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臨帖

怎樣臨帖
定價:260
NT $ 45 ~ 260
  • 作者:鄧散木
  • 出版社:商務
  • 出版日期:2015-07-20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620745272
  • ISBN13:9789620745270
  • 裝訂:平裝 / 108頁 / 25k正 / 14.8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翰墨大家系列》由當代書法名家執筆,旨在幫助讀者提升書法欣賞水平和提高書法技能。本系列承接前期繼續推出《怎樣臨帖》,作者鄧散木為中國近代著名書法家、纂刻家,旨在發掘和教授臨帖要訣,作爲初學者步入書法殿堂的敲門磚。

  《怎樣臨帖》是作者博采廣搜、涉獵各體、積累數十年臨帖經驗概括而成。臨帖被歷代書家一致公認爲習字必經過程和有效方法,本書以帖為本,重點分析對比六朝造像碑誌、唐五家楷書碑帖、各書體的點畫形態,讀者讀帖習帖猶如專人指導。作爲臨帖的指引之書,除了逐筆分析點畫、筆法,本書還深入淺出的結合作者自己的經驗之談,講述執筆、運筆、摹臨帖秘訣,寫字工具的選擇和使用方法,及例舉切合實用的碑帖簡介,圖文並茂,側重闡發,言之有物,使讀者能形象具體的快速領會書法的精華妙義和個中技巧,避免彎路。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鄧散木(1898-1963)


  原名菊初,字散木。中國現代著名書法家、篆刻家,精於四體書,有書壇「江南祭酒」之稱。行草書集二王、張旭、懷素之長,旁參明末清初王覺斯,黃道周兩家;隸書曾遍臨漢碑;篆書初學《嶧山碑》,繼雜以鐘鼎款識,上溯殷商甲骨文。曾應北京人民出版社之邀擔任簡化字字模的書寫工作,在書法的普及教育方面貢獻良多。
 

目錄

前言
一  執筆
二 運筆
三 摹與臨
四 讀帖
五 時間的安排
六 幾種情況
七 選帖與換帖
八 各家的特徵和寫法
九 寫字工具的選擇和使用
十 碑帖簡介
 

前言

  有人問:「練字就是練字,為甚麼一定要臨帖?」我說,我們讀書,為的是從書本裏吸取作者經過實踐積累的經驗來充實自己,來幫助自己解決問題。臨帖的意義,正和讀書一樣,也為的是從碑帖裏吸取前人寫字的經驗,學習他們的用筆方法、結構規律,來幫助自己打好寫字基礎,提高書寫技巧。因此,臨帖久已被歷代書家一致公認為練習寫字的必經過程和有效方法。雖然我們今天練習寫字,只是為了把字寫得端正、流麗,看去順眼,並不要求每個練字的人最終都能成為書法家。但是如不掌握用筆方法、結構規律,是很難達到這個最低的要求的。所以即就今天來說,臨帖對練字還是有其現實意義的。不過臨帖有臨帖的方法,如果隨便照着帖亂寫一通,這是「抄」帖而不是臨帖,儘管成年累月地寫,也不會有甚麼長進,徒然浪費時間而已。臨帖的方法有如下幾點:

  在臨帖之前,先須懂得怎樣執筆和怎樣運筆。掌握了正確的執筆、運筆方法,臨起帖來就容易進步,不然就會徒勞無功。如筆執得對了,運筆方法不對,或者運筆方法對了,執筆方法不對,也同樣會徒勞無功的。等到執筆和運筆方法練習得差不多了,然後方可開始臨帖。

  臨帖分「摹」、「臨」兩個過程,「臨」又有「格臨」、「對臨」、「背臨」三個步驟,先後有序,不可凌亂。在「摹」、「臨」的時候,又須隨時注意抓住帖裏的特徵,特徵掌握不住,下筆時就會茫無頭緒。又無論在「摹」或「臨」的過程中,不會永遠一帆風順,而是必然會不止一次地遭遇障礙和波折,如何克服障礙,渡過波折,事先也應作好思想準備。

  此外,像如何選帖,如何安排練習時間,如何培養寫字興趣,如何博採眾長等等,也都有講究。

  老話說:「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規就是圓規,是畫圓形的工具;矩就是曲尺,是畫方形的工具。學習木工,首先必須學會使用圓規曲尺。這裏所述的臨帖方法,等於學習木工的使用「規」「矩」一樣道理,希望讀者不要認為這是清規戒律或老生常談而忽略過去。

  下面就來談談這些方法。

  一  執筆

  執筆的方法,說來很簡單,只是「指實掌虛」而已。

  筆管應放在食指(第二指)第一個指節的節彎裏,中指(第三指)指尖緊貼着食指的第一節,在筆管前面往裏鈎,無名指(第四指)指甲稍上的節肉貼在筆管裏面,小指(第五指)指甲緊貼無名指,將筆管往外頂,拇指第一節在筆管左面往右擫。這樣筆管被五指的力量從四面八方把它撐住,自然就穩定了。這裏要注意,拇指和食指、中指必須攢在一起,無名指、小指必須緊靠中指,拇指的指節必須突出(這一點特別重要)。

  這樣執筆,打外面看去,從食指到小指是層累相次而下,和拇指相會,很像未綻的花苞;而從裏面看去,手掌和手指聯成一個像蒙古包似的拱形物。總之,從外面看是實(指實)的,從裏面看是虛(掌虛)的。這就是正確的執筆法(圖一)。

  有些人執筆,食指鈎得老高,拇指在中間,中指在下面,三指分佈為上、中、下三截,這樣無名指及小指自然而然地掐在掌心。掌心掐實了,筆尖運轉就不靈活。也有些人執筆,五指是攢聚在一起,可是拇指指節不突起,這樣無名指和小指也很容易掐在掌心裏,指實而掌不虛,也是要不得的(圖二)。

  從前人管上面所說食指高鈎的執筆法叫「鳳眼」,形容虎口(拇指和食指交叉的地方)狹長,像鳳凰的眼睛。另有一種執筆法,食指、中指只用指尖作弧形攥住筆管前面,無名指的第一節節骨在筆管裏面推頂,拇指右邊指肉擫在筆管左面,使虎口平平地圍成圓形,叫做「龍眼」(圖三)。據說練習「龍眼」時,把一滿杯水放在虎口上再寫字,要杯子裏的水一點不潑出來,方算功夫到家。其實這只是故弄玄虛,不足為訓,希望有志練習書法的朋友不要上這個當。

  此外也有人認為筆管要重,才容易增加筆力。我年輕時就曾誤信為真,定製了一支灌上鉛的銅筆管,約有斤把重,拿這支筆練字,練了好久,只感到手酸腕重,寫的字依然如故,不見甚麼進步。方知所謂筆力,乃是從手、腕間發出的靈活自然的力量,只要多練多寫,筆力自然會逐漸增長,根本與筆管輕重無關。

  執筆應執得鬆好,還是執得緊好?要解答這個問題,可以拿騎自行車作比。初學騎自行車的,為了怕摔跤,往往把車把攥得緊緊的,結果車身反而更容易傾倒。執筆也跟這個道理一樣。執得太鬆了,筆管容易掉落;太緊了,手就會戰抖,也容易累;所以要執得不鬆不緊,恰到好處。相傳東晉時代的「書聖」王羲之看到他的小兒子獻之在寫字,在他背後出其不意地拔他的筆,竟沒有拔動。由於這段故事,後人便誤以為筆要執得緊。其實如照前面所說的方法執筆,用不了很大的指力去攥住筆管,而筆管自然穩如泰山,要想拔去,確乎是不大容易的。

  執筆的高低問題。從前人有的主張執得高,甚至有執在筆管頂端的,叫做「高捉管」。反之有主張執得低的,叫做「低捉管」。根據我個人體驗,大致寫小楷,筆要執得低些,拇指距離筆尖約四到五厘米左右。寫三四厘米的中楷(也稱寸楷),執得稍高些,拇指距離筆尖約六至七厘米左右。寫三四厘米以外的大楷,執得更高些,拇指距離筆尖約七到八厘米左右。不過這僅作為參考。究應執得多高多低,要看筆管長短和所寫的字的大小、以及寫者自己的體驗去測定合適尺度,不能也不應作硬性規定。其總的原則是字越小,筆執得越低;字越大,筆執得越高,可由自己去體驗掌握。

  寫字除必須講究執筆而外,坐的姿勢,也很重要。前人說寫字時筆管要對準鼻子,筆管怎樣才能對準鼻子呢?首先右肘骨必須盡量向外撐出,其次,下臂必須與胸部成平行,筆管就自然直立在鼻子前面了(圖四)。這樣,手腕必須平覆,筆管必須稍稍向裏傾側,方能寫字。如果手腕豎起,筆管勢必向外臥倒,就無法運轉了。要肘向外撑,腕與紙平,肩部一定得用力,肩部一用力,整個右臂的肌肉都繃得緊緊的,這時右半身的力量,由背到肩,由肩到肘,由肘到腕,再通過手指,直達筆尖,筆尖運轉時就會格外有力。不過這樣寫字,左臂肘骨,也應盡力外撑,左手的食指中指應用力緊壓紙面,使全身力量向左右平均發展,不致右強左弱。再則這樣寫字,胸部不可能貼近桌邊,脊背和頸項不可能向前彎屈,可以糾正許多不良姿勢,對身體健康也有好處。

  最後我要聲明,上面所說的那些,都是初學寫字練習基本功時必須遵守的正規法則,等到熟練之後,無論怎樣執筆,都能運用自如,甚至像拿鉛筆、鋼筆那樣斜着使,也可以寫出端端正正的毛筆字來。因為筆只是一種寫字工具,初學寫字所以必須講究執筆,就是為了練習掌握這一工具的性能和使用方法,寫久了,手裏有了一定功夫,工具的性能摸得熟透了,到這時候,無論你怎樣去使用,它都乖乖地聽受指揮,自然無所不可。古人說:「執筆無定法」,就是這個道理。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二手書
    17
    $45
  2. 新書
    48
    $124
  3. 新書
    78
    $203
  4. 新書
    79
    $205
  5. 新書
    79
    $205
  6. 新書
    85
    $221
  7. 新書
    9
    $234
  8. 新書
    $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