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抗戰

八年抗戰
定價:280
NT $ 221 ~ 408
 

內容簡介

從歷史的黑洞中打撈即將消逝的回憶,
繼《大江大海一九四九》之後,震撼人心的抗戰紀錄!

  那一場長達八年的抗戰,是誰的抗戰?

  八年,牽引了整個中國的命運,大小戰役不斷──松瀘會戰、台兒莊戰役、平行關戰役、東北抗戰,打完對日抗戰,又是國共內戰,決策者僅僅是下一個指令,千百萬士兵、人民即陷入水深火熱。

  戰爭過去了,歷史只記住決策者,卻逐漸遺忘出生入死的配角們,所以他們的事蹟無人知曉,他們的屍骨不知所終,他們的墓碑空無一字。

  本書由細節與側面還原戰爭的全貌,藉由一個個參戰者的經歷,完整呈現一個戰亂時代,那一些你曾經覺得不起眼的老叟,他可能躲過大大小小的槍林彈雨,避開敵軍的追殺,逃過斷糧的飢餓,他承載了一段波瀾壯闊的戰爭歷史!

  「不了解歷史,就不知道將來。一個有良知的中國人應該去多了解那段心酸的歷史,也感受那些曾經有過的人性亮點,同時也要反思自己。」──北京的網友

本書特色

  1.二十一世紀最大的搶救抗戰歷史的工程,崔永元集資破億,耗時八年,採訪超過三千人,其中包括三百多位抗戰老兵,字字血淚,其記錄片網路點閱率單月突破千萬,感動眾多年輕觀眾。

  2.客觀的深究每一段戰爭背後複雜的原因,沒有主觀視角,沒有鮮明立場,沒有惡意扭曲,更非教科書上的輕描淡寫,由細節與側面還原戰爭的全貌,真實呈現一個戰亂的時代。

  3.著重戰爭中「人的故事」,並重視參戰者的一生經歷,並非只聚焦在抗戰時的歷史,而是抗戰改變了多少人的一生。


名人推薦

  《一九四九大江大海》監製 王小棣導演
  政治大學歷史系教授 劉維開
 

目錄

上編:他們拒絕沉淪
1.盧溝歲月
2.八百孤軍
3.伏擊
4.第五戰區
5.松山之戰
6.白山黑水
7.反掃蕩
8.潛伏
9.在延安長大
10.鋼筋鐵骨
11.生命線
12.擊斃

下編:他們,她們:大離亂時代的沉浮
13.天使
14.戰火紅顏
15.永遠的微笑
16.戰俘
17.將軍之死
18.長城謠
19.飛虎飛虎
20.偽君
21.壯志凌志
22.紅燭
23.活下去
24.勝利了
 



故事背後那些未完的故事


  《我的抗戰》播出後得到大家的認可,對於我們來說,是一個極大的安慰和鼓勵。作為一個與抗戰老兵直接接觸採訪的前方記者,想想兩年多來在全國尋訪抗戰老兵的經歷,就兩個字,「值了」。

  這些老人其實就在我們身邊,他們如此普通,普通得走在大街上,和我們面對面地走過,我們都注意不到他們。這些人又是如此的不平凡,在他們日漸衰老的容顏下麵,在他們輕鬆的語態和平靜的神情中,娓娓道出的,是半個多世紀前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這段歷史,正逐漸被人們遺忘。

  似乎不能說是遺忘,因為這段歷史,已經烙印在我們這個民族的記憶中,流淌在每個人的血液裡。雖然有些說不明,但卻隱隱約約地感受得到,不時地會蹦出來,左右著我們的行為和情緒。這是一段怎樣的歷史呢?

  我們把這些在城市和鄉村裡沉默了半個多世紀的老人,請到了我們的攝影機前面。對,他就坐在我的對面,講述著埋藏在心底的讓人熱血沸騰的故事。

  一、耐心的傾聽者

  《我的抗戰》裡面有許多具體的故事。正如崔老師所說,要的是故事,要的是細節。如何從老人的記憶中挖掘出對於他們生命最重要的片段?這需要耐心,需要傾聽。

  「你想聽嗎?想聽,我給你講講。」許多老人是伴隨著這樣的開場白,打開了他們的記憶。你想怎麼聽,決定了他們要怎麼說。你是否願意傾聽,決定了他們的興致有多高。

  但面對這些老人,我們中的大多數人都沒有耐心,興趣缺缺。甚至許多老人的親人對老人的故事都知之甚少。不能責備人們缺少耐心,因為現實中有許多問題需要面對。可惜的,是那些埋藏在老人內心的波瀾。

  我們其實沒有做什麼,我們只是在做一個耐心的傾聽者。故事,就在老人的「囉唆」中流出,如此自然。一個故事,他能講一天,絕對精彩。

  二、那些漸漸遠去的老人

  朱鴻是我採訪的第一個老兵,一名新四軍老戰士。每次採訪前夜,他都會把第二天要講的內容整理出來,密密麻麻地寫滿好幾張紙條。朱鴻對我說:「我年紀大了,能貢獻的事情少了,對你們的採訪提供幫助,可能是我最後能做出的貢獻了。」

  聽著非常心酸,卻在以後不得不見證著一個又一個老人的離去。宋錫善去世了、王文川去世了、武幹卿去世了、單先麟去世了……我知道,這個名單還要繼續增加。往事並不如煙,往事也如煙。多少生動的故事,都隨著老人的離去而永遠地消散了。

  二十九軍老兵曹廷明是張自忠的衛兵。十幾歲他,把自己賣兵得來的八十三塊錢全交給了父母,從此再沒回去。「一輩子只給了父母八十三塊」成為他最大的遺憾。九十多歲的曹廷明,想到父母,哭起來像個孩子。

  哭過後,曹廷明擦幹眼淚,「我們繼續工作吧」他說。

  這些老人,青年時期參加抗戰,是他們為國盡忠,為民族求生存的主動選擇。如今接受我們的採訪,在他們看來是一份責任,是必須完成的任務。老人們認真的態度讓我們感動,他們講述出來的精彩故事讓我們振奮。他們在講述自己,也在紀念倒下的戰友;他們留住自己的經歷,也在留住那個時代。

  與這些老人接觸的每一個場景,都已經深深地留在了我的腦海。那是一幅幅畫卷,畫卷裡,有重慶冬天薄薄的霧色中,山坡上破舊小屋內的微笑;有江南大片青綠色的稻田掩映的老屋內,竹椅上悠然的小憩;有大連的海灘邊,身經百戰老將軍遠眺的眼神。

  三、個人的歷史

  中國的歷史,都是王侯將相,才子佳人,你方唱罷,我方登場。大歷史談的多了,小人物比較缺少。但大歷史容易被篡改,小人物,往往更加真實。

  你說的可能誇張,他講的可能片面,我的記憶也不一定準確。但每個人還原出來的,都是一個獨特的抗戰:抗戰初期參戰的老兵,會對你講述中日雙方的差距有多麼的懸殊,我們的部隊損失是多麼的慘重。抗戰後期參軍的老兵,會意氣風發地對你講述,他們的作戰是多麼的酣暢,日本人是多麼的不堪一擊。他們有的講述正面戰場的慘烈,有的講述敵後戰場的艱辛。

  其實,我們永遠無法還原一個完整的、純客觀的歷史。口述歷史,就是帶著強烈的個人視角。但至少,每個人的講述彙集起來,就會更加接近真實。

  正如一束光照進三棱鏡,折射出來的是炫麗的彩虹。《我的抗戰》只是一個三棱鏡,把抗戰的這束光,分散成各種好看的顏色。

  希望這樣的《抗戰》,不是不負責任的調侃,不是板起面孔的說教,也不是揮舞拳頭的狂熱。只希望通過這些老人的講述,讓大家更親切、更生動地觸感到以前被忽略的細節、那無法回溯的過往。

  老人在講述屬於他的歷史,相信看過的人,最終都會找到自己還原的「歷史」。

紀錄片《我的抗戰》首席記者 郭曉明
二○一○年十月
 

內容連載

松山之戰

親身經歷者

張羽富——時為第八軍工兵營戰士
閻啟志——時為炮兵十團一營戰士
曹含經——時為第八軍八十二師二十六團戰士
崔化山——時為榮三團一營二連班長
李文德——時為第七十一軍二○六團衛生員
付心德——時為七十一軍野戰醫院醫生
早見政則——時為日本陸軍第一一三聯隊上等兵

編導手記

中國歷史上曾經有過兩個松山之戰。一個發生在明朝末年的東北,一個發生在抗戰時期的滇西。前者我一直很感興趣,是因為洪承疇。後者我同樣感興趣,是因為《我的團長我的團》。這一節的故事屬於後一個松山之戰,沒錯,就是發生在一九四四年的那場血腥戰鬥,就是《我的團長我的團》中南天門戰役的原型。

這一節,沒有真正意義上的主人公。如果一定要我給出一個主人公來,那我只能說松山戰役就是這個故事的「男一號」,和他相比,所有的戰役親身經歷者都只能是配角。

也許正因為是配角,他們的事蹟無人知曉;他們的屍骨不知所終;他們的墓碑空無一字。

在戰爭面前,一切都只能是配角。比起將遺體交給山野的戰友們而言,這些無字碑下的英雄們還是幸運的,至少,他們還可以得到後人的瞻仰——雖然來過的後人們並不算太多,墓地裡最常見的,還是那些日益衰老的老兵們。

這是我所做過的選題中最血腥最殘酷的一個,不是因為我有此癖好,而是因為歷史上的松山就是如此。那些殘忍得近乎赤裸的影像,加上老兵們貌似平靜的敍述,將原本只有當事人才能體會到的血腥和絕望轉嫁給了我們,讓我們一旦知道,就再也無法忘懷。我甚至開始懷疑,就在此時此刻,在我們太平無事、機械地、自足地生活著的同時,在世界上某一個仍然籠罩在硝煙中的角落,還在發生著什麼?

兩個素不相識、從未謀面的人,第一次相遇就要以死相拼——這就是戰爭。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79
    $221
  2. 新書
    85
    $238
  3. 新書
    9
    $252
  4. 新書
    $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