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再起:歷史與國關的對話

中國再起:歷史與國關的對話
定價:330
NT $ 261 ~ 314
  • 編者: 吳玉山
  • 出版社: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 出版日期:2018-02-05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860548838
  • ISBN13:9789860548839
  • 裝訂:精裝 / 331頁 / 15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在「中國再起」的過程當中,
中國的對外行為是反映崛起大國的一般姿態?
還是帶有其獨特的文化與歷史特色?

  對於研究當代國際關係的學者而言,最為重要的課題就是中國的再起(Resurgence of China),並試圖回復其歷史上的優越地位。要瞭解中國大陸的對外行為,固然需要國際關係學者發展科學理論,也需要歷史學者提供史識史才。臺灣具有結合這兩個學科以深入探究中國大陸對外行為根源的獨特優勢。因此本書集合了臺灣的國關與歷史學者,針對「中國再起」進行創新性的學術對話。全書共分為「綜論中國歷史與國際關係」、「歷代國際關係—中國是獨特的嗎?」,與「與各鄰邊關係—中國是獨特的嗎?」等三篇共十三章,分別從「理論」、「時代」與「地域」等三個角度切入,並在每一個角度中納入國際關係與歷史學者的觀點。這是跨學科的創舉,也將學術和現實緊密地結合了起來。
 
 

作者介紹

編者簡介

吳玉山


  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央研究院政治學研究所特聘研究員與創所所長、臺灣大學政治學系合聘教授,及臺大人文社會高等研究院特約研究員。曾獲得美國政治學會最佳博士論文獎、三次國科會傑出研究獎、臺灣大學首屆教學傑出獎、教育部學術獎、二次國科會特約研究,與傑出特約研究員獎等學術榮譽。曾擔任國科會政治學門召集人與中國政治學會理事。研究領域包括社會主義國家政治與經濟轉型、民主化與憲政設計、兩岸關係與國際關係理論。長期帶領臺灣之半總統制研究與兩岸關係研究之理論化。研究區域包括臺灣、中國大陸、東歐與俄羅斯。共出版了20本中英文專書及140餘篇中英文期刊與專書論文。
 
 

目錄

總 序/黃俊傑
編者序/吳玉山
 
[第一篇 綜論中國歷史與國際關係]
 
第壹章 歷史與國關/吳玉山
  第一節 問題意識與學術對話
  第二節 從三個面向探討核心問題
  第三節 限制與發展
 
第貳章 現代國際關係理論是否能充分解釋中國的對外行為/陳欣之
  第一節 重新認識華夏中國對外行為的呼喚
  第二節 解釋華夏中國對外行為的已有成果
  第三節 建構中國學派的成果與批判
  第四節 未來的挑戰與展望
 
第參章 天下觀、合法性與華夏文明的內政導向戰略文化/王俊評
  第一節 前言:內政導向戰略文化的提出
  第二節 地緣政治學理論
  第三節 天下觀、合法性與地緣政治密碼
  第四節 內政導向戰略文化
  第五節 結論
 
[第二篇 歷代國際關係-中國是獨特的嗎?]
 
第肆章 從冊封體制看漢魏時期的國際關係/甘懷真
  第一節 天下國家學說中的國際關係
  第二節 「置郡」與「中國-四夷」制度的雙軌發展
  第三節 邊境大國的崛起與冊封體制成立
  第四節 結語
 
第伍章 攻勢現實主義能否解釋古代東亞區域政治?以秦始皇到漢武帝間與匈奴之和戰為例/唐欣偉
  第一節 前言
  第二節 依攻勢現實主義看早期秦漢與匈奴和戰
  第三節 史實與攻勢現實主義的扞格之處
  第四節 結論
 
第陸章 唐朝對外關係述要:以中國天下秩序為論述中心/林冠群
  第一節 前言
  第二節 以中國為核心的天下秩序
  第三節 從隋文帝可汗號看隋型天下秩序
  第四節 唐承隋建構唐型天下秩序
  第五節 唐型天下秩序的特色
  第六節 結語
 
第柒章 唐帝國再起與國際關係:君臣政策論述與天下觀的變遷/張登及
  第一節 中國再起的獨特性問題
  第二節 對外關係中的君臣論辯:君方論述
  第三節 對外關係中的君臣論辯:臣方論辯
  第四節 結論
 
第捌章 中國邁向盛世過程中的衝突處理模式:以漢唐時期為例/蘇軍瑋
  第一節 前言
  第二節 相關理論回顧
  第三節 案例選擇
  第四節 研究進行的步驟
  第五節 研究發現
  第六節 結論
 
第玖章 中國是獨特的嗎:從清朝的外政及通商制度來看/廖敏淑
  第一節 前言
  第二節 清朝對外關係的歷史實像:外政制度
  第三節 清朝對外關係的歷史實像:通商制度
  第四節 結語
 
第拾章 中國是獨特的嗎:從清朝的十次戰爭來看/楊仕樂
  第一節 前言
  第二節 霸權該怎麼做?攻勢現實主義、守勢現實主義、軟權力
  第三節 清朝的對外關係:盛清七次戰爭與晚清三次戰爭
  第四節 結語:中國的獨特是另一種通則的典型
 
[第三篇 與各鄰邊關係-中國是獨特的嗎?]
 
第拾壹章 從歷史上中原與北亞的互動看中國非漢民族的對外關係/藍美華
  第一節 中國歷史上的對外關係是否屬於國際關係?
  第二節 中原與北亞和平時期的關係
  第三節 中國對外關係的特色
  第四節 非漢民族對外關係的政策
  第五節 非漢民族對外關係在今日的意義
  第六節 結語
 
第拾貳章 中國對外關係的歷史延續性與變遷:以青藏高原東緣人群為例的探討/王明珂
  第一節 前言
  第二節 中原帝國人類生態體系之形成與發展
  第三節 漢晉史籍所見青藏高原東緣之人類生態
  第四節 吐蕃王國興亡與吐蕃人認同
  第五節 20世紀上半葉岷江上游的人類生態
  第六節 討論
 
第拾參章 歷史後見之明中的新敘事:從越南視角出發的中越關係分析,1975-1991/周功輝、黃瓊萩
  第一節 前言
  第二節 從「他者投射」的理論觀點理解1975至1991年間越南對於越中關係的認識
  第三節 1975至1991年間越南與其他大國的關係
  第四節 越南對於1975至1991年間的外交方針與對中政策的反省
  第五節 結論
 
 

編者序

  對於研究當代國際關係的學者而言,最為重要的課題就是「中國再起」(Resurgence of China),也就是在十九世紀滿清王朝屈服於西方列強的船堅礮利和科技文明近兩世紀後,中國又重新拾回其東亞大國之姿,並與美國競爭世界的霸權。如果用「購買力平價」(Purchasing Power Parity,PPP)的標準來計算,今天中國大陸的經濟規模已經超越美國,而為世界第一;即使用名目GDP來看,中國成為世界第一的經濟體也是指日可待。這樣重新崛起的強權,究竟會採取怎樣的對外政策,這對於和中國大陸僅僅一個海峽之隔、又和對岸在政治關係上糾結不斷的臺灣而言,是至關重要、涉及存亡的議題。因此,臺灣的國際關係學者對此必須奮力研究,這是毫無疑義的。

  然而,對於深受西方學術訓練影響的國關學者而言,卻有一個近在咫尺的優勢難以掌握。臺灣對於中國文化、歷史和思想的瞭解,具有先天的優勢,又累積了豐富的研究成果。中國大陸的國力越強,似乎其對外表現越有「中國特色」。歷史顯然在此產生了一定的作用。以從2013年以來,對岸所力推的「一帶一路」而言,其中便充滿著中國古代盛世王朝經略西域的想像和企圖。究竟這些只是浮像幻影,還是歷史真實地影響著當代,臺灣的學術界應該最有能力解答。這不僅是為了發揮學術的比較優勢以求真,更是為了回應本身絕對的迫切需要以求實。

  要瞭解中國大陸的對外行為,需要國際關係學者來進行科學探究、發展理論,也需要歷史學者提供史識史才、旁徵博引。臺灣具有結合這兩個學科的資源與能力,也因此具有深入探究中國大陸對外行為根源的獨特優勢。這個優勢過去由於兩個學科的相互隔絕而無法發揮,現在則由於共同面對「中國再起」的議題而獲得了開拓。這是一個歷史的機運。

  為了抓住這個機運,一群志同道合的國際關係與歷史學者組織了「歷史與國關」研究群組,先期便以「中國再起」作為研究的主軸。感謝臺大高研院前院長黃俊傑教授的鼎力支持,本人得以在高研院主持「東亞脈絡下的中國再起及其影響」總計畫,並於民國104年在臺大舉辦了「中國再起:一個歷史與國關的對話」研討會。這是國內國際關係與歷史學者之間所進行的一次劃時代的深度對談。本書便是此一知識激盪的成果,在通過嚴謹審查後終於出版。在此特別感謝高研院管中閔院長對於這個計畫的支持,使得本書得以問世,滿足了兩個學術領域許多研究人員與讀者大眾的期盼。在編輯的過程當中,也非常感謝中研院張立欣、蘇軍瑋、鄭榮欣、潘崇易等各位助理以及高研院金葉明小姐的辛勞編輯,使本書能維持高水準的出版品質。

  「中國再起」的議題隨著對岸的國力上升益發炙熱,臺灣的國際關係與歷史學界擁有解析此一議題的資源與能力,但其前提是辛勤的共同耕耘。本書是以「歷史與國關」途徑往這個方向進行的第一步。我們期待更多後續的努力,讓這一步成為開展整個研究議程的成功起手式,也讓基礎研究和實務科學能緊密地結合起來,共同探索當代重大的政治議題。
 
吳玉山(中央研究院院士)
 

內容連載

第壹章 歷史與國關(摘錄)

吳玉山

第一節 問題意識與學術對話

歷史是發展國際關係理論的素材,而國關理論則提供了深入理解歷史的途徑,這兩者本應該是相輔相成的。然而,在學術研究中,歷史和國際關係卻不是緊密相連的兩個學科。史學的方法論自然是源遠流長而自成系統,當代的國際關係研究則深受政治科學的影響,歷史研究是人文學的主幹之一,而國際關係則是社會科學的一支。雖然歷史和國際關係在現實上是如此緊密相連,但是在學術上卻是畛域分明,各屬一端。學門的鴻溝導致相互取經的困難,使得「具有歷史認知的國際關係研究」(history-informed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studies)難以成形。結果國際關係理論經常是「非歷史的」(ahistorical)和「去脈絡的」(decontextualized)。以這樣的國際關係理論來理解世局,只可能是窄淺和不足的。

國關理論經常有超越時空的宏圖,並以不受限於歷史情境來彰顯其科學性。這樣的心理態度容易讓國關理論的建構者遠離歷史。當然非歷史的心態並非舉世皆然,不少歐洲大學的國際關係研究是和歷史整合在一起的;另外,「英國學派」(English School)也相當強調歷史的重要性。然而美國的國際關係研究卻基本上較不重視歷史,充其量只是把史事當作製造大數據的原材料,而不願意真正進入其中抽絲剝繭、探詢意義。

承襲著美國的傳統,在臺灣的國關學界一般與歷史學界劃清界限,甚少交流。這兩個學科彼此不甚瞭解對方的方法論和興趣,也較少認為有可向對方請益之處。過去歷史與國關很少透過合作來探索共同有興趣的主題,人文與社會科學的兩分與隔絕,在此顯現無疑。然而,一個重大議題的出現,突顯了國關與歷史分隔的困境,也促使雙方學者開始探索合作的可能。這個議題就是「中國的再起」(the resurgence of China)。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79
    $261
  2. 新書
    79
    $261
  3. 新書
    85
    $281
  4. 新書
    88
    $290
  5. 新書
    9
    $297
  6. 新書
    9
    $297
  7. 新書
    95
    $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