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腫瘤照護的實務與解析:生命交會中的療癒契機

心理腫瘤照護的實務與解析:生命交會中的療癒契機
定價:650
NT $ 100 ~ 618
 

內容簡介

  臨床心理師將多年來參與癌症病人的團隊照護,在醫療實務上所面臨的各項情境與挑戰,及與不同年齡層的個案及其家屬溝通的過程,歸納出重要學理以及實務上的各種互動應對技巧,撰成此書。書中說明如何提供專業介入,讓病人與家屬卸除過往日常生活的面具與心防,重新審視自己、放下過往,聆聽來自心底的聲音,藉以改變心態、取得共識,進而提升醫療配合度,使醫病雙方更容易完成共同的醫療目標,不留遺憾。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鄭逸如


  現職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臨床心理中心師(一)級臨床心理師兼主任
  國立臺灣大學理學院心理學系暨研究所兼任助理教授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分子醫學研究所在職專班遺傳諮詢組兼任助理教授
  私立輔仁大學醫學院臨床心理學系暨研究所兼任助理教授

  學歷
  國立臺灣大學理學院心理學研究所臨床心理學組博士

  經歷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家庭醫學部與安寧緩和醫療病房臨床心理師
  醫策會教學醫院醫事人員培訓計畫專業審查委員
  醫策會師資培育制度認證工作小組委員
  台灣臨床心理學會理事
  台灣臨床心理學會心理腫瘤與安寧療護發展委員會主任委員
  台北市臨床心理師公會理事
  中華民國臨床心理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
  臺北市政府心理健康委員會委員
  安寧療護雜誌編輯委員會執行編輯
  台灣心理腫瘤醫學學會副秘書長

曾嫦嫦

  現職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臨床心理中心兼任臨床心理師/顧問

  學歷
  國立臺灣大學理學院心理學研究所臨床心理學組碩士

  經歷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臨床心理中心師(一)級臨床心理師
  中華民國臨床心理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倫理委員會主任委員
  台灣臨床心理學會理事
  台北市臨床心理師公會理事
  醫策會醫院評鑑及教學醫院評鑑委員
  醫策會精神科醫院評鑑及精神科教學醫院評鑑委員
  國民健康署兒童發展聯合評估與早期療育訪查委員

張琦郁

  現職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臨床心理中心師(三)級臨床心理師

  學歷
  私立輔仁大學理學院(現為社會科學院)心理學研究所臨床心理學組碩士

  經歷
  國立臺灣大學理學院心理學系暨研究所兼任實務教師
  私立輔仁大學醫學院臨床心理學系暨研究所兼任實務教師
  台灣臨床心理學會心理腫瘤與安寧療護發展委員會委員暨執行秘書

楊于婷

  現職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臨床心理中心師(三)級臨床心理師

  學歷
  國立臺灣大學理學院心理學研究所臨床心理學組博士班研究生
  私立中原大學理學院心理學研究所臨床心理學組碩士

  經歷
  私立輔仁大學醫學院臨床心理學系暨研究所兼任實務教師
  台灣臨床心理學會心理腫瘤與安寧療護發展委員會委員

黃揚文

  現職
  國立臺灣大學學生心理輔導中心師(三)級臨床心理師

  學歷
  國立臺灣大學理學院心理學研究所臨床心理學組博士班研究生
  國立臺灣大學理學院心理學研究所臨床心理學組碩士

  經歷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臨床心理中心院聘臨床心理師
  台北市臨床心理師公會常務理事

李素貞

  現職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臨床心理中心師(三)級臨床心理師

  學歷
  國立臺灣大學理學院心理學研究所臨床心理學組碩士

  經歷
  國立臺灣大學理學院心理學系暨研究所兼任實務教師
  國立成功大學行為科學研究所臨床指導教師
  國立政治大學理學院心理學系暨研究所臨床心理實務教師
  衛生福利部八里療養院臨床心理科臨床心理師

黃柏蒼

  現職
  國立臺灣大學學生心理輔導中心師(三)級臨床心理師

  學歷
  國立臺灣大學理學院心理學研究所臨床心理學組碩士

  經歷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臨床心理中心院聘臨床心理師
 
 

目錄

推薦序 不留遺憾的人生劇場(何弘能)
推薦序 永不止息的浪潮—醫者補遺(鄭安理)
推薦序 安心立命的心靈對話—交流於彼此,循環於晝夜(柯永河)
推薦序 辨識實際存在但難捉摸的心理現象並運用於臨床實務(吳英璋)
自序 深入人心的貼切照護來自融合專業與人性的生命交會(鄭逸如 曾嫦嫦)
作者簡介 (所有作者)
第一章 臨床實務挑戰與專業訓練(鄭逸如 曾嫦嫦)
第二章 全人理念下的壓力照護與實務工作模式(鄭逸如)
第三章 初診斷的「否認」,是否認?從理解出發(張琦郁)
第四章 初診斷的反思—夫妻關係的衝擊與憧憬(楊于婷)
第五章 情緒狀態與身心症狀之評估(黃揚文)
第六章 復發……了斷真能讓人心安嗎?(曾嫦嫦)
第七章 讓幼兒在冰冷的醫療世界中感受到情感的溫度(李素貞)
第八章 相知相惜—罹癌伴侶間的情感交流(黃柏蒼)
第九章 同理心是醫病溝通的潤滑劑(曾嫦嫦)
第十章 安寧緩和醫療是末期病人給家人最好的照顧(曾嫦嫦)
參考文獻
附錄
附錄一 心理照會臨床流程與實務檢核表—順序版(空白表格)
附錄二 心理照會臨床流程與實務檢核表—類別版(空白表格)
附錄三 癌症病人的壓力與調適模式圖—相關面向與歷程(填空版)
附錄四 壓力與健康(載自《家庭醫學(第四版)》)
附錄五 六力一管壓力模式圖—評估圖示(填空版)
附錄六 六力一管壓力模式圖—介入圖示(填空版)

 
 

自序

深入人心的貼切照護來自融合專業與人性的生命交會


  《心理腫瘤照護的實務與解析—生命交會中的療癒契機》是一本關於生命故事的書,撰寫發生在許多癌症病人與家屬以及臨床心理師之間的生命交會,呈現融合專業與人性的照護,以及醫病之間的彼此滋養。回首這本書的孕育,緣起於臺大醫院臨床心理中心的癌症病人照會案例討論會,這是為監督與提升癌症病人心理照護品質而舉行的專業訓練。臨床心理中心自2007年成立後,開放所有醫療單位照會臨床心理師,臨床心理師們平日互相切磋,力求精進,定期研討,盡力提供最佳心理照護。2013年,本中心開始有其他醫院的臨床心理師申請前來代訓癌症病人的心理照護,這讓我們有機會了解全國對這方面的訓練需求與實務上遭遇的困難,因此我們後續有一段時間將這討論會開放給他院臨床心理師參加,展開跨院的交流。

  第一場癌症病人照會案例跨院聯合討論會是在2013年1月4日舉行,距今約五年。當時大約半年後,我們深刻感受到從這個討論會獲得的啟發、進步與支持,認為把這些專業經驗加以整理寫出來應該很有意義,故於2013年6月27日啟動寫書計畫,邀請有意願的臨床心理師參加撰寫,共有七名加入,歷經四年多持續的討論、撰稿、修改,如今終於完成此書。我們在最後訂定書名時,字字斟酌如何點出我們認為在心理腫瘤照護中最重要的元素,幾經熱烈討論,決定將這本書的主標題訂為《心理腫瘤照護的實務與解析》,以標定所投入的臨床心理專業領域,並指出此書是以實務工作模式與範例解析來說明心理腫瘤照護,副標題訂為《生命交會中的療癒契機》,以傳遞我們所看到在專業人員與病人及家屬的交會時空裡,發自生命深處、令人動容的,對愛與被愛的渴望、不放棄為生與死的努力,而這當中處處是療癒契機。

  這本書主要談的是由病房發出照會單之後,臨床心理師進行一次照會的臨床實務工作。在病房裡,此生不曾謀面的兩個人在此第一次相遇,且因為制度的限制,很多時候就僅此一次,這機會珍貴且需把握,但也相當艱難與挑戰。我們訓練自己精鍊與運用所學的專業,善加掌握這個機會,盡力找到導致困難的原因,嘗試解決問題與創造改變,也開放面對生命之路將踏出的每一步,包括不如預期、非所願的進展,期待能為病人與家屬提供適切有用的協助。癌症病人在患病中經歷的自我碎裂、人生斷裂,與他人的連結彷彿斷開為兩個不同的世界,諸多裂痕一條條裂開、延伸、交織,這復原、修補與前行的路,多變且挑戰。或許有人會認為很難找到一種具體的實務工作模式,可適用於每一位獨特個案,但我們在臨床實務中引用與實踐臨床心理學理論與技巧時,發現建立有效且通用的架構模式是可行的,且在這基礎上,更能累積兼具普遍性與獨特性的臨床經驗與能力,凝鍊出更有助益的心理衡鑑與心理治療。

  在這樣的信念與目標下,我們建立概念模式與實務架構、訂定標準程序、提高效能,並持續自省、切磋、整理、研讀、改進,也因為這樣的自我期許,我們對此書的設計包括:介紹臨床實務流程、解說壓力照護與實務工作模式、解析模擬案例、複習重要的心理學概念或方法、分享臨床實務祕訣、說明檢核與改善的方法,希望藉此激勵自己更進步,並開啟交流,獲得回饋與指教。作者分享個人感觸,也是此書的特色,我們深深體會唯有「人」與「專業」結合,才能與病人及家屬有真正的交會,點活那看似消弱卻仍躍動的心理能量。在我們的規劃中,此書談的是一次照會的臨床工作,未來預計再整理分享從疑似罹癌到生命末期的歷程中,分別或跨越病程階段的長期心理治療實務。

  臺大醫院臨床心理中心能在心理腫瘤領域推展有成,並出版此書,要感謝許多長官與專家前輩的指導及支持,包括歷任院長與現任何弘能院長、歷任督導本中心的副院長與現任鄭安理副院長(同時為癌醫中心醫院院長),以及開創臺灣臨床心理學領域的柯永河教授與吳英璋教授,謹此深致謝意。我們也感謝一路走來並肩照護癌症病人與家屬的醫療團隊,從他們身上看到對全人照護的堅持精神與熱心實踐,令人感動。感謝五南圖書出版公司、王俐文副總編輯、金明芬責任編輯對此書的支持,往返溝通討論此書的設計、排版、甚至顏色,如此細膩、嚴謹、用心,令我們感謝與安心。最後,要將最深的感謝獻給每一位病人與家屬,感謝他們在病痛與受苦中願意接受我們的服務,並讓我們學習將心理照護做得更好,我們謹向他們及其以生命寫下的心路歷程,以及展現的勇氣與柔軟,致敬並致謝!
 
 

內容連載

臨床實務挑戰與專業訓練

一 醫療情境現場與任務

臨床心理師忙完上一位個案,回到辦公室檢視電腦照會系統,其中一張照會單寫著:

臨床問題:36歲女性,肝癌,骨轉移,不斷抱怨疼痛,叫聲干擾其他病人休息,包括其他樓層病人與醫護站均受影響。予以增加止痛藥劑量,並安撫,無明顯效果。
照會目的:評估與處理病人之疼痛。
○○○病房○○○醫師

照會單通常是精簡扼要地敘述問題與目的,而非詳述所有資訊。接心理照會的第一個挑戰是,現場究竟發生了什麼狀況?包括:瞬息與累積的各種現象、語言與非語言的訊息、內隱與外顯的表現、縱橫交錯的歷程等,這些都是建構照會任務的基礎。因此,接照會時,首要必須明白照會單與臨床現場的訊息差距,知道該收集、補齊、確認哪些內容,並預估合理、可能達到的目標。

在開始閱讀照會單的那一刻,就是掌握先機的機會,藉著善用照會單的訊息以及思考與計畫的能力,可使工作更即時、精準、有效。特別當住院病人的心理照會常只有一次機會時,這個準備更加重要。照會單有三個層面的意義:(1)病人(與家屬、照顧者、重要他人)的困難和需求;(2)發出照會單之醫療團隊的困難和需求;(3)臨床心理師接收照會單的工作內容與目標。接單的臨床心理師應依這三層意義做思考,首先思考這張照會單發出之前,病人及發單醫療團隊可能遭遇了什麼困難、產生了什麼需求;接著依「心理照會臨床流程項目」擬定此份照會的執行計畫,以促進完成心理照會的工作內容與目標,包括:判斷需先了解與釐清的訊息、預估工作重點、可能的阻礙與克服的方法、心理衡鑑與心理治療的目標。以上述36歲、肝癌且骨轉移的女性病人為例,可針對這三層面的意義做以下思考,以更貼近醫療情境的現象與現場。

在這張照會單發出之前,病房裡究竟發生了什麼狀況?當臨床心理師與開單醫師及/或主護護理師口頭聯繫詢問時,個案概念化的「界定臨床問題」得以更清楚具體地描述。病房裡的場景: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二手書
    15
    $100
  2. 新書
    85
    $553
  3. 新書
    9
    $585
  4. 新書
    9
    $585
  5. 新書
    9
    $585
  6. 新書
    95
    $618
  7. 新書
    95
    $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