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馬兩千年

畫馬兩千年
定價:710
NT $ 483 ~ 639
  • 作者:余輝
  • 出版社:商務
  • 出版日期:2015-06-10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620745043
  • ISBN13:9789620745041
  • 裝訂:平裝 / 288頁 / 17 x 23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本書是中國繪畫專題史的學術著作。全書以時間為主綫,分時代、分階段介紹了中國畫馬藝術的發展脈絡。其中包括了畫馬的文化内涵、題材分科、畫風分類等内容,並兼及相馬、馬政等相關知識。

本書特色:

  (1) 本書以時代為主線,不但介紹了兩千年來不同時期畫馬藝術的發展,而且兼顧講解了繪畫的文化内涵、分科沿革和畫風種類,脈絡清晰、材料豐富,是一部具有較高學術水平的中國繪畫史的專著。

  (2) 本書配有頗爲豐富的文物圖片,可以讓讀者對歷朝歷代畫馬藝術有非常感性和直觀的認識。加之相對簡潔、通俗的文字論説,使得其内容具有一定的普及性,適合一般繪畫愛好者閲讀。

  (3) 分析角度新穎且深入,作者沒有單純從繪畫專業的角度出發去談畫馬藝術的發展,而是結合不同時期、不同朝代的時代特點、政治經濟形勢,以及國家、社會對馬政、養馬業的重視程度來分析畫馬藝術的起伏變化。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余輝


  1959年生於北京,祖籍浙江淳安。1987年就讀於中央美術學院,師從薄松年,1990年研究生畢業。同年到北京故宮博物院從事書畫陳列和鋻定研究工作。現為北京故宮博物院研究室主任、研究館員,全國政協文史委員會專門委員,國家文物鋻定委員會委員,兼中國藝術研究院博士生導師。
 

目錄

導言與概說

第一章    畫馬的文化內涵
第二章    兩千年前的畫馬和塑馬
第三章    人馬畫的萌發與生成階段
第四章    人馬畫成熟階段
第五章    人馬畫的新變階段

結語
附:本書所選古代主要人馬畫名錄
參考書目
後記
 

導言與概說

  人們常說:「馬通人性,馬解人意。」幾十萬年前,人與馬各自為生。動物考古學家的最新研究成果表明,大約在距今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晚期,生活在中亞的先民用一根套馬桿攏住了奔騰不羈的野馬,從此,人與馬的心靈開始漸漸溝通,馬成了人類的千年知己。人類這一巨大的歷史性進步,即馴化的馬匹和馴馬技術由西向東傳播到了中華民族的先民手中,在距今約三千四百年前的河南安陽殷墟就已經出土了被馴化了的馬匹之骨,這是中國養馬歷史下限的標誌。

  被馴化了的馬群從西亞進入到廣袤的東亞草原,最終成為中國夏商時期重要的生產力之一。人與馬的主從結合,標誌着原始生產力的進一步解放。恰如法國18世紀博物學家、作家布封所說:「人類所要做到的最高貴的征服,就是征服這豪邁彪悍的動物——馬。」馬既是農耕業的畜力來源,又是畜牧業的支柱,也是交通運輸和軍事征戰的重要工具,牠那被人格化的道德精神和勇悍雄強的體魄感染了無數文人墨客和藝術家,成為不朽的藝術主題,頻繁出現在文學、音樂、戲劇、舞蹈和美術等各類藝術形式之中。例如,馬匹的力量在藝術上代表了國力和軍力的強盛程度,古代藝術家往往藉塑造馬匹的形象來炫耀其戰爭實力,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西漢霍去病墓前的「馬踏匈奴」石像。

  在古代中國美術的繪畫類別中,最突出的是人馬畫藝術,它集中了許多繪畫技藝。當人們對馬的精神感受化作筆墨時,相繼誕生了白畫(後來演化成白描)、工筆重彩、兼工帶寫、寫意和大寫意等繪畫形式和造型語言。不妨說,繪畫史上幾次大的藝術變革,有的就是藉畫馬而發生的。無論是唐代張萱的工筆重彩,還是北宋李公麟的白描,乃至現代徐悲鴻的寫意,當代劉大為、馮遠、賈浩義的大寫意等,都選擇了畫馬作為藝術變革的試驗場。這就是說,馬的天然特性所顯現出的各種美感與人類的精神追求和藝術理想達到了無與倫比的默契。馬被人格化了的道德精神和勇悍雄強的體魄,永遠是人類畫馬的創作動力。

  畫馬也是中國畫之畜獸畫科的重要部分,由於人與鞍馬建立了親近的關係,畫家們常常將人與馬繪於一圖,這是其他動物畫所不多見的。在繪畫史上,古今美術史家、畫家稱此類繪畫為人馬畫」或「鞍馬畫」,後者更加強調有主人的馬匹。

  總之,人馬畫作為一個複合性的畫科,匯集了人物和鞍馬,以表現人與馬的活動為主,是構成某些歷史畫、軍事畫、風俗畫和射獵、遊樂等題材繪畫的基本要素。
 

內容連載

第一章  畫馬的文化內涵

畫馬與英雄時代

在冷兵器時代,馬匹的優劣和多寡代表着國家軍事實力的強弱,而展示這種實力的是駕馭牠們的騎手。因此,在古代,英雄與駿馬往往被結合為一個整體。在史籍和文學作品中,記載了許多英雄與駿馬的動人故事,這些故事進一步激勵着畫家們借用人馬之形來表達他們深受感染的藝術情緒。因此,在許多人馬畫中,英雄的名字是和神駿的名字聯繫在一起的,如唐代李世民與他的六駿等。而大凡英雄,必有良駿相伴,項羽的烏騅見主人自刎後,亦滾地身亡。劉備的的盧馱着他一躍三丈,飛過檀溪,躲過了暗算。關羽的傳奇故事與他的赤兔亦不無關係。在西方,以雕刻騎馬像來紀念英雄;在中國,以圖繪人馬畫緬懷英烈,真可謂是殊途同歸。人馬畫,豈止是畫人畫馬,其中飽含着慷慨激昂、泣血悲憫的藝術語言!不妨說,在英雄輩出的時代,畫馬是對英雄的禮讚和景仰。

畫馬的歷史,從一開始就洋溢着英雄主義的氣息,隨着時間的推移,擅繪人馬的畫家不僅有職業畫工、宮廷畫家,而且還有文人畫家。就馬匹自身而言,儘管有馬種的不同,但在畫幅上表現出的差別並非很大,真正變化豐富且鮮明的是畫家們 對馬匹的不同認識、理解和感受。由於各自所處時代、社會經歷、文化背景的不同,畫家們對馬的精神感悟是有明顯差異的。這裏面,既有漢代刻工對英雄主義的 禮讚,也有盛唐畫家對享樂主義的表現。此後,對老馬的傷感,對瘦馬的憐憫,對肥馬的譏諷等,大多出自文人畫家的胸臆。一百個畫家對同一匹馬必定會有一百種不同的精神感受。

駕馭神駿的騎手被視為英雄,良馬也常被比之為人才,故有「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之說,畫家們畫伯樂、九方皋等名師相馬,意在渴望個人的才華能夠得到賞識和發揮。一個積極向上的時代是一個崇尚英雄的時代,同時,也是人馬畫家們盡才盡藝的時代。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68
    $483
  2. 新書
    79
    $561
  3. 新書
    85
    $604
  4. 新書
    9
    $639
  5. 新書
    9
    $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