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臺北科技大學建築系2013-2014畢業設計作品集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建築系2013-2014畢業設計作品集
定價:359
NT $ 323
  • 作者:劉宛育何震寰
  • 出版社:田園城市
  • 出版日期:2014-07-10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86041498X
  • ISBN13:9789860414981
  • 裝訂:平裝 / 416頁 / 11.5 x 16.5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身為空間專業者所應具備的不只是空間操作的能力,對所處時空的關懷和問題意識恐怕是更為關鍵的,包括自身所處的城市正在發生的空間議題、因應當下社會氛圍擾動而生的思考及反省,和個人化批判觀點的建立。2014年國立臺北科技大學建築系畢業設計亦是朝此方向邁進,一方面是不可迴避的必須承受之重,而脫離舒適帶進行既有秩序的顛覆和重建、正面回應的態度和發聲的勇氣,也是這個世代的學生在即將踏出校園之際,值得被期待的珍貴特質。

  每個人都有能量改變世界,即使很微小,但當涓滴細流匯集成大川時,就能形成一股力量。不因此刻的微小而減小它的效力,必須啟動改變、期待改變,形成一股進步的力量。
 

目錄

012    Team Fang 方俊傑
棕地機制 / 呂其軒
城市路跑系統/ 蔡寧
都市骨架/ 吳育謙

056    Team Ho 何震寰
台北那塊金磚/ 黃文諭
從昨日永和找回明日花園/ 王冠凱
都市織理/ 楊嘉媁

090    Team Hsu 徐沛津
庶民藝術街區/ 蔡宗倫
都市田莊/ 王冠祺
歷史‧ 河岸‧ 夜市/ 劉豐榜
綠意歷史的軸線/ 張竣淵

118    Team Huang 黃金樺
不存在的歷史/ 魏霽
旅沉/ 林廷軒
到碇來/ 蔡雅安

142    Team Kao 高玉如
翡翠嬉遊- 新導水地景/ 佘建勳
綠食文化革命/ 蔡靜怡
高架橋下的新生可能性/ 陳惟平
優良風環境建築/ 翁聖翔

174    Team Lee 李明遠
新型態社會住宅/ 黃信得
傳承的土地/ 沈鑫伯
都市的貨櫃游擊戰略/ 許文覺

194    Team Lee + Pan
塭仔教會- 阮ㄟ禱告室/ 賴寬誌+ 徐灝+ 傅聖凱

224    Team Pan 潘天壹
聚落經濟/ 林祥淨

232    Team Lin 林靜娟
台北食物樂園/ 陳翰璋
無色/ 陳顥方
真相之牆/ 盧晴

254    Team Liu 劉宛育
消費感知魚市場/ 江豐霖
個人空間網絡/ 楊心夢
Catscape of Epolu Islnad / 曾子亭

288    Team Tsai 蔡嘉豪
Hello Stranger / 梁惠閔
Altering Landscape / 廖詩華+ 王湘宜
Adaptive Architecture In the Community / 許培琪

332    Team Wu 吳佳芳
新型態都市農耕/ 王晨宇
記憶拼圖/ 林宜萱+ 陳聖芯
再生場鎖解 / 黃超奇
 



  「如果設計只是促使消費的手段,我們應該拒絕設計;如果建築只是為了彰顯社會和資產階級的所有權,我們應該拒絕建築;如果建築和城市規劃只是形式化了當今不公不義的社會分化,我們應該拒絕這個規劃和這些城市─直到所有的設計活動都是企圖朝向滿足最基本的需求。屆時設計應當消失了。我們沒有建築也能活下去。」

  1968年5月30日,第14屆米蘭設計三年展開幕之際,抗議群眾立即湧入、佔領了展覽會場並阻止其運作直至6月9日。以學生為首的抗議群眾訴求:身為設計者應具備社會責任感的意識,更進一步達到對既有權力關係的批判。某種程度上,批判態度的內在衝突(該屆三年展的策展團隊包括著名的現代主義批判團體Team 10)更加激進化了義大利激進派的建築師,後續效應以受其衝擊影響最為顯著的資本主義批判建築團體例如Archizoom和Superstudio為其高峰。

  諷刺的是,該屆三年展的策展主題為「大多數」。此次抗議行動雖不在展覽的初始規劃中,以文件化社會現象為其宗旨,之後仍收錄在第14屆米蘭三年展的官方出版品中:「年輕人的抗爭是典型的現象,可視為是社會的多數在轉變的過程中所引發的矛盾的強烈表現。次此抗議的方式顯示了新的組織原則的必要性─不只影響實體環境的結構和形式,也喚起了對建築和城市規劃的新的想像。」

  身為空間專業者所應具備的不只是空間操作的能力,對所處時空的關懷和問題意識恐怕是更為關鍵的,包括自身所處的城市正在發生的空間議題(從場所權力到居住正義)、因應當下社會氛圍擾動而生的思考及反省(從民主價值到公民責任),和個人化批判觀點的建立(從自由意志到認知覺醒)。一方面是不可迴避的必須承受之重,而脫離舒適帶進行既有秩序的顛覆和重建、正面回應的態度和發聲的勇氣,也是這個世代的學生在即將踏出校園之際,值得被期待的珍貴特質。

召集老師 劉宛育
 

內容連載

在內爆中,設計介入

值得注意的,這一年來共同形成學生的設計介入的基調的事件或議題包括:22K社會新鮮人起薪、豪宅一坪200~400萬、服貿協議與319學運、毒澱粉、塑化劑、假臺灣米、胖達人香精事件、假油事件,以及與都市空間這個專業更為相關的文林苑都更、苗栗大埔徵地、淡海新市鎮、華光社區、蝸居浮現等遍地烽火般的不公義事件,其間所顯現的蛛絲馬跡的關聯,顯現了在父權式領導與全球性資本開發導向的政治氛圍中,追求利潤極大化而衍生的事件或趨勢,此中土地或空間商品淪為政客投機或資本積累的利器。建築與都市涉及極巨大尺度與極巨大的利益,在這一切建築產官學三界合作的權宜共謀的沆瀣一氣,以及嘶聲高喊文創產業至幾近無力的社會氛圍中,22歲這一批年輕人的畢業設計在相較下的微小,是否能夠有甚麼介入的立足點,或翹起世界的支點?

畢業設計總是有點理想性格的,儘管這些作品與提案僅有極少數獲得實現的可能,那仍舊是專業世界的起點。

無非因為,建築教育不只是學校教育,而是終身學習,學校教育無法在4-5年內就將學生訓練成具備建築師條件的狀態,畢業設計也不是脫離現實條件的烏托邦式的設計。畢業設計與實務的實踐應是緊密相連;畢業設計的方法探索與建立、議題導向的設計方法,正應是與實踐中的方法,此兩者並無二致。如果(雖也是氣餒著地說)目前狀態不是如此,我們應探究原因,而不是把實務環境與教育環境的差異視作理所當然,僅將理想寄情於畢業設計,繼續在實務環境中以不思索論述的方式進行著。(我們能允許靈肉分離?)

每個人都有能量改變世界,即使很微小,但當涓滴細流匯集成大川時,就能形成一股力量。不因此刻的微小而減小它的效力。設計的價值的探求,在此借用楊儒門今年在北科的演講題目(改變是一種力量)並進一步延伸為:我們必須啟動改變、期待改變,形成一股進步的力量。

召集老師 何震寰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9
    $323
  2. 新書
    9
    $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