彈音論樂:聆聽律動的音符

彈音論樂:聆聽律動的音符
定價:220
NT $ 174 ~ 378
  • 作者:張窈慈
  • 出版社:新銳文創
  • 出版日期:2015-09-30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865716631
  • ISBN13:9789865716639
  • 裝訂:平裝 / 176頁 / 14.8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每個人都需要音樂滋養生活
讓你真正聽懂樂曲的秘密
著迷於中西樂曲帶給你心靈上的各種不同感受

  經典曲目,全新詮釋!

  曲調柔和,旋律寧靜溫潤的〈搖籃曲〉
  聽來別具陰影與朦朧效果的〈月光〉
  表現形式多元,故事美麗動人的〈梁山伯與祝英台〉
  悲愁怨嘆的〈王昭君〉
  日據時代台灣人心聲的作品代表〈望春風〉……

  本書分為三個篇章:第一,西洋音樂小品;第二,中國音樂名曲;第三,台灣歌謠名曲。作者從曲式、歌詞與音樂三方面點評賞析,考究樂曲的出處淵源、創作理念及流傳面向,引領讀者進入音樂與文學的深度交流之中。不同作曲家的同名樂曲有何表現方式的差異?同一首樂曲透過不同的表演形式又會呈現什麼樣貌?隨著本書,一起感受音符的律動!

本書特色

  ★無論您是一位有音樂基礎或無音樂基礎的人,都可以在閱讀本書的過程中,享受音樂帶來的美好,並啟發您對音樂的興趣。

  ★本書針對西洋、中國、台灣等樂曲作賞析,透過細膩的文字讓讀者與作者一起進入聆聽音樂的世界中。

名人推薦

  逢甲大學中國文學系 李時銘教授
  國立中山大學中國文系系主任 蔡振念教授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張窈慈


  筆名C.Y.T.,國立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系文學博士。曾任國小一般與音樂教師,公私立科大講師與助理教授,公私立大學助理教授。過去曾參與國樂團演出,並擔任過現代合唱團女低音,至今仍常樂於參加音樂藝文活動。

  碩博畢業論文,皆以文學與音樂為題材,各章論文發表於《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藝術評論》,《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學報》,《國立臺南大學藝術研究學報》,《臺灣藝術大學藝術論文集刊》之中。另有單篇音樂文學與音樂美學相關的論文數篇,發表於各大刊物。

  著作有《論趙元任結合新詩與音樂的理論與實踐——以《新詩歌集》的〈秋鐘〉、〈瓶花〉、〈也是微雲〉、〈上山〉為例》與《唐聲詩及其樂譜研究》。
 

目錄

【推薦序】/李時銘
【推薦序】 高山流水有知音/蔡振念
出版緣起/張窈慈

Ⅰ、西洋音樂小品 
搖籃曲
月光
小星星變奏曲
小狗圓舞曲
小步舞曲
土耳其進行曲
黑娃娃步態曲
彼得與狼
鱒魚五重奏
第一號華麗曲
藍色狂想曲

Ⅱ、中國音樂名曲
渭城曲
高山流水
梁山伯與祝英台
廣陵散
碣石調.幽蘭
酒狂
梅花三弄
胡笳十八拍
泛龍舟
秦王破陣樂
霓裳羽衣曲
王昭君

Ⅲ、台灣歌謠名曲
望春風
四季紅
一個紅蛋
補破網
 

出版緣起

  「音樂與文學」一直是我生活中最熟悉的議題,然而市場上以「音樂與文學」為題所出版的書籍,卻少之又少。今筆者將中西方的音樂小品,它的出處、淵源、創作理念、樂曲的流傳和賞析後的心得等,寫出自己最期待、最美好的「音樂文學」創作,集結成冊。

  內文分為三個部分,第一,西洋音樂小品,第二,中國音樂名曲,第三,台灣歌謠名曲,筆者將這三部分從曲式分析、歌辭賞析與音樂賞析三方面來深入咀嚼「音樂文學」的精髓與創新意義,這是一興趣喜好與心靈分享的一場盛宴。

  這本書融入了筆者的育兒生活記事,也加入了幼兒律動的豐富天地,西洋音樂小品中的律動元素,使得年僅周歲的幼兒,也能感動地很自然地隨著律動的音符,前後前後、左右左右地擺動他(她)們小小的身軀,聆聽著這多首經典的西洋音樂小品。

  而中國音樂名曲部分,經筆者考究它的故實後,筆者將其樂曲古今發展的脈絡,以及當今樂曲的創新內涵,重新賦予新的意義,使得舊曲不再只是封塵的古曲,它們是久經未被關注的經典,當重拾舊經典的菁華,再轉化為當代的新元素,將會是一脫胎換骨、煥然一新的嶄新面貌。

  至於台灣歌謠名曲的部分,這數首台灣老歌曾經在街頭巷尾流傳數十多年,至今每當提及文創,仍會聽聞它們的蹤跡。這幾首老歌幾經數十年的洗淨鉛華後,而今仍有許多團體或單位,常常懷念著它們,讚頌著它們,或是紀念著它們,更有大型團體將其改編為歌舞劇,試圖為其承傳後世與傳播久遠。

  今筆者出版《彈音論樂——聆聽律動的音符》一書,藉由「音樂文學」的創作,體認不論西洋音樂小品、中國音樂名曲,抑或台灣歌謠名曲,都有重新提起與再次咀嚼的必要,為其提出最原創與最新的文化價值與時代意義。
 

內容連載

月光

德國作曲家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 A.D.1770-1827)的〈月光〉(Moonlight Sonata, Mon dscheinsonata﹝德﹞)Op.27 No.2,創作於A.D.1801年,它是升c小調第十四號鋼琴奏鳴曲,又名〈園亭奏鳴曲〉(Laube Sonata)。 這名稱是由雷爾士塔(Heinrich Rellstab,A.D.1799-1860)所寫的評論而來,該文的第一樂章是幻想性慢板,被比喻作像一隻船在月下浮泛於流森胡(Lake Lucerne)之上。本曲主要為呈獻給朱麗葉塔.桂查蒂(Josephvon Sonnenfels) 。根據貝多芬在1802年所寫的遺書,提及:「這六年來我一直為不治的耳疾所困擾……」陳述了他二十六至二十七歲時,已患有耳疾的毛病。

關於〈月光〉,古往今來,中國人常以它作為吟詠的對象。如三國魏曹操(A.D.155-220)〈短歌行〉:「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處可依?」將「月」比喻為賢士像南飛的烏鵲,繞樹徘徊,還沒選定最後的歸宿,烏鵲就要擇良木而棲了,這時人才應當選擇賢主依附才是。北宋蘇軾(A.D.1037-1101)的〈水調歌頭〉,題作「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其詞為:「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這裡是以「明月」起「興」,言說自己對家人的思念與對人生的感慨之情。

盛唐詩人李白(A.D.701-762)的〈把酒問月〉(原注:故人賈淳令予問之):「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卻與人相隨。……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唯願當歌對酒時,月光長照金樽裡。」開頭二句,語序顛倒。「原注」是作者自己加的,再來的第一句詩歌,表示時間短暫。青天指整個天,意指什麼時候開始有月亮,我今夜把酒對天問之,加此註解釋是因為他人要求李白寫詩,言說出作者的創作動機。後一段則呈現,現在的人無法見到過去的月亮,今日的明月卻曾映照古人,表現出天地是永恆的,人是天地間的有限之物,故追求永恆是不可能的。古人和今人,如同歷史長流一般,未曾間斷;今日的流水和昨日的流水不同,雖同是觀賞月亮,但每天都是不同的人,日日更新,代代更替。人應把握人生美好之時,唱出歡樂的心聲,每晚都是美好的。最末二句,提出了人生有明、有暗的感慨,月光還能映照在金樽裡,意指應當把握當下,即時行樂,不再追求那無謂的事情。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79
    $174
  2. 新書
    79
    $174
  3. 新書
    79
    $174
  4. 新書
    85
    $187
  5. 新書
    9
    $198
  6. 新書
    9
    $198
  7. 新書
    $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