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盛樂齡 合勤共生宅年鑑 第一輯

豐盛樂齡 合勤共生宅年鑑 第一輯
定價:702
NT $ 702
  • 出版社:策馬天下
  • 出版日期:2019-11-06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869381936
  • ISBN13:9789869381932
  • 裝訂:精裝 / 320頁 / 19 x 26 x 4.48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歷經數年研究、探索、規畫、設計
合勤團隊建構出一套完整的「共生宅」架構
以多元共享的思維規畫建築與外環境關係
以系統整合理念經營高齡者的優質生活
在開放性的營運架構中
高齡長者各方面的需求將在此獲得滿足
這正是「合勤共生宅」有別於其他長照機構或養生村
最大的不同,以及最值得被認識的價值

  本年鑑自籌備、採訪、撰稿、拍攝、編輯、設計、出版……費時年餘,書中詳細記載了合勤共生宅從發想的規畫理念、硬體環境營造、共生宅軟體機能,到日常生活暨活動設計、專業照護服務系統及未來推廣願景,所含括之相關單位及專業人士訪談超過百餘人,此為台灣當前唯一一個投注全心力打造以高齡人口為主要服務族群的專業建商「合勤企業」,所正式發行出版的第一本高齡住宅全記錄,內容扎實珍貴,對於高齡與長照相關產業之專業人士而言,極富收藏及參考價值。

  年鑑第一輯共分為五大部,第一部「發起」,第二部「居住」,第三部「生活」,第四部「照護」,第五部「推廣與願景」,全書共有三十六篇專文外加兩篇附錄,極致詳盡的闡述了「合勤共生宅」從無到有的整個歷程,以及團隊如何整合相關長照單位、專家學者、產業菁英乃至於活動團隊、物業管理及銀行團隊等等,以提供選擇入住的高齡長者最完整、豐富、多元、便利及實用的服務。

  這樣一棟專業的高齡住宅建設,在高齡化社會已臻成熟的日本早以隨處可見,但在台灣卻是名符其實的「第一棟」,合勤團隊身先士卒的精神值得被記述與傳揚,相信透過該團隊的精心規畫及戮力經營,將能夠影響台灣更多優質建築同業接續投入高齡住宅的打造,共同守護正在急速邁向高齡化社會的台灣,讓老年人真正老有所依,老有所養。

名人推薦

  【產官學社會菁英‧聯名推薦】(按姓名筆劃排列)

  暖暖客廳NN15國際創新創辦人 王瑜君
  國立陽明大學ICF暨輔助科技研究中心主任 李淑貞
  台灣老年學暨老年醫學會理事長 李龍騰
  台北醫學大學高齡健康管理學系系主任 林秋芬
  聯合報文化基金會營運長‧有故事公司執行長 邱文通
  科技生活雜誌暨新聞網社長 林芝華
  自由空間教育基金會董事長 唐峰正
  淡江大學產業經濟系副教授 莊孟翰
  台南應用科技大學設計學院院長 黃宗成
  台北市建築師公會理事長 黃秀莊
  中華民國老人福利推動聯盟秘書長 張淑卿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建築與室內設計系教授  曾思瑜
  新北市輔具資源中心主任 楊忠一
  國立台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系主任 楊培珊
  大葉大學會計資訊學系副教授 廖文章
  台北科技大學建築系教授蔡淑瑩
  社團法人台灣樂齡建築發展協會理事長‧建築師 聶玉璞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真識團隊


  真識撰述團隊:自成立以來,致力於開發多元模式,提供優良與適切的創作服務。【真識】的服務目標,是讓創見被專業群體了解,讓故事與經歷得以傳承,讓目標與情懷得以得到珍惜、理解與傾聽。目前主要經營的方向為個人、家庭、事業的傳記,以及線上課程製作。

 
 

目錄

前言    前言
緒論    《緒論》共生宅整體模式剖析

第一部    發起
1    【高齡社會】在宅終老的理想與幻滅
2    【市場需求】高齡住宅,尚缺一塊拼圖
3    【創發歷程】建共生宅,填補銀髮住房
4    【平台思維】架一個體系,重於蓋建築
5    【發現趨勢】積累專業,乘著局勢與契機
6    【體系建構】多層次協力團隊系統
7    【模式初劃】共生宅第一個架構呈現

第二部    居住
前言    《前言》共生宅硬體與環境經營
1    【思維革新】典範轉移,高齡住宅新哲學
2    【社區營造】打造尊嚴的周邊居住環境
3    【硬體配置】共生宅空間規畫方案
4    【硬體配置】共生宅裝潢設施準則
5    【建築翻轉】用鋼筋磚泥達成「通透」的質地
6    【機電系統】配合功能運用彈性變化之布建模式
7    【室內設計】以用色與材質塑造生活的主張
8    【協力網絡】專業團隊幕後身影
9    【照明燈具】維護視力與睡眠的無害光源
10    【物業管理】以人性指導科技的服務

第三部    生活
前言    《前言》共生宅中的餐飲與活動
1    【醫學洞見】高齡者健康的四大難關
2    【康養居住】將智能與健康服務融於居住體驗
3    【學習綱架】以心智提升迎接豐盛樂齡
4    【餐飲創新】以食物滋養身體、心靈,與關係
5    臺日安養照護產業及健康共生宅論壇紀實

第四部    照護
前言    《前言》:共生宅照護理念架構
1    【失智預防】打造維繫健康的長者照護社區
2    【日本經驗】引進前端「照護」模式
3    【全局照護】打造守護生命品質與尊嚴的堡壘
4    【失能恢復】為醫療和居家斷鏈打造銜接點
5    【家具選擇】以優質輔具開啟全齡自主生活
6    【失智咖啡】給患者與家屬支持與喘息的場域
7    【國際參訪】從全世界引入優質照護經驗與方案

第五部    推廣與願景
1    【模式革新】以共生思維引領高齡建築革命
2    【入住機制】從付款到生活的完整配套體驗
3    【論壇紀實】你所不知的信託及以房養老
4    【產業生態】共生宅建構的三大共生系統
5    【名家評論】共生時代已經來臨了
6    【發展願景】品牌、平台、跨國高齡產業育成加速器

附錄    
一    共生宅大事紀
二    共生宅報導匯編


 
 

推薦序

讓老人「再生與新生」的合勤共生宅

大葉大學會計資訊學系副教授 廖文章


  合勤共生宅,在合勤健康事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李柏憲的帶領下,與合作金庫銀行配合,經過多年的規畫、參訪,包括實際的國內、國外相關機構考察學習訪問,最遠多次到達了北歐丹麥及德國與臨近台灣的日本等國。

  李柏憲先生算是我的親戚晚輩,他是一位土生土長的雲林縣農家子弟。他苦幹實幹的精神,不只用心在理解發揮共生宅應有的精神與靈魂。同時,也具體的整合了整個共生宅所需要的產業與專業的鏈結。老人所需要的應該不只是一個冰冷華麗的建築物「宅」,即便它的高貴如果沒有生命的熱情,恐怕依然只是冰冷的心牢。

  老人所需要的,也不只是昂貴的醫療、金錢的堆砌,換得了健康的照顧與生命的延長,但卻不一定能得到真心的快樂與個人生命價值的肯定。除了這些本就應該具有的「宅」的設備,以及基本的醫護準備等。如何把老人的第二春存在的價值,覺得活得有滋味、有尊嚴,肯定自我甚至能夠貢獻自己的經驗所長。

  老有所用而不是老有所費,更不是老有所廢。合勤共生宅甚至於也將跨上國際的連結,與國外的共生宅結合交流、學習。這樣居住在合勤共生宅的長者,將可以透過與國外機構的交流互訪,甚至於短暫的出國生活居住。相信在合勤共生宅居住的老者將有精彩人生第二春的生命豐華等待你去展現。

  也祝福合勤共生宅,特別是烏日館的營運成功,能夠帶動台灣在這個領域的發展,讓老人能夠藉此展現人生的另一個奇妙旅程。

共生宅──人口變遷下的住宅需求新解

淡江大學產業經濟系副教授 莊孟翰


  根據內政部統計,二○一八年三月,台灣六十五歲以上老年人口三百三十一萬兩千人,占總人口兩千三百六十七萬兩千人比例達百分之十四‧○五,正式邁入高齡社會,二○二六年將進入超高齡社會,四年後人口將出現負成長。

  值得關注的是,近年家戶增加數量已超過人口成長速度,且隨著六十五歲以上老年人口的增加,每一家戶人數已呈逐年下降趨勢,此就一向以三十到四十歲為主要購屋族群的市場結構而言,必然直接受到衝擊,依照台灣目前百分之八十五‧三十六的高住宅自有率,房市供過於求情況勢將與日加劇。

  反觀較早邁入高齡社會的日本,二○一五年六十五歲以上人口已高達百分之二十六‧七,及至二○六○年更將高達百分之三十八‧一十三。此外,現階段空屋數量也已高達八百二十萬戶,根據日本國土交通省預估,二○四○年將有約九百個城鎮會面臨更嚴重困境。加上日本年輕人偏好購置新成屋,以致二手屋銷售率僅約百分之十五,因此一般預期未來空屋率也將逐年增加,無效空屋增加將出現更多治安死角,台灣人口變動趨勢與日本極為類似,應及早防範為宜。

  面對不確定的年代,市場上更應該有多角化的發展,這也是共生宅催生出來最主要的原因。李柏憲兄是我研究所學生,從事建築行業二十餘年,對於房地市場有著敏銳的眼光,當他跟我說想要投入高齡者為主的市場時,我樂見其成,也認為這是一條正確的道路,特別是台灣過去養老型態還是停留在照養機構的思維上,面對上述老化問題加上房產需求改變時,勢必會出現一波動盪。

  而危機就是轉機,共生宅的理念在於用持續健康為主軸,融入當地區域的特色、風土民情、文化習俗等,從養老這件事情上面來擴充房地產多元性,進一步看,其中這個缺口,更是從健康橫跨到失能照護中間的缺塊,台灣大約二十多年前就有人開始想做此類產品,但由於專業整合不易、且對於不同領域的跨域合作沒有一套成功模式可以依循,整體發展都是不斷嘗試的過程,所以,共生宅也不能僅用養老房產建築這麼單純面向來看待。

  其中,最大的差異點就在於,共生宅跨出一般建設公司純粹做建設買賣的資金操作,而是延伸到服務端對於人的餐飲照護、才藝學習、健康照護、心理諮詢等服務均包括在內,會讓高齡居住者的日常生活更為充實,也貫徹持續健康這個主題。

  正常的房市,會不斷進行「下濾作用」,也就是高所得者為了換新屋,會將舊屋用較低價位轉手給收入較低者,形成中古屋市場。但十年來房價漲了一倍,所得較高者釋出的房子,收入較低者還是買不起,這時較高所得者就沒有資金去買新房,形成房市停滯不前的情況。加上台灣房市的「八高」現象:

  1.高房價:例如台北市八十三‧三萬/坪;
  2.高自有率:二○一七年全台百分之八十四‧八十四、台北市百分之八十三‧六十九;
  3.高空屋率:根據二○一○年數據,全台百分之十九‧三、台北市百分之十三‧四、新北市百分之二十二;
  4.高公設比:例如台北市百分之三十四‧五;
  5.高稅負:房地合一的邊際稅率為百分之四十五;
  6.高房價所得比:二○一八年第二季的數據顯示全台九倍、台北市十五‧○一倍,意即在台北要時五年不吃不喝才買得起房;
  7.高房價租金比:台北市高達四十九倍;
  8.高房貸負擔比:二○一八年第二季的數據顯示全台百分之三十六‧九、台北市百分之六十一‧五十六。

  根據上述近來現況,各界對於台灣此後的走向尚無定論,平心而論,我們沒有悲觀的權利,面對社會結構的劇變之下,共生宅的出現,我認為能一定程度的刺激高齡、養生、退休這族群的市場,也能在傳統建築商觀望樂齡族群這塊商機上,有指標性引導作用。目前,共生宅搭配合作金庫的信託服務、以房養老以及代租代管等方案,除了呼應政府政策外,對於上述提到的「下濾作用」、「八高」能從高齡者這方面,帶起振衰起敝的功能,我非常恭喜並期待共生宅為台灣社會帶來的新革新。

台灣高齡者住宅的創新里程碑──合勤共生宅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建築與室內設計系教授  曾思瑜

 
  從二十幾歲在日本國立筑波大學求學期間,就開始跨入有關高齡者居住環境的研究,迄今三十餘年,台灣社會也從老人人口比率不到百分之七一直攀升到現在的超過百分之十四以上。身為一個學術研究者,總是冷眼旁觀著台灣有關高齡者老後照顧環境的發展趨勢,關注其質和量是否有很大的調整或變革,但長期以來好像沒有很大的突破!

  銀髮大餅的商機無限,宅一二十年來數家有名的大企業很早就躍躍欲試公開宣言想跨足銀髮產業,但長期龐大經費的挹注,醫療照護等相關服務人員的缺乏,又有淡水潤泰生活新象長達十年市場才成熟入住滿員的借鏡在前,卻又讓投資單位裹足不前,許多高齡者銀髮住宅的開發案都是雷聲大雨點小,尚停在企畫階段未能真正落實興建。

  老實說,當初從臉書網頁看到「共生宅」的字眼時,我心中在想又是那個建商在推新案,「名不符實」弄一些新穎時髦的名詞來惑眾,我個人對這種作法是非常感冒的!直到那天一早打開臉書FB,竟然跳出有人推薦我的書(高齡者居住空間規畫與設計,華都文化事業),我回覆說「我是此書的作者,若有問題可以找我討論」。後來李柏憲副總與我聯絡上來雲科大找我,我才知道原來這就是那個「共生宅」的負責人。

  我關心台灣的高齡者照故環境的發展,既然有心在台灣創造一種老後居住新形態,我當然要協助幫忙!沒錯!我是共生宅的幕後推手之一,所以就展開之後陸續的「東京」、「德島」、「熊本」高齡者住宅及機構的參訪行程。期待「共生宅」能創新並整合參訪優良案例的建築空間設計考量、照顧服務精神和理念,推出回應台灣本土在地需求,且具有未來展望的創新養老新模式。

  歷經兩年多的時間,「合勤共生宅」這顆蛋終於即將孵化完成!從當初看到光禿禿的基地,變身到現在興建完成即將開幕,我個人非常敬佩李柏憲副總和相關跨領域團隊的耕耘和努力!李副總展現他無限的創意和魄力、跨業整合能力與驚人的實踐落實力,將不可能化為可能。近年來數度帶團到日本、德國、荷蘭等地參訪,舉辦數次國際論壇……等,都實實在在為台灣銀髮產業注入一股新契機帶來新的可能性與機會!

  「合勤共生宅」跨專業整合,為入住長者打造共食、共學、共創、共遊、共好等「共生」體驗,創新的經營模式,為台灣老後安養模式提供另一種可能性的選項!這是一個完全嶄新產業模式,沒有可供參考參考案例,因為這就是台灣第一號「共生宅」的雛形!故我想「共生宅」相關經營團隊也很了不起,因為必須跳出舒適圈,突破既有的慣性思考模式,隨時得打破重練,挑戰自己來配合上李副總的創新經營架構!在此我必須向你們致敬!

  欣見詳細記載「共生宅」從無到有,包含發想的規畫理念、硬體環境營造、共生宅軟體機能,到日常生活暨活動設計、專業照護服務系統及未來推廣願景,還有所有參與人員點滴和心路歷程,內容扎實的《豐盛樂齡──合勤共生宅年鑑》一書即將出版問世,心中無限祝福。這將是台灣高齡者住宅發展上的重要里程碑!

進化中的都市型樂齡建築與人的共生

社團法人台灣樂齡建築發展協會理事長‧建築師 聶玉璞


  建築,在筆者從事的經歷中,從原本連結著土地與硬體型態上的著墨,演進到強調舒適營造與美感的追求,隨著日月星移,必須考量以人文為主體思維來貫徹建築帶給人生活乃至於生命上的意義。

  共生宅是個人擔任台灣樂齡建築發展協會理事長期間,經由柏憲兄的概念發想到落實執行上,匯聚全協會各界專業人士,在全程關注與殷切期待中誕生出來,它不是講究數量多寡或是規模大小,也不盡然是從失能、長照觀點來看待,而是要能夠以持續促進健康為主軸,強調透過建築物體之內涵上來讓人能夠自力共生與互助合作。

  它具備以下幾項特點:
  1.首先建築物要能夠具備美感、舒適、安全、無障礙,創造合宜的居住環境與空間,能夠滿足基本家的功能與舒適性。
  2.在其中能夠輔助對外及對內具備小規模多機能性的生活服務單位。
  3.能讓附近社區居民來共同參與,也可以擔任服務的提供者。
  4.在內每個角色扮演著彈性且可隨時轉換功能的特性,形成內外共生圈的群組關係。

  真正的進步思維,在於提供給符合大眾的普世設計與價值呈現,同時搭配著社會結構變遷下的人文環境轉型,建築,不再只是被動乘載生活的單位,更是一種積極促進人各種面向需求的中介角色,在此觀點與基礎上,共生宅的出現,將是一種理想實踐的跨出的一大步,能否持續走得長遠,端賴各界的共同參與、意見交流、教學相長以及互動學習。

但開風氣不為師                           

聯合報文化基金會營運長‧有故事公司執行長 邱文通


  各界殷盼多時的台灣第一部《合勤共生宅年鑑》問世了!全書分「發起」、「居住」、「生活」、「照護」、「推廣與願景」等五部,共有三十五個章節、兩篇附錄,洋洋灑灑三百多頁。此一巨構的重要性,不僅在於內容的字字珠璣、擲地有聲,更在於從發想到實踐,不論創意、創新或創造上,都有「但開風氣不為師」的胸懷。

  《合勤共生宅年鑑》博採眾長,以全面、系統、準確記述,並且彙輯一年內的重要時事、文獻和統計資料,具有資料權威、反應及時、連續出版、功能齊全的特點。尤有甚者,這,還是一冊專門編寫給有心研究、投入共生宅產業的實用寶典。與其說是一本紀實與論述齊備的年鑑,不如說是一冊創意與實用兼具的教科書。

  何謂共生宅?在緒論《共生宅整體模式剖析》一文中,合勤健康事業董事長李柏憲不僅詳加說文解字,而且將歷經長時間研究、探索、規畫、設計、建構的共生宅完整架構及其獨特的商業模式、產業生態體系,毫不藏私地公諸於世。也因此,深信《共生宅年鑑》出版之後,可望鼓動台灣共生經濟的新思維與新風潮,年鑑也將成為相關學術界競相典藏、研究和討論的熱門教科書,相關產業鏈用來學習、模仿與實踐的必備工具書。若進一步逐部逐章翻閱詳讀年鑑,則可發現合勤健康團隊推動共生宅,既能夠接地氣,又有國際視野,既符合台灣當前與未來的社會需求,更是世界潮流之所趨。

  在接地氣方面,共生宅營造的社會關係共生系統,要讓居住於此的長者能透過多種方式,與他人產生連結,具體作法包括:組織社群、設計課程、舉辦分享會或讀書會、開發兒孫共享夏令營、長輩志工或再就(創)業等,甚至啟動「候鳥計畫」,可在台灣各地共生宅換宿旅居,到歐洲、日本、中國大陸等地出國旅居。

  在超高齡化(六十五歲以上老年人口占總人口比率達百分之二十)日益逼近的台灣,無疑的,共生宅的出現,不單單為高齡住宅尚缺的一塊拼圖補滿了,更重要的是,共生宅的核心理念,和政府力推的地方創生政策若合符節,可以相互為用。

  地方創生的要義是,盤點地方既有「地、產、人」的資源優勢,並確立其獨特性與核心價值,設計翻轉地方的產業策略,以「創意+創新+創業」的輔導機制,將地方的「作品、產品、商品」,創造出兼具「設計力、生產力、行銷力」的關聯效應,並構築出可供各縣市依循執行之推動架構。共生宅的長輩可以是地方創生的寶貴資源,共生宅的社會關係共生系統可以是地方創生的有力網絡。

  若將共生宅的「候鳥計畫」擴而廣之,配合地方創生架構與計畫的落實,讓各地更適合旅遊、居住,建構出旅居台灣的生態網,同時透過國際行銷、口耳相傳,讓全球的旅人、退休族,都愛來台灣短天期旅遊、中天期旅居、長天期的避冬移居,將可創造就業機會、繁榮地方經濟、強化國家安全,真可謂一舉三得。

  在國際視野方面,合勤健康團隊擘劃共生宅的藍圖,並非閉門造車,而是數度近赴東瀛遠及歐陸,參訪、考察、交流,還多次舉辦國際專業論壇,透過集思廣益、周諮博採,可以因地制宜,採行不同的行動方案。在《共生宅年鑑》出版、烏日共生宅開幕之前,來自日本、東南亞多國及中國大陸的官方機構、民間組織,尋求合勤健康團隊合作者眾,由此可見,共生宅早已聲名遠播。

  共生宅創辦人李柏憲的願景是:將在共生宅的平台上組建「大聯盟」,為長輩提供優質銀髮生活的「全套解方」。如此心懷鴻志,自然有「但開風氣不為師」的胸襟,隨著《合勤共生宅年鑑》的出版,在此祝福共生宅奮翼高飛、名揚四海!

擘劃「共生共好」第三人生之教育推廣者

科技生活雜誌暨新聞網社長 林芝華


  讀完這本年鑑,要在這短短的序文中,表達我完整的心得與感想,實在有點難,也不想再贅述。所以,我想就帶讀者來了解「共生宅」的催生者、也是合勤建康事業董事長李柏憲本人,因為「合勤共生宅」的核心理念、品牌精神、資源整合、規畫設計、服務團隊的整合到未來願景,全都起始於他,這一年的近身觀察,我得到一個結論:李柏憲=合勤共生宅。

  結識李董是在二○一八年九月,第一次聽到他述說「共生宅」,欽佩他綿延不絕的靈感與創意,並將其系統化、結構化的縝密思維,近身接觸後,發現這些源自他的個性及中心思想。就讓我從首次見面說起。

  身為經營全台五大科學園區二十年的雜誌媒體人,因職業病使然,把初見面當專訪般問了許多問題,李董當下即知無不言、言無不盡的說明其理念,他熱情不藏私、樂於分享的個性在席間表露無疑,最後甚至積極建議本刊應多關注「樂齡」議題,這一席話我深為認同,本刊就此將「五○+」列為長期關注的四大議題之一,也開始了我這一年的樂齡知識之旅。

  在此要特別感謝李董在一年前邀我進「台灣樂齡建築發展協會」line群組,讓我在短時間內理解他的想法與規畫,也同時掌握、了解台灣乃至國際在樂齡領域上的趨勢與作法,更讓我發現李董長期夙夜匪懈的在吸收、理解大量與「合勤共生宅」規畫籌建有關的專業與知識,常常看到他凌晨兩點還在line群組分享相關文章,一大清早五點鐘又看到他更新的資訊,讓我不禁好奇:是什麼樣的熱情與毅力支撐著他從不懈怠的向前方奔跑。

  我後來覺察到他天生有股如傳教士般的堅持與熱情。在認識近一年後的一次專訪中,他將這三年來海內外養老案例的實地觀摩、理解與學習,做了一次總結:「『老』,具分眾化、不易聚焦的特點,各種需求都是小量的,由此需衍生多元化、個人化的新商業模式,更要顛覆過去銀髮宅的量產化思維與作法。每個人都會變老,面對高齡,相較於日本重視照護技術、歐洲重視生活面,我認為,台灣應從教育開始,從下一代開始輸入意識與認知,包括如何敬老、自己老後的生活與健康,皆需及早去思考與籌備。」

  從一位建築業出身、熟悉金融財務操作的商業經營人士口中聽到「從教育做起」這句話,真是令人震驚。教育推廣是困難且長遠的一條路,但李董身體力行,從我初識他到現在的一年內,舉辦過的國際論壇、講座、說明會、資源的洽談與合作,大大小小活動不下百場,他一場一場不厭其煩地說明其共生宅理念,如傳教士般傳播推廣其理念,一路走來,熱情不減、始終如一。

  另一點讓我很驚奇的是李董「與時俱進」的速度,我在每次的訪談中,都驚訝的發現他不斷在優化、升級中。從一開始以「持續健康」為主軸的共生宅精神、時間銀行的創新思維,擴展為「內外共生圈」的生態系規畫,再延伸出至國外「樂活旅居」的健康時尚養老新風潮,都讓人驚豔且佩服他抓住新時代潮流與趨勢的巧思與遠見。

  李董還擅長跨領域、跨項目、跨資源的整合,並進一步能將複雜的概念與規畫簡化,透過手繪圖的方式做拆解說明,讓人一目了然,這也是本年鑑很大的特色──圖解化。

  本年鑑的出版可以說是一個共生概念的縮影,李董把這三年來所有協助、參與及合作的夥伴以共生共享共好的方式呈現給所有讀者,他大方分享歷程與成果的作法,是希望能藉此書的出版,給五○+的讀者,提供新思維及新模式,從居住、生活到生命層面的理解與銜接,在未來可能面臨的各項需求與問題,為自己的第三人生及早做準備。

  本年鑑更期許能帶動台灣在高齡建築乃至於高齡產業鏈的正向良善發展,共同發掘未來發展的更多可能性,就如一句有名的非洲諺語:「一個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遠。」(If you want to go fast, go alone. If you want to go far, go together.);我想這也是李董堅持不輟想達成的「共生共好」之永續社會意義與價值。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