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家庭料理80年:和食餐桌的演變史

日本家庭料理80年:和食餐桌的演變史
定價:350
NT $ 231 ~ 405
  • 作者:阿古真理
  • 原文作者:Mari Ako
  • 譯者:陳正芬
  • 出版社:時報出版
  • 出版日期:2017-05-23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571369969
  • ISBN13:9789571369969
  • 裝訂:平裝 / 280頁 / 25k正 / 14.8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日本料理文化研究家阿古真理
繼暢銷書《我家飲食60年》後最新力作
從電視劇、女性雜誌、漫畫、小說
探討日本家庭料理變遷80年

  食物有療癒的力量,能緩和工作壓力與生活煩惱,尤其在家作料理給家人吃更是快樂的事。

  本書作者阿古真理是享譽日本的飲食文化研究者,她的前一本著作《我家飲食60年:祖母、母親、女兒的餐桌》,以她家飲食的變遷為主題,對照當時社會背景,而寫成的一部飲食史。這次為了捕捉更細微的時代變化,涵蓋更多樣的生活方式,阿古真理從引領、反映時代氛圍的媒體入手,包括從料理媒體萌芽的昭和時代,至當今平成時期的熱門雜誌、書籍、漫畫和電視節目,媒體如何報導家庭料理?如何描繪人們的飲食狀況?讓讀者了解家庭料理的流行趨勢。

  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和食」,有四種特點:多樣的新鮮食材,珍視食材特有的味道;營養均衡有益健康的飲食習慣;表現自然之美和四季輪換;與傳統節慶密切結合。但注重烹飪技術和材料,追求時鮮、應季的「和食」,隨著家庭、社會與經濟變遷,八十年來發生了很大變化。

  本書將日本家庭料理八十年來的變化分五個時期:
  (一)昭和前期(1926至45年)
  (二)昭和中期(1946至75年)
  (三)昭和後期(1976至89年)
  (四)1990至99年
  (五)2000年後

  例如:昭和中期,洋食受年輕世代歡迎而進入家庭,於是家庭主婦紛紛製作道地的外國料理。平成時期,加入異國風元素的咖啡館簡餐,但和食再度被重視。

  為什麼昭和時期到處是洋食,而平成時期卻流行咖啡館簡餐?為什麼和食重新被重視?理由可以從經濟、政治等社會背景來應證,其中最大的因素在於,長久以來女性負責掌廚的情況發生了變化:料理,不再是婦女找到自己容身之處的重要手段。

  昭和前期以爐灶炊飯為主,外國料理因為新奇而變得普遍,到了昭和中期,戰敗使人們對過去的文化喪失信心,而積極吸取外國文化。昭和後期,在追求家庭料理精益求精的同時,外食愈來愈普遍。一九九○年代,日本戰後建立的昭和價值觀逐漸崩壞之際,新的文化也開始萌芽。二○○○年以後,崩壞的速度有增無減,新的現象出現,同時往昔的飲食文化重新被人們發現。

  作菜是人的權利,尤其親手作料理,能將自己的味覺和身體加以調合。喜歡日式料理的台灣人,能從本書生動有趣、寫實記述的飲食演變史中,一路看到現在的日本飲食狀況。

名人推薦

  葉怡蘭∕飲食生活作家.《Yilan美食生活玩家》網站創辦人
  茂呂美耶∕日本文化名家

  ──推薦

  「此書別開生面從影劇、小說和漫畫角度入手,細細整理、歸納,
  完整呈現日本自昭和前期至今的家庭飲食面貌,生動盎然。」──葉怡蘭∕飲食生活作家.《Yilan美食生活玩家》網站創辦人

  「和食表現了日本人敬重自然的精神,它作為傳統的社會習俗而代代相傳。」──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平生愛讀史,特別是有關食物的歷史。然眾多食史中,也許因相關記載不多,家庭料理史所佔比例無疑相對寡少。此書別開生面從影劇、小說和漫畫角度入手,細細整理、歸納,完整呈現日本自昭和前期至今的家庭飲食面貌,生動盎然。
  尤為珍貴是,除了娓娓記錄下菜色本身的流轉遞嬗外,也同時鮮明反映了當代亞洲於家庭形式、女性角色以及食潮上的變遷。特別日本、台灣兩地於近百年歷史文化上的關連緊密,在演進歷程上竟然驚人地肖似,讀來更覺深有共鳴。──葉怡蘭∕飲食生活作家.《Yilan美食生活玩家》網站創辦人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阿古真理


  1968年出生於兵庫縣。生活史研究者、作家。神戶女學院大學畢業,以生活、飲食及女性生活為創作題材。著有:《小林Katsu代與栗原Harumi:烹飪專家及其時代》、筑摩書房發行的《我家飲食60年:祖母、母親和女兒的餐桌》、《成長於昭和時代者的美味記憶》、《何為「和食」》。

譯者簡介

陳正芬


  從事翻譯工作約十五年,目前居於山中,擔任新手農婦。近期主要譯作包括《血色的旅途》、《大和魂》、《從零開始的都市狩獵採集生活》、《漫步木曾路》、《日本農家的季節家常味》等。
 
 

目錄

開場白
前  言    從晨間劇《陽子》,看見理想的飲食──昭和前期

第一章  主婦們的生活革命──昭和中期
(一)料理研究家是社會名流:在廢墟中嚮往美國∕小當家的沙拉∕《今日的料理》創刊∕新菜色:沙拉∕料理研究家多采多姿的人生歷練∕有企業頭腦的江上登美∕從禮儀教起的飯田深雪∕小津安二郎《茶泡飯的滋味》
(二)向田邦子筆下的桌袱台:《寺內貫太郎一家》的餐桌∕偏好洋風的《主婦之友》∕高麗菜卷大受歡迎的祕密∕「附房子、車子、不附婆婆」∕新娘先修《白蘿蔔之花》∕專欄:調味料改變之下的家的味道

第二章 「想吃道地的外國菜」──昭和後期
(一)為誰而成為料理高手?:《給星期五的妻子們》的餐桌∕製作道地的法國菜∕派對料理和《紅髮安妮》∕給思秋期的妻子們∕情場得意的少女,很會作菜嗎?∕田邊聖子的手料理論∕孩子孤獨進食
(二)《橘頁》和《Hanako》:《美味大挑戰》登場∕理想老公《妙廚老爹》∕職業婦女的好朋友:小林勝代∕《橘頁》的時代∕愛買熟菜的主婦∕Hanako族的美食家∕專欄:進化的美食相片

第三章  家庭料理泡沫的崩壞──一九九○年代
(一)職業婦女就不擅作菜嗎?:昭和已遠的餐桌∕百貨地下街和RF1的沙拉∕《料理的鐵人》革命∕槙村悟描繪的餐桌∕篠田節子的職業婦女媽媽∕《好太太》的廚房∕絕望的主婦
(二)春美迷世代──成為魅力主婦的原因:栗原春美登場∕生於昭和前半期的主婦∕天才柳澤教授的家事∕專欄:平成時期百貨公司地下街的革命

第四章    餐桌的崩壞和重生──二○○○年以後
(一)昭和後半誕生的人們的餐桌:電影《橫山家之味》中的親子關係∕《第八日之蟬》的母與女∕角田光代作品中的餐桌∕不會作菜的妻子∕不教孩子作菜的母親∕扮家家酒料理的《Mart》∕平成版孩子們的餐桌
(二)女孩的飯,男孩的飯:極受主婦歡迎的《花的懶人料理》∕食譜部落格∕咖啡館簡餐的風格∕史織的女孩食譜∕鎖定初學者的《今日的料理》∕健太郎製作的男孩子飯∕漫畫《昨日的美食》的食譜
(三)發現慢活:食品造假的時代∕慢食熱潮∕連續劇《西瓜》的提問∕連結過去與今日的廚房∕幸福便當人生∕專欄:和食調味料復活了嗎?

後記  新世代的家庭倫理劇
以吃為主角的故事∕飯島奈美的樸素料理∕連續劇《高木護的規矩》∕高護木的二十一世紀家族
 
 

內容連載

(一)職業婦女就不擅做菜嗎?

昭和已遠的餐桌

平成二年起的九○年代十年間,結束了漫長昭和時期。社會的劇變,也對人們的飲食造成影響。

一九九一(平成三)年,泡沫經濟崩潰,金融機構抱著高額的不良債權,導致一九九七(平成九)年山一證券破產,北海道拓殖銀行陷入經營危機,一九九五(平成七)年發生的阪神淡路大震災,震壞了象徵昭和繁榮的新幹線和高速公路的橋墩,讓人見識到都市的不堪一擊。

經濟不景氣直接打擊企業,首當其衝的是就業。為了達到全民均富而在戰後建立的終身雇用制,和根據年齡和年資給予加薪和升遷的作法,被認為會削弱國際競爭力,而成為重新檢討的對象。前輩栽培後輩,一同著手解決問題,這樣一團和氣的職場已經成為過去式,中高年者害怕遭到資遣,年輕人則是工作難找而疲於奔命。

為了躋身大國之林,對服裝打扮毫不在意的人們努力工作,因而造就了昭和時期,因為日本戰敗而結束的第二次世界大戰,也是在標舉大東亞共榮圈的理念下,讓世界承認日本為世界強國而做的嘗試。

在此之前,日本持續成功的理由,是在經濟上與歐美並駕齊驅,推動近代化而成長茁壯的企業,採取大量生產做法,生產量大,成本就下降,效率提高,成本就更低廉。於是,在昭和時代就是在這情況下成長為世界級大企業的,是使消費者的生活更充實,且獲得許多中小企業支持的製造業其中的豐田、國際牌和堪能。

「企業」這種有效率的組織系統變得普遍,改變社會結構和人的生活方式,當然也影響飲食習慣。昭和時期的人在平常也會請客人到家裡吃飯,因為當時的人和人之間,會到彼此的家裡拜訪。

在每個村落共同體會舉行祭典的時代,人與人的牽絆是以錯綜複雜的利害關係結合而成,在機械減少勞力的付出之前,生產任何東西都需要人手,無論是種田、收割還是捕魚,都要互相幫助,全家團結做東西來賣,一起來到都市,互相扶持。年輕人寄宿在親戚家,結婚對象由認識的人介紹,有了孩子後,親戚會來替母親分憂解勞,孩子也可以臨時到附近鄰居家搭伙,就這麼長大成人。

這種地緣和血緣的網絡,到了昭和後半開始鬆動。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66
    $231
  2. 新書
    66
    $231
  3. 新書
    79
    $277
  4. 新書
    79
    $277
  5. 新書
    85
    $298
  6. 新書
    88
    $308
  7. 新書
    9
    $315
  8. 新書
    $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