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爭議的科學史

受爭議的科學史
定價:320
NT $ 211 ~ 288
  • 作者:盧昌海
  • 出版社:五南
  • 出版日期:2015-01-25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571179507
  • ISBN13:9789571179506
  • 裝訂:平裝 / 280頁 / 25k正 / 14.8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水是由氫離子和氧離子所組成,那科學家們又是由什麼組成的呢?
  假設、實驗、發現、方程式、定理,
  這些早就寫在教科書裡,還有其它的嗎?

  牛脾氣、毒舌派、嘮嘮叨叨、爭論不休、聯手解謎,
  各式各樣科學家私底下的一面,不是只有冷冰冰的定理而已。

  在理性知識世界裡的科學人,他們生活中是什麼樣子?
  在科學定理問世之前,他們的研究路上又有什麼風景?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盧昌海


  出生於杭州,就讀於復旦大學物理系,畢業後赴美留學,於2000年獲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物理學博士學位,目前旅居紐約。著有《那顆星星不在星圖上:尋找太陽系的疆界》、《太陽的故事》、《黎曼猜想漫談》和《從奇點到蟲洞:廣義相對論專題選講》,並曾在《中國青年報》、《數學文化》、《科幻世界》、《現代物理知識》、《中學生天地》、《科學畫報》等報紙、雜誌上發表幾十篇科普及專業科普作品。
 

目錄

第一部分 「科學史」

書林散筆:小樓與大師 
書林散筆:隕落的前輩 
包利效應趣談 
讓包利敬重的三個半物理學家 
紀念戈革—兼論對應原理、互補原理及EPR等 
  一、著作等身的翻譯家 
  二、經歷坎坷的獨行俠 
  三、關於玻爾的歷史地位
  四、關於對應原理
  五、關於互補原理
  六、關於EPR爭論
  七、結語
玻爾的錯誤 
  一、引言 
  二、玻爾的第一次錯誤:BKS理論
  三、BKS理論的放棄
  四、玻爾的第二次錯誤: 科學革命綜合症 
  五、結語 
希爾伯特與廣義相對論場方程
  一、引言 
  二、希爾伯特對物理學的興趣 
  三、希爾伯特的《物理學基礎》
  四、早期研究簡述
  五、校樣風波 
  六、信件辨析
  七、「借鑒」之爭
  八、尾聲
他們為什麼反相對論?
  一、先聲
  二、德國的反相對論運動
  三、蘇聯的反相對論運動
  四、中國的反相對論運動
  五、結語
從愛因斯坦妻子的「祕密貢獻」談起 
希爾伯特第十問題漫談
  一、問題
  二、演算法
  三、丟番圖集
  四、羅賓遜猜想
  五、解決
附錄:丟番圖方程
黎曼猜想淺說 

第二部分 「其他」

科學的目的
科學的方法 
科學哲學討論中的「大規模殺傷武器」
關於批評的資格
人名索引
術語索引
 



  作為一位出版了四本書的作者,如果要用一句話來概括寫書的感覺的話,那就是:寫書比寫文章累。這貌似是一件顯而易見的事情,但對我這種在寫作上有一定興趣,甚至以寫作為樂的人來說,卻是一種只有經歷過了才意識到的新感覺。這新感覺的起因則是由於書比文章長。不過,這個「長」對我來說與其說是篇幅之長,不如說是指所費時間之長。

  因為在一本書的寫作過程中,我得不斷約束自己的閱讀興趣,把主要精力投注於單一主題。另一方面,我的寫作速度又比較慢(或美其名曰「認真」),從而使得寫作過程往往長到了對題材的興趣將盡,而書稿遠未完成的程度。這時候,寫書就變成了對恆心和毅力的考驗,而我很遺憾地曾兩度在這種考驗面前失敗過,致使,《黎曼猜想漫談》和《從奇點到蟲洞》「爛尾」多年(對此一「丟人」事蹟感興趣的讀者可參閱那兩本書的後記),其「累」亦由此可見。

  在這種感覺下,若有誰願把我的文章彙集成書出版,讓我既免除寫書之累,又可得出書之樂,那對我來說簡直就是「天上掉下禮物」的美事,幾乎要生出一種「偷懶」的愧疚了。最近,這樣的美事居然還真的落在我的頭上。

  關注我文章的讀者或許注意到了,收錄在這本書中的某些文章是曾經在雜誌或報紙上發表過的。不過,雜誌和報紙大都有自己固定的風格,有時不免需要作者「削足適履」來契合之。因此,發表在雜誌和報紙上的版本與我自己的版本相比大都存在一定的缺陷,比如:經過編輯的改動、因字數所限作過刪節等。此外,發表在雜誌上的版本大都省去了註釋及對人名和術語的英文標註等,這其中後者(即英文標註)或許並不重要,但前者—即註釋—其實是頗為重要的,往往起著補充正文、澄清歧義等諸多作用。所有這些缺陷在此次彙集成書時都盡可能予以消除了。

  與以前的四本書一樣,這本書也是非常接近原稿風格的,在個別細節上甚至有可能略勝於原稿,因為編輯訂正的個別錯別字,我未必能在閱讀校樣時一一察覺,並在自己的版本上做出相應的訂正。在尊重原稿這個最至關重要的特點上,我要再次對出版社表示感謝,感謝其對我作品及寫作風格的信任和支持。

  最後,希望讀者們喜歡這本新書。
 

內容連載

「包利效應趣談」
 
包利(Wolfgang Pauli)是二十世紀一位很早熟的理論物理學家(當然,他的早熟是學術上的早熟,跟「八年級生」的早熟不是同一個概念)。記得有人說過,理論物理與實驗物理的鮮明區分是始於二十世紀的,這種說法是否恰當有待考證,不過這種區分在出生於一九○○年的包利身上倒是體現得很鮮明,且很有戲劇性。包利的理論天賦無疑是很高,但他的實驗才能則不僅不高,而且有可能是負的。這種「負才能」的集中顯現,就是所謂的「包利效應」—即包利的出現對實驗設備的破壞效應。
 
是誰最早採用了「包利效應」此一名稱?我不太清楚,不過此一效應在當時的實驗物理圈中是頗有名氣的,而且那名氣並非只是搞笑意義上的名氣。包利的朋友斯特恩(Otto Stern —一九四三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Stern-Gerlach實驗中的那位斯特恩),就曾因為擔心包利效應而對包利下達了封殺令,禁止其進入自己位於德國漢堡的實驗室。科學史作品中有不少科學家逸聞是以訛傳訛的故事(比如伽利略的斜塔實驗、牛頓(Isaac Newton)的蘋果、瓦特的茶壺、愛因斯坦的板凳等),但這件是真的,斯特恩在一九六一年接受訪談時還親自回憶過此事。
 
不過斯特恩的措施恐怕還小看了包利效應的威力。據說有一次實驗物理學家弗蘭克(James Franck)—一九二五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Franck Hertz實驗中的那位弗蘭克)位於哥廷根大學(University of Gttingen)的實驗室裡,出現了一次事故。據查,包利有充分不在場證明。於是弗蘭克寫信給包利,很欣慰地告訴他說,你總算無辜了一回。真的無辜嗎?包利對這種無罪推定似乎並不領情,他很誠實地回信「自首」說,自己雖不在第一現場,但事發當時自己乘坐從蘇黎世到哥本哈根的火車,卻恰好在哥廷根的月臺上停留了一會兒!—言下之意,包利效應是可以有「超距作用」的。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66
    $211
  2. 新書
    85
    $272
  3. 新書
    88
    $282
  4. 新書
    9
    $288
  5. 新書
    9
    $288
  6. 新書
    9
    $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