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在陣頭:那些藝師,這些事

愛在陣頭:那些藝師,這些事
定價:360
NT $ 143 ~ 324
  • 作者:王美霞
  • 出版社:商周出版
  • 出版日期:2017-11-30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864773674
  • ISBN13:9789864773671
  • 裝訂:平裝 / 208頁 / 23 x 17 x 1.25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內容簡介

八位藝師的生命故事,臺南人的信仰與力量

在府城大街小巷,在書頁字裡行間,驚豔一齣齣凝聚生命熱力的演出。
看著漸次掩入歷史扉頁的身影,藝陣傳承,刻不容緩!
    *    *    *
這本書是以書寫藝師為主軸,在時代丕變、社會倫理結構改變的現今,沒有這些藝師們的堅持與努力,就沒有藝陣一一被保留,沒有人,就沒有陣,這是確然可徵的。但願,這些書寫,可以讓有緣人看見那些藝師們在鄉野間的努力,進而,對於他們中流砥柱、獨立蒼茫的堅持與努力,有一份尊敬!── 王美霞

臺南,眾神之都,藝陣之鄉。本書首度完蒐臺南藝陣藝師故事,從八位藝師親民的生命故事切入,搭配動人圖片及影音紀錄,帶領讀者從全新角度認識臺南。這些藝師們走過歲月長河,一生浸淫於藝陣文化,所經歷、見證之藝陣發展,就是一部精采的藝陣歷史小說。

透過他們平實偉大的身影,讓我們可以照見,
那古老的年代裡,先民如何胼手胝足,
用他們的信仰與力量,創造土地的花開,
且寫下常民生活裡壯美史詩。
    *    *    *
這本書記錄了八位藝師的故事,分別代表了臺南八種獨特的藝陣,藝師大半輩子傾情藝陣,他們的人生,就是藝陣歷史的一個篇章。藝陣之美,與其說是基於演出本身,不如說是因為藝陣表演者的專注誠摯,是「人」給「人」帶來的感動。藝陣的保存與傳習,也全都仰仗這一個個的「人」。「人」與「陣」是一體,共構成「魂」,代代相傳。
──葉澤山(臺南市政府文化局局長)

心思細密的王美霞女士走遍臺南古都,造訪這些藝陣文化團體,不僅細膩的陳述書中文陣、武陣團體的表演藝術特質,更從這些團體的歷史時空講到臺南的地理文化。宛如帶領讀者透過時光隧道,從歷史中的宗教活動,引領大家經過臺南的地理景致,進而結合藝陣表演藝術,是那麼的自然,是那麼的有文化底蘊,豐富而精采。
──施德玉(國立成功大學藝術研究所特聘教授)

《愛在陣頭:那些藝師,這些事》記錄的是臺南地區八位從事陣頭表演的資深藝師,透過訪談敘述藝師從事陣頭表演、組織、培訓的心路歷程。藝師們以其親身經歷呈現臺南陣頭的歷史發展,也讓我們認識藝陣表演內涵,了解民間的陣頭文化。
──林茂賢(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灣語文學系專任副教授)

世代相傳於臺灣各地的陣頭文化,讓民間最質樸動人的美感及常民社會蓬勃堅韌的活力得以延續。這是臺灣最震撼人心,值得永世傳承的文化瑰寶。
──林承緯(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副教授、日本國立大阪大學博士)

[關於~藝陣與藝師]
臺南,充滿文化與生活的底蘊,小吃、古蹟、藝術人文,都是日常。其中「藝陣」,起於迎神賽會,是常民眾神信仰廟會活動中迎迓熱鬧的主力。藝陣,是藝閣與陣頭,藝閣是以真人或偶人扮演傳統民間故事的定型舞台,陣頭早期則是由地方庄頭子弟組成文、武表演型態的藝術。

藝陣表演融合了巫術、音樂、戲曲、神祇信仰、民間生命禮俗,以及農村社會的生活縮影,它也具有村落與社區共識、保衛鄉里的作用,娛神刈香時的藝陣表演,更是早期生活娛樂的內容。藝陣原是常民因虔誠信仰而奉獻給最敬畏的神明的表演,但是迎神賽會時也是各庄頭實力的較勁舞台,俗話說:「輸人不輸陣,輸陣就歹看面!」各陣頭在廟會中無不盡全力拚館,藝陣的精彩不言而喻。

而有護駕神明的陣頭,參與成員都是無酬的奉獻,每個陣頭所凝聚「為鄉為民的精神信仰」十分可貴。在時代變異,傳統倫理及經濟型態改變下,維護傳統藝陣,只能仰賴每個陣頭苦心孤詣的領導人嘔心瀝血來推動,這些藝師們都具有堅實的誠心信意,也在鄉里中幾十年、甚或半世紀以上的付出,他們身繫著傳統民間藝術的保存力量,也在土地一隅默默耕耘。

【專文推薦】
葉澤山 臺南市政府文化局局長
施德玉 國立成功大學藝術研究所特聘教授
林茂賢 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灣語文學系專任副教授

【讚聲推薦】(依姓氏筆劃序)
林承緯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副教授、日本國立大阪大學博士
黃文博 民俗專家
蔡坤洲《神藝 什家將》導演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王美霞
喜愛閱讀,習慣書寫,創辦南方講堂,讓美與生活有了去處。在書寫與文字的世界裡,她享受最安然的呼吸。長年參與臺南藝文活動,並撰寫臺南文化創意經營的紀錄,著有《台南的樣子》、《台南過生活》、《南方六帖》、《南方誌:這些人那些事,臺南最迷人的社區圖像》、《普洱茶錄》。

攝影者簡介

劉登和
畢業於臺灣科技大學、中山企研所。任職統一企業。業餘喜好攝影、旅行及田園生活。生於臺南,長於臺南,以臺南人的心和眼,拍攝這土地和人民的影像。

方姿文
土生土長的臺南人,低彩度的重度迷戀者。從「南方講堂」開始做城市觀察,喜歡用鏡頭記錄身邊景物的美好,一幅一幅的窗景慢慢累積成《台南的樣子》和《台南過生活》,並努力將所見美景與態度,落實在美術教育中。

 

目錄

局長序│人做陣,陣入魂 臺南市政府文化局局長 葉澤山
推薦序│以感性率真,筆墨古都藝陣的善與美 國立成功大學藝術研究所特聘教授 施德玉
推薦序│藝師的愛,人民的生活藝術 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灣語文學系專任副教授 林茂賢
自 序│神明指路的愛 王美霞
藝陣與藝師們

全台白龍庵如意增壽堂什家將
永遠的大爺──陳欽明

七股樹仔腳寶安宮白鶴陣
以夢為鶴,舞青巾──何國昭

新營土庫土安宮竹馬陣
我身騎竹馬過千關──花龍雄

七股竹橋慶善宮牛犁歌陣
牛犁仔若響的時準──鄭明義

學甲慈濟宮謝姓金獅陣
獅出有名學甲謝──謝仁德

新化鎮狩宮吳敬堂官將首
神威踏步,真是有譜──王延守

六甲泰山民俗技藝團
高處照眼的人生──史文展

海寮普陀寺南樂清和社
聽,那和雅的清音──吳庚生

人物誌
本書藝陣分布地圖
附錄│延伸影音視聽。參考書目&論文
 

局長序

人做陣,陣入魂
文/葉澤山 臺南市政府文化局局長  


  歷史不見得是長篇大論,也許不是功蓋山河,哪怕沒有撼動乾坤,但每個生活在時代裡的人,都是組成時代的一部分,每個看似平凡的市井小民所經歷的分秒,都是歷史留下的痕跡。這本書想對大家說的,便是單純、平實,卻又底蘊綿長、由生命組成的歷史記憶。

  臺南擁有非常豐富的藝陣文化,種類和數量都堪稱獨步,而成就這些繁花似錦的陣種,無非就是身在其中的人們了。藝陣原非行業,而是出於對信仰、對習俗的敬重,自發性、義務性的付出,藝陣之美,與其說是基於演出本身,不如說是因為藝陣表演者的專注誠摯,是「人」給「人」帶來的感動。藝陣的保存與傳習,也全都仰仗這一個個的「人」。

  本局推動藝陣文化多年,有感於傳述箇中人文精神的重要性,遂興起出版之心,力邀善以妙筆寫臺南的王美霞老師承接重託,記錄八位藝師的故事,分別代表臺南八種獨特的藝陣。藝師大半輩子傾情藝陣,他們的人生,就是藝陣歷史的一個篇章。感謝美霞老師全力相挺,親身走訪藝師居處,深入採訪藝師的生活種種,萃取他們的珍貴回憶,記錄尚有實體可見的文物,使我們得以共同參與這些歷史片段,然後領悟:「人」與「陣」是一體,共構成「魂」,代代相傳。
 
推薦序

以感性率真,筆墨古都藝陣的善與美
文/施德玉 國立成功大學藝術研究所特聘教授  


  廟會活動已經是臺灣常民生活的一部分,尤其是臺南民眾對於宗教的信仰非常虔誠,因此舉凡地方上有民間信仰的相關活動,信眾們有錢出錢有力出力,無不積極的參與和推動,讓宗教文化活動在地方上能有效的執行,且更能增加活動的熱鬧氛圍。而這些宗教活動中就以藝陣的表演最受到矚目,所以臺南的藝陣團體和活動特別多。

  臺南市文化局有鑑於藝陣表演,是臺南非常有特色的文化活動,因此經常關注各地藝陣的生態,尤其對於瀕臨失傳的傳統藝陣,更是挹注經費,鼓勵這些民間團體進行保存、推廣與傳承的工作,讓民間藝陣團體,能隨著日新月異的時代與時俱進,從傳統出發而走向當代,並與常民生活結合而推陳出新。

  除此之外,臺南市文化局更積極的記錄保存具有特色的傳統藝陣藝術,不僅執行影音保存計畫,還邀請專家學者撰寫這些具有代表性的藝陣團體,和記錄其表演藝術。基於以上,臺南市文化局邀請在文學、藝術及國文教學領域學有專精,長年參與臺南文化活動,並曾舉辦國際儒學交流,積極推廣儒學講座至南部地區各級學校,而成果卓著的王美霞女士,撰寫臺南藝陣專書。

  本書的內容非常多元而精彩,藝陣團體依序包含:「全台白龍庵如意增壽堂什家將」、「七股樹仔腳寶安宮白鶴陣」、「新營土庫土安宮竹馬陣」、「七股竹橋慶善宮牛犁歌」、「學甲慈濟宮謝姓金獅陣」、「新化鎮狩宮吳敬堂官將首」、「六甲泰山民俗技藝團」、「海寮普陀寺南樂清和社」等,八個藝陣團體與藝師。其中「文陣」有:「海寮普陀寺清和社」、「土庫土安宮竹馬陣」、「七股竹橋慶善宮牛犁歌」三團;「武陣」有:「白龍庵如意增壽堂什家將」、「新化鎮狩宮官將首」、「七股寶安宮白鶴陣」、「學甲謝姓獅團」等四團;而「六甲泰山民俗技藝團」則是文武陣兼具的表演陣頭。
心思細密的王美霞女士走遍臺南古都,造訪這些藝陣文化團體,不僅細膩的陳述書中文陣、武陣團體的表演藝術特質,更從這些團體的歷史時空講到臺南的地理文化。宛如帶領讀者透過時光隧道,從歷史中的宗教活動,引領大家經過臺南的地理景致,進而結合藝陣表演藝術,是那麼的自然,是那麼的有文化底蘊,豐富而精彩。

  本書不僅能讓讀者從字裡行間與圖片中,循序漸進的認識民間藝陣,相信這本淺顯易懂又清晰地記錄這些藝陣團體表演特色的專書,更能使讀者從王美霞女士具有文學性和散文色彩的筆墨,達到賞心悅目、引人入勝的功能和效果。
 
推薦序

藝師的愛,人民的生活藝術
文/林茂賢 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灣語文學系專任副教授


  陣頭是基層民眾的表演藝術,因其表演者是一般民眾,而演出的場地在廟埕、街道,無需舞台、布景、聲光特效,是常民的表演藝術;而出陣的名目則多與廟會遊行、生命禮俗有關,因此也是人民的生活藝術。

  《愛在陣頭:那些藝師,這些事》記錄的是臺南地區八位從事陣頭表演的資深藝師,透過訪談敘述藝師從事陣頭表演、組織、培訓的心路歷程。藝師們以其親身經歷呈現臺南陣頭的歷史發展,也讓我們認識藝陣表演內涵,了解民間的陣頭文化。期待這本書的出版,不僅讓我們親近陣頭表演藝術,更讓我們支持、認同這群源自民間、流傳民間的陣頭藝術活力。

自序

神明指路的愛
文/王美霞


  二〇一五年冬天,在偶然機緣裡看到一部紀錄片:全台白龍庵如意增壽堂《神藝 什家將》, 影片中的畫面師陳宗和完成畢生最後一次為家將畫面後,兩天後,便走下人生舞台。鏡頭裡陳宗和專注畫面的神情,一直在我的腦海中縈繞:「我們還來得及記錄這些不斷流失的藝師們嗎?」是這個問句的力量,讓我提起筆,投入書寫藝師們的艱難之路。

  從二〇一六年至今,我走訪臺南各地的藝師們,這些藝師多半寡言,但默默付出了一生,為保存藝陣文化努力著,踏查的行腳在鄉野間、廟埕裡,也在藝師們僻靜的居所,或是鑼鼓喧天的廟宇,看著那急速沒落的藝師與藝陣文化,我的筆迅捷地記錄、描述與架構,沒有片刻停歇。每一次走訪,都恨不得有十倍的心力,去整理那些漸次掩入歷史扉頁的身影,一字字寫著藝師們的今生今世,那是信仰與愛所護持的一條漫漫長路,讓我更敬佩這些碩果僅存,願意為藝陣文化努力的藝師們。與他們對談的每一當下,深知時代瞬息萬變,不停地向前走,傳統的人文與價值,一一流失得如此迅速,此刻再不記錄,多年後,我們還能告訴下一代的孩子,那曾經擁有信仰與愛的民間藝術嗎?

  走入藝陣現場,我深深覺得:來遲了!許多藝師們因花果凋零而杳逝,許多的藝陣因天時地利與人為條件,漸漸沒入沉寂與熄燈號,而二〇〇九年莫拉克颱風造成七股、西港、學甲一帶五十年來最嚴重的水災,許多廟宇的藝陣珍貴文物毀於一旦,那才是這次走訪藝陣與藝師時,讓我最感到痛心的事!
我依然記得在七股樹仔腳寶安宮索讀照片時,廟方提供了一張水患肆虐的照片,河水漲至二樓高,只有正殿的脊頂兀自翹著無奈的兩翼尖檐,默看水流,「這就是為什麼沒有過去老照片的答案了!」

  那日,我悵然地坐在廟前台階,看著陽光從廟埕慢慢爬進大殿,遠處的廟埕百年來都舞弄著陣式,先民們相信:酬神護駕的陣頭為庄民帶來平安,一方土地的信仰,誠心真願的奉獻,在神明指路的時光裡,仰望如斯,祝禱如斯,得願如斯!即使資料搜尋如此困難,我還是應該盡其所能記錄這些平實信仰的力量吧!大殿內一位年老的阿公抱著剛學步的小孫子,坐著納涼,祖孫倆一句話也無,靜靜看著陽光探進門檻,廟裡的庄民說:「庄頭內都是這種在神明桌仔腳長大的孩子呢!」在神明桌下學爬、學走路,在廟埕玩耍,在陣頭中擺駕,在焚香禱告中,相信諸神護佑,一個鄉下僻靜之廟,信仰眾神的誠願, 在此寧靜肅穆,護佑日日、月月、年年。真好的一群人⋯⋯當下,我又鼓起了氣力,願以我的筆與文字,記錄這些護持著傳統民間陣頭藝術的藝師們。

  在此書中,共記錄了八位藝師:

  陳欽明是白龍庵如意增壽堂什家將的傳人,他一心守護家將的優良傳統,甚至不惜把家將的文物、衣帽,一一封箱,以待重振家將神威的有心人。

  白鶴陣的何國昭,從一九六四年至今,在七股寶安宮教導庄民打拳練陣式,六十幾年來,他的堅持與努力,不僅贏得庄民的敬愛,也使得七股區樹林里的里長黃寶田在營造白鶴社區時,找到核心的共識。

  新營土庫的竹馬陣是以十二生肖組成的文陣,兩百多年來,他們以藝弄、歌曲、路曲為庄民驅邪解厄,然而,抵不住經濟社會改變的潮流,加上先人有「不傳過庄」的祖訓,竹馬陣現今傳習已經式微了,花龍雄為使珍貴的傳統得以保留,用簡譜及文字記錄老一輩傳授的陣法、唱腔及歌詞,天生音感稟賦優異的他,還能自製漂流木樂器,組成漂流木樂團,讓竹馬陣藝術保有延續的展望。

  許多次,我在七股竹橋鄭明義家裡,聽他白天上工回來後,一口啤酒、一把大廣絃,拉著、唱著那一曲曲充滿生命力的牛犁歌曲,那彷彿響自天地間的素樸嗓音,嘹亮在靜闃的農村深夜裡,特別有一股原生美好的氣力!

  學甲金獅陣的謝仁德,從小在慈濟宮旁長大,在金獅陣當了幾十年的「老大」,總管金獅陣大大小小業務以及獅頭的製作與教學,一個陣頭的興衰,全由他一肩挑起重擔,多年來無怨無悔,只願金獅陣耀武揚威,恆久永續。

  王延守自小熱愛家將文化,踏入家將的領域後,他以嚴謹紀律帶領一群年輕人從家將團到官將首,都謹守著神威的法度,而且,他以創意融合傳統的家將與官將首臉譜藝術,讓臉譜藝術既古典又現代,贏得許多年輕族群的喜愛。

  六甲泰山民俗技藝團的史文展,繼承父親志業,完成「台灣第一、十大藝陣團」的壯舉,他更為發揚傳統民俗技藝,隻身帶領技藝團闖關國際舞台,法國、葡萄牙、紐約、大阪,他說:「走遍陌生國度,完成不可能的任務,是阿爸的精神支持,讓我勇闖千關!」

  海寮普陀寺的清和社是西港刈香中備受禮遇的文陣陣頭,吳庚生十三歲開始習南管,七十幾年來對於清和社的熱愛,讓他成為「永遠的館東」,他鼓勵團員,不要放棄,慢慢去學,要把庄頭傳統的民間藝術一代代保留下來!

  進入田野訪談的過程裡,看到許多民間珍貴文物流失,真是無比痛心!因此協助文物數位化的保存,是我和方姿文老師情不自禁而義務擔綱的工作。我們從竹馬陣帶回幾個布袋的照片、資料,逐一清洗,然後數位掃描;何國昭親手整理書寫的宋江陣,也做了整理、裝訂;史文展的數位化照片,兩年前遭駭客入侵後,所有資料也是在痛心下,一一尋找與掃描保存。

  自從八八水災學甲淹水後,金獅陣殘存的歷史照片,無論大張、小張全都掃入數位化光碟;王延守多年來的報導與文字、如意增壽堂珍貴的家將衣物和名冊,鉅細靡遺,都整理成上百張光碟資料。其中,竹馬陣與清和社百年珍貴曲譜,更是小心翼翼地翻閱,張張定焦,用數位相機拍攝幾個工作天才完成。當然,我們還是有遺憾的,因為,如果更早幾年投入這份書寫,我們就不會遇到像七股竹橋牛犁歌的窘境,照片檔案幾乎蕩然無存!

  念及此,我不禁要感謝黃文博校長以及曾福樹先生,他們長年投入藝陣的影像記錄,默默地為這些陣頭拍下許多珍貴的照片,當我在南方講堂發出求告照片的訊息時,陳怡良先生第一時間聯絡曾先生,他很慷慨地分享幾十年來的心血,並且說:「拿去用,沒關係!」這份肚量與慷慨,同時也在黃文博校長身上展現,我到北門西山的鹽鄉見黃校長時,校長將他最新的著作《藝陣傳神》分享給我,黃校長是藝陣書寫的前輩,在學術界著作等身,他對於我書寫藝師的重點也有所指導。另外,為了搜羅照片走訪西港玉敕慶安宮時,廟方也提供照片,給予協助;在製作書本封面時,臺南市民政局機要專門委員鄭枝南前輩揮毫書寫「愛在陣頭」四字,雄渾有力的筆墨,讓人一眼看到書封,便安了心!我十分感謝這些熱情的相挺。

  最後,我也要感謝臺南市政府文化局向文化部爭取經費出版此書,希望能夠透過藝師的生命故事讓人看見平實偉大的可貴,並藉此喚起大家對於藝陣的關注,文化局陳涵茵小姐不厭其煩地提供聯絡資訊,也帶給我們很好的寫作能量。在臺南這片土地上,書寫鄉土人文時,總是有這般無私的贊助與鼓勵,是我最感動的力量!

  投入一場藝陣藝師書寫之路,耗費無數心血與體力,此刻終於完稿,我十分感謝在過程中與我一起打拚,負責攝影與資料整理的師丈劉登和、方姿文老師,以及為清和社、竹馬陣錄音的陳景昭老師。

  這本書是以書寫藝師為主軸,在時代丕變、社會倫理結構改變的現今,沒有這些藝師們的堅持與努力,就沒有藝陣一一被保留,沒有人,就沒有陣,這是確然可徵的!當我在落稿這些文字時,也憶起踏查過程中,與藝師們建立的難忘的友情。但願,這些書寫,可以讓有緣人看見那些藝師們在鄉野間的努力,進而,對於他們中流砥柱、獨立蒼茫的堅持與努力,有一份尊敬!
 

內容連載

▍愛與信仰的陣頭路
 
人稱「建興師仔」的何國昭,是新庄仔在地人,父母親是武術專家,父親何大陣學少林羅漢拳,是廈門市博愛病院內科醫師,母親則是峨眉派的弟子,從祖父開始,一家三代都是從事中醫的工作。由於小時候身體不好,為了調養身體,在廈門時父母親教他武藝強身,之後,他也正式拜師學藝,練就一身功夫,身體狀況因此慢慢好轉,從此,練武成為他生活的一部分。
 
臺灣光復後,何國昭回到臺灣,住在安定鄉,遇上西港香科,他也跟著投入練習宋江陣。由於自幼功夫根底扎實,學習宋江陣,入門很快,宋江陣第一代老師陳老等教他宋江陣法及兵器,陳番江教他八卦陣法,第二代教練謝水茂也傾囊相授,由此讓他學到完整的傳統宋江陣整套陣法,而且造就他一身精湛武術,不論是馬步或者舞刀弄斧,都駕輕就熟,空手連環、醉羅漢、猴拳、醉拳等無不精通。
 
新庄仔宋江陣成立之初,是聘請檨仔林的師傅前來傳授陣式及武術,因此屬於紅腳巾系統,第二代以後,便一直由何國昭擔任武術總教頭。他十八般武藝樣樣皆精,特別是羅漢拳和武當拳,打起醉拳來也不含糊,一身功夫了得,使得樹仔腳慕名而來敦聘他教習白鶴陣。
 
何國昭指出,宋江陣最重要的就是拳腳功夫,只要馬步穩,其他的刀器舞弄,就可輕鬆駕馭,無論是宋江陣、金獅陣、白鶴陣,展現的拳腳功夫,都各有獨到之處。他告訴學生習武的精神是:「練武者,尊師重道,孝悌為先,以武會友,以德感人,傳揚國粹,薪火相傳。」他教給學生的,不僅是拳腳功夫,更是做人的道理。
 
年紀老大後,他的聽力漸漸不如從前,因此他結束武館及中醫的工作,專心於宋江陣及各陣頭的教練,並致力於發揚傳統武術。除了臺南地區之外,他也在內門鄉指導宋江陣,何國昭曾說起到內門教宋江陣的緣由,那年,高雄縣內門鄉紫竹寺管理委員會總幹事黃碧恭跑來找他,說奉觀世音菩薩指示,希望他能到西門國小、紫竹寺指導宋江陣。乍聽之下,覺得神奇,他回答:「怎麼觀世音菩薩沒有托夢給我呢?」想不到兩天後,何國昭果然夢到觀世音菩薩,請他「幫忙紫竹寺」。夢醒之後,何國昭二話不說,就到內門鄉教授宋江陣了。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4
    $143
  2. 新書
    5
    $180
  3. 新書
    79
    $284
  4. 新書
    79
    $284
  5. 新書
    79
    $284
  6. 新書
    79
    $285
  7. 新書
    85
    $306
  8. 新書
    88
    $317
  9. 新書
    9
    $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