、赤小豆、豌豆、豇豆、菜豆、扁豆,等等。
        
        ﹝黃豆﹞又名黃大豆或大豆,大豆這一名稱通常也包括黑豆、青大豆在內。我國是世界上大豆栽培歷史最悠久的國家,也是製作豆製品的首創國家。許多古籍中曾稱大豆為「菽」,《詩經》中就有「中原有菽,庶民采之」的記載。黃豆原產於中國,這已為世界公認,遠在商代(公元前1800~前1027年),就已開始栽培大豆。從西周至秦漢時期,黃豆主要在黃河流域一帶種植,漢武帝時中原地區連年荒災,大量農民移墾東北,黃豆隨之傳入東北地區。唐宋以後,黃豆又逐步向長江流域擴展。《宋史•食貨志》中記載,宋時江南一帶曾遭饑荒,從淮等地調運北方大豆種子到江南各地種植。大約元代初期,黃豆已在全國各地普遍栽培。因為黃豆富含蛋白質,而且易為人體吸收,故有植物肉的美稱。它與動物肉相比,因為不含有膽固醇,更有益於人體。我們的祖先創製了許多的豆製品,有的成為不可缺少的調料,如豆豉、豆油;有些則是很好的烹飪原料,如豆腐、豆腐皮、腐竹、豆乾等;有些則是營養可口的飲料,如豆漿;甚至可以製成可供直接食用的豆腐乾。相傳宋代就已培育出黃豆芽,用作蔬菜。未成熟的黃豆叫毛豆,是蔬菜中的珍品。
        
        據考證,大約在公元前200年秦朝時代,大豆自華北傳至朝鮮,再經朝鮮傳到日本。日本南部的大豆可能是直接由商船自華東一帶引進的。華北、華中地區的大豆還向南傳至印度尼西亞、印度、越南一帶。大豆傳至美洲、歐洲與西伯利亞地區則是近代的事。
        
        ﹝黑豆﹞亦稱烏豆、黑大豆、冬豆子等,原產我國,若以 1973年在浙江餘姚河姆渡文化遺址發現的黑豆為依據,至今已有近7000年的歷史了。黑豆既是糧食和油料作物,也是一種很好的蔬菜,亦可用來加工成豆製品。
         
      
- 
					
					新書79折$190
 - 
					
					新書85折$204
 - 
					
					新書88折$211
 - 
					
					新書9折$216
 - 
					
					新書$3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