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前思考指南:遠離直覺預測的誘惑,你可以更有先見之明

超前思考指南:遠離直覺預測的誘惑,你可以更有先見之明
定價:250
NT $ 198 ~ 474
 

內容簡介

瞬息萬變的未來、快速變動的社會
我們該如何正確思考應對?

  瑞典未來學奇才、MeetingsNet 全球十大演說家、
  TED與Google也邀請前往解說「如何想趨勢?」的專家將用這本小書告訴你:
  練習掌握更不帶偏見的長線思考,
  別再輕易相信大腦與情緒告訴你的那些未來!


  你很愛想「未來會怎麼樣」嗎?當你想到接下來將發生的變化,你會像宿命論者一樣焦慮,還是如權威專家一樣鐵口直斷?在這本「不告訴你未來會怎麼樣」,但要告訴你「應該與為什麼要這樣想未來」的最奇特趨勢書中,你將知道我們缺乏先見之明的真正理由。

  多年前有個研究即指出,人們平均每工作八小時,會用一個小時「想未來」,大家每天平均用12%的時間猜測或思考接下來會怎樣──不論這些思考的目的是什麼,但人類對於未來思考這件事往往會投入深刻及可觀的成本。

  只不過,花了這麼多時間想未來,為什麼我們仍常少了先見之明,無法洞察現況、趨吉避凶?

  其實,「正確思考未來」沒有想像中這麼困難;只要我們善用與生俱來的求生本能、了解思考的陷阱、釐清大腦的限制,就能徹底解放你的想像,重新啟動你潛在的「未卜先知」能力

  過去十年也證明了,「當思路正確,就能改變世界」。就如第三波工業革命的開端:蘋果的前CEO賈伯斯創造了革命性的行動載具iPhone,它在讓人可以一手掌握之餘,也賦予人人行動辦公、隨處閱讀創作的超能力。近年矽谷最領風騷的創業家彼得.提爾(Peter Thiel)則開創了交易工具Paypal,讓人們穿越虛實之間的籓籬,使文明社會進入虛擬貨幣時代;這些人的想法看似充滿未來性,但他們真是憑空想像得來這種創意嗎?

  本書所提供的超前思考將解決你我思索時所遇的困境,免於掉進大腦陷阱;讓你重拾觀察未來的羅盤,逃脫我們「想聽到的未來」或是以「過去線性發展」的預期心理。

  我們對未來的想像其實常常被制式媒體綁架、或是陷入自我實用的偏執;我們總以為未來是「好」或「不好的」。

  所以,市面上就會有恐怖的電影《決戰猩球》呈現出「科技毀滅文明」,或是像《陰屍路》這種劇集:假想未知病毒肆虐,而人類變成嗜血活屍。至於一般人被問及「你認為未來可能會有什麼不同?」時,我們的心裡總是幻想著各式各樣酷酷的小工具和機械裝置,從咖啡調理機器人到光速船和可移動建築物皆有。然而,這些進步並非來自於新機器的誕生,相反地,這些「科技」本身才是創意的成果,它的背後都是種全新的心理架構和觀看世界的方式。

  本書也有部分延伸自Paypal創辦人、暢銷書《從0到1》作者彼得.提爾於史丹佛創業課為基礎建構的未來思考學。趨勢觀察家林基斯特將自身從事財經顧問的實務經驗,結合好萊塢電影文本的敘事邏輯,奠定一套有趣又具理論基礙的「思考未來」觀點。他剖析了人類大腦預想事物時的常見謬誤,會如何導致我們誤判情勢走入思考歧途、掉進情緒陷阱。

  因為,一遇到長線或長期的思考,我們的天性就會想努力塑造未來成為有意義的「故事」,每年大約到了十二月,報章雜誌會報導來年的預測。實際上,「年」完全是人工的產物,與真實世界裡的事情「如何」與「何時」發生未必有關。只不過,「預測未來一年」就像是一種「儀式」,好讓我們藉此洗滌過去一年的任何負擔和毀滅掉的價值,專心想像著「如純淨的白紙般的新年」。

  修練本書的敏銳觀察力,開始重新學會看得更遠、更新鮮吧!

  ●別再浪費時間反芻經驗,去探索「多重思維的橫向連結」,讓你做事更有效率!
  ●大腦是個只愛遵循習慣的懶惰鬼,適時借用別人的腦袋想事情吧!
  ●均衡使用超前思考力,別過於前衛,也別落入庸俗!
  ●「現在」不是「評價過去」的唯一標準,請善用流動的時間軸思考未來!
  ●總是用批評、仲裁的心態觀看事物,是件慢性自殺的行為!
  ●多多充實不同的觀點與想法,讓你的思想更有同理心、說服力!
  ●使用想像的羅盤領路的同時,別過於苛求所謂的平等!
  ●回歸原點,開始探究、接受自己真正的面貌!

名人推薦
 
  「未來永遠迷人、經常帶來驚喜。《超前思考指南》讓人有不同的思考、不同的作為。」──英國《金融時報》超人氣經濟專欄作家 提姆.哈福特(Tim Harford)大力推薦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馬格諾斯.林基斯特(Magnus Lindkvist)


  「MeetingsNet」全球十大演說家、趨勢觀察家與未來學家。畢業於斯德哥爾摩經濟學院、加州大學戲劇影視學院。他將自身從事財經顧問的實務經驗,透過好萊塢的敘事邏輯,獨創出一套有趣同時具有理論基礎的「思考未來」觀點。

  在馬格諾斯創立的「趨勢觀察和未來思考」認證課程中,曾協助過可口可樂、3D軟體巨擘Autodesk、安聯全球救援(Allianz Global Assistance)、格蘭富泵浦(Grundfos)、英國人力資源協會等全球頂尖企業組織,洞悉未來並從中取得致勝優勢。馬格諾斯曾說:「我所做的,是為大家進行一項智力針灸療程,透過演說與出版等等的形式,將我所瞭解、觀察的知識化作小針,藉由分享傳遞來提醒大家別避免落入慣性裡之餘,也幫助大家的血液衝回到腦部,以正確方式的重新思考」。

  馬格諾斯也曾榮獲瑞典「年度商業演說家」獎項,並獲得TED、Google受邀演說。在他先前出版的兩本著作:《趨勢專家沒有告訴你的真相》(Everything We Know Is Wrong)和《出其不意的攻擊》(The Attack of The Unexpected)已在世界各地被翻譯成十餘種語言版本,他因此被稱作「當代跨領域先知」,足見他在未來學這門當代顯學中的地位。

  官方網站:www.magnuslindkvist.com/about/  
  聯絡方式:[email protected] 

譯者簡介

簡美娟


  台大外文系、英國蘭卡斯特大學語言學碩士畢。專事各類翻譯工作,譯著有《品質大師費根堡談管理資本》、《好主管的聆聽技術》、《電梯演說的驚人影響力》等書。
 

目錄

第一章:誘人的未來     
據統計,每人每天平均每工作8小時花1小時思考未來。
在這12%時間裡,你選擇消極浪費,或積極利用思考時間?你該如何「想」,才能讓自己的未來無所不能,心想事成?

第二章:未來思維的世界     
身心健全的成人無法「只」活在此時此刻。
在我們的腦中,由過去的殘像與對於未來的想像,創造出「時間流動」的概念。
而在五種大組合變化的未來世界下,該如何釐清長遠思考的動機,瞭解整體複雜的脈動?

第三章:預測未來的精緻藝術和可疑科學        
經由三百位專家預測未來將發生的三萬件事情,在花費20年驗證的結果得到:沒有一項是正確且發生的。
我們對於未來的理解無可避免會陷入邏輯謬誤中,對於未來人類似乎只能心存揣測。

第四章:未來學的謬誤和預知陷阱       
當人們進行長期預測時,總過於渴望意義上的追求,反而因此而陷入六種常見錯誤,最終掉入情緒焦慮的陷阱裡。
對於未來做出錯誤預測,損失會無可彌補嗎?還是根本沒那麼嚴重?

第五章:創造和改變未來            
過去100年來所有企業的平均壽命只有25年,「耐心」成了商業模式中最為缺少的部分。
如何避免短視近利,但又有條理地當下決策?。面對未來,到底該驚世駭俗,或是保守起見?

第六章:未來的朋友和敵人            
「唯偏執狂方能生存」這句話用來陳述「未來」是再恰當不過了。
2010年歐債危機後的撙節政策是權宜之際還是解決之道?你知道「領結情境」和「鑽石情境」有助於你分析恐懼由何而來嗎?

第七章:永恆的承諾                
思考沒有貧富階級之別,教你活用八個心理策略,追尋未知的未來。

參考資料

致謝

 

前言    

親愛的讀者,這是我對你們的假設


  談及思想的書必然有一些缺點。有關意識這件事我們所知不多,而且它非常複雜難解。何況我們對於「思考的思考」一直在變化,因為我們一直在深入挖掘大腦的許多秘密。憂鬱症曾經被認為是缺乏教養的結果,然而現在大家一致認定是體內化學失衡的問題。

  以此類推,將來我們有可能發現未來思維是荷爾蒙失調的結果。就目前而言,我以主觀角度處理這個話題,主要討論依據來自本身的超前思考經驗。我希望我們彼此可以分享一些如何思考的特質。我也假設各位是珍惜時間和注意力的聰明人,你沒有時間探究未來主義在字典裡冗長、哲學般的複雜定義,何況還有許多不足之處。

  你也不想追求某種關於未來、包羅萬象的信仰體系(想想廉價的新時代哲學)。你不是全職的未來學家,也不是水晶球靈媒。我們多數人不會鎮日坐在那裡策劃和預測未來。我們只想找出好一點的生活和工作方式,而我寫書的目的只是想對我們普遍的追求有點貢獻。或者該說每日的追求比較貼切?
 

內容連載

第二章 未來思維的世界
 
未來,從何開始?
 
社會中有五項相互交疊的發展:進步、理性、個人主義、選擇和複雜性,這些都顯示未來思維大約誕生於19世紀中期至末期之間。不過我使用「未來」這個字來形容任何「在我們前方的時間點」(除了前幾秒鐘),但是正如達爾文(Charles Darwin)所言,我們對於變化的規則一無所知;沒有所謂「未來」這種事,只有以複數形式存在的「未來群」。說的更具體一點,我們面對的是以這五種變化組合而成的未來,而它們分別以不同方式影響我們的思維。
 
1.緩慢而漸進的未來
 
在「緩慢開展」下的未來思維,可以預見的未來在本質上是項「統計」。保險公司會賺錢,是因為他們知道(或者更確切的說法是他們設計的試算表),一名35歲的中產階級男性,在總人口數中死於癌症的機率。不過如果僅是因為「速度」太慢無法追蹤這些變化,問題就會產生。「循序漸進」會讓我們以為事情從來沒有,也永遠不會改變。我們談及生物演化,但沒有活著的人類實際上看過(或許不會是在活著時看到)進行中的演化。這就是為何人類可以編造各種關於人類如何誕生的理論。
 
當缺乏證據被誤解成「不存在的證據」,緩慢的變化也掩蓋了許多優秀企業變質走樣的秘密。咖啡連鎖店星巴克(Starbucks)的創立人霍華德.蕭茲(Howard Schultz),針對2007年星巴克陷入危機一事作出以下評論:「星巴克開始自掘墳墓。我們太急於擴張,忽略了經營,並且開始遠離業務核心。這無法怪罪於單一的錯誤決定、策略或個人。毀壞是緩慢、安靜而漸進地,就像一條鬆掉的線,一吋吋解開毛衣一樣。每一次的決定、每開一家店和面對每一位顧客,星巴克漸漸失去當初創立的專屬特質。」
 
2.快速而無法預期的未來
 
知名導演詹姆斯.卡麥隆(James Cameron)在1980年代早期既沒有名氣,也稱不上是個導演。在製作糟糕的低成本B級片《食人魚2:繁殖》(Piranha 2: The Spawning)期間,卡麥隆擔心在電影完工、掛上他名字之前,該片的義大利製作人會解雇他(卡麥隆過去也對其他有抱負的導演做過類似的事),因而在執導《食人魚2》時決定盡力拍完。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79
    $198
  2. 新書
    79
    $198
  3. 新書
    79
    $198
  4. 新書
    79
    $198
  5. 新書
    79
    $198
  6. 新書
    $250
  7. 新書
    $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