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社會學:打造美國的多重面貌

移民社會學:打造美國的多重面貌
定價:320
NT $ 288 ~ 304
  • 作者:依娃‧莫洛絲卡
  • 原文作者:Ewa Morawska
  • 譯者:李仰桓
  • 出版社:五南
  • 出版日期:2017-05-10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860524025
  • ISBN13:9789860524024
  • 裝訂:平裝 / 288頁 / 17 x 23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本書為移民研究提出一套嶄新的、全面性的理論架構,現在以平裝本的形式出版。依娃・莫絡絲卡透過比較方法,有系統地回顧二十世紀初與當代移民的經驗,並針對美國境內的八個移民族群進行分析。莫洛絲卡藉由她自己提出的詮釋架構,探討當前移民社會學研究中的四個主要議題:國際遷徙的機制及其影響、移民的同化、移民跨國參與的過程、與移民第二代的適應形態。

  本書的研究,聚焦於移民與環境間互動的架構;移民面對無法選擇的環境而作出回應,卻因而創造了歷史。本書雖然由基礎的理論架構形塑而成,但又藉由八個不同族群的研究,來探索關鍵性的理論議題,並提供豐富、紮實的經驗資料。這八個族群的來源與移民經驗分佈極廣,呈現出當代移民現象中一個重要的面向:亦即其多樣性。在結論這一章,作者檢閱了世界各地的移民研究,指出重要的研究主題。作者也針對如何推動更深入的跨國/跨地區研究,提出她的建議。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依娃・莫洛絲卡(Ewa Morawska)


  為英國艾塞克斯大學(the University of Essex)社會學教授。她的學術研究,集中在國際遷徙、族群意識、以及公民身份的比較性-歷史性社會學研究(範圍包括過去與現在、北美與歐洲)。近期出版的作品有:《歐美(移民)遷徙與族群的研究主題:一項比較分析》([Im]migration and Ethnic Research Agendas in Europe and the United States: A Comparison);《國際遷徙研究:跨領域的建構、排除、與承諾》(International Migration Research: Constructions, Omissions, and Promises of Interdisciplinarity);《社會學與(移民)遷徙的歷史:一位實務工作者的反思》(Sociology and History of (Im)Migration: Reflections of a Practitioner);《族群意識是一種原始的-際遇的-建構的經驗:不同的時期、不同的地方、不同的聚集》(Ethnicity as a Primordial-Situational-Constructed Experience: Different Times, Different Places, Different Constellations);《自由主義國家中的同化與公民身份》(Toward Assimilation and Citizenship in Liberal Nation-States)。

譯者簡介

李仰桓 


  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學士,東吳大學政治學系碩士、博士。譯有《賦權的參與:再造都會民主》一書。
 

目錄


導論

第一章 新舊移民經驗的比較
觸發國際移民的環境
移民在移居地中的同化
移民的跨國活動
移民行動者對移居地與母國結構造成的影響

第二章 國際遷徙的機制與效應
勾勒國際遷徙的架構
從經驗資料看國際遷徙的過程:八個族群的比較
移民定居後,為移出國與接收國的結構帶來的影響

第三章 移民的定居、經濟同化以及所受到的待遇
同化:理論途徑
移民在其落腳的城市(或區域)中定居的地點
移民經濟同化的型態
定居地對移民的態度以及族群間的關係

第四章 移民在社會文化與公民-政治層面的同化:不同的族群、不同的脈絡與不同的途徑
多元分歧的移民同化途徑:經驗性案例
移民的同化對移居國地方結構的(重)建構性效果

第五章 焦點轉到移居國之外:移民的跨國活動
不同類型的跨國活動
移民跨國活動的各種形式與脈絡:案例研究
移民的跨國參與帶給母國的影響

第六章 移民在美國出生的子女:他們的同化與跨國參與模式
第二代的同化與跨國參與:一般趨勢
第二代的移民與跨國活動模式:經驗性案例
代結論:分析美國移民經驗後的一些心得、世界其他地區有關遷徙/移民研究的進展,以及我們可以互相學習的事情
本書所提供的一些建議
世界其他地區的移民/遷徙研究:議題與途徑
世界各地的移民學者,彼此間(以及從本書)能夠學到什麼?

注釋
參考文獻
索引
 

內容連載

導論
 
在當今世界,全球化與跨國的人口流動已密不可分,而國際移民也與二十一世紀的多元文化現象密切相關;由於這兩個原因,要探討社會進程的宏觀或微觀層面,「國際遷移」(international migration)都已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自1980年代起國際移民人數的迅速增長,是使全球化腳步大幅邁進的重要環節,舉凡貿易、勞工的交流,國際法與國際組織的建立,或交通與通訊技術不斷精進,都推進了全球化的進程,串接起世界各個角落。由於移民人數不斷膨脹,對移出國和移入國都造成衝擊,促使各個政府與國際組織開始尋求管控移民流動的方式,其中包括限制人數(移入國),或是在跨國界的移動中提供協助(人權組織,及因移民匯款、投資而得益的移出國)。大多數高度發展國家中大量的國際人口─包括來自遠方的國際移民─所引起的公眾關切,已令許多論者引以為憂,如Samuel Huntington(1996)提出的「文化衝突論」(clash of civilization),Peter Brimelow(1996)預測的「移民災難」(immigration disaster)以及Hans Magnus Enzensberger(1992)對「大遷徙」(The Great Immigration, Die grosse Wanderung)的擔憂。

與此同時,各地人民在不同地區安頓(這裡指的是世界各地移民湧入原本同質化程度十分高的鄉鎮或城市),也促進整個世界的「在地化」(localizes the global),或者將多元文化帶進各地的日常生活當中。這種「同質化」與「殊異化」同時並進的過程,可謂當代世界的一大特徵,此即社會學家所謂的「全球在地化」(glocalization);而在這個過程中,國際移民扮演了關鍵性的角色(Robertson 1992; Waters 2001; Berger和Huntington 2002)。
 
社會學家同意,跨境的人口流動實為當今「全球在地化」不可或缺的要素;也因此,國際移民在社會學的分析中占據了重要地位:要對當代社會各個面向提供較完整的社會學解釋,幾乎都必須處理移民的經驗。為達到這個目的,本書一方面將國際移民視為社會全球化的結果,同時也是全球化的重要推手;另一方面,也將之視為促使各地社會文化日益分殊的力量。遷移至高度發展國家(包括歐洲、加拿大、澳洲、以及紐西蘭)的移民中,就有半數在美國定居。因此本書以美國為焦點,對移民以及他們的經驗進行社會學研究。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9
    $288
  2. 新書
    9
    $288
  3. 新書
    93
    $298
  4. 新書
    95
    $304
  5. 新書
    95
    $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