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用得到的化學》

  每個人都應該有的化學百科圖鑑
  一點就通的化學觀念,讓你自在運用化學
  掌握分子知識,看透化學世界的運作!
  ★Amazon.com讀者五顆星推薦★
  ★比《看得見的化學》更精彩★

  雖然物質世界裡的每一樣東西,最基本組成成分都是元素,但元素要組成無窮盡的分子,才能豐富我們的世界,在《用得到的化學》中,葛雷走出週期表,不僅帶領我們看見分子,也讓我們看見日日所見的許多東西,原來是這些分子構成的。

  《用得到的化學》裡介紹了最有意思的一些分子,而且不用課本那套標準的陳述方式,例如書裡沒一章叫「酸和鹼」(這是化學課本一定有的章節),談到酸時,是告訴我們,日日所用的肥皂是由某種強鹼與某種弱酸反應而成的,並畫圖來讓我們一看就明白,為什麼肥皂可以帶走油膩,且用水一沖就乾乾淨淨。

  所以事實上,這本書更像是每個孩子都該有的化學學習百科,裡頭吸引人的圖片很多,討人厭的廢話不多,講了許多一點就通的化學觀念,而且都非常意思。你會學到化學世界如何運作,然後,也對化學這個科目有點概念了。

  強力推薦

  我只能給這本書一個評語:太讚了 ── 奧利佛‧薩克斯(《錯把太太當帽子的人》作者)

  希望我女兒快快長大,讀了這本書,就會像媽媽一樣愛上化學了!──李祐慈(本書譯者,台師大化學系副教授)

  比《看得見的化學》更精彩。── Gavin Scott(Amazon.com讀者)

  課本如果寫成這樣,就都能看懂了!──Thomas Ray(Goodreads讀者)

  這本書把科學展示得這麼高雅,就好像是珠寶型錄一樣,一拿起就捨不得放下。而且不管你幾歲,有沒有讀過化學,這都是你要讀的書。──海納曼(Jamie Hyneman),科普節目「流言終結者」(MythBusters)主持人

  《超乎想像的化學課》

  科學教師常在想,要怎麼把科學教得更有趣,
  我想他們應該取經本書,教點科學史吧!
  ——《每日郵報》(Daily Mail)

  這是一門課本不會講的化學課,
  不只告訴你整個千迴百轉的化學發展過程,豐富的化學知識,
  還有宛如小說情節般精彩的化學家故事:

  ․拉瓦節一手建立起現代化學的架構,但是常用律師的辭令修飾事實,
  老愛搶頭功,最後在法國大革命時命喪斷頭臺。

  ․道耳頓生性謙遜、生活沉悶,沒有受過太多正式教育,
  竟能提出石破天驚的原子論,還常受邀到倫敦、巴黎等各地去演講。

  ․亞佛加厥家世顯赫,原來是一位風流的律師,他天分奇高,
  居然想出方法解決原子量的問題,卻長期受到化學界的忽視。

  作者巴金漢在倫敦大學教有機化學,他的化學課和別人不一樣,
  充滿各式各樣的人性故事,有爭吵、友情和背叛,
  還有人愛自吹自擂,有人以精神錯亂收場。
  透過這些故事,認識這些人,你才會發現讀化學這麼有意思。

  ۞    ۞    ۞    ۞    ۞    ۞    ۞    ۞    ۞    ۞

  化學這門科學,如何變成後來這番面貌?
  從知道物質是什麼,到知道分子的結構,
  過程中曲折起伏不斷,會有什麼意想不到的故事發生?

  作者從最初從希臘、中國和印度對於元素的奇特想法講起,
  到追求長生不老的神祕鍊金術如何開啟這門科學,
  香料貿易以及草藥醫學怎麼啟發各種實驗,
  還有化學家如何確立原子和分子的觀念,
  最後來到多彩多姿的有機化學分子世界。

  本書會讓你更加了解,
  這些化學家如何做出觀念上的重大突破,
  化學如何形塑了我們所在的現代世界。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用得到的化學》

葛雷 Theodore Gray


  知名科學軟體公司Wolfram Research Inc.的共同創辦人,參與創造世界上最先進的科技軟體系統Mathematica以及WolframlAlpha(TM)。

  著有《瘋狂科學:你能在家做的實驗,但最好別做》、《看得到的化學》。作者熱愛蒐集各種元素,為探索更深入的化學,寫了這本更精彩的《用得到的化學》

曼恩 Nick Mann/攝影

  自由接案攝影師,他是世界上拍攝過最多化學元素與分子的人,為本書拍了五百張以上的照片。除此之外,他是非常傑出的風景、運動和事件攝影師。

《超乎想像的化學課》
巴金漢John Buckingham


  索塞克斯大學化學博士。曾在倫敦大學擔任有機化學講師,這段期間與其他化學家共同著有《立體化學圖典》(The Atlas of Stereo Chemistry)。

  巴金漢後來主編一些專業的資料庫,包括「有機化學辭典」(Dictionary of Organic Compounds)與「天然化合物辭典」(Dictionary of Natural Products),後者是全世界最完整的天然物資料庫,收錄將近26萬種天然物。

  他把自己掌握參考資料的專業訓練,跟高超的小說寫作技巧結合起來,為一般讀者撰寫科普書籍。平日喜歡打橋牌,熱愛古董車,但不幸於2015年在奧地利因車禍去世。

譯者簡介

《用得到的化學》、《超乎想像的化學課》
李祐慈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物理化學博士,現任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化學系副教授。認為化學是最貼近生活的科學,最喜愛科學與人文交會的火花。本書是她的第一本譯作。
 

目錄

《用得到的化學》
開場白        
第1章 元素之屋    
元素構成分子,分子構築世界
第2章 名字的力量    
化合物的名字暗藏玄機
第3章 生與死    
有機一定是生機嗎?
第4章 油與水    
油水交溶可要靠一點化學力
第5章 礦物與植物    
礦物油跟植物油,實際上大不同
第6章 岩石與礦石    
有用的叫礦物,醜的叫岩石
第7章 繩子與纖維    
繩子真的是由長長的分子構成的!
第8章 疼痛與愉悅    
只有聰明分子可以減低疼痛,帶來愉悅
第9章 甜還要更甜    
抗拒不了的甜甜好味道
第10章 天然與人造    
分子就是分子,無論天然或人造都一樣
第11章 玫瑰與臭鼬    
無論是香分子或臭分子,都一定是小分子
第12章 化合物的多彩世界    
大自然有美麗的化合物調色盤
第13章 我恨那個分子    
分子沒錯,錯誤在人
第14章  生命的裝置    
生命分子可不是普通的分子

《超乎想像的化學課》
導讀  從「化外之民」到「化學之民」  李祐慈
開場  從科學有無限可能的年代說起
第1堂課  曲折起伏的開端
第2堂課  神祕的藥物
第3堂課  從香料貿易到天然物研究
第4堂課  原子像球一樣
第5堂課  德國成為化學中心
第6堂課  迷失方向
第7堂課  令人傷透腦筋的化學式
第8堂課  生命力是什麼?
第9堂課  獨一無二的苯
第10堂課  糾結不清的法國三人組
第11堂課  英吉利海峽另一岸
第12堂課  兩個義大利人的化學王國
第13堂課  銜尾蛇之夢
第14堂課  歡迎來到鏡中世界!
第15堂課  化學教我們的事
致謝
圖片來源
名詞解釋
附錄  科學家列表
 

內容連載

《超乎想像的化學課》
 
英國皇家研究院的傳奇
 
十八世紀末,燃素理論終結,引導出一波科學發現,化學也變得超級受歡迎。在英國,這種轉變以倫敦中心皮卡迪利旁新建立的皇家研究院(Royal Institution)為中心展開。
 
皇家研究院的創始人是湯普生(Benjamin Thompson),出生於當時仍是英國殖民地的美洲麻薩諸塞,他是擁皇派,也是富蘭克林的朋友。他二十三歲時正值美國革命期間,當時他是英國的間諜,因而不得不潛逃出境。到了歐洲,他在巴伐利亞待了一陣子,還讓聖羅馬帝國的王權選侯封為伯爵。這會兒他變成聖羅馬帝國的冉福得伯爵(Count Rumford),是個非常務實也大有作為的科學家,他做了許多研究,澄清令人費解的熱本質,說明熱是一種流動的現象,也做了一些實際有用的發明,例如改良型的火爐和煙囪。
 
冉福得在慕尼黑創立了啟蒙時代相當常見的教育機構,僱用窮人並教他們運用新發明的技術。1795年,他搬到英國時也提議創建類似的機構,於是四年後皇家研究院成立了。冉福得自己倒是沒留下來,他前往巴黎,在那裡娶了拉瓦節的遺孀。這場婚姻並不成功。雖然冉福得過去冒險犯難,在婚姻裡卻很討人厭,處處仰賴太太的錢。結婚才幾個月,他就把太太的朋友鎖在門外,太太則往他的盆栽澆滾水洩恨。
 
就化學這方面來說,皇家研究院的起頭並不看好。他們的第一位教授是布萊克的學生加尼特(Thomas Garnett),他來自蘇格蘭的格拉斯哥。這位人選看來不錯,因為格拉斯哥的化學傳統很強,而且據說加尼特很會教書。但是他來倫敦不久,妻子就死於難產。加尼特傷心過度,後來做得不如預期。他接受這個職位的三年後,也就是1802年,由於在藥房工作時染上斑疹傷寒而身故。
 
接任的人選是來自康瓦耳郡的戴維(Humphry Davy),他來倫敦當加尼特的助手時年僅二十四歲,沒有任何學位。他魅力十足,迅速大受歡迎,有如化學界的拜倫。詩人索錫(Robert Southey)和柯立芝(Samuel Taylor Coleridge)都盛讚他的詩,而他教課也極吸引人。
 
有一次他生病,皇家研究院所在的阿爾伯馬爾街上擠滿了載著女性粉絲的馬車,場面大到職員必須在外頭立一塊黑板,記載戴維的最新醫療現況和體溫表。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7
    $7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