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口述歷史學會會刊第九期(改版第三期):記錄聲音的歷史

臺灣口述歷史學會會刊第九期(改版第三期):記錄聲音的歷史
定價:320
NT $ 288 ~ 300
 

內容簡介

  臺灣口述歷史學會會刊以刊登口述歷史訪問稿件、研究論文為主,兼報導學會會務活動,以及本會團體會員動態。《記錄聲音的歷史》長期接受口述歷史稿件,作者不限本會會員,歡迎各界踴躍投稿。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臺灣口述歷史學會


  臺灣口述歷史學會前身為中華民國口述歷史學會,成立於2009年8月29日,2013年8月25日第三屆第一次會員大會通過更改為現名。本會之設立、更名與其他運作事宜,均依法報請主管機關內政部核備。本會為非營利社會團體,設立宗旨在於結合國內外相關學者、地方文史工作者及學術團體機構,促進有關口述歷史之製作、應用與研究。

  本會之任務如下:
  一、推動全民寫歷史與教育推廣工作。
  二、結合國內外之口述歷史工作者,以達學術交流之目的。
  三、鼓勵及協助青年學者從事有關口述歷史之學術工作。
  四、收集並整理有關口述歷史之文字影音資料。
  五、舉辦有關口述歷史之研討會、演講會等學術活動。
  六、接受(辦理)個人、團體、政府機關委託之口述歷史訪問計畫。

 
 

目錄

【第五屆理事長的話】
       
【口述歷史訪問紀錄】

黃  瑩先生訪問紀錄  
葉綠娜女士訪問紀錄  
葉金鏗先生訪問紀錄  
黃炳錕先生訪問紀錄  
吳水雲先生訪問紀錄  
朴東燮先生訪問紀錄  
蔡炳火先生訪問紀錄
 
【口述歷史研究論文】
「說」難以言說(Saying the unspeakable)的白色恐怖記憶
什麼是口述歷史?與相關文類及訪問方法的比較

【團體會員動態】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      
宜蘭縣史館             
臺北市立文獻館         
新北市政府文化局       
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



 
 



第五屆 理事長的話

陳儀深(2018 年 11 月)


  口述歷史學會成立於 2009 年,在此之前早已有「全國口述歷史工作會議」,每兩年由國史館、中研院近史所、中研院台史所、省文獻會(館)、北市府文獻會(館)⋯等相關單位輪流主辦,成立學會的優點是有了社團的自主性、可以承擔平常的推廣與服務工作,缺點是若干單位失去繼續參加的義務和熱情;我們希望以團體會員的制度,延續過去的合作傳統。

  本人自 2015 年 9 月擔任第四屆理事長開始,就在理事會的支持之下,把原來的《會刊》改版為刊登口述歷史作品為主的開放園地,2016 年 12 月出版的「改版第一期」其實就是「會刊第七期」,至於書刊名《記錄聲音的歷史》是我自己發想且經過常 務理事們討論通過,英文名稱 Histories as Recorded in Personal Voices,則是近史所的同仁葉其忠先生所翻譯。

  經過 2017 年 12 月出 版「改版第二期」, 現在 2018 年 12 月 出版的是第三期,漸漸有點傳統、有些特色了,一方面它延續過去(作為會內刊物必需的)活動報導和團體會員動態,主要的篇幅則是留給各方來的口述史稿件,今年夏天甚至有來自中國的稿件(只是經審查之後因體例、篇幅的落差難以修改而退稿)。可以看出來,除了我們會員自己的作品,很多是來自東華大學、政治大學的學生,研習營的學員,以及花蓮慈濟的志工所投來的稿子。本刊的內容除了口述歷史的理論與實際,訪問紀錄的性質涵蓋政治受難、臺籍老兵、地方耆老、宗教與慈善活動、美術音樂 專業者、教育界人士等等,既然是開放的園地,就沒有預設的領域。

  不過,臺灣口述歷史學會既然集結了國內大部分從事口述歷史採集的「有志之士」,每年出版的這本期刊可以在唐山書店的通路買到,其內容或許應該有所規劃,例如某一期集中訪問某方面的專題,可以更有收藏價值。但願以後的期刊,在會員們的關注、灌溉之下,會日益精進、越來越精彩。

  感謝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因本人在此專職的緣故)讓我們口述歷史學會「掛單」,除了提供辦活動的空間,近史所的財務會計、電腦室、口述歷史組的助理(尤其是林東璟先生)都提供了行政支援,作為臺灣口述歷史的先驅單位,真是做到扶助同好、榮耀彼此了。

 
 

內容連載

摘錄〈黃瑩先生訪問紀錄〉

擔任助教期間,我負責專寫歌詞,因為當時作詞人才少,我因為小時候有點古典詩詞、戲曲的底子,就被派去寫詞。最有名的「九條好漢在一班」就是那時寫的,不過這是我最沒文采的一首作品,卻是傳唱最久、最紅的,因為當時要給那些不識字的老兵唱,不能寫得文謅謅,我是負責作詞,我的同班同學李健作曲。現在一班好像改成十一人,所以我的歌被改成「英雄好漢在一班」,不過總覺得「英雄好漢」不如「九條好漢」來得剛勁有力!那個時期的創作還有「夜襲」、「我有一枝槍」也是和李健合作的,另外也有和作曲家林聲翕合作歌詠台灣風光的作品像是「山旅之歌」、「海峽漁歌」,和台灣作曲家張炫文合作「山海戀歌」、「海峽的明月」等等。

那時住在香港的作曲家林聲翕、黃友棣,作詞家韋瀚章經常從香港到台灣,我就拜這三人為師,向林聲翕學對位;向黃友棣學調式和聲;向韋瀚章學作詞。為了多充實紮實的中國文學底子,我晚上又去唸書了,讀得是「淡江文理學院」中文系夜間部,主要修美學、聲韻學。白天上班,晚上唸書,我還記得每天一下班就趕緊騎著我的腳踏車趕到北投車站,搭小火車到台北車站,然後再轉搭 15 路公車到金華街淡江大學夜間部,很辛苦讀了四年總算熬到畢業了。所以我求學的歷程不像你們大學、碩士、博士一路讀上去,我等於是念了兩次大學。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9
    $288
  2. 新書
    9
    $288
  3. 新書
    9
    $288
  4. 新書
    94
    $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