裸樹與非雲:藝術創作腦中渾沌的曝光

裸樹與非雲:藝術創作腦中渾沌的曝光
定價:198
NT $ 198
  • 出版社:白象文化
  • 出版日期:2020-11-01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865559188
  • ISBN13:9789865559182
  • 裝訂:平裝 / 168頁 / 14.8 x 21 x 1 cm / 普通級 / 部份全彩 / 初版
 

內容簡介

一邊創作,一邊思考創作!透過邏輯辯證思考,探討渾沌思考形態與藝術能量的展現!

  ◎一位新生代藝術家提供對藝術創作思考的專業剖析及相關作品。
  ◎將自己處於技術的極限之上,用不同思考方式審視創作題材,再以經歷和論述做出對照。
  ◎探討「空」的概念裡無自性和自性的辯證,虛和實之間的交集思考。

  除了藝術本身的模糊外,創作者的個人因素部分也相對渾沌,
  且往往是在尚未明白之前就啟動了創作行為,產生了實驗性的目的?

  藝術還真是「看不懂」?
  到底,什麼原因讓我們看不懂藝術?
  到底,創作的「感覺」是什麼?
  到底,藝術創作者的頭腦裡又都在思考些什麼?
  到底,創作者在面對事物時的看待方式又與我們有什麼不同?
  其實,我們可以從最普遍的繪畫創作開始看起。

  本書涵蓋現象學、存有論、心理學,
  以及作者對日常生活與藝術的發現,除了做了統合性的表達,
  也從創作者的本位角度釐清思考對峙與融合的軌跡。

  本書是一本以藝術創作融合形式思考和觀念的類作品集,
  以不同的方式透過形式語言,依創作者的立場所做的發聲,
  透過研究「非  雲」的邏輯辯證思考,
  揭示創作者在看待素材、主題、材料與文本時的渾沌思考形態,
  以及在渾沌之中又如何從僵固的縫隙中產生出創作能量的裂縫。

  在當代藝術發展不斷走向菁英主義的過程中,
  深度的探索與複雜的文本也不斷地拉開它與大眾之間的距離,
  我們太需要這樣一本專業但能看懂的藝術論述和賞析專書。

真心推薦

  ‧陳柏源能處於複數和素意筆跡的進行式,善用圖像之象與在「意轉譯」的軌跡之間,辯證出事物內部哲思的祕意。 ──阿卜極教授

  ‧我認為當一個人的修養和能力越是進步和紮實,就會越返璞歸真,讓形式越簡單,裡面的思想世界卻越強大。「非  雲」就是他成功的例子。──藝術家朱威龍

  ‧一種國族身分混搭之狀態,這樣的搭配視覺衝擊與語彙,表達藝術家藉由飛機所產生國家之間的移動、遊走和身分模糊狀態。── 藝評人彭康家

  ◎代理經銷:白象文化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
  www.pressstore.com.tw/freereading/9789865559182.pdf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陳柏源 CHEN PO YUAN


  台灣高雄人,畢業於國立臺灣藝術大學美術學系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美術系研究所,現為藝術創作者、文字工作者、繪畫教師以及馬來西亞 June Contemporary跨國合作之藝術家。

  從小因父親工作之故,曾移居印度及泰國長達十一年,其藝術創作的萌芽集結了印、泰與台灣等文化人文的節奏,以慢工細活的精神態度,發展出氣質獨特的「非  雲」創作系列。

  曾在台灣獲得第四屆鴻梅新人獎和第四屆王陳靜文繪畫創作獎等,並著有研究論文《非  雲》(2020)。
 

目錄

推薦序1‧有關質性藝術的創作者/阿卜極
推薦序2‧「空」想一場/朱威龍
前言:給讀者的話

Chapter 1   底片曝光狀態
Chapter 2   貝克辛斯基的烏龍
Chapter 3   關於創作論文
Chapter 4   堅白論的創作啟示
Chapter 5   非   我
Chapter 6   蘇珊.朗格的三個例子
Chapter 7   存在關懷與愛情戲碼
Chapter 8   非   雲給創作者的思考
Chapter 9   逆向的繪畫
Chapter 10  呢喃

附錄‧華人離散的文化認同:陳柏源「非  雲」系列之「源」/彭康家

 
 

推薦序

有關質性藝術的創作者
阿卜極(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美術系主任)


  藝術的精神性是指藝術工作者在生活中,透過藝術人文內涵來豐富和超越當下一己的狀態,以此體現生命通透的終極昇華。藝術精神性裡所顯現出的特質性,是無論簡樸與繁複皆可顯出質性純一、共時性與共地性的遍在。生命就是一種連續性的意念連串,當可以了知到實踐、體現一剎之間的當下時,生命將是自在完整(這正是通往中道思想的根本態度與實踐)。

  在陳柏源的創作當中,他能處於複數和素意筆跡的進行式,善用圖像之象與在「意轉譯」的軌跡之間,是辯證出事物內部哲思的祕意……。

推薦序

「空」想一場
朱威龍 (馬來西亞藝術家)


  在讀雲系列裡,雲的光線漸層是一反物理現象,正常的雲凹處是黑色,但作品呈現在凹處的是白色,是一種從內到外發出的光,感覺是閃電的效果,成功的做出了詭異的狀態。而在「非 雲」系列的技法,一層層顏料的重疊,也用電腦重跑這效果,會用電腦程式的會感受到那種有趣性。也證明了他擁有勇於創新和突破界限的膽量。就這一點,他往後可能出現更多當代作品。

  依年輕一輩的創作者而言,了解陳柏源履歷和作品的人,都知道以他的繪畫寫實能力,絕對可以創作出畫面上更複雜的效果,以得到普羅大眾的欣賞,但他反其道而行,創造出「另一個世界」。我認為當一個人的修養和能力越是進步和紮實,就會越返璞歸真,讓形式越簡單,裡面的思想世界卻越強大。「非 雲」就是他成功的例子。謙卑、善心,

  加上實力,即是真善美,其前途和潛力無可限量,拭目以待!

附錄

華人離散的文化認同
彭康家(藝評人)


  陳氏在「非 雲」系列提出了三點重要的創作論述:第一,對於中國東方精神性及中國水墨範疇之強化、延續性與可能性,並提供創作者參考與發展之可能性。第二,試圖從藝術史、宗教史之脈絡爬梳,藉由模糊主題之手法,拓展「雲」多元的視覺符號詮釋與可能性,打開了對於繪畫上「雲」符號、圖譜媒材的運用,形成個人獨特的抽象繪畫語彙,他不用「古典技法」等語彙,而是以「黑白」代之,使「灰」成為中介調節作用,產生道家的精神性。第三,藉由數位媒體影像的詮釋,找出生命歷程、情感、身體流動與自然融合的可能性,嘗試從中、西方歷史,從文化地理學、地緣政治不同面向之辯證,如作品《泰寮邊界》,對於雲的情感、記憶多面向認識與詮釋的可能性。

  陳氏對「非  雲」所提出的「否定的創造性」,他所描繪景物之隱喻,指涉的並非真實雲的現實,而是藉由身體之實踐與移動性,產生對於符號的多變性、歧異性與可能性。從陳氏之創作,我們關照出藝術家藉由身體之移動與漂泊,所產生的文化的「源」(roots)與「流」(routes)地緣政治空間與文化脈絡之相互辯證。

作者序

  我在2014年從印度和泰國返台,經歷了十年多的海外生活,也索性走向了藝術創作這條路。而開始會動筆書寫這本《裸樹與非雲》是因為本身做為一位藝術創作者,其實很少看到關於類似對渾沌的,個人發現,在做統合性表達的書籍。這本書大致上彙集了一點現象學、存有論、心理學到一個人的呢喃等。通常在一本創作相關的創作論文中也很不適合出現過度私語化的語言或者是太感覺性的描述,在市面上所看見的藝術相關書籍大多是針對形式教學或藝術史風格介紹的探討,鮮少有屬於創作者自述的對日常生活與藝術的發現,或者從創作者本位角度在釐清、對峙和消融的思考軌跡。大致上創作者傾向於用作品的展示以及製作的成果來結束或代表自己一時的創作想法和脈絡。我們時常在藝術中所使用的攏統字眼,包括情感、感覺或意象,但卻喜歡躲在這些字眼的背後把表述的機會給模糊化,甚至是不想或未試圖在做逐步的反芻,很容易就落入一種為抒發而抒發的創作方式,所拓展的面向與版圖又相對會過度的單純化。

  然而在當代藝術的主流當中,對這種以個人獨白或個體戶出發的方式又相對不被重視。對於個人式的,以及擅於對感性經驗發聲的繪畫,漸漸不足以解決或表徵這個數位資訊時代的時代性,因此繪畫經常被看作是從對外界的關注退回到了一個好像是給關心個人自我的創作所使用的媒介與方法。雖然在當代藝術中鮮少看到純粹以繪畫做為媒材的表現方式,但這個繪畫卻又是處在一般大眾或藝術媒材整體接觸和使用的大宗。我們在不斷地關心環境與社會政治結構的同時又有多少的時間是真正拿來關注個人細部的變化?這個面向出現在存在的終極關懷中將有更多的探討。又或者,繪畫本身就只是一種擅於表述個人情感經驗的或自我關懷面向的系統?我們可能只是藉由材料的不同,和符號建構的不同去擴大檢視整個社會、權力結構或環境的微觀批判,也或許我們只是藉由材質的不同在抒發個人心情的關懷,逃避對外的接軌也逃避關心個體的心態發展。我們眼睛長在外面,它合理的應該要看的是外面和外界,它要透過外面以及手操作的建置,如物體、藝術品等來回返去看到內部的自己。

  在台灣近幾年教育部針對台灣大專院校相關科系報考人數與申請的數據當中,看見藝術相關科系有逐年攀升的趨勢,不過在整個藝術相關產業與大專院校相關科系生的接軌又相當脫節。藝術文化有透過不同的方式落實並在高校中普遍散開或提升了學生對它的重視,掀起一種以興趣為導向的投入,開始願意直視藝術創作的研究或藝術相關文化產業的投入。在當代藝術發展不斷走向一種精英主義化的過程中,其深度的探索與複雜的文本也不斷地讓自身拉開了它與大眾之間的距離。從普遍大眾反應對藝術的看不懂成為殘酷的事實外,間接演變成現在對藝術的不感興趣和不想了解當作看不懂的藉口來表態。本書或許也並不是一本較好讀懂的書,因為揭示是作為本書較重要的目的,揭示腦海中的渾沌也並沒有什麼可懂的作用。另一方面不光是藝術的定義是極為模糊的,因此書中也化約在繪畫的範疇,除了藝術本身的模糊外,創作者做為個人因素的部分也相對渾沌,且往往是在尚未明白之前就啟動了創作的行為,產生相對於實驗性的目的。故去揭示和曝光一個創作者腦中的渾沌是相當難以系統化的,從這方面來說或許是不好理解的但卻是精彩的,或許是相當理性好懂的同時也可能是無趣或無意義的。也許這本書可以做為在搜尋相關創作思考上的援助和一些相同感受的人在搜尋的一點創作意義與經驗分享。

  相當感激來自各界的聲音,從我2014年開始在Instagram上一邊創作,一邊思考創作,一邊以有感而發的方式寫些文在限時動態上,受到來自各種領域人士的支持,也受到馬來西亞地區從事藝術相關人士和好友等回應,以及師長的鼓勵等,對於我在藝術創作上的表述貼切而給予肯定,也或許這種語言能把艱澀複雜的藝術思考傳遞給大眾,除了彙整過去六年多來的許多思考外,也做了統合性與系統化的整理,在閱讀上希望能傳遞更多的訊息外也讓在搜尋這方面系譜之人能夠有所參考。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