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臘人的故事III :新勢力崛起

希臘人的故事III :新勢力崛起
定價:620
NT $ 360 ~ 558
  • 作者:塩野七生
  • 譯者:洛薩
  • 出版社:五南
  • 出版日期:2019-05-28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577633641
  • ISBN13:9789577633644
  • 裝訂:平裝 / 528頁 / 14.8 x 21 x 2.64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塩野七生最後一本歷史大作!描繪亞歷山大如何燃盡他短短32年的生命,建立起橫跨東西兩方的大帝國,為「希臘人的故事」系列寫下完美最終章。

  伯羅奔尼撒戰爭之後,古希臘世界處於一片混亂之中;各個城邦內亂頻繁,傭兵制度盛為流行。就在雅典、斯巴達等諸多城邦逐漸衰落之際,位在希臘北方的馬其頓王國,其勢力卻不斷向外擴張。其中功績最為顯著的二人,便是國王腓力二世以及其兒子亞歷山大大帝。

  西元前三三八年,馬其頓國王腓力二世,於克羅尼亞戰爭擊敗雅典和底比斯聯軍,並確立馬其頓王國在希臘的霸權地位。腓力少年時期曾以人質身分居住在底比斯,也因此受過完善軍事的教育。他回到馬其頓之後,立即掌握權力,並著手組織馬其頓騎兵隊,以及手持長槍、由步兵所組成的「密集方陣」,將原本是希臘北方一個落後的小國,一舉躍升為稱霸希臘的馬其頓王國。然而如此輝煌的功績,他卻來不及細細品嘗——西元前三三六年,國王腓力二世慘遭暗殺。

  二十歲的年輕國王——亞歷山大,立即繼承其父親的遺業。西元前三三四年,他開始長達十年的東征之行,並發揮他優異的軍事才能,征服了波斯帝國,建立起橫跨歐、亞、非三洲的馬其頓帝國。在所征服的地方興建「亞歷山大城」,同時派遣希臘士兵前往駐守,因而促進東西方文化交流,創造出希臘化時代的新文明。亞歷山大大帝「身先士卒」,為陷於一片混亂的古希臘重啟光明;也可以說,他燃燒自己短暫的三十二年生命,築起並照亮這偉大的希臘化世界。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塩野七生


  1937年7月7日出生於東京。
  學習院大學文學部哲學科畢業後,就前往義大利留學。開始在1968年從事寫作。

  1981年,《海都物語》獲得三得利學藝獎;1982年獲得第30回菊池寬獎;從1992年開始,撰寫《羅馬人的故事》,描繪羅馬帝國的歷史(2006年完成)。1993年,《羅馬人的故事I》獲得第6回新潮學藝獎。1999年,獲得第2回司馬遼太郎獎。 2002年,義大利政府頒發了國家勳章。2007年,被選為文化貢獻者。 2008 - 2009年,發表《羅馬滅亡後的地中海世界》。

譯者簡介

洛薩


  國立中興大學歷史學研究所畢業。

  年少,聽史,聞字聞句,度輕狂
  即長,讀史,蠹句蠹文,覺世事。
  時移,譯史,噬字貪句,求溫飽,勘人生。
 
 

目錄

第一部 希臘城邦之終結
第一章   雅典的衰落

◎喪失自信   
◎人才外流
◎審判蘇格拉底

第二章   故步自封的斯巴達
◎獲勝的內幕  
◎社會階級固定化
◎一心護憲
◎公民淪為傭兵的命運
◎斯巴達・品牌   
◎割讓希臘給波斯

第三章   底比斯的極限
◎主導底比斯的二人
◎打倒斯巴達
◎少數精銳的底線
◎分裂的希臘
◎無人角逐稱雄

第二部 新勢力崛起
第一章   父--腓力

◎不受眾神眷顧之地
◎馬其頓的蛻變
◎馬其頓新生軍
◎近鄰對策  
◎提升經濟力
◎南向奧林帕斯
◎「憂國之士」--德莫斯提尼斯
◎稱霸希臘  
◎父親對兒子的懲罰
◎離婚•再婚
◎暗殺

第二章   子--亞歷山大
◎生涯啟蒙之書
◎生涯至交之友
◎託付性命之馬   
◎斯巴達教育
◎師長--亞里斯多德
◎首戰
◎二十歲即位
◎東征
◎東征軍的內部實況
◎進軍亞洲第一步
◎「庫拉尼克斯會戰」
◎趁勝追擊
◎「戈迪昂之結」   
◎往伊蘇斯之路
◎擦身而過   
◎「伊蘇斯會戰」
◎確立「海上航路」
◎第洛斯攻防戰  
◎占領埃及   
◎往高加梅拉之路
◎行經幼發拉底河、底格里斯河
◎「高加梅拉會戰」   
◎「鑽石尖端」   
◎巴比倫、蘇薩與貝魯賽波利斯
◎斯巴達的最後退場
◎前進中亞   
◎先驅者之悲劇   
◎再度東征
◎艱辛的游擊戰
◎通往印度之路
◎最後大會戰--「希達斯貝斯」
◎拒絕從軍
◎印度河
◎探索未知之地
◎同化異族進而達成民族融合之夢想
◎憤怒的亞歷山大
◎心靈摯友之死
◎西征之夢想
◎最後的告別

第三章   希臘化世界
◎「更優秀的人」
◎繼承者之爭   
◎亞歷山大留下的資產

十七歲的夏天--致讀者
圖表出處一覽
參考文獻

 
 

內容連載

第一章 雅典的衰落
 
假如,是由其他國家來取代一個已衰敗的強國霸權,那麼在相當程度上,或許能避免對人類世界造成危害。
 
問題就在於世事總未能盡如人意。雖有人說彼此獨立、相互制衡是理想的政治局勢,但事實上,這種局勢除了混亂之外,並無任何建樹可言。
 
況且,這種混亂的局勢不單只有影響到當事者,它還具有波及到其他眾多國家的特性;若無法於短期間內解決這種混亂狀態,日後將會演變成一種長期混沌不清的現象。
 
在結束纏鬥長達三十年的伯羅奔尼撒戰役後,雅典城邦亦隨之衰退,連帶地也使往後四十二年的歲月裡,希臘城邦逐步地走向全面終結之路。
 
日本語譯成「霸權」一詞,源於古希臘語的「hegemonia」(英語則為hegemony),其涵義是一國在政治、軍事、經濟、文明與文化各個層面,對於其他國家發揮強烈影響力之意。
 
在古希臘世界中,具備這樣條件的霸權國家就只有雅典城邦。斯巴達雖被視為希臘城邦中擁有最強陸軍戰力的城邦,但也不過是擁有以軍事力量著稱的拉克戴(Lacedaemon,指斯巴達)戰士的城邦而已。
 
西元前四○四年,這一年在伯羅奔尼撒戰役中挫敗的雅典,從霸權城邦的地位慘跌至谷底。
 
據研究者指出,從這年開始到馬其頓崛起為止的半個世紀裡,相繼稱雄的霸權城邦,先是斯巴達,再來是緊接於後的底比斯。
 
若是如此,那麼希臘世界的霸權即是由雅典交棒給斯巴達,以及接續其後的底比斯;這在相當程度上應該能抑制因霸權移轉所產生的弊端。
 
可是,希臘世界仍難逃「城邦時代終結」之命運。
 
政治制度裡的民主政體、寡頭政體或是傾向於混合的政體,彼此的立場盡是不同。 不過雅典、斯巴達、底比斯同樣都是城邦;相反地,馬其頓卻是個王政之國。
 
因此,當閱讀學者們的學術著作時,應去探究其闡述的字裡行間,背後所隱藏的真正想法。
 
即使看到的是附上引號的「霸權時代」,也應該理解引號內霸權時代所指的真正意思。
 
所以,本卷第一部中將談論的是,以往未曾被冠上「霸權城邦」這樣稱謂的雅典在稱霸八十年之後,被所謂的「霸權城邦」取而代之的四十二年這段時間。
 
西元前四○四年,挫敗的只有雅典;然而在接下來的半個世紀,節節敗退的卻是所有希臘城邦。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二手書
    58
    $360
  2. 新書
    7
    $435
  3. 新書
    75
    $465
  4. 新書
    79
    $490
  5. 新書
    79
    $490
  6. 新書
    79
    $490
  7. 新書
    85
    $527
  8. 新書
    9
    $558
  9. 新書
    9
    $558
  10. 新書
    9
    $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