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媽對全球化的預言:輸出自由市場與民主政治會換來種族仇恨和世界動盪

虎媽對全球化的預言:輸出自由市場與民主政治會換來種族仇恨和世界動盪
定價:480
NT $ 317 ~ 432
  • 作者:蔡美兒 Amy Chua
  • 譯者:劉懷昭
  • 出版社:五南
  • 出版日期:2017-05-25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571191701
  • ISBN13:9789571191706
  • 裝訂:平裝 / 440頁 / 14.8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如果你以為虎媽只會教養孩子,那你就大錯特錯!
虎媽早在2003年就看出,這個世界會因為全球化,變得更可怕!

  全球化標榜市場經濟與民主政治,但在非西方國家,尤其是發展中國家,自由市場卻讓財富高度集中在激起民憤的少數族群手上。這些主導市場的少數族群,例如東南亞的華人、前南斯拉夫的克羅埃西亞人、拉丁美洲及南非的白人、西非的黎巴嫩人及後共產主義俄國的猶太人,最後都成為暴力仇恨的標靶。與此同時,民主政治又賦予了貧困的大多數人力量,因而形成了種族紛爭、掠奪甚至是種族屠殺。
     
  除此之外,美國已成為世界上最惹人注目的主導市場的少數群體,這也是反美主義在世界各地興起的原因之一。作者是全球化之友,但她提醒必須要分散全球化的利益、避免其最具破壞性一面的影響。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蔡美兒(虎媽)


  耶魯大學法學院教授,學術研究領域包括國際商貿、法律與發展、種族衝突及全球化問題。蔡美兒1962年出生於美國伊利諾州的香檳城,其父母為菲律賓華裔,祖籍福建。她於1984年獲得哈佛大學學士學位,1987年從哈佛大學法學院畢業並獲法律博士(JD)。蔡美兒先後在杜克大學、哥倫比亞大學、史丹福大學、紐約大學做客座教授。2001年起受聘為耶魯大學法學院教授,2005年晉升為約翰.達夫講座法學教授,2011年出版《虎媽的戰歌》一書,在全球引起關於東西方文化與子女教養方式的激烈辯論。蔡美兒的著作有:《帝國時代》(Day of Empire)、《虎媽的戰歌》(Battle Hymn of the Tiger Mother)及《虎媽的戰甲》(The Triple Package How Three Unlikely Traits Explain the Rise and Fall of Cultural Groups in America)。
 

目錄

中文版序言
致謝

前言 全球化與種族仇恨

第一部分 全球化的經濟影響
第一章 紅寶石與水稻——華裔少數族群在東南亞的主導地位
第二章 駱馬胚胎、大農場以及藍籌第一股——拉丁美洲的白人富豪
第三章 第七位寡頭——後共產主義俄羅斯的猶太億萬富翁
第四章 「喀麥隆的伊博人」——在非洲主導市場的少數族群

第二部分 全球化的政治後果
第五章 對市場的反彈——以種族為標靶的攫取及國有化
第六章 對民主的反擊——裙帶資本主義和少數族群統治
第七章 對主導市場的少數族群的反擊——驅逐與種族滅絕
第八章 混血——同化、全球化和泰國的案例

第三部分 種族民族主義和西方
第九章   西方自由市場民主的陰暗面——從吉姆•克勞到納粹大屠殺
第十章   中東鍋爐——作為區域性主導市場的少數族群的以色列猶太人
第十一章 他們為什麼仇視我們——美國作為主導全球市場的少數族群
第十二章 自由市場民主的未來

後記
註釋
 



  自《虎媽對全球化的預言》於二○○三年首次出版後,世界各地的驚人發展都一再地印證著本書的論點:主導市場的少數族群(market-dominant minority)的存在,令民主和自由市場很難和平共存。從東南亞到非洲再到中東,我們幾乎在全球每個地方都能看到這一動力的推演。

  以緬甸為例,它近期的發展便幾乎完全契合《虎媽對全球化的預言》的立論。正如本書第一章所述,緬甸軍政府一九九○年代開始實行市場導向的政策,致使財富明顯地集中到全國人口中僅占極少數的華人手中,同時也致使針對華人的怨恨情緒在相對貧窮的緬甸多數人中愈演愈烈,而軍政府與華裔富豪之間眾所周知的賄賂勾結又給這種怨恨情緒火上澆油。在緬甸人眼中,那些腰纏萬貫的華裔闊佬是外來的掠奪者,他們完全無視緬甸人民的福祉。

  過去這十年來,對於那些主導市場的華人少數族群,緬甸人的積怨有增無減。二○一一年,一名緬甸記者曾就「針對華人的種族仇恨」問題採訪了一些緬甸人,他得到的回應包括:

  我們要想一想,為什麼華人把我們的地方變成殖民地。很可能是(華人)在生意場上擅於操縱別人……華人闊佬往往舉止粗鄙。

  人們為外來者湧入我們的城市而感到不快。過去曾有(華人)在歌廳裡毆打緬甸人。他們有錢,開好車。有些華人做壞事有一套,論責任心卻一點都沒有。

  他們來到我們國家,買我們的原材料,但他們不講本地話,其中一些人還非常粗魯。

  早前,有個緬甸人打了一個華人,結果被判監六個月。出事那天,員警舉著防暴盾牌,保護那五名華人撤到安全地帶。這說明華人有靠山。我們對此感到不滿。如果有緬甸人冒犯了華人,受傷和被員警抓走的肯定是緬甸人。

  我覺得這裡很多人都恨華人。在曼德勒,華人買了市區的房子,搞得很多緬甸人不得不搬到城外去住。

  從二○一○年開始,緬甸朝政治解放與民主化的方向邁出了令人矚目的步伐。反對黨領袖翁山蘇姬被解除軟禁,並獲准參選(並將被選入)國會議員。二○一一年,緬甸的新任總統吳登盛放鬆了該國的新聞審查。正如一家餐館形容的,「現在(緬甸人民的)聲音可以聽得到了。」二○一二年,緬甸最大的反對黨—全國民主聯盟(N L D)恢復了合法地位。

  與《虎媽對全球化的預言》一書的論點相當吻合的是,緬甸最近的民主化進程令其長期壓抑的反中與反華情緒都得以發洩,並在緬甸多數族群支持下出現了一場針對華人少數族群的經濟抵制。二○一一年,新當選的吳登盛政府回應公眾的反對聲音,叫停了中國投資三十六億美元的密松水壩專案。緬甸的外交辭令是:「現政府鑒於『阿拉伯之春』的教訓,要謹防緬甸也出現類似的風波。」類似因民眾示威而擱置的專案還包括一個中國的鐵礦和一條數十億美元投資的鐵路。在日漸高漲的反華情緒和氾濫的種族衝突之中,一些緬甸運動組織已要求中國就現有的對緬投資重新進行磋商。

  類似現象也發生在馬來西亞。最近一次選舉中反華情緒重燃,馬來人指責「中國海嘯」導致選舉出現「兩極化」(馬來西亞華裔少數族群壓倒性地對執政黨投反對票)。儘管馬來西亞最近幾年經濟穩定增長,但在這個國家裡,據說主導市場的華裔少數族群比馬來人賺的錢多出四成,而且這個國家的大企業仍繼續掌握在華人手中。二○一三年,馬來西亞總理納吉違背了他二○一○年的承諾,沒有如期削減給馬來人的配給,而這一配給一直被華裔視為不平等和壓制性的經濟政策。不僅如此,令馬來西亞華人和印度人社區感到憤怒的是,納吉反而施行了更加優先「刺激」馬來西亞多數族群的附加措施。正如《虎媽對全球化的預言》曾經預見的那樣,最近實行的這些政策驅使很多高學歷的馬來西亞華人離開了這個國家。確實,據世界銀行估計,目前大約有上百萬的馬來西亞「精英人才」(絕大多數是華裔)到國外生活,主要原因是他們認為政府採取了歧視性的、反市場的政策。

  同一時間,華人在非洲也嶄露頭角,成為那裡主導市場的少數新貴。在過去十年間,非洲的華人已經從原來的十萬人激增到超過一百萬人。也恰如《虎媽對全球化的預言》所預見的,華人財富的明顯日益增長—這往往被看作他們對當地人的輕視—已經引起當地相對貧困的非洲多數族群的深深怨憎,隨之引發的暴力事件時有發生。例如在尚比亞,中國投資的謙比西(Chambishi)銅礦於二○○五年發生了一次爆炸,造成五十名尚比亞礦工死亡,由於尚比亞政府在事件發生後仍允許該礦場繼續運營,對華人的積怨於是轉化為民憤。二○一○年,中資的科蘭(Collum)煤礦發生兩名華人經理射殺十三名尚比亞礦工事件後,政府對這兩名華人免於刑事起訴,同樣再次激起民憤。遵循這一業已熟悉的模式,二○一一年,薩塔(Michael Sata)競選總統時迎合反華情緒,提出「尚比亞是尚比亞人的」這一競選口號,並成功當選。薩塔當局隨後取締了科蘭煤礦的開採許可,同時指控前政府與中國進行賄賂交易,並為此啟動了刑事追究程序。

  普遍的反華情緒也在其他幾個非洲國家出現。過去幾年裡,賴索托出現了針對華人的搶劫,以及詆毀性的電台廣播節目與政治辯論。在波札那,華人在事業上的蒸蒸日上導致該當局於二○○九年提出立法,禁止華人再涉足服裝貿易。到了二○一三年,該國總統伊恩‧卡馬更明令減少華人參與政府專案。二○○九年,安哥拉的華人商會公布了針對華人業者的暴力事件,資料顯示幾乎每天都會發生兩到三起。據報導,這些暴力是源於「華人公然在逐步接管」首都羅安達的各項事業。

  當然,在當今世界上的少數族群中,非洲與東南亞的華裔族群絕不是其中唯一受到多數族群威脅的。相反,類似的境況幾乎在各大洲每個地方都有上演,在中東尤其如此。

  與那些堅持認為「市場與民主總是手牽手肩並肩」的人所說的相反,「阿拉伯之春」這一肇始於埃及的事件再次顯示,群眾運動可以是反市場的,並可能引發宗教原教旨主義、對婦女權益的侵犯以及暴力等問題。同時,在如今正陷於血腥內戰中的敘利亞,占人口百分之七十二的相對貧窮的遜尼多數派,長期以來對以阿薩德家族為首的阿拉維少數派統治深惡痛絕,而阿薩德家族的私人財產據稱有十億美元之鉅,控制著國家的大部分財富。

  今天,《虎媽對全球化的預言》一書所揭示的基本原理仍如二○○三年問世時那樣真確。任何國家在尋求市場經濟時,都必須設法分散財富,而不能讓它集中在少數精英手上。否則多數人的強烈積怨就會無可避免地爆發,並將為對抗市場改革、反抗改革中時常出現的貪汙,進而反對市場中致富的有錢有勢的少數群體,因為他們將多數人遠遠甩在身後而不顧。
 

內容連載

前言 全球化與種族仇恨
 
一九九四年九月一個天高雲淡的清晨,我接到母親從加州打來的電話。她壓低聲音告訴我說,我的姑媽莉安娜,也就是我父親的孿生姐姐,在她菲律賓的家中遭到謀殺,被她自己的司機割喉。母親用我們老家的客家話告知了我這一消息,但「謀殺」這個詞她是用英語講的,彷彿是要憑藉語言的牆壁,將這一事件阻擋在我們家門外。
  
對任何地方的任何人來說,自己的親人被謀殺都是一件可怕的事。我父親的悲痛是難以名狀的;直到今天,他仍然不願談論此一話題。而對我們家其他成員而言,除了悲痛之外還含有一點不光彩的成分。對於華人來說,運氣乃積德使然,一個走運的人是從來不會遭到謀殺的,就如同有先天缺陷或嫁給一個菲律賓人一樣,被謀殺是可恥的事。
  
我和我的三個妹妹都非常喜歡莉安娜姑媽,她是個身材嬌小、性情古怪的人,終生未嫁。跟許多有錢的菲律賓華人一樣,她在檀香山、舊金山和芝加哥都開有各種銀行帳戶。她常來美國看我們,她和我父親有著孿生姐弟之間才會有的那種親密。因為她自己沒有孩子,所以她在姪女們身上很是大方,隨著我們漸漸長大,她送的禮物也愈來愈貴重。在我十歲生日時,她送給我十粒小鑽石,用衛生紙包著。我姑媽熱愛鑽石,一買就是十幾二十顆,然後裝在伊麗莎白雅頓保濕面霜的空瓶子裡,有些甚至就放在她洗手間的架子上。她喜歡積攢東西,我們在麥當勞用餐時,她會把免費的小袋番茄醬塞滿她的Gucci手提包。
  
根據警方的報告,我的姑媽莉安娜,「一名五十八歲的獨身女子」,是在一九九四年九月十二日晚上八時左右在她的客廳被一把「菜刀」砍死的。她的女傭中有兩人受到訊問並交代說,我姑媽的司機尼洛.阿比克在她倆知情並提供協助的情況下,策劃和實施了這一謀殺行為。「在案發前數小時,目擊者看見被告正在磨那把據知用於作案的刀。」殺人後,「被告與兩名目擊者會面,告訴她們說東家死了。當時他戴著一雙沾著血跡的白手套,手中還握著刀,刀上也同樣沾有血跡。」但是,接下來警方稱,逮捕令未及執行,阿比克就「失蹤了」。兩名女傭則予以釋放。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66
    $317
  2. 新書
    79
    $379
  3. 新書
    79
    $380
  4. 新書
    85
    $408
  5. 新書
    9
    $432
  6. 新書
    9
    $432
  7. 新書
    9
    $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