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關防:以關中四面關為中心

唐代關防:以關中四面關為中心
定價:450
NT $ 356 ~ 405
  • 作者:蔡坤倫
  • 出版社:秀威資訊
  • 出版日期:2020-05-22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863267880
  • ISBN13:9789863267881
  • 裝訂:平裝 / 368頁 / 14.8 x 21 x 1.84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出入國之疆界──

  本書結合實地考察成果,以唐代關中地區的關防為主軸,析論此地域的北面關7座、西面關13座、南面關6座、河上關10座,總計關中四面關共36座。書中既微觀探討各關防的位置、變遷、交通等面向,亦從宏觀角度探索由漢到唐的通關規範與出入關的「過所」憑證,以唐代關中四面關為核心,呈現出歷史地理、法制、社會、制度史等脈絡下的關防制度。

本書特色    

  1.實地考察關中36座「四面關」,再現唐代關防制度!
  2.陳俊強教授、陳登武教授專序推薦

名人推薦

  陳俊強(國立臺北大學歷史學系教授)
  陳登武(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教授)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蔡坤倫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博士,現為國立嘉義大學應用歷史學系兼任助理教授。著有〈唐詩中三都內、外關道〉、〈山、河、關的地域控制——以唐代關中南面為中心〉、〈唐代關中西面隴山北段關隘沿革考——兼論絲路東段中道的興起〉、〈楚扞關考〉、〈古函谷關考〉、〈漢代扜關地理位置初探〉、〈兩漢地理志所見「關」的政區分布〉、〈前漢關中「關」之地理位置考〉、〈漢代「關」職官組織初探〉、〈關於漢代「關都尉」之隸屬問題〉、〈漢「繻」小考〉、〈評介穆渭生,《唐代關內道軍事地理研究》〉等數十篇論文。
 
 

目錄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研究叢書」出版緣起/陳惠芬
推薦序一/陳俊強
推薦序二/陳登武
自序 回首來時路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問題意識
第二節 研究成果述評
第三節 研究材料、方法

第二章  律令體制下的通關規範與用語
第一節 背景概述與章節安排
第二節 唐以前出入關規範與用語
第三節 唐代度關規範與用語
第四節 唐代度關憑證──以過所申請到通關程序為中心
第五節 小結

第三章 關中河上諸關
第一節 背景概述與章節安排
第二節 會州黃河段
第三節 勝州南至同州黃河段
第四節 華州黃河段
第五節 小結

第四章 長安西逾隴山諸關
第一節 背景概述與章節安排
第二節 隴山北段關隘─兼論中道的興衰
第三節 隴山南段關隘
第四節 小結

第五章 長安南逾秦嶺與北去河套、受降城諸關
第一節 背景概述與章節安排
第二節 長安正南面諸關
第三節 長安東南面諸關
第四節 長安西南面諸關
第五節 長安北面諸關
第六節 小結

第六章 結論

參考書目
 

推薦序一

  見蔡坤倫博士的學位論文《唐代關防―以關中四面關為中心》付梓出版,替他感到欣喜與興奮。

  中國歷史源遠流長,千百年間疆域的盈縮、政區的分合、地名的改易、產業的興衰、交通的變遷、文化的異同等,關係著皇朝的統治,亦影響著芸芸百姓的日常生活,歷史地理之研究不可謂不重要。然而,台灣近二三十年來投身歷史地理研究之學者卻是鳳毛麟角,堪稱史學範疇中冷僻的絕學。蔡博士的大作問世,無疑為此一沉寂領域注入涓涓活水,在學術史上別具意義。

  蔡坤倫博士自就讀嘉義大學史地系時,已奠下日後揉合歷史學與地理學的研究方向。碩士期間,師從簡牘學知名學者吳昌廉教授,對於秦漢簡牘等新材料的解讀與運用,打下紮實的根基,並完成碩論〈漢代函谷關研究〉。博論《唐代關防》則是以唐代長安城所在的關中四面關為中心,探討唐代的關防制度。全書資料詳富,討論細緻,坤倫更在撰寫博論期間,自費前往陝西、河南實地考察調查,研究態度與精神足堪稱道。本人忝為口試委員,對其勤奮認真,用心經營,留下深刻印象。《唐代關防》既從宏觀角度探討律令制下的通關規範,又自微觀角度考察關中三十六座四面關;以歷史地理為軸心,旁及法制、社會、制度等層面,為一跨領域研究的嘗試,難度不低,功力匪淺。最近更榮獲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107學年度教師及研究生學術論著出版補助,顯見其學術水準深獲肯定。

  已故歷史地理名家嚴耕望先生在《唐代交通圖考.序言》論治學之道:「強毅沉潛,遵行計劃,深思慮,窮追索,不畏艱辛,不求近功。」蔡坤倫博士乃國內少見的歷史地理後起之秀,願以嚴先生的話與其共勉。是為序。

二○二○年元月於臺北大學研究室 陳俊強教授

推薦序二

  本書為蔡坤倫君博士論文改寫後正式出版的專著。坤倫是本人在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研究所博士班所指導的研究生。他碩士班就讀於中興大學,當時本人還在中興大學歷史系任教,他曾跟著我研習中國法制史,並長期追隨簡牘學名家吳昌廉教授,投入新出土簡牘文獻解讀工作,取得豐碩成果。在碩士班期間,除完成碩士學位論文〈漢代函谷關研究〉之外,先後發表多篇論文,深具研究潛力,衡酌同儕之間,堪稱佼佼者。

  坤倫就讀臺師大博士班後,持續參與各種學術社群活動,包括本人所主持的科技部「經典研讀計畫」(「唐律讀書會―唐判」),並陸續發表更多不同面向、不同觸角的研究論文、書評,可知其好學不倦、勤於研究,亦從而可見坤倫學術研究不斷在推陳出新,絲毫未曾間斷。

  坤倫在拓展其研究領域與延伸其研究視角後,以其歷史地理研究的訓練根基,同時結合法制史的研究取向,最終完成本博士論文初稿,具有結合歷史地理、軍事地理、法制史、文學史等多面向領域的特色,並嘗試突破前人在同一領域之研究困境,對學術研究做出更多貢獻,獲得口試委員極高評價。我個人認為他的研究帶來若干新的研究契機與學術突破。

  古代帝國統治下的「關」,在交通、國防、法律、歷史地理各方面,均具一定意義。凡「關」所在,必為交通樞紐,亦必為軍事要地,國防所重,是以國家對於進出「關」,必以法律規範之。「關」,同時也是區別內外之所,小到他鄉與故鄉、大到化內與化外,都可能是「自我」與「他者」之間的界線。從人文的角度說,出「關」可能就進入「他鄉」或者「異域」,更可能是與家人生離死別的分界點,古來文人筆下的出「關」,有豪邁、有慷慨、有悲涼、有無奈,多少悲歡離愁,就是在關內關外的一線之隔發生!

  舉凡以上所有問題,坤倫透過史料耙梳,精闢分析,經由「關中四面關」的深入研究,一方面再現唐代關防相關規範與措施;一方面呈現文人筆下的各種對於「關」的用語與書寫,再一方面,則是細膩地考證了四面關的相關位置、意義與交通路線,可說兼具冷筆與熱筆:冷筆指的是冷靜而理性地考證各關所在、路線與法律規範,恰好與他略帶內向溫文的性格相符;熱筆指的是文人的書寫與情感的流露,可能就是他潛藏奔騰的面向的外溢吧!

  本書不僅僅史料掌握豐富,坤倫為了切實瞭解四面關交通路線與相對位置,還自助出國到中國大陸陝西與河南兩省,親自走訪探查與印證史料,其精神尤令人感佩。

  坤倫在歷經千辛萬苦,終於完成這本擲地有聲的著作,在即將出版之際,索序於我,作為他的指導教授,看到他一路成長以及本書的學術貢獻,非常樂於為他推薦。是為序。

誌於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 陳登武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79
    $356
  2. 新書
    79
    $356
  3. 新書
    79
    $356
  4. 新書
    85
    $383
  5. 新書
    85
    $383
  6. 新書
    9
    $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