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花與節令物:中國古人頭上的一年風景

四季花與節令物:中國古人頭上的一年風景
定價:450
NT $ 225 ~ 405
  • 作者:賈璽增
  • 出版社:風格司藝術創作坊
  • 出版日期:2018-12-14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578697368
  • ISBN13:9789578697362
  • 裝訂:平裝 / 292頁 / 17 x 23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自古以來,中華民族以農為本,以農立國,古代文化與社會生活即在此基礎上形成與展開。在長期的農業生活中,先民以精確的觀察和極高的智慧,逐步認識了天象變化的自然規律,找到了氣候變化的關鍵節點,形成了以二十四節氣為核心內容的生產活動、節俗儀式,以及以四季花與節令物為核心內容的應景服飾文化。

  與冠冕堂皇、博衣大帶的禮服不同,應景服飾文化很少用於殿堂廟宇的正襟危坐,也不屬於整齊規範、細致縝密、不可僭越的被記載於典籍文獻中的格式化、法制化、條文化的服飾制度。它是有血肉、有生命、有傳承且真實存活於中國古人日常生活中的服飾內容。無庸置疑,只有熱愛生活、善於觀察的民族才能創造出如此生動活潑、靈活多樣、形式豐富、富於聯想的服飾文化。藉由對四季花與節令物的解讀與賞析,我們可以看到那些隱含於中國傳統服飾文化中具有頑強生命力、親和力、擴張力的文化基因,感受中國古代服飾文明所具有的強大包容性和凝聚力的內在本源,體會華夏民族生生不息、樂觀向上、積極進取的民族精神。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賈璽增


  中國古代紡織與服飾史學者,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染織服裝藝術設計系院教師,中國博物館協會服裝專業委員會理事,中國吐蕃學會染織服飾專業委員會委員。

  曾出版《中國服飾藝術史》、《中外服裝史》、《中國最美服裝》和《中國最美首飾》,合著《粉黛羅裳》。曾在《紫禁城》、《敦煌研究》、《美術觀察》、《裝飾》、《服裝設計師》、《中國服裝》等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數十篇。
 
 

目錄

自序
緒論
第一章 纖手摘芳
第二章 簪花飾首
第三章 以花為冠
第四章 儀程風尚
第五章 四季花序
第六章 蒔花賣花
第七章 像生花開
第八章 節令時物
後 記
 

自序

  自古以來,中華民族以農為本,以農立國,中國古代文化與社會生活即在此基礎上形成與展開。在長期的農業生產實踐中,中國先民以精確的觀察和極高的智慧,逐步認識了天象變化的自然規律,找到了氣候變化的關鍵節點,形成了以二十四節氣為核心內容的生產活動、節俗儀式,以及以四季花與節令物為核心內容的應景服飾文化。

  服裝是與人類社會生活最為貼近的物質文化。它不僅反映社會現實,還折射了人類的精神理想。作為社會文化活動的產物,服飾在構建社會禮儀秩序的同時,也自然成為中國古人與自然對話、相互關照的手段。中國古代應景服飾文化尤其如此。概括地講,它是以農耕生活方式為基礎,四季景物變化為參照,「天人合一」哲學思想為指導,通過色彩、紋樣、簪花、飾物進行模擬情景設定,構建而成的生動和諧、時節有序、內外融合的服飾文化,體現了華夏民族的浪漫情懷、文化想像和社會發展進程中的主動參與意識。

  與冠冕堂皇、博衣大帶的禮服不同,應景服飾文化很少用於殿堂廟宇的正襟危坐,也不屬於整齊規範、細緻縝密、不可僭越的被記載於典籍文獻中的格式化、法制化、條文化的服飾制度。它是有血肉、有生命、有傳承且真實存活於中國古人的日常生活中的服飾內容。無庸置疑,只有熱愛生活、善於觀察的民族才能創造出如此生動活潑、靈活多樣、形式豐富、富於聯想的服飾文化。通過對四季花與節令物的解讀與賞析,我們可以看到那些隱含於中國傳統服飾文化中的具有頑強生命力、親和力、擴張力的文化基因,感受中國古代服飾文明所具有的強大包容性和凝聚力的內在本源,體會華夏民族生生不息、樂觀向上、積極進取的民族精神。這正是本書的意義所在!

  本成果獲得二〇一四年度清華大學人文社科振興研究基金資助,特此致謝!

緒論

  鮮花對於人類,不僅可以用作裝飾,還可以美化生活,滋潤心靈,娛人感官,撩人情思,寄以心曲。古今中外,無論地域,沒有哪個民族不喜歡鮮花的。在古希臘和古羅馬雕塑中經常可見頭戴玫瑰或橡樹葉花飾的人。人們將花環或葉環授予奧林匹克運動員、軍事指揮官和最高統治者。在十八世紀,歐洲女性也喜歡用鮮花做服飾裝飾。

  作為世界上擁有花卉種類最為豐富的國家之一,中國古人栽花、種花、賞花、詠花,乃至簪花的歷史更是悠久。鮮花不僅是滲透於血液中的文化滋養,更是璀璨的華夏服飾文明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人們心目中種種花卉的形象,成了幸福、吉祥、長壽的化身,代表了中國古人的情感與情操,寄托了中國先民對美好生活的期望。

  到了漢代,雖然簪花文化尚未形成風氣,但花卉已開始以各種形式逐漸進入人們的生活之中。有人會將茱萸花視為能驅魔辟邪的節令物,每到重陽時節便要插在髮髻上,也有人因喜歡茉莉花的香氣而簪插在頭上。而此時的貴族女性則多簪插以花為形的步搖或花釵。金、銀質地加飾寶石,其形式豐富,工藝也精美之極。

  隨著佛教文化的傳播,加之上層統治者的喜愛,簪花到了唐代逐漸成為一種社會風尚。各色鮮花、樹葉和精工巧做的步搖、花釵等飾品,高調地裝飾著女性烏黑高大的髮髻,成為丰韻美人頭上不可缺少的裝飾品。與之相配的不僅有盛裝禮服,還有平時穿用的生活服飾。甚至,人們還將鮮花做成花冠戴在頭上。時代稍後,以風花雪月著稱的趙宋王朝,不僅繼承了前代文化,還在此基礎上更上一層樓,將節日時物也加了進去,這許多內容都將應景與簪花文化推到了頂峰。在日常生活中,鮮花成為一種禮儀和娛樂文化,日漸深入地與人們的禮儀慶典、衣食住行、歲時節日、婚喪嫁娶、遊藝娛樂等發生了密切的聯繫。隨著內容不斷地豐富和分化,久而久之發展成為民俗生活的一部分,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精神愉悅和心理滿足。

  在一些重要的宮廷儀式中,鮮花也成為烘托氣氛的重要儀程。遠遠望去,浩浩蕩蕩的鑾駕隊伍,因簪花所呈現出的一派錦繡乾坤的繁華景象,甚至堪稱宋朝政府的形象工程。有時,君王也會在不同場合將鮮花賞賜給身邊群臣。受賞者的歡喜自不必說。那些風雅名士們也會在各種場合簪戴鮮花,除了追逐風尚的原因,還在於鮮花所具有的祥瑞氣息。雅集賞花,人們看到的不僅是不同時節的各色花卉,也是人與自然、人與人相互交融、相互交流的絕好契機。

  簪花是無論性別與年齡的。一切的標準只是個人的興趣與喜好。因此,對於鮮花的需求自然極多。城市街巷間的花店應運而生,專門以種花為業的花戶更是不可或缺。為了吸引顧客,賣花者在穿行弄堂深巷時,多半會吟唱悠揚的吆喝。此時,端坐閣樓閨房的小姐貴婦們便起身,走出庭院,推開院門挑選自己中意的花枝插在髮髻間。境況好者暗自欣喜,傷春感懷者則顧影自憐。這曾經飄蕩在歷史深處的「清婉可聽」的賣花聲,甚至會成為江南城市記憶中不可缺少的景色。

  作為以農耕經濟為基礎的中國傳統服飾,其文化形態必然會有所反映。節令物將時令鮮花、繽紛彩蝶按時節插飾在髮髻間,不僅能夠反映自然景觀的輪迴,還能濃縮出「天人合一」的氣象。高興到極致,人們還會將四季花卉合併在一起,集中呈現,體現出一派生機盎然的景致與喜氣。這是長期受農耕文化浸染,而深植於中國古人內心的不可磨滅的情懷。為了湊足一年的節令風景,又因為鮮花價格昂貴,鮮榮瞬息,枯萎無常,所以中國古人剪綵為花,扎帛成朵,雕金嵌寶,便成為一種順應自然的必然手段。查看實物,憑手工製作的花朵也都鮮活自然,充滿靈氣,這與中國古人細緻觀察和匠心獨特的手工技藝密不可分。

  當然,古人也有用鮮花象徵身份,釋放情緒,懷念親人的習慣。中國古人在漫長的社會物質生活發展過程中,逐步將花卉、節令物和中國文化相結合,創造了豐富而多彩的文化內涵。
 
 

內容連載

第一章 纖手摘芳
 
夜來微雨洗芳塵,公子驊騮步貼勻。莫怪杏園憔悴去,滿城多少插花人。
 
(杜牧〈杏園〉)
 
中國先民簪花裝飾,究竟始於何時,已難考索。在生產力尚不發達的原始社會,生活資料極度匱乏,擺在人們面前的首要問題是如何獲取更多的生存資料。人們最需要的內容,往往最易引起關注。這就可以理解,為什麼樸實但不嬌艷的豆莢花能夠最早進入華夏先民的裝飾題材。在河南陝縣廟底溝、陝西華縣泉護村、江蘇邳縣等文化遺址出土的彩陶上,就有很多以圓點、弧邊三角方式繪畫的豆莢、花瓣和花蕾紋樣。這些紋樣線條概括、造形樸實,對稱與連續法則運用熟練。
 
其實也不難理解,因為當人類尚在為如何生存而掙扎的時候,人們更願意用那些與猛獸相關的材料作為佩飾,以期在精神上獲得力量和庇護,花朵雖然好看,但並不能帶來現實幫助。這就是為什麼我們能夠在北京山頂洞人和遼寧海城小孤山的遺址中發現獸牙串飾的原因。因為祭祀需要,遠古先民也有用鳥羽做頭飾的例子。在浙江省餘杭縣瑤山良渚文化遺址所出的冠形玉飾上,就有頭戴羽冠的人面紋樣。這與以祭「天」為重點的原始宗教信仰有關。中國先民相信主宰萬物的神存在於天上,「鳥」在「祭天」時,是有助於人與天上神靈的特殊媒介。
 
除了現實原因,中國先民最初的髮式為自然下垂的「披髮」式樣。這也阻礙了簪花飾髮的可能性。例如,一九七三年甘肅秦安大地灣出土的一件人頭形彩陶瓶一所表現的人物髮型就為前額修剪過的披髮式樣。顯而易見,披髮是無法插戴鮮花的,只有將頭髮束起來,才具備簪花的條件。
 
鮮花很難長久保存,所以我們尚不能因沒有直接證據而斷言:中國遠古先民沒有簪花風尚。但至少可以明確的是,雖然有個別還不能定論的孤例(詳見第三章),但在目前筆者掌握的相關考古資料中還沒有中國遠古時期即已流行簪花的實證。如果將花葉形的步搖首飾也算作簪花的話,我們最多也只能將華夏先民簪花的歷史推至春秋戰國。這或許與我們的想像有所差距。當然,這裡講的是以裝飾為目的的簪花,而不是為了祈福和降神的目的。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二手書
    5
    $225
  2. 新書
    79
    $356
  3. 新書
    79
    $356
  4. 新書
    79
    $356
  5. 新書
    8
    $360
  6. 新書
    85
    $383
  7. 新書
    9
    $405
  8. 新書
    9
    $405
  9. 新書
    9
    $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