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勇敢的善良,不再委屈:擺脫「傷痕陰影」,擁有拒絕犧牲的勇氣,別再對不起自己

學會勇敢的善良,不再委屈:擺脫「傷痕陰影」,擁有拒絕犧牲的勇氣,別再對不起自己
定價:300
NT $ 180 ~ 900
  • 作者:李寅洙李武石
  • 譯者:李靜宜
  • 出版社:方言文化
  • 出版日期:2018-05-23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86961759X
  • ISBN13:9789869617598
  • 裝訂:平裝 / 224頁 / 14.8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很少為自己而活,成了「善良的囚徒」,你還有多少未來?
過去的「情緒傷痕」,你從未「放下」,而只是「放著」

國際心理分析權威,教會你四階段 × 五原則,
擺脫情緒依附,勇敢做自己,不再委屈

  「拒絕別人,會不會太自私?」
  「只有我和大家意見不同,還是別說出來好了……」
  「這時表現不滿,會讓氣氛很尷尬,還是算了吧……」


  害怕與人撕破臉、擔心別人眼光、渴望被認同,也因此你總是扮演好說話的朋友、凡事遵從的職員、好聲好氣的伴侶、完全犧牲自我的父母……。你的付出變成了別人的理所當然;你的「體貼善良」卻是拿滿心疲憊與委屈作為代價。

  ★你是被「認同綁架」的好人嗎?

  休假收到客戶的LINE,不想回覆卻又覺得不安;朋友與你的約會日一改再改還是遲到……你是否對此感到不悅與委屈,最後還是獨自隱忍?

  其實,你就是被「認同綁架」的好人,顧慮他人眼光而吞下這些委屈。
    
    國際心理分析權威,李寅洙、李武石在書中提出「二十四項自我檢測」,你將從中了解自己的「認同成癮」程度,像是——

  ‧不善於拜託別人幫忙,擔心給人添麻煩。
  ‧因為自己搞僵氣氛而感到不安與自責。
  ‧不善拒絕別人,只因自己會感到愧疚。
  ‧不輕易表達不同看法,全因擔心對方會生氣。
  ‧害怕和他人發生衝突或對立。
  ‧無法對別人表達出自己的負面情緒。
  ……

  透過檢測可得知你是哪種性格——害怕被討厭、恐懼獨處的「分離焦慮」;易因小事過度自責的「完美主義」;不善拒絕、遷就他人的「自我犧牲」;人前笑容滿面,怨氣全往肚裡吞的「過度忍怒」。針對這些「好人」性格,本書教會你該如何擺脫沉重人際壓力,做回真正自我。

  ★你以為淡忘的「情緒傷痕」,卻是揮之不去的「心理債」

  面對「人際關係」、「職場」、「愛情」裡的不安與焦慮,別人總勸你「別在意」——
  「幹嘛那麼在意別人說的話,問心無愧就好了。」
  「他不值得你對他那麼好,別浪費時間在他身上。」
  「無須和別人比較,你有你的優點,做自己就好。」

  以為隨著時間流逝,自己應該真的「不在意」了,但再遇到類似情況,為何又深陷其中,飽受情緒反覆折磨?因為你從未把它「放下」,只是「放著」罷了。

作者為全球頂尖心理分析權威,執業長達45年之久,深知人們內心的憂慮與矛盾,在書中利用眾多案例,輔以淺顯易懂的說明,幫助你了解內心各種情緒光譜從何而來,又何以成為揮之不去的「心理債」,就如同下面這個故事:

  哈娜很受人喜愛,經常被稱讚「人好好」,但她總會莫名恐慌,深怕「做錯事、說錯話」惹人厭,要是覺得別人因自己而表情不悅,就會掉入後悔深淵。最困擾她的是主管的完美主義,哈娜總要付出最多心力,經常犧牲假期加班,雖然被誇讚過,但一想到可能出錯被罵,又開始繃緊神經,讓哈娜長時間感到身心俱疲。

  作者探究了哈娜的情緒狀態,發現起因於父親!年幼時只要她對父親稍有反抗,就會被罵得狗血淋頭,因此哈娜內心深處住了一個懼怕得不到父親認同的「內在小孩」。長大後,哈娜把童年時對重要對象的情感,轉移到另一人身上,也就是主管,使得哈娜內心恐懼不斷重演,陷溺在認同之中,無法自拔。

  ★︱四階段 × 五原則︱擺脫情緒依附,你的善良需要多一點勇敢

  「面對不合理要求,必須勇於拒絕」,想必你也深知這個道理,但為何就是「辦不到」呢?因為你容易心軟,也害怕為此「得罪別人傷了感情」,而不自覺地將情緒依附在他人身上。
  
  善良的你,該如何擺脫這樣的「情緒依附」呢?

  只要依循「區別、理解、變化、哀悼」四階段,和「總是犧牲的自己」告別,再藉由「愛惜自己」五原則,設立人際界線,學會堅定的善良,你就能不再委屈。

本書特色

  ◎「認同成癮」自我檢測
  ◎國際心理分析權威,教你擺脫沉重人際壓力,做回真正自我
  ◎四階段 × 五原則,擺脫情緒依附,學會勇敢的善良

名人推薦

  諮商心理師、心理師督導、動物溝通師 彭公(彭渤程)&孟婆(黃孟寅)
  諮商心理師、婚戀平台關係教練 瑪那熊

  好評推薦

  臨床心理師、作家 蘇益賢

  專文推薦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李寅洙


  國際精神分析學會與美國精神分析協會認證的精神分析權威。

  曾擔任三星首爾醫院精神科醫師與臨床講師,並赴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精神分析研究所進修,研究憂鬱、不安與睡眠障礙等病症,還共同參與了哈佛大學睡眠精神醫學教科書的撰寫,而《孩子的自尊心》是與父親李武石共同執筆的著作。

  目前在韓國開設「李寅洙精神分析所」。

李武石

  國際精神分析學會認證的權威專家,是韓國僅有的五名國際精神分析權威之一,也是韓國知名的醫學博士。

  從事精神分析已有45年之久,曾擔任大韓神經精神醫學會會長,在全南大學教授精神醫學30年。

  2005年曾獲精神分析學術獎,著有110篇論文,暢銷書則有《30年來不曾放鬆》、《李武石的想法》、《孩子的自尊心》等。現開設「李武石精神分析研究所」,除了進行精神治療分析,也致力於培養精神分析領域的專家。

譯者簡介

李靜宜


  政治大學韓文系畢,光電半導體產業資深口譯員,曾為高等法院台南分院特約通譯,目前專職譯書。
 
 

目錄

推薦序  委屈自己,是心受傷的證明         
前言     勇敢做自己,你辦得到嗎?         

第1章:被「認同」綁架的好人                    
01無止境的奉獻,卻換來滿心疲憊  
02成了「善良的囚徒」,還有多少未來?    
03善良的你,是否也有「好人症候群」?

第2章:擺脫不了的「情緒勒索」
04缺少自信,只因你「缺愛」想「討愛」
05吃苦就是吃補?越吃心裡越苦
06別否定自己,你只是被「世俗期待」綁架了
07防護盾牌夠堅固,負能量能抵禦

第3章:揮之不去的「傷痕陰影」
08無法克制的尋求認同,是童年創傷的投射
09以為淡忘的情緒傷害,從來不曾消失    
10父母留下的「心理債」,難以掙脫的枷鎖                

[Column 01] 自戀型父母,有哪些特徵?    
[Column 02] 自戀型父母帶給孩子的情緒傷害    
[Column 03] 認同成癮自我檢測    
[Column 04] 認同成癮的四種性格

第4章 我會更努力,拜託別丟下我
11為什麼會害怕獨自一人?
12「故意犯錯」,缺乏安全感的心理反應
13成熟大人也有被拋棄的焦慮?
14努力不被討厭的內在小孩    
15了解「情緒光譜」,重啟停滯的心理成長        
16獨立不是結束,是豐富關係的開始    

[Column 05]情感日記,「直視情緒」的練習

第5章 別因小事苛求自己,遠離完美主義陷阱
17 你拼盡全力,卻活成別人期待的模樣                
18 常因小事過度自責,是一種病態絕非好事
19「過度要求」難激勵自我,只會讓信心崩毀
20傷害你的不是別人,而是自己的想像    
21偶爾「像小孩一樣耍賴」也沒關係        
22 嚴以律己就是好?自我苛求有壓力沒好處
23只聽從「內在聲音」批評,如何喜歡自己?
24接受自我矛盾,是一切好轉的開始                    
25直視自己的不完美,挑戰極限但不強迫超越

[Column 06] 拿自己當贖金,賠上未來,這樣對嗎?

第6章 只要讓步與妥協,就會被喜歡?
26越想證明自己過得好,不安情緒藏得越深
27不懂拒絕,只能委屈自己
28拿「自我犧牲」當代價,別人也不會在乎你
29你可以不委屈,又不被良心譴責    
30指責你的不全然有理,別一昧接受
31人際關係也要斷捨離!別讓善良成了縱容
32停止犧牲,愛惜自己的五個原則    

[Column 07]情緒變化,從何而來?    
[Column 08]擺脫情緒依附,不再受傷            

第7章 我不敢發脾氣,怕會惹怒你
33害怕失去而事事順從,注定要獨自受苦
34人前歡樂,可你真的快樂嗎?
35溫良雖為美德,但一昧容忍好嗎?
36不合理對待怯於反擊,身心都將受傷
37說「No」很困難?突破三層障礙能辦到
38守衛你的底線,不滿也要適度宣洩                    

[Column 09] 內心小劇場不斷,是不安感在搗亂

第8章 堅定做自己,你的善良需要多一點勇敢
39許多擔憂和恐懼,都是自己嚇自己
40擺脫「認同成癮」四階段
41你的價值交給別人決定,注定會後悔
42減少內心譴責,才能客觀審視自己
43難以克服的恐懼,如何面對?    
44內心缺憾難填補,修復傷痕你能辦到
45就算不完美,也能被認同

後記_ 從他人認可之中解脫,不再委屈    
 
 

內容連載

◆推薦序  委屈自己,是心受傷的證明

人類是社交性生物。這意味著,我們天生就渴望與人連結,期待參與在關係之中。同時,也希望自己能被他人理解與認同。

回到數千萬年前,我們還是原始人的時代。那時生存並不容易,野獸環伺、食物取得困難,人們需要團結起來,才能讓人類更有生存與繁衍的機會。

在演化劇本的安排下,那些能夠好好與他人建立關係,不被團體拒斥者,將更有機會活下去。代代相傳,直到今日,我們逐漸發展出一個內建「社交需求」的大腦。帶著這樣的天性,我們呱呱墜地來到這個世界。雖然已不必生活於荒郊野外,面對叢林猛獸,但毫無獨自生存能力的小嬰兒,一樣面臨著生存的考驗。脆弱時刻,能讓我們存活的,就是父母(或主要照顧者)。

父母除了提供食物、水,這樣的生存必需品之外,還餵養了我們的社交需求—從父母與嬰兒互動的那一刻開始,心理學研究在在顯示,生命初期照顧者和嬰兒之間的關係品質,如此深遠地影響嬰兒長大後,乃至這整輩子與其他人互動的品質。

長大之後的我們,可能過度需要他人認同,才能感覺自己活著;或許為了滿足別人需求,習慣委曲求全;可能懼怕獨處、擔心不被愛、厭惡不夠好的自己……這些大大小小的心理傷痕,很可能就是我們在生命初期,從爬行到步行的成長路上,跌跌撞撞而留下的疤。雖然三歲前的記憶是片斷、模糊的,但那時與人互動的種種,也都在腦中留下了刻印,持續在長大後影響著我們。

因此,不管你是濫好人、認同成癮、自我矛盾,還是覺得自己像書中提到的某些案例。首先要做的,就是練習不再苛責自己。那些傷口,並不是我們選擇的,那不是你的錯。但同時也別忘記,長大之後,我們其實已有能力正視那些傷口、理解它,並且試著練習用好的觀念與方法面對它,甚至超越它。

那顆熱愛社交的大腦,還在期待我們用更多「夠好的」社交經驗形塑它;無論你現在幾歲,大腦仍具有「神經可塑性」(Neuro-Plasticity),透過閱讀、反思與持續練習,終有一天,新的自己會從心的傷痕中慢慢萌生。

臨床心理師、作家 蘇益賢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6
    $180
  2. 新書
    71
    $213
  3. 新書
    79
    $236
  4. 新書
    79
    $237
  5. 新書
    79
    $237
  6. 新書
    79
    $237
  7. 新書
    79
    $237
  8. 新書
    79
    $237
  9. 新書
    85
    $255
  10. 新書
    88
    $264
  11. 新書
    $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