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妙門:禪修入門與進階

六妙門:禪修入門與進階
定價:400
NT $ 249 ~ 360
  • 作者:果煜法師
  • 出版社:橡樹林
  • 出版日期:2018-07-14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865613743
  • ISBN13:9789865613747
  • 裝訂:平裝 / 360頁 / 22 x 17 x 1.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內容簡介

依「數、隨、止、觀、還、淨」六門,步步趨入禪法的精髓!

建立正見──深入緣起,確認空義。
老實行持──從漸修的基礎,導向頓悟的可能。
勇於參禪──從內在真正的疑情去參,最直截了當。
「生老病死從何而來?生老病死如何能解?」便是當年悉達多太子誓願要覺悟的疑情,最後他在菩提樹下頓悟成佛,此即參禪頓悟的典範。
我們要學佛,就直接學佛最初怎麼發心,怎麼參禪吧!
 

學佛主要有兩大要門。解門:從聞思中,建立正知見;行門:從修持中,契入印證。本書以闡述行門中的禪法為主,但仍不時提點正見的重要性。

佛教最殊勝之處,在於正知見。只有在正知見的基礎下修行,才是一位正法的修行人。甚至只有在正知見的基礎下受三皈依,才是一位正信的佛教徒。因為佛教與其他宗教最大不同處,在於世尊能從自心的「覺悟」中,為眾生建立正知見。至於中國禪宗後來倡言「不立文字」,反對學禪者看經、聞法,果煜法師認為,這是「矯枉過正」。因為聽經聞法是正見的基礎,而有了正見,才可能開悟。

佛法不只要瞭解,更重要的,還要能體證。如同科學重視實驗證明,佛法的證明,則可透過禪、淨、律、密等行門,以自己的身心去修行後才能有體驗。這本《六妙門》重點在於禪法的修行,依序解說數息、隨息、止妄、觀慧、還源、淨如等六門精要,除了介紹不同的方法外,更能正確銜接不同層次的方法。

禪法分為頓悟與漸修。從歷史上來看,頓悟法門確實造就了很多高僧大德,但卻也害慘了更多的人。因為很多人一提到頓悟,就不願意落入漸修中!然若無漸修的基礎,這頓悟又從何而來呢?既不從漸修下手,只是守株待兔期待頓悟,又對頓悟的定義含糊不解,故或喪心病狂,或被外力挾持,而產生一些群魔亂舞的現象。

再從世界性的佛教來看,雖然北傳佛教以頓悟禪法為主,但是南傳佛教和藏傳佛教,大致上都比較偏向於次第禪觀。然如僅守於次第禪觀,卻沒有導向頓悟的可能性。

六妙門的修行要義,即是希望能從漸修的基礎中,培養頓悟的可能性。果煜法師深信,將來的佛教一定也會往這個方向整合,而將南傳、北傳、藏傳的優點結合起來,成為新時代的佛法,新時代的行門。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果煜法師
自小生長在單純、素樸的農村社會,隨著年歲的增長,一股探究宇宙真相的熱忱,驅使他不斷深入百家爭鳴的領域中,於是從傳統的「老莊哲學」,到「新潮文庫」,都曾在他心中烙下深深的印痕;尤其大學時代,更循此加入台大晨曦學社,正式其探討佛法的生命歷程。

途中雖經服役與就職的轉折,但「深入佛法,自度度人」的願心,不但未有任何的冷卻褪色,反而更加的懇切鮮明。由是於民國七十三年,毅然決定出家修行的道路,選擇於農禪寺剃度,追隨聖嚴法師修學禪法。七十五年告假入山,作更上層樓的進修;七十八年住山期滿,才應時代需求,略作開示演講。

由於果煜法師原就對「中觀」有深入的理會,又在禪修中有貼心的體驗,故其開示或為文,皆能百步穿楊、鞭辟入裡,見人所未曾見,言人所不能言,聞者莫不讚歎激賞,對義理及禪修有更進一步的體會。

法師至今已出版的文集有:《一葦過江》、《十住芳草》、《百步穿楊》、《千江水月》、《萬里雲天》、《天心明月》、《六妙門》等,以及書籍《禪林風雨》(2013年橡樹林文化出版)、《楞嚴貫心》(2015年橡樹林文化出版)。


相關著作:《中觀勝義諦》《楞嚴貫心》《禪林風雨》

 

目錄

序言 六妙門概說

解門

行門

六門略說

 

第一章 數息

道與乘

從數息入門

初方便

對妄想的態度

對妄想的觀照

數息的層次

關卡與逆障

對治降伏

動靜得宜

 

第二章 隨息

從數到隨

數息法與隨息法的比較

息的變化

息與脈

養氣以調脈

氣與脈

五臟配五脈

靜坐以養氣

從胸息到腹息

氣沈丹田

八觸

病的分類

任督小周天

正經與奇經

從軀幹到手足

脈的緣起

中脈

偏中之脈

大白傘蓋

卍字的由來

須彌山與阿耨達池

拙火上升與醍醐灌頂

安那般那

四念處

周利槃特迦

觀相見性

打牛與打車

 

第三章 止妄

止的原意

繫緣守境止

制心止

體真止

返妄歸真

小結

 

第四章 觀慧

觀的原意

三法印

四念處

正觀五蘊

緣起觀

破邪見

菩薩觀緣起甚深

唯識觀

迴向功德

內觀

妄念的分類

對治觀

從修到證

小結

 

第五章 還源

還的原意

法性觀

四不生

因陀羅網

無自性

八不中道

大乘佛法

心性觀

本來清淨

無始無明

凡聖之間

萬法唯心

返妄歸真

疑情與話頭

明心見性

參的法門

悟的源由

悟的本質

誰來印證

業障現行

假話頭

點撥

棒喝

如何入禪

從漸修到頓悟

篩選疑情

水到渠成

 

第六章 淨如

淨的原意

默照禪

不二法門

圓覺清淨

菩薩問明

小結

 

內容連載

疑情與話頭

很多人剛開始就一直問:「怎麼參禪?」等了老久,終於等到現在要講「參話頭」了。但事先聲明,我講的參話頭跟中國禪宗,甚至跟當前佛教界所講的,會有一些不一樣。至於哪裡不一樣?慢慢看就知道了。至於誰是誰非?其實看各人,合用的話就留著用,不合用的話則另請高明!我只是提供不同的思考方式,供諸位作參考和抉擇。

前於觀慧門中,講到妄念的分類,乃有:帶迷惑性的妄念。

為何是這樣?為何非那樣?這是偶然的?還是必然的?

在講到參話頭前,首先要講「疑情」。因為有疑情的現起,才有話頭可參,所以我們須從疑情來定義話頭。

前面講到「觀門」時,講到妄念可整理歸納為三類:第一是無記的妄念,就是亂打的妄想,既沒什麼主題,也沒什麼意義。第二是有煩惱性的妄念,如貪瞋慢疑等,可用對治觀門去處理。第三是帶有迷惑性的妄念,當時卻未明講應如何處理?待此「參禪」法門時,才合講應如何處理。

迷惑性的妄念,就是既不清楚是怎麼回事,同時又有很多疑惑。例如:這件事為什麼是這樣子,而不是那樣子呢?被罵時,想為何被罵的是我,而不是別人呢?如天下紅雨,想是什麼因緣而使天下紅雨呢?或者這件事,以前是如何?以後又會怎樣?反正我們活著,常會對很多人事現象、生命現象,或宇宙真理,起迷惑與懷疑。於是乎,迷惑與懷疑就可能變成話頭。但是如何變成話頭的呢?且先定義「話頭」吧!

話,即語言文字,動心起念。

若疑情是往「源頭」的方向去探究,是為話頭;
反之,若往下流的方向去尋思,則為話尾!

話,並不只是講話而已。因為透過起心動念,我們才能講話,所以話的頭,就是我們的心念。而心念的頭,又是什麼呢?更去追溯它的源頭。若現形為語言文字,就不是話頭了,動心起念才是更上源的頭。那動心起念之前,又是什麼呢?不斷地往上溯,以探究其源頭,這稱為「話頭」。

是以有了疑情後,大致可往兩個方向去思考:一個是往上頭的,一個是往下流的。若往源頭的方向,去思考參究,稱為「參話頭」。如果是往下流方向,去演繹擴張,就稱為「拈話尾」。

下面且來分辨何謂「往源頭的方向」和「往下流的方向」?

如有人惹我生氣了,我想:如何修理他?這便是話尾,而非話頭。

反之,若去追究:這等事,有必要生這麼大的氣嗎?便近於上溯的方向!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二手書
    62
    $249
  2. 二手書
    65
    $260
  3. 新書
    67
    $269
  4. 二手書
    68
    $270
  5. 二手書
    71
    $285
  6. 二手書
    72
    $289
  7. 新書
    75
    $300
  8. 新書
    79
    $315
  9. 新書
    79
    $315
  10. 新書
    79
    $316
  11. 新書
    79
    $316
  12. 新書
    79
    $316
  13. 新書
    79
    $316
  14. 新書
    79
    $316
  15. 新書
    79
    $316
  16. 新書
    85
    $340
  17. 新書
    9
    $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