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於從自然科學層面來看地震,本書介紹臺灣與日本在19世紀以降的震災史,從歷史及文化層面探討地震災難的歷史記憶,從前近代解釋地震與地震後社會不安的情形,到近代國家體制建立後,在日本及殖民地臺灣,其近代軍警有效動員,並配合媒體的傳遞,地震的訊息如何被傳遞,災後的都市計畫重建等,都說明近代國家機器如何運用其動員力面對天災。
到現代後,除了傳統的國家力量運作外,戰後公民社會的崛起,強調面臨地震後的心靈重建,地域社會如何進行社區重建,重建地域共同體成為重要課題。到了21世紀,除了傳統救災體系外,人們更重視地域社會、家族乃至個人記憶的保存,也逐漸成為重要的保存對象,博物館開始思索如何協助民眾保存震災後的重要記憶。
-
國父紀念館館刊第54期 20191230
$95 -
國史館館刊第60期(2019.06)
$980 -
臺灣博物季刊第150期(110/06)40:2:大地的變奏曲-譜寫人與自然的新關係
$119 -
觀臺灣第45期(2020.04):住的所在
$114 -
國立歷史博物館年報 2020 NMH ANNUAL REPORT
$570 -
國史館館刊第70期(2021.12)
$238 -
向光半年刊(創刊號)
$103 -
歷史文物季刊第29卷2期(108/06)-301
$170 -
歷史文物季刊第30卷4期(109/12)-307
$190 -
國立歷史博物館年報 2018 NMH ANNUAL REPORT
$570 -
館藏19-20世紀臺灣歷史地圖
$363 ~ 475 -
觀臺灣第44期(2020.01):臺灣史上最大戰爭
$95 -
臺灣博物季刊第145期(109/04)39:1
$119 -
開箱─國立歷史博物館「中華文物箱」檔案彙編(1969-1986)[軟精裝]
$475 -
臺灣出版與閱讀季刊110年第4期
$143 -
觀臺灣第43期(2019.10):紙上宣傳戰
$120 -
臺灣博物季刊第152期(110/12)40:4:我們所見,純屬視角
$119 -
歷史臺灣: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館刊第22期(110.11)
$266 -
臺灣博物季刊第144期(108/12)38:4
$119 -
歷史文物季刊第30卷1期(109/03)-304
$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