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學與國際關係的關鍵概念(二版)

政治學與國際關係的關鍵概念(二版)
定價:480
NT $ 408 ~ 456
 

內容簡介

  本書是政治學與國際關係的辭典,但本書對每個詞彙的說明並不是泛泛數語的名詞解釋。對於政治學與國際關係的重要概念,本書皆進行清晰且完整的界定,並且進一步介紹各個概念在理論界與實務界的重要性及其被運用的情況。本書是想要瞭解政治學與國際關係的讀者不可缺少的必備讀物,也是讀者在研讀本書作者所著的教科書《政治學》與《全球政治》時最佳的輔助用書。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海伍德(Andrew Heywood)


  海伍德(Andrew Heywood)教授是英國克羅伊登學院(Croydon College)副校長。他還著有《政治學》、《政治的意識型態》、《政治理論》等書,目前也是英國國家考試「政府及政治」科目的A級典試委員

譯者簡介

蘇子喬


  現職
  中國文化大學行政管理學系副教授

  學歷
  政治大學政治學研究所博士
  政治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
  臺灣大學政治學系、法律學系雙學士

  著作
  著有《中華民國憲法:憲政體制的原理與實際》、《政治學與臺灣政治》(與王業立等人合著)、《憲政運作與選制改革:比較的觀點》(與王業立合著)、《臺日韓憲政體制與選舉制度》(與王業立、石鵬翔合著)等書。譯著有《比較政治與政治經濟》、《比較政治:理性、文化與結構》、《政治學的關鍵概念》。二十餘篇論文發表於《政治科學論叢》、《政治學報》、《臺灣民主季刊》、《中研院法學期刊》、《問題與研究》、《選舉研究》、《東吳政治學報》、《憲政時代》等學術期刊。

林宜瑄

  現職
 中國文化大學英文系助理教授
 
  學歷
  臺灣師範大學英語教學博士
  臺灣師範大學翻譯研究所碩士

  著作
  譯作包括《第二語教學高指導原則》、《讓工作自由:激發熱情與潛質的15條捷徑》、《追蹤發明的思路》、《誰說骰子不能設定》等書。

蘇世岳

  學歷
  東吳大學政治學博士候選人
  臺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

  著作
  著有《政治學》、《兩岸關係》、《韓國社會與文化》,以及《憲法人權與實用法律》等書。
 
 

目錄

譯序

第一部分 政治概念的運用與濫用
導言
何謂「概念」?
規範性與描述性概念
受爭論的概念
詞彙與事物本身

第二部分 關鍵概念:基本意涵與延伸討論
 



釐清政治學幾個重要概念的常見混淆情形


  本書《政治學與國際關係的關鍵概念》是英國學者海伍德(Andrew Heywood)的政治學通論著作。國內研讀政治學的眾多學子,對於海伍德應該都不會陌生,因為他所著的政治學教科書的中譯本在國內流傳甚廣,也有不少大專院校的「政治學」課程將其指定為學生閱讀的教科書。不過,一方面可能是因為海伍德所寫的政治學教科書的內容頗為廣博繁多,另一方面可能是因為國內讀者在閱讀國外學術著作的中譯本時,基於中英文表達和論述方式的差異,總是不像閱讀國內學者的中文著作來得順暢和習慣,因此據敝人了解,有不少研讀政治學的學子在閱讀海伍德的政治學教科書時,仍對書中的內容感到困惑不解。而在2006年夏天,我在網路上搜尋得知海伍德另外還寫了這麼一本如同政治學辭典的《政治學的關鍵概念》(Key Concepts in Politics),隨即從國外購得原文書仔細閱讀,確認這本書是非常值得一讀的政治學通論著作。我心想這本書若能在國內翻譯出版,使許多手邊有海伍德所著的政治學教科書的學子也能閱讀到這本書,很多學子或許能夠相當程度地紓解閱讀他對大部頭教科書所產生的困惑與焦慮感。於是我便向五南圖書公司推薦出版本書,在五南圖書公司首肯並與國外出版公司接洽獲得中文版權後,由我著手單獨翻譯,始有中譯本出版。2015年,海伍德又進一步將他撰寫的國際關係教科書中的重要概念與《政治學的關鍵概念》內容加以以整合並改寫,出版《政治學與國際關係的關鍵概念》(Key Concepts in Politics and International Relations)一書,在五南圖書公司獲得中文版權後,隨後由我與林宜瑄、蘇世岳共同翻譯,今日終於有此中譯本問世。

  海伍德這本書就外觀而言是一本對政治學與國際關係重要概念進行「名詞解釋」的政治學辭典;但是,海伍德對於每個概念的說明並不是泛泛數語的名詞解釋,他對每個概念的基本意涵、每個概念與其他概念的關聯,以及每個概念在當前學界的論辯焦點,都做了非常完整的介紹。就算讀者沒有讀過他所寫的政治學與國際關係教科書,精讀這本《政治學與國際關係的關鍵概念》應也能相當程度掌握政治學與國際關係的重要內容。因此,這本書既是一本政治學與國際關係的辭典,也可說是他政治學與國際關係教科書的濃縮版,實為政治學與國際關係的學習者不可錯過的重要著作。

  誠如海伍德在本書中所言,政治學與國際關係中的各個「概念」是人們對各種政治現象進行思考、批判、論辯、解釋與分析時使用的工具和基本素材,誠哉此言。再進一步言,概念的界定亦是政治學研究者建構理論的第一個步驟。自從政治學這個學科追求科學化以來,政治學的理論建構大抵是以概念界定為起點,然後建立不同概念之間的因果關係命題。在尚未經過驗證程序之前,此一因果關係命題是一個假設(hypothesis);若經過適當的驗證程序,這個假設被普遍接受後,便成為一個通則(generalization);若進一步集合一些相關的通則,便構成一個理論。舉例來說,現代化理論的研究者若要提出「經濟發展導致民主政治」的假設,須先界定「經濟發展」和「民主政治」這兩個概念。同樣地,若要建立「總統制不利於民主鞏固」、「多黨體系能夠促進政治參與」等通則,就必須先對「總統制」、「民主鞏固」、「多黨體系」、「政治參與」等概念予以界定。換言之,研究者必須在概念已經明確界定的基礎上,才有可能進一步建立通則、建構理論。

  儘管概念界定是建構理論過程的起點,但是在政治學與國際關係或更廣泛的社會科學研究上,概念界定並非易事。即使是一些看起來很簡單、日常生活經常使用的概念,要進行明確的概念界定都不見得容易。就以「經濟發展導致民主政治」這個命題為例,試問研究者要如何界定「經濟發展」這個概念?經濟發展的程度是以何者為衡量指標?是指一國的國民平均所得?失業率要不要納入考量?而通貨膨脹率、財富平均程度等因素要不要納入考量?同樣地,在界定「民主政治」這個概念時,也會碰到類似的難題。一旦「經濟發展」與「民主政治」的概念界定不夠完善而受到質疑,「經濟發展導致民主政治」這個命題自然也不可能被人們完全接受。我們可以這樣比喻:理論建構的工作就像蓋房子的過程,而概念界定這個步驟就猶如是打地基的工程,如果地基沒打好,之後蓋的房子就會變成危樓了。

  我們不得不承認,即使政治學的科學化已經喊了超過半個世紀,但是直到今日,大家對許多政治學中基本概念的意涵仍不見得具有共識。而研讀政治學的學生之所以常覺得政治學的內容很抽象、很模糊,往往是因為政治學中許多概念的意涵莫衷一是,眾說紛紜。每一本政治學教科書對於各個政治學概念的描述都言之成理,自成邏輯,但不同政治學教科書的說法卻不盡相同,甚至相互矛盾,結果許多學生研讀政治學的感覺是「看得越多,掌握得越模糊」。以下,我將以幾個政治學的基本概念來指出這種現象,並試著對這些概念的常見混淆情形加以釐清。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5
    $408
  2. 新書
    9
    $432
  3. 新書
    9
    $432
  4. 新書
    9
    $432
  5. 新書
    9
    $432
  6. 新書
    95
    $456
  7. 新書
    95
    $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