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青春:蔡淑惠刺繡複合裝置計畫

這青春:蔡淑惠刺繡複合裝置計畫
定價:350
NT $ 315
  • 作者:蔡淑惠
  • 出版社:臺灣女性藝術協會
  • 出版日期:2014-10-01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868132592
  • ISBN13:9789868132597
  • 裝訂:平裝 / 68頁 / 16k菊 / 14.8 x 21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備受矚目和好評的臺灣當代女藝術家自在運用刺繡針法與複合媒材,一針一線摸索出自己的輪廓,療癒傷痛,獲得心靈的自由和釋放

  ◎30件原創作品,10餘種刺繡針法與複合媒材的自在運用,極具當代創意的融會呈現。
  ◎自傳創作專輯,吐洩身心情累,療癒傷痛,獲得心靈的自由和釋放。
  ◎細膩的情感著墨,一針一世界;一線一天堂的感動體悟。

  石瑞仁/台北當代藝術館 執行總監

  藝術家蔡淑惠是1997年初,從美國留學歸來前後,即在臺灣參與多項重要展覽,並多次舉行創作個展,因為作品富涵有女性主張、社會意識、跨界連結、互動機制等特質,而備受矚目和好評的臺灣當代女藝術家之一。

  「這青春」—蔡淑惠刺繡複合裝置計畫,展出1999至2014這十五年間陸續完成的刺繡創作,以尖銳的針為主要工具,細小的色線為基本材料,結合應用了羊毛氈、版畫、串珠、樹枝、微噴輸出、個人毛髮等不同素材,發展出了從極簡語言到繁複樣式的不同作品風格。本次展出作品中,以單純自由散置的點作為語言要素的如;結合環環相扣的線圈和放射性直線的如;讓材質和圖像共構成為一體的如;並用了人體圖像、繪畫和花草紋樣刺繡的如、;串聯了現成物與刺繡概念的如…...形式多樣、風格丕變的作品具體顯示了,蔡淑惠多年來除了窮究刺繡作為表現性藝術的各種可能性,似乎也有意透過不斷變易的語言來強化和表達一種核心的情感。

  「刺繡」作為一種創作表現方式,蔡淑惠從中體會了「一針一世界;一線一天堂」的美感和悸動,並透過多年的創作實踐發現了原來能到達最遠的地方就是自己!十幾年來,她以刺繡進行藝術探索,用刺繡書寫個人日記,將刺繡從傳統的民俗文化、式微的手做工藝發展成個人心聲絮語的表達、情感記憶的書寫,乃至於一種藝術治療和心理救贖的儀式。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蔡淑惠


  1962年生於台北。紐約市立大學市立學院藝術碩士。蔡淑惠藝術工作室專職藝術家。1997聯展「噴泉」於紐約 Alternative Museum 展出,1999個展「我是這樣說的」於台北市立美術館展出,2011「玫瑰」於德國Two Sides exhibition,SWAN Day Berlin展出。2014「這青春」於台北當代藝術館展出。1997獲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創作補助獎。2004作品收錄文化部「國家文化資料庫」。2014「這青春」獲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展覽補助獎。常以自身身體經驗進行創作發想,創作主題關注女性意識及性別議題,自1999開始以刺繡複合媒材進行創作至今,作品風格樸素而簡鍊,常帶給觀者清新又靜謐的氛圍感受。
 

目錄

1.謝誌
2.展訊
3.館長序─石瑞仁 中英
4.跨頁大圖
5.專文─她和她的藝術─謝慧中 中英
6.創作自述─這青春─蔡淑惠 中英
7.創作短句
8.作品圖版
9.創作短句
10.作品圖錄 中英
11.藝術家簡介 中英
12.版權頁 中英
 

推薦序

辛怡澄/台北當代藝術館 媒體公關專員


  本展為藝術家蔡淑惠睽違15年的個展。蔡淑惠過去曾受精神疾病所苦,她將對生命、感情與人生的種種體悟,轉化成一針一線的藝術創作,讓觀眾透過微型刺繡作品「見微知著」,感受到創作者的心路轉折和對藝術的強烈熱情。

  藝術家蔡淑惠的創作主題關注女性意識及性別議題,近年常以自身的身體經驗作為創作靈感。本次展覽展出的作品多以刺繡為主,富含豐沛情感與個人的生活經驗,如以羊毛氈、衛生棉以及手染布所製成的作品〈停泊的方舟〉巧妙將女性用品轉化為如小舟的載體;運用人體圖像、繪畫和花草紋樣刺繡的如〈腹語Ⅰ、Ⅱ、Ⅲ〉、〈山脊〉,將繡線延展成與身體間的對話;結合食物與刺繡的圖像作品〈燒餅油條〉;以藝術家自己的毛髮運用刺繡技巧製成的作品〈方寸地〉等。這些形式多樣的作品,展現出蔡淑惠以刺繡進行的藝術探索,將一針一線轉化成情感記憶的書寫,讓創作的過程變成藝術治療與心理救贖的儀式。

  藝術家自言:「對我來說只要還有熱情,就是『青春』。」「這青春」反映出蔡淑惠的過去,也照映出對生命的見解與詮釋。

作者序

  1999年誤打誤撞開始刺繡。在黑暗中摸索了很長時間,一年一年過去…有一天覺得舒服、享受了! 可以享受每一針、每一線,才發覺繡上了癮!!! 有「一針一世界;一線一天堂」的美感和感動! 也發現原來能到達最遠的地方是「自己」!

  刺繡目的希望透過針黹創作,回憶記錄年輕時期一段青春恣意愛索纏縛的時空。

  藉由針線刺入穿出的手工勞動吐洩身心的情累,沉澱清澄心念感知,獲得心靈的重生與救贖。刺繡主題圍繞個人身體經驗的反饋及發想,也是女性意識及個人認同的追求表達。作品尺幅雖然不大,但皆耗費大量時間以手工勞動製作。使用了羊毛氈、版畫、串珠、樹枝、微噴輸出以及個人毛髮等複合媒材,也應用了包括如:接針、鎖針、短直針、斜平針、結粒繡、輪廓繡、不規則紋網繡、交叉鎖針、玫瑰連捲繡和立體葉形繡等10餘種技法,是這些年來對刺繡創作的實驗和探索。於台北當代藝術館「當代藝術櫥窗」發表展出「這青春」─蔡淑惠刺繡複合裝置計畫。
 

內容連載

石瑞仁/台北當代藝術館 執行總監
 
藝術家蔡淑惠是1997年初,從美國留學歸來前後,即在臺灣參與多項重要展覽,並多次舉行創作個展,因為作品富涵有女性主張、社會意識、跨界連結、互動機制等特質,而備受矚目和好評的臺灣當代女藝術家之一。2000年之前,她所公開發表的作品往往訴諸整個展出場域的運用和氣氛營造,因而給人一種「雖然閨閣,卻也大氣」的印象。2000年至今,她似乎進入了沉潛創作的另一階段,期間雖因擔任臺灣女性藝術協會幹部而陸續參與多次聯展,但直到今年終又恢復了舉辨個展發表創作的活動。相對於她上世紀末展出作品常見的大規格和大氣勢,這次的個展或顯得袖珍和小巧,但這也反映了一個創作者心路歷程的轉折變化,和藝術實踐從社會層面回歸自我心性的另一抉擇。
 
「這青春」—蔡淑惠刺繡複合裝置計畫,利用當代館戶外廣場的玻璃櫥窗,展出1999至2014這十五年間陸續完成的刺繡複合創作,每件作品的尺寸雖然不大,但是在材料、形式、內容的應用和表現上各有特色風貌,將這組作品集結在一個大櫥窗中展出,除了發揮「小中現大」的作用、見微知著的意義,實際很能讓觀者在短距離的左顧右盼之中,發現傳統式微的刺繡工藝,在蔡淑惠的手中,已經有了洋洋灑灑的各種藝術新風貌。
 
蔡淑惠的刺繡創作,以尖銳的針為主要工具,細小的色線為基本材料,結合應用了羊毛氈、版畫、串珠、樹枝、微噴輸出、個人毛髮等不同素材,發展出了從極簡語言到繁複樣式的不同作品風格。本次展出作品中,以單純自由散置的點作為語言要素的如<紅‧塵>;結合環環相扣的線圈和放射性直線的如<環>;並用了人體圖像、繪畫和花草紋樣刺繡的如<腹語Ⅰ、Ⅱ、Ⅲ>、<山脊>;串聯了現成物與刺繡概念的如<燒餅油條>…等等。
 
這些形式多樣、風格丕變的作品具體顯示了,蔡淑惠多年來除了窮究刺繡作為表現性藝術的各種可能性,似乎也有意透過不斷變易的語言來強化和表達一種核心的情感。這次展出的作品,如說是她目前所找到的答案,基於她這種庶幾「格物致知」的態度和實踐方式,我們自然可以期待她將後續開創出更多的作品樣式或藝術版本。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9
    $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