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系職場智慧力

佛系職場智慧力
定價:250
NT $ 198 ~ 332
  • 作者:海雲繼夢
  • 出版社:光潽文創
  • 出版日期:2018-12-20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869449646
  • ISBN13:9789869449649
  • 裝訂:平裝 / 192頁 / 14.8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你是否常被緊湊的工作步調壓得喘不過氣?日復一日的職場生涯,讓人感覺身陷地獄般的輪迴?這時,你需要「佛系職場智慧力」的加持來超越囹圄,還你一個本然的面目。

  ◆職場菁英的養成,自我可以鍛鍊;「2的N次方」養成術,帶你成為職場菁英。
  ◆越找不到工作的人,往往是願力越大的人。
  ◆人生中應該不是金錢數字多少的問題,而是生命「質感」的提升;當你留意到生命的質感,充分掌握時間的之配,就能成為卓越之人。
  ◆人一旦有了能力又張揚,一定會遇到挫折。佛教專業術語裡叫「漏」,漏掉了;你要能「不漏」,有實力而不漏,旁人皆會對你嘆奇!
  ◆為什麼我做到這麼完美,卻得不到完美的評價?問題就出在待人接物上頭。
  ◆創造工作價值,來自於你的專注,來自於你守護人生的原則和目標。而這個守護,讓你在面對抉擇的刹那,產生關鍵的力量。
  ◆成功有什麼好執著,色不異空。失敗又有什麼痛苦,空不異色。轉過來就好了。要怎麼轉?要能觀能自在!
  ◆心經能給予職場的指導是什麼?能成功嗎?成功以後能長久嗎?是珍惜!在職場上必須要珍惜,珍惜才能邁向成功。
  ◆當你念「觀世音菩薩」的時候,你不要想外面有個菩薩,那個菩薩就是你自己。在職場中不要寄託外在的奢求,接受錯誤的專業訓練,只能使你專門產生錯誤。

  海雲繼夢獨具慧眼,從佛法當中提煉出裨益繁忙焦慮的現代職場錦囊,集結成書。讀者若能深入思考體會,靈活運用《華嚴經》的六個工作錦囊、《心經》的五字訣,以及「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奧義。必能在職場上逢凶化吉,無往不利,歳月靜好。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海雲繼夢


  海雲繼夢(俗姓陳,名鶴山),是一名思想家、演說家與宗教家。法師大學時主修經濟,法師半工半讀、創業有成;畢業後貢獻所學,任職於經濟部,見證了台灣八○年代的經濟奇蹟。同時亦洞察到以西式為主流的經濟價值觀產生的矛盾衝突。九○年初,毅然地離開了公職,矢志投身「靈性經濟」的領域。

  經過二十多年的努力,法師在台灣創立了「大華嚴寺」,宏揚艱深的「華嚴學」,為當代重要的華嚴思想家。1991年,依止夢參老和上出家;2008年,自欽因長老傳承華嚴賢首宗高原法系第四十二世衣缽。現為大華嚴寺導師、賢首宗祖師;其學術言論更獲得重視與肯定,先後受邀擔任「中國社會科學院特邀研究員」、「陜西師範大學華嚴研究所所長」、「蘭州大學客座教授」等,並多次到兩岸各大學演講。

  法師既是受過正統西式教育的「學者」,也是佛法「行者」。講述法義不拘形式,三十年來以其慈悲智慧,將佛陀的教化廣傳世界。

  歡迎蒞臨華嚴全球資訊網:www.huayenworld.org

 
 

目錄

推薦序一:工作中修行書
推薦序二:職場即道場

Chapter 1 工作與生存
為了那一份薪水
為工作犧牲了什麼?
兩種職業態度
責任感是什麼?
如何釋放壓力
可量化的生命學
「願力」越大越找不到工作
運動你的內臟

Chapter 2菁英的陷阱
不採納他人意見
左腦欺凌右腦
幫助菁英舒壓
內在壓力與外在壓力
菁英與過勞死
灑掃、應對、進退
如何待人接物
流行的生命無質感
虛幻的生命規劃

Chapter 3 活得自在無礙
多角度解讀工作
成功是享受生產而不是儲蓄
工作與自信
專長與信心
有實力卻不張揚
人生工作三階段
要賺多少才夠用?

Chapter 4 正念創造工作的價值
困難與壓力
欣賞別人更重要
六個工作錦囊
一切都是「無常」
待人接物vs工作能力
合群與共識
貴人在何方?
貴人就是善知識
靈感就是貴人
人品,人生態度,專業
守護人生宗旨、原則、目標
文化素養是最好的解藥

Chapter5 從心經看職場人心
能觀能自在
菩薩就是你自己
永恆的名字叫無常
現實真的存在嗎?
感恩與「再一次」
能幹+成功=暴斃?
婚姻與子女
生命最終是尊嚴
病而不死或無疾而終

Chapter 6 職場智慧力問答篇


 
 

推薦序一

工作中修行書  

陳寶忠(前台北市立動物園園長)


  優勝劣敗,物競天擇,適者生存,這是自然界的生存法則,也是人類社會的原始生存法則。所有的生命體,為了求生存,勢必要與其他的生命體相互競爭,獲勝者方得以存在,方得以生存。如植物為了爭取陽光或養份,無不竭盡其能的長高或長大,甚或分泌毒素以抑制其他的植物。而動物更是誇張,猛烈競爭追殺搶奪,搶他者地盤資源甚或配偶與族群。這就是生命為求生存的本性,亦是生命至今尚可存活的法寶。

  在物種間,人類已為當今地球的優勢物種,成了地球萬物的主宰者,也因這人類的競爭、掠奪與佔有之生命本質,亦為現今環境遭破壞,社會紊亂及人性扭曲之根源。我在大學開「動物與人類生活」的通識課程上,常會指定幾本必讀的書,如《第三種猩猩》、《槍砲病菌與鋼鐵》、《大崩壞》等,並與學生共同來討論。這幾本書都是敘述人與動物間有何差異,以及人類歷史發展過程中,對其他族群或其他動物及環境的摧殘。綜合之,人類的本質似乎就是貪婪、自私、競爭與掠奪,其竭盡所能的兇殘性質遠甚過於動物。

  為競爭求生存,人類社會在工業革命後,就開始朝專業化、分工化、同步化及最大化等模式,以謀求最有效能的方式以利於工商企業界中競爭與攻城掠地。而這種趨勢也讓世人的生活模式顯著的改變,人們湧向都市集中,知識與技能更有所專,人與人的競爭更為激烈,家庭結構崩解,身體健康現警訊等等。再加上資訊流通的快速,人類價值觀也有巨大的改變,也讓人開始質疑人為何要辛苦地活在這世間,以及人活著的意義與價值。

  海雲和上在本書中指出,現代社會競爭求生存是難以避免之事,而面對如此兇險的環境,如何安身立命?他提供了許多很獨特的見解與因應之道,而在如此環境中,盡力提升生活品質及生命品質應比求生存更為重要。也就是「生存」、「生活」及「生命品質」三者都得兼顧,方是我們努力的正確方向。

  海雲和上提及,於工作過程中,最重要的三個要點就是記憶、推理與設定目標。我們累積的知識與技術是我們的記憶,立基於這些記憶,我們就會去做合理的邏輯推理及設定目標;而從佛學的立場來看,記憶就是「我執」的根源,推理就是一種「法執」,目標就是我們的「欲望」。這三者正是佛家所說的痛苦煩惱來源,在工作中如何運用這三要素但又不為所困,就考驗著我們的智慧。

  此外,海雲和上也說,我們工作除了求生存及提升生活品質外,至於我們為何存在於這世間,甚至於為何出現於世間的意義與價值,此就涉及生命品質之部分。這部分就要靠感受及覺醒的心念,也就是說,生命品質要靠自己面對所有人事物時的心態與心念,以及要靠自己的感受與覺知,甚或對他物之慈悲心念方得予提昇。

  就如海雲和上常說的,生命的意義無法靠思考與分析,只能靠放下身心破除「我執」、「法執」及「欲望」而獲得;而生命的提升是要靠日常生活中對人事物的感恩與關懷方能得的。這些在書中也有提醒。

  沙特說:「存在先於本質」,這世上似乎沒有所謂客觀的本質,「本質」都只是由人的抉擇而決定的;而人類是這地球上唯一擁有自由的存在體,所有的動物生來就有牠們既定的程式,只有人類生來沒有既定的程式。就如笛卡兒說的「我思故我在」,當我們想成為什麼時,我們就會成為什麼。

  所以,在工作中所遇見的人事物,是以爭奪、侵略、殺戮的心念去對待,還是以尊重、感恩、關懷的心念去對待,這兩者的結果或是生命品質是截然不同的,這些成份全都會累積成我們自己的生命,都會讓我們的生命成為什麼,所以,我們都應審慎面對我們的工作過程。

推薦序二

職場即道場

陳克華(榮總眼科醫師、著名詩人)


  法國存在主義哲學家沙特說:「他者即地獄」。這個地獄裡存在著許許多多各種各樣的「他者」—— 即「社會制度」、「律法公約」以及「人際關係」等等。對現代工商社會而言,工作職場的「人事」當佔地獄構成的一大部分。

  一個人出生的原生家庭,應該屬於佛家所謂的「定業」。譬如個人無法改變自己從父母繼承而來的相貌或身體特徵,或基因疾病,或經濟社會階層,甚至連原生家庭份子之間的相處互動模式,也都很難改變。然而現代社會,除了家庭,人類有更大部份時間和精神是待在職場上。工作場合的人際互動,往往左右了現代人大半的情緒和思想;工作上的抉擇或決定,也往往可以改變一個人或一個家庭的命運。

  然而佛法當中,卻很少討論到工作的本質和人類在工作中的「特殊心態」。老和尚從佛法當中的「四食」來切入定義「工作」,是一個極為高明的觀點。所謂的「工作」,不過是被人類文化包裝過了的「覓食」行為而已。而這被「文化」複雜化的吃飯行為,竟然也成為現代化工商業社會的上班族,最大的心理壓力和焦慮的來源。現代人的心幾乎無法抵擋商業邏輯、資本主義與職場文化的滲透與浸淫。馬克斯直言,這樣處境的人類什麼也不是,就只是社會關係的綜合產物。
          
  在新時代的心理學觀點裡,「人際關係」幾乎就是修行的內容全部。所以有「關係即道場」這樣的說法。就佛法的角度,如果一個人在所有的人際關係裡(包括和自己)都能做到自如自若、自由自在,也就是說人際關係不再成為一個人自由意志或自我完成的牽絆和侷限,那麽這個人應該離成佛也不遠了。
         
  因此如何在職場裡修行,成為一個精進的現代佛教徒是更具挑戰性的功課。如何知所進退?如何避免過勞死?如何「成功不必在我」?如何事業家庭兼顧雙贏?在在考驗現代企業人的勇氣與智慧。而老和尚獨具慧眼,從佛法當中提煉出裨益繁忙焦慮的現代人的人生錦囊,集結成書。可謂錦心繍口,下筆機鋒處處,值得大家細心閲讀。若能深入思考體會,靈活運用,必能在職場上逢凶化吉,歳月靜好;遇事舉重若輕,凡事事半功倍,辦事游刃有餘,更能事事心想事成!

  二○一八年十月二日
 
 

內容連載

能觀能自在
 
我們人生,吃飯是必須的。因為我們在欲界裡,吃飯是欲望,這個叫「識食」,去找工作叫「搏食」——搏鬥,去競爭。當這個搏食越興盛,文化就越發展。文化越發展,人生就越不幸福。可是我們已經走入這一團文化的霧霾裡頭,什麼時候我們能夠覺醒,這是個關鍵。
 
我們在做什麼?我常常看到樹葉上有毛毛蟲,那條毛毛蟲一直在啃那個樹葉,啃完了樹葉它就死在樹下。我們其實跟那條蟲子是一樣的,啃著不同的樹葉而已。因為不同的樹養出不同的蝴蝶,我們這個社會很精彩,是因為我們都是每一隻不同的蝴蝶。其實你的服裝就是那蝴蝶的彩衣,為我們的花園內添妝添彩。
 
可是人好像不是這個樣子,人發生了一個問題,我們蝴蝶的翅膀都有鋸齒狀的瑕疵並不是很圓滿;而我們的社會就像那樹葉,被我們啃的千瘡百孔。你在啃樹葉的時候,從宏觀的立場來看,它很燦爛、芬芳、美麗,可當你微觀的時候千瘡百孔。不管是我們的翅膀還是那些樹葉、枯木、腐葉,乃至於還有死老鼠、死動物。這個時候你看到兩個極端象。
 
一個達觀的人站在宏觀的立場。人微觀很憂鬱,這世界就這麼醜陋,這麼不好、不公平。一切惟心。當你偏向宏觀的時候,你很樂觀;當你偏向微觀,你就悲觀、憂鬱。而這是同時存在的。看你是顯的還是隱的。當你顯出來是微觀的部分,你就傾向於憂鬱、自閉、悲觀;可是要知道,你隱的部分是樂觀的。
 
當你看到很陽光的人、活潑蹦跳的人,其實他還有隱的一面,社會上你常常看不出來。啊!不是很好的一個人嗎?怎麼突然間自殺了?不是突然間,而是他隱的部分已經在動了。所以心理學、社會學告訴我們,他那隱藏的狀況爆發了,只是我們沒有注意到。各位朋友親戚裡多有這些現象,我們反省一下,你自己也有這兩個角色存在?只是有些人傾向這邊,某些人傾向那邊而已。不要太傾向樂觀,好像太膚淺了,也不要停留在悲觀,太可怕了。這就是你一直在找的:我是誰?我這樣活著對嗎?我到底在幹什麼?在找什麼?
 
這個時候,心經的第一句話就非常重要了。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79
    $198
  2. 新書
    79
    $198
  3. 新書
    79
    $198
  4. 新書
    79
    $198
  5. 新書
    85
    $213
  6. 新書
    9
    $225
  7. 新書
    $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