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視覺化設計的潮流:資訊與圖解的近代史

資訊視覺化設計的潮流:資訊與圖解的近代史
定價:580
NT $ 458 ~ 900
  • 作者:永原康史
  • 譯者:李柏黎嚴可婷
  • 出版社:雄獅美術
  • 出版日期:2018-06-01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574741559
  • ISBN13:9789574741557
  • 裝訂:平裝 / 176頁 / 16k / 18.2 x 25.7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了解「資訊視覺化設計」的歷史演進與基本知識—必讀!
  藉由地圖、交通路線圖、統計數據、插圖和電腦程式編碼的豐富圖像範例,
  從根本理解資訊圖繪的演進,並提供思考未來設計的機會。


  ★推薦給各領域的視覺工作者★
  提供設計相關系所師長同學、平面設計師、企劃人、編輯、新聞從業者、媒體人、程式設計師等
  理解時代趨勢與視覺資訊傳達的最佳輔助

  ★從古至今:何謂「資訊視覺化設計」
  Information Graphics/ Infographics=數據資料等資訊的可視化呈現,於本書統稱為「資訊視覺化設計」。而又有什麼是從久遠的從前開始便發展至今的資訊圖表呢?從記錄自己移動範圍開始,一直延伸到世界、宇宙的想像圖,多種多樣的地圖被人們描繪下來,作者在書中第1章即嘗試從「地圖」說明「圖像的起源」,並從歐美都市交通圖的發展一窺視覺設計的潮流。

  ★十五世紀到二十一世紀:從「繪畫」演變到「圖解」、「比喻」到「抽象」的科技進展與美學意識
  人類透過「圖形」和「符號」將資訊視覺化,特別是文藝復興後,印刷技術的出現與發達與工業革命以來大眾傳播媒體的出現,無論是福克斯的《新植物誌》還是布豐的《自然通史》,都可見到從「繪畫」演變到「圖解」的過程。緊接著,圖解的發展又被繼之而起的《百科全書》風潮給承繼下來;又,新藝術運動帶動孕育美學意識、倫敦地下鐵Beck Map呈現抽象化與機械理論之美等,以上時代進程皆對資訊圖繪的發展影響巨大;人們怎麼用圖像元素說故事、呈現新聞報導,促進了「圖表」和「象形圖」(Pictogram)等現代視覺傳達形式的建立。圖示方法歷經數百年的發展,包括交通路線圖、地圖、新聞圖表、手冊、教育上等,資訊視覺化設計被廣泛用於社會的各層面,到今天,我們周遭所見、所到之處,環境中的各種視覺訊息傳達從西方上述時代發展而來。在二十一世紀,由於電腦和網路的普及,人們周圍的資訊量急遽增加,資訊圖繪作為一個跨越人類識別能力和理解大量數據之間的橋樑也就變得越來越重要。

  ★大數據時代:從資訊「視覺化」過渡到資訊「體驗化」
  西元2000年之後,主要的資訊載體從紙張變成了螢幕。所有資訊幾乎都能藉由網路連結,而在不知不覺中蒐集到許多資訊,然後還可以即時地利用電腦解析將其視覺化,藉此所描繪出來的並非啟蒙式的繪畫,也非被整理過的圖表,而是像混沌理論(chaos)般複雜交織的網絡。或許從這個時候開始,解析資料這件事已經可以全然委託電腦;人類所需要做的僅是去「感受」資訊而非僅僅理解,這便是從資訊「視覺化」過渡到資訊「體驗化」的過程。

  對於資訊圖繪的製作、操作和理解,有必要從根本上掌握資訊和表達之間的關係,而這本書正是從基礎開始的思路,使人們能在潮流中站穩腳步,前往未來的世界、思考引領未來的設計。

好評推薦

  ★設計相關系所教授、設計界顧問、資深編輯人 潮流推薦 ★(按姓氏筆畫順序)

  中原大學文創中心主任  林昆範
  人類發展視覺資訊的歷史,遠比文字更加久遠,可說是跨越時空的國際語言。在五感之中,我們以視覺接收資訊的比例最高,隨著各式媒體的推陳出新,對視覺資訊的仰賴更是與日俱增,此書正是掌握這股時代趨勢的最佳輔助。

  唐草設計總經理  胡佑宗
  近幾年擔任大型企業的設計顧問,越來越依賴邊講邊畫。要整合複雜的各方需求,理清問題現況,單憑你一言我一句,很難建立對現狀的共識。利用圖表勾勒出大家的位置、關切點、關係、目標⋯⋯一切突然就清晰了。即使乍看還是混亂糾葛,但處理問題就可以從理清這張圖表開始!面對複雜現狀與不確定的未來,視覺圖表都會是最有利的工具與技能!

  北科大互動設計系/所 專任教授  曹筱玥
  資訊視覺化是人因工程的一脈分支,起因於「以人為本」的圖形化思考。一旦想法成形,我們得賦予抽象的概念切實的形體,讓相異的靈魂透過視覺資訊圖表的表現更加適切地相互理解。本書誠為精彩的入門書籍,有志的設計者們藉此得略窺資訊視覺化設計的堂奧,一同加入行列,幫助我們的世界—更加美好。

  資深編輯人  黃威融
  視覺傳達形式不只是好看的外表,
  是歷史的濃縮,是文化的菁華,室內的神采。
  喜愛視覺工作的人很需要看這本書,
  習慣用Word文字檔看世界的人的企劃人們,
  更要好好消化這本視覺書的所有細節。

  雲科大視傳系特聘教授  曾啟雄
  視覺的設計除了基本的美感表現外,必須面對將不容易閱讀的大量資訊轉換成有意義且讓一般人容易理解的圖像表達。未來設計師所面臨的,不僅是表現問題、更是表達問題。藉由西方此方面長期的痛苦演變史的說明,作為對自己都市整理的理解契機,此書提供了理解的好線索。

  資深編輯人與文化評論家  詹偉雄
  Infographic是二十一世紀編輯人最重要的技藝,它不僅能幫助讀者快速理解複雜的資訊,也讓他們「感覺」到資訊裡的愛、恨、情、仇。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永原康史


  平面設計家、多摩美術大學資訊設計科教授(媒體設計)。從電子媒體到展覽會的策展,其設計工作橫跨多種領域。曾任2005年愛知萬博「Cyber日本館」以及2008年西班牙沙拉哥薩萬博日本館藝術總監;同時也是2016年愛知國際藝術祭( Aichi Triennale )的官方代表設計師。著作包括:《設計的風景》(BNN新社出版)、《日本語的設計》(美術出版社)、《Design・With・Computer》(MdN Corporation 出版)等。另在字體排印學(Typography)領域也有獨自的研究與實踐,發表過許多相關著作。2012年發表了以指尖在iPad上書寫為基礎所研發的新字體「Finger」(TypeBank)。曾獲選MMCA(財團法人Multimedia Content Association)舉辦Multimedia大賽之策展類別最優秀獎。

譯者簡介    

李柏黎


  1974年出生。日本同志社大學美學與藝術學科畢業、京都大學美術史碩士。現為雄獅美術總編輯。著有《遺民‧深情‧劉錦堂》;譯有《waterscape 水中風景》、《SUBTLE—纖細的、微小的》、《欲望的教育—美意識創造未來》、《原研哉的設計》。

嚴可婷

  (第3-6章注釋翻譯)
  東吳大學日文系畢業,曾任職誠品書店、遠流出版集團等機構,現從事翻譯。譯有《日本建築大師: 伊東豊雄.觀察記》、《小津安二郎的餐桌》、《路上觀察學入門》(合譯)、《大人的科學1:35雙眼相機》等書。
 
 

目錄

前言
 
1    都市交通圖—現代主義的美學
從都市交通圖所窺見之潮流╱倫敦的都市交通前史╱十九世紀倫敦的平面設計╱都市交通初期的資訊圖表╱Beck Map誕生前夕╱拓樸學(Topological)Map的誕生╱Frank Pick與倫敦市交通局的嘗試╱發生於英國的早期現代主義與美學意識╱後拓樸學的路線資訊圖表設計╱脫離拓樸學式的介面
 
2    圖解與統計—啟蒙時代的資訊圖
布倫費爾斯的《本草寫生圖譜》╱福克斯的《新植物誌》╱布豐的《自然通史》╱狄德羅與達朗貝爾的《百科全書》╱近代圖表的發明╱南丁格爾玫瑰圖與象形圖(Pictogram)
 
3    視覺語言—二十世紀的冒險①
布林頓的《圖示法》╱奧圖・紐拉特與ISOTYPE╱「維也納學派方法」的構築與《社會與經濟》╱格德・阿恩茨與瑪麗・紐拉特
 
4    可視化與故事化—二十世紀的冒險②
富勒的「世界遊戲」╱赫爾伯特.拜耳的《World Geo-Graphic Atlas》╱彼得・蘇利文的新聞圖解╱塔夫特(Tufte)與圖表垃圾╱沃爾曼的「理性的設計性」╱可視化與故事化的二十一世紀
 
5    關係圖從比喻到抽象
隱喻的樹形╱從系統樹到進化圖╱海克爾的系統進化圖╱山型的關係圖╱圖表理論╱網路拓樸學
 
6    編碼的型態大量資訊的時代
大量資訊時代的起始╱數位資料與網路╱World Wide Web的開始-1990年代╱藉由感知(Sensing)產生的動態圖表-2000年代╱接觸未知的資訊-2010年代╱藉由編碼所成就的美學意識
 
     資訊與圖解的近代史
大航海時代與啟蒙時代╱法國大革命前後╱從工業革命到二十世紀╱大戰後與美國╱科技的效用╱二十一世紀的變化╱結語
 
後記
索引
人名索引╱書名索引╱圖版出處╱參考文獻
 

前言     

  利用網路檢索而將蒐集到的資料視覺化,稱之為「資料視覺化 (Datavisualization)」,究竟這是什麼時候開始形成風潮的呢?《資料流(Data Flow)》(Gestalten)一書出版於2008年,並以「平面設計資訊之視覺化」為副標。而做為續篇的「資料流2」,以及嘗試將視覺化的型態做分類的《視覺繁美:資訊圖像化方法與案例解析(Visual Complexity: Mapping Patterns of Information)》(Princeton Architectual Press)也於2011年出版。隔年2012年,Taschen出版社也出版了頁數480頁且包含豐富圖片的《資訊設計(Information Graphics)》一書。

  以資訊視覺化設計享譽盛名的《紐約時報》線上版(http://www.nytimes.com/),從2004年開始導入互動式圖表(interactive graphics),隨之在三年後的2007年,推出有別於傳統圖表:一種全新型態的視覺資訊圖表;1月22日,一篇關於基因組(genome)的報導中,出現了表現基因組之間相互關係的正圓形圖表即為其應用。

  對我個人來說,這讓我想起了2005年愛知萬博的時候,將日本館的內外環境所蒐集到的觀察資料,按照時間順序,設計了如何在網頁上展現的裝置所付出的勞苦(p.146)。將大量資料以視覺化方呈現的案例在當時仍屬罕見。
現在重新回想,發現資料視覺化似乎是在2000年代前期開始在業界成為話題,而到了2000年代後半才真的在這社會上產生了需求。

  就在此「關於資料呈現的嶄新視覺化手法」逐漸朝向具體化的過程之中,日立製作所的設計本部(當時)邀請我參與他們的共同研究,其課題是探討與視覺資訊圖表相關的資料視覺化歷史,以及種種促成其變化的要因。我所參加的是2012年秋天到2013春天的上半期,那時關於社會史與技術史的年表已經製作完成,我的工作是將與其相關的視覺資訊圖解的例子給補充進去,並且加上說明文字。

  本書就是以那個時候的調查與研究為基礎,再次去審視究竟人們是如何將多種多樣的資訊轉化為視覺上的可用情報。本書最首要的目的是:找出從以前到現在,人們將資料以視覺的方式呈現之關鍵點為何?以及盼望提供讀者思考今後資訊視覺化之可能性的機會。

  第1章是以「地圖與都市交通」為主題,從倫敦市交通局的地下鐵路線圖開始探討,一直到電子化的行程安排系統為止。所謂地圖,因著它的本體就是一張圖,比起其他東西來都較容易讓人看出有變化之處,所以對於探討變化要因這個主題來說,以地圖為例再適切不過了。

  倫敦在工業革命後,之所以能夠領先各國完成都市化,乃是因為一位名為法蘭克・皮克(Frank Pick)之人物的貢獻。他為倫敦市交通局設計了視覺識別系統,在倫敦的設計界貢獻良多。關於此人的詳細就先不在此論述,不過因著Pick先生的存在,我們可把此變化要因的關鍵聚焦在「人」的身上。

  所以,從第2章到第4章是以「圖解與統計圖」為主題,並以「人」為中心來進展我的論述。無論是萊昂哈特・福克斯(Leonhart Fuchs)的《新植物誌》還是布豐的《自然通史》,都可見到從「繪畫」演變到「圖解」的過程。然後圖表的發展緊接著又被繼之而起的《百科全書》風潮給承繼下來。威廉・普萊費爾所開創的統計圖表風潮,不僅僅是借用拿破崙的名言:「統計造就國家」,並且也成為之後資訊視覺化設計的主題。

  接著第3章與第4章,時序再次來到二十世紀。威拉德・柯普・布林頓(Willard Cope Brinton, 1880-1957)於1914年在紐約發行的《呈現事實的圖示法》與奧圖・紐拉特(Otto Neurath, 1882-1945)所發明的視覺語言「ISOTYPE」皆是二十世紀前半的焦點所在。

  二十世紀是戰爭的世紀,特別是兩次的世界大戰大大改變了這個世界。工業技術的發達促使社會開始變動,從二十世紀中葉起許許多多的人們開始移動,人類因此共同要面對人口、能源、環境等問題。此外,社會大眾的成熟與同時獲得進展的新聞媒體,也因而促成了(news graphics)的誕生。

  在上述潮流之中,粉墨登場的乃是以統計視覺化研究聞名,同時是政治學者也是統計學者的愛德華・圖夫特(Edward Tufte)。他為「視覺化」這件事定義了包括「比較」、「多變性」、「關係性」等等必要的元素,也提倡了要從畫面上排除「噪音」之「美麗的畫面」。從另一方面來說,大眾化的資訊所追求的是一目瞭然與趣味性,並且再加上娛樂性。我們可從二十世紀後半的視覺資訊設計之發展歷程中看見,「可視化」與「故事化」這兩個重要的方向。

  不過,我想資訊的視覺化並非只是單純地因著社會的變化或技術的進步,其所伴隨而來之人類在創意上所下的功夫所孕育而成,而是人類從遠古以來便習慣將無法理解或眼睛未能見之不可思議力量,以某種型態將其表現出來。這便成了幻想的動物,或是化為人類姿態的神明。

  本書第5章便介紹了諸多上述比喻表現的圖,其中又以「系統樹」為代表。這跟我們將眼睛雖未能看得到卻確實存在的某種關係,投射到某種抽象化的型態上是相同意識的作用吧。

  最後第6章論述了二十一世紀以大數據時代作為起頭的序幕。我們透過網路所蒐集到的大量資訊,利用電腦解析並視覺化,藉此所描繪出來的並非啟蒙式的繪畫,也非被整理過的圖表,而是像混沌理論(chaos)般複雜交織的網絡。或許從這個時候開始,解析資料這件事已經可以全然委託電腦;人類所需要做的僅是去「感受」資訊,我想這便是從資訊「視覺化」過渡到資訊「體驗化」的過程。

  書中所提出的「視覺資訊設計」(Infographics)一詞,便是將諸如圖表、圖解、圖示等許許多多為了將資訊視覺化的手法所做的一個泛稱。

  本書主體內容雖然是本文與圖版,但它們就像是枝幹,注釋與圖說則像是枝葉, 我是以此為架構來撰寫。所以,或許某些註解超出了我們原本對於註解的理解也說不定,但當然它們是相互關聯的, 希望讀者朋友可以相互參讀。

  每一章都是不同題目的獨立篇章,當然分開來讀是沒有問題的。但基本上還是有我論述的邏輯順序,所以建議還是從頭開始閱讀是最理想的。

  那麼,我們就開始吧。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79
    $458
  2. 新書
    79
    $458
  3. 新書
    79
    $459
  4. 新書
    9
    $522
  5. 新書
    9
    $522
  6. 新書
    9
    $522
  7. 新書
    9
    $522
  8. 新書
    $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