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末中國戲劇思潮流變與詮釋

20世紀末中國戲劇思潮流變與詮釋
定價:400
NT $ 316 ~ 360
  • 作者:葉志良
  • 出版社:秀威資訊
  • 出版日期:2015-03-02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863263230
  • ISBN13:9789863263234
  • 裝訂:平裝 / 342頁 / 14.8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以20世紀中國的大歷史視野,從時間縱向和空間橫向兩個維度,客觀考察1970年代中期後20世紀末20餘年中國大陸戲劇藝術思潮的流變。從歷時性維度,簡要梳理和「記述」20世紀末中國戲劇的階段性邏輯發展歷程,相應指出各個歷史階段的重要戲劇現象和思潮軌跡。從共時性層面,力圖概括與詮釋20世紀末中國戲劇藝術的共性特徵,總結、歸納支配戲劇藝術生命和發展走向的規律。論著在兩個層面,對中國大陸20世紀末戲劇藝術思潮作了史論式的勾勒和描述,是刻錄著「一個時代畫外音」的歷史備忘,也是留給新舊世紀轉換時代的一個特別注腳。

本書特色

  1.詮釋20世紀末中國戲劇藝術的共性特徵,總結、歸納支配戲劇藝術生命和發展走向的規律。
  2.對中國大陸20世紀末戲劇藝術思潮作了史論式的勾勒和描述。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葉志良


  文藝評論家。出版有《戰時東南文藝史稿》(1994,合作)、《中國東南抗戰文化史論》(1995,合作)、《當代戲劇形態論》(1998)、《多聲部的劇場》(1999)、《小說魔方》(2000)、《大眾文化》(2004)、《抗戰時期的金華文化》(2008,合作)、《現代中國傳記寫作的歷史與敍事》(2012)、《絕對信號:轉型期中國戲劇藝術思潮》(2013)、《跨界敍事:戲劇與影視的文化闡釋》(2014)等論著,主編《20世紀中國傳記文學論》、《戲劇鑒賞》、《審美知識》、《快樂跟你走——金華電視臺經濟生活頻道〈二十分可樂〉現象研究》等。
 

目錄

「秀威文哲叢書」總序/韓晗
緒  論  歷史語境的重構與當代戲劇的轉型
一  中國話劇現實主義思潮的歷史呈現
二  新時期中國戲劇的藝術轉型

上篇  20世紀末中國戲劇藝術思潮的歷時形態
第一章    70年代末—80年代初:思想解放語境中的當代戲劇

一  含淚的控訴:「傷痕」式主題首開風氣
二  面對現實:新型社會問題劇的勃興
三  為領袖塑像:革命傳記劇拓題材「禁區」
第二章  80年代:新時期探索戲劇的崛起與發展
一  在借鑒語境中形成的探索思潮
二  現代主義與現實主義的交融
第三章  90年代:當代戲劇思潮的兩種流向
一  新寫實戲劇:現實主義的深化
二  前衛姿態:先鋒戲劇試驗

下篇  20世紀末中國戲劇藝術思潮的共時形態
第四章    超越「情節劇」結構意識

一  結構—功能的重構
二  「不像戲的戲」的結構形式
第五章  時空重組和結構張力
一  非線性時空的構築
二  折疊後的時空呈示
第六章  敘述觀念與舞臺表現
一  逾越常規的敘述操練
二  敘述者:敘事的局部視角
第七章  綜合敘事的語言策略
一  語言的顛覆
二  詩化的符號
第八章  多聲部的劇場
一  小劇場的空間詩學
二  能指化的舞臺呈現
第九章  新的綜合:擴張與泛化
一  與生活同構的環境戲劇
二  戲劇藝術與其他藝術的互滲

主要參考書目
後  記
 

後記

  歷史是一場難以謝幕的悲喜劇。20世紀的中國命運多舛,各種歷史人物和事件紛紛登臺亮相,演繹了一幕幕驚心動魄的活話劇。特別是1970年代中期後20世紀末的20餘年,改革開放的中國,終於迎來了渴望已久的文化解凍。此時,外來現代文藝思潮的激流湧入,加快催生了中國文藝思想和表現形式的快速轉型。在那個四季都洋溢著春天氣息的時代,20世紀後期的中國戲劇,也真正迎來了藝術上「百花齊放」和思想上「百家爭鳴」的時代。在傳統與現代、本土與世界的多元文化交融的歷史語境下,轉型時代的當代戲劇呈現出紛雜多變的青春活力。一批彰顯時代探索精神的先鋒戲劇,爭先恐後登臺亮相。面對轉型時代的一份份新潮戲劇速食,當時中國的戲劇界顯然來不及進行理論的品味與思考。因此,與轉型期中國戲劇創作和演出實踐的熱鬧繁榮景觀,和積澱深厚的古代戲曲研究成果相比較,1970年代中期以後乃至新世紀前夜的中國戲劇理論研究則顯得較為冷場。這一方面表現為相關的研究成果不多,另一方面是研究成果較為表像和分散。

  出於對中國當代戲劇藝術20多年來,一直堅守與不懈努力下產生的至誠熱愛,也出於對一段與本人自然生命同步的黃金時代的藝術緬懷,拙著回顧上個世紀最後20多年中國轉型期戲劇的藝術變遷,字裡行間中處處瀰漫著一個激情時代的氣息,迴旋著一個文化轉折和藝術轉型時代的「畫外音」。作為一份中國當代戲劇研究的歷史備忘錄,拙著除了呈現給讀者相隔10年的兩個時代的不同氣息外,更主要是從20世紀的大歷史視野,從時間縱向和空間橫向兩個維度,客觀考察了1970年代中期後20餘年中國戲劇藝術思潮的演進。德國藝術史家格羅塞在《藝術的起源》中曾經說過,藝術科學有兩項任務:一是對其發生發展的歷史流程進行「記述」;二是對其個性特徵進行「解釋」——將藝術特質的「實際情形」歸納為一般法則。因此,拙著從歷時性維度,簡要梳理和「記述」20世紀末中國戲劇的階段性邏輯發展歷程,相應指出各個歷史階段的重要戲劇現象和思潮軌跡。從共時性層面,力圖概括與詮釋20世紀末中國戲劇藝術的共性特徵,總結、歸納支配戲劇藝術生命和發展走向的規律。本著作者對戲劇藝術的理解,在兩個層面,對中國20世紀末戲劇藝術思潮作了史論式的勾勒和描述。這本燒錄著「一個時代畫外音」的論著,就是作者留給新舊世紀轉換時代的一個特別注腳!

  拙著在寫作的過程中,得到諸多老師和朋友的幫助和指教,在此深表謝意。同時,也吸收和借鑒了學者們的研究成果,謹向這些朋友們、學者們表示感謝。

作者謹記于杭州
 

內容連載

20世紀的中國,大體來說,可以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20世紀的前二十五年,孫中山領導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運動,推翻了封建舊王朝滿清政府的統治,提出了新三民主義,把中國革命推向了新的階段;中間五十年為第二階段,以毛澤東為首的中國共產黨人,完成了新民主主義革命,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進行了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第三階段為後二十五年,以鄧小平為首的新的領導集體,引導中國人民開創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新時期,使古老的中華民族步入了經濟飛速騰飛的新階段。鄧小平的發展戰略和二十多年的實踐,不僅有力地改變著中國的實力和地位,而且引起了整個世界的巨大的震動。
 
我們所說的20世紀末,就是指20世紀的後四分之一,中國進入轟轟烈烈的政治、經濟、文化的全面轉型時期。這個轉型時期,往往被稱為「改革開放」或「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時期。從1976年毛澤東逝世、「四人幫」粉碎,一個時期結束開始,二十多年的「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建設,是中國經濟飛速發展的時期,也是中國社會發生重大轉折的時期。90年代初期,鄧小平的南巡講話後,中國確立了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目標,逐步實現了由「政治中心」到「經濟中心」過渡的歷史性轉換。中國面臨著空前未有的機遇和挑戰。這才是中國歷史新階段的真正開始。時間將會證明,這在中國歷史和世界歷史的發展中都是一個有著重大意義的新起點。
 
作為社會意識形態表徵之一的中國當代文藝,自然也處在這個急速發展的歷史轉型時期並帶有這個時期明顯的痕跡。從1970年代末、1980年代初以啟蒙精神為基本特徵的嚴肅文藝,到1980年代中期後的蔚為大觀的商業性消費和通俗文藝的繁榮,中國文藝通過提供新的藝術生產手段、新的文化消費方式,探索著新的文藝秩序的建立和文藝格局的形成。但這又是一個動態的發展過程。有人曾經對1980年代到1990年代中國文藝的變化,作過這樣的描述: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79
    $316
  2. 新書
    79
    $316
  3. 新書
    79
    $316
  4. 新書
    85
    $340
  5. 新書
    9
    $360
  6. 新書
    9
    $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