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全球化的浪潮漫天蓋地席捲而來,在地與世界如何連結?
正是臺灣乃至於我們,無從迴避的根本命題。

  全球化一定程度上可以被視為人類現代文明最鮮明的一項特徵,當代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最重要的一個概念──不論是政治活動、經濟行為、社會現象、文學寫作或者電影攝製,它的發生、傳播、以至於接受,大抵都涉及到全球化的時空脈絡;而在當代,一區域性的現象,譬如一國景氣的衰落、或者復甦,一地方政府的改革、以及再造,一社會人口的結構,一都市景觀的規劃,甚至個人性的就業形式,抑或跨國移動,都在不同的層面上和全球化的大脈絡交錯交織──對於生存在當代的人類而言,瞭解全球化因而幾乎是不可或缺的學習。

  為此,臺灣大學新百家學堂特別集結臺大校內全球化專長的師資,以包括政治、經濟、社會、傳播、地理、法律與文學諸學門在內的跨領域人才,十六講次的專題課程,提供觀察和解釋全球化的深入而多元的知識視角,呈現出全球化世代時間與空間特殊的感覺結構。而在透視全球化跨國性特徵的同時,各講次的講者亦不約而同地提醒我們,必須回歸到臺灣在地的脈絡,加以檢視和反省兩造的共構、或頡頏;繼而思索在全球化的潮流底下,臺灣如何在與國際接軌,以及維護本土文化兩端點間構成連結,卒而發展出臺灣自己面對全球化的觀點和徑路。而唯有透過這樣的學習和行動,我們始能夠解釋與評價全球化的現象和趨勢,以至於介入和改造全球化不均質的結構及權力。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主持人兼主講人


  包宗和(臺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

主講人

  葉俊榮(臺灣大學法律學系教授)
  朱雲漢(臺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
  劉錦添(臺灣大學經濟學系教授)
  劉碧珍(臺灣大學經濟學系教授)
  曾嬿芬(臺灣大學社會學系教授)
  李碧涵(臺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教授)
  古允文(臺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教授)
  林萬億(臺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教授)
  廖咸浩(臺灣大學外國語文學系教授)
  洪貞玲(臺灣大學新聞研究所教授)
  蕭全政(臺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
  張亞中(臺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
  陶儀芬(臺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
  周素卿(臺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系教授)
  徐進鈺(臺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系教授)
 

目錄

第一講 全球化的發展趨勢╱包宗和教授主講
第二講 全球化下的法律秩序與憲法變遷╱葉俊榮教授主講
第三講 中國大陸興起與全球政治經濟秩序重組╱朱雲漢教授主講
第四講 經濟全球化與民眾的態度╱劉錦添教授主講
第五講 全球化與區域整合╱劉碧珍教授主講
第六講 中產階級的跨國移動╱曾嬿芬教授主講
第七講 全球化與就業新趨勢╱李碧涵教授主講
第八講 全球化與社會福利╱古允文教授主講
第九講 全球化與福利國家發展╱林萬億教授主講
第十講 全球化與文化新形勢╱廖咸浩教授主講
第十一講 全球化與媒體╱洪貞玲教授主講
第十二講 全球化與政府組織改造╱蕭全政教授主講
第十三講 全球化與兩岸關係╱張亞中教授主講
第十四講 經濟全球化與世代政治╱陶儀芬教授主講
第十五講 全球化與都市鉅型開發計畫╱周素卿教授主講
第十六講 全球化與區域發展:GPN視角╱徐進鈺教授主講
 



  全球化是當今國際社會的普徧現象,它不僅使得國界不復以往那樣具有意義,更轉換了人類的接觸方式與思維,強化了全球的互賴和交流,深化了地區與地區間的聯結。我們常聽人講這個世界已一體化與扁平化,意味著全球化壓縮了社會關係的時空面,其建構出的巨大流動能量已衍生為可觀的互動和權力運作網絡。全球化正無所不在地影響我們。

  臺大大型通識課的搖籃「新百家學堂」在執行長柯慶明教授的主持下,希望能開授「全球化的挑戰與因應」課程,囑我負責開課並籌組授課團隊。我感於全球化議題的重要及柯教授的熱忱和誠意,當即承諾願全力一試。由於全球化所涉及的面向相當廣泛,舉凡經貿、政治、法律、社會、文化、區域整合、媒體和全球資源分配等,均包含在內,故延請的教師宜儘可能涵括各個相關領域。此時臺大做為一所綜合型大學的優勢即充分顯現,許多學院科系都有全球化方面的課程,故師資尋覓並不困難。感謝朱雲漢教授、葉俊榮教授、劉錦添教授、劉碧珍教授、曾嬿芬教授、李碧涵教授、古允文教授、林萬億教授、洪貞玲教授、廖咸浩教授、蕭全政教授、張亞中教授、陶儀芬教授、周素卿教授及徐進鈺教授的鼎力支持,慨允擔任講座,使這門課具有豐富的內容。一學期下來,課堂講授使修課同學從不同面向認識到全球化內涵,達到宏觀教學與學習的效果。同學們所吸收的不只是全球化的基本知識,更體認到全球化為臺灣國際參與、社會多元化與兩岸關係所帶來的衝擊,了解全球化意識形態中的正向思考和負面思維為全球資源分配所帶來的省思和啟示。如果同學們在學習過程中喜見全球化所隱含的新自由主義正為國際社會帶來無限機會,則貧富差距擴大的警訊也使大家認知全球化世代所無可推卸的責任。

  「全球化的挑戰與因應」這門課除了透過課堂教學教育莘莘學子之外,更經由臺大開放式課程網站(NTU Open Course Ware)讓全球社會廣大社群得以吸收授課教師的觀點,收到遠距教學的效果。此一網站與西班牙國立空中大學及荷蘭臺夫特科技大學同獲「2014全球開放式課程卓越獎」。而「全球化的挑戰與因應」也與臺大另外七門課程獲選為網站最受歡迎的課程。此一殊榮都是這門課所有講授教師的貢獻,也反映出社會大眾對全球化議題的重視。

  最後,除了感謝老師們的備課與授課辛勞外,洪尉淳、黃宣瑜、張恩慈、潘崇易與賴沂庭等五位教學助理的協助亦功不可沒。盼望這門課所呈現的若干成果能為更多全球化精彩課程的誕生發揮激盪作用,也為大學博雅教育克盡一份心力。

包宗和(臺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
 

內容連載

第三講 中國大陸興起與全球政治經濟秩序重組(摘錄)
主講人:朱雲漢(臺灣大學政治學系)

我先從這本書談起。這是去年九月出版的一本書,而且在美國的華府引起了非常熱烈的討論。這本書作者是印度籍,但是他是在美國一個非常有名的智庫,而且是非常資深的一位研究全球經濟的學者,叫作Arvind Subramanian。他寫了這本書叫「日蝕:生活在中國經濟主導的陰影下」。這本書是非常嚴肅地對未來的世界經濟的格局做出一個分析,做出了一個預測。他為了吸引讀者的眼光,他在一開始以一個非常戲劇化的,假設的情景做為開場白。它的開場白就是2021年美國面臨財政破產危機,美國總統從白宮驅車前往Pennsylvania Avenue,它是經過白宮前面一條華府一條大道,到另外一頭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跟一位中國籍的總裁簽下一份紓困方案協議,取得緊急融資三兆美元的貸款,同時承諾美國要遵守一系列、各種各樣的條件。這些條件很可能就像是,今天大家看到希臘和西班牙在尋求紓困裡面必須要接受的城下之盟。他對這一個情景當初是假設的下了一個句點。他說此刻呢,世界主導權的交接儀式業已完成。

這是這本書開場的一個場景。當然這是虛擬的,但它不是完全天方夜譚的場景。Subramanian的分析事實上是在非常完整的架構上,對於全球經濟格局進行大分析。他根據從1870年到現在全球的經濟格局的變化,包括各國的GDP貿易,跟資本進出口佔全球的比重等等不同的指標,而認為中國現在已經處於取代美國,成為全球經濟領導的這樣一個地位的關鍵階段。他的預測是2030年前後,中國在全球經濟的宰制地位將非常類似於1970年代的美國,跟1870年代當時的英國。而且人民幣作為全球主要儲備貨幣地位,它的來臨時間跟速度可能要比我們想像來得快。同時2030年,他認為是一個分水嶺的始點還可能提前。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6
    $2280
  2. 新書
    9
    $3420
  3. 新書
    95
    $3610
  4. 新書
    $3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