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雅

瑪雅
定價:558
NT $ 558
  • 原文作者:Jostein Gaarder
  • 譯者:江麗美
  • 出版社:足智文化有限公司
  • 出版日期:2020-12-09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865569043
  • ISBN13:9789865569044
  • 裝訂:平裝 / 530頁 / 14.8 x 21 x 2.9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 世界知名作家喬斯坦.賈德之作!
  ★ 美國亞馬遜4.5顆星好評!
 
  《瑪雅》究竟是一本什麼樣的書呢?
  是帶有懸疑色彩的愛情小說,還是深寓哲思趣味的散文隨筆?
  或者,是探討生命起源以至人類演化的科學著作,還是關心永恆並且觸及來世與輪迴的宗教假設?
 
  正確的答案是︰以上皆是。如果再加上解說西班牙畫家哥雅的瑪雅童像的神奇軼事,內容就更完整了。這簡直是個萬花筒啊!讓我們一起來欣賞賈德魔術般的手法。
 
  在南太平洋國際換日線所經之處的斐濟群島中的塔弗尼島上,一次偶然的會晤觸發了一部迷人而神秘的小說。
 
  一位因為痛失愛女又與妻子維拉逐漸疏遠的挪威進化生物學家法蘭克,心中常對永恆抱持著渴望,他恰巧遇到一對西班牙籍的神秘夫妻,他們全神貫注於彼此的愛,並且以一種箴言式的語言交談,聽來直擊心靈卻又難以理解;更奇異的是,妻子安娜有一種驚人的美,每個見到她的人都覺似曾相識,可是都想不起在哪裡見過她,這讓法蘭克的好奇心變得一發不可收拾,而安娜也將成為引領我們走向這本小說驚人結局的神秘線索。
 
  安娜為什麼與西班牙畫家哥雅著名的瑪雅繪畫模型如此相似?
  小丑走出撲克牌的意義是什麼?
  隨著動作從斐濟到西班牙,從現在到過去,故事中不斷展現更多故事,這部小說揭示了驚人的豐富性和復雜性。
 
  這本書的主要內容,是法蘭克從此時開始的所見所聞與沈思冥想,他是生物學者,在研究生命演化的現象時,偶爾會覺得自已像是「當今的達爾文」,作者賈德藉此向讀者解釋來自宇宙大爆炸的脊椎動物和宇宙的進化過程,以及有關時間相對性的理論,同時向我們詢問宇宙是否具有特定目的?每個人身上都有遠古的基因,令人深思的是,要是在創造人類的四兆年中有某個環節爆裂的話,將不會有人類存在,這其實是一項非常繁浩的工程;從地球上開始出現生命跡象,終至發展為地球上唯一具有宇宙意識的物種;了解自己從何而來、如何演化及在大自然中的定位,難道這一切都只是偶然嗎?抑或創造者在地球上建立生命有其目的?我們是否已攀登上進化之梯的最後一級?我們是最後一個環節嗎?或者在未來我們將以一種不同形態的生物在某處終結?這些想法正是在本書中各個主角苦苦追尋的目的。
 
  《瑪雅》以生物學與哲學聚焦人生的意義,在永生與必死之間,天使與蟾蜍之間,抒發人類對於永生的憧憬及對生命永不妥協的渴望。世界已經變得面目全非,幸運的是,在這本書的故事中,就像賈德以前的書一樣,從一個虛構的結構開始,這個結構經過精心設計,可以反映人類知識的不同領域。在這裡,他經由敘述宇宙和生命的旅程中召喚讀者,敘述中通過理解物種的進化,尋求我們永恆的問題之一的答案:「我是誰?」。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喬斯坦.賈德(Jostein Gaarder)
 
  挪威世界級的作家,西元一九五二年出生於挪威首都奧斯陸,大學時主修哲學、神學以及文學,曾擔任文學與哲學教師,自一九八六年出版第一本創作以來,已成為當代最重要的北歐作家。
 
  賈德擅長以對話形式述說故事,能將高深的哲理以簡潔、明快的筆調融入小說情境,他最著名的小說《蘇菲的世界》享譽全球,被翻譯為四十多種語言,全球銷售量超過三千萬本。他的作品動人心弦,啟發無數讀者對於個人生命、於歷史中的定位以及浩瀚宇宙的探討。
 
  賈德除致力於文學創作,啟發讀者對於生命的省思外,對於公益事業亦不遺餘力。他於一九九七年創立「蘇菲基金會」,每年頒發十萬美金的「蘇菲獎」,鼓勵能以創新方式對環境發展提出另類方案或將之付諸實行的個人或機構。
 
  【得獎紀錄】
  1990年《紙牌的祕密》獲得「挪威兒童及青少年評論協會獎」和「文化科學事務部文學獎」,並當選為該年度兒童及青少年最佳讀物。
  1991年《蘇菲的世界》獲得挪威宋雅‧赫格曼那斯(Sonja Hagemanns)童書獎。
  1993年《蘇菲的世界》、《紙牌的祕密》、《伊麗沙白的祕密》同時獲得學校圖書館員協會獎。《蘇菲的世界》獲得德國時報週刊(Die Zeit)的文學獎。《西西莉亞的世界》獲得挪威暢銷書獎,同時提名柏瑞格獎(Brage)。
  1994年《蘇菲的世界》獲得德國青少年文學獎。
  1995年《蘇菲的世界》獲得義大利邦卡瑞拉獎(Bancarella)及菲萊以阿諾獎(Flaiano),在台灣則獲選為台灣中國時報開卷版95年度十大好書,並獲得聯合報讀書人最佳書獎。
 
  【歷年作品】
  喬斯坦‧賈德自的作品深受讀者喜愛,名列各國暢銷書排行榜,並且榮獲無數獎項的肯定,其重要作品如下:
  1986《賈德談人生》(The Diagnosis and Other Stories)
  1987《沒有肚臍的小孩》(The Children from Sukhavati)
  1988《青蛙城堡》(The Frog Castle)
  1990《紙牌的祕密》(The Solitaire Mystery)
  1991《蘇菲的世界》(Sophie's World)
  1992《伊麗沙白的祕密》(The Christmas Mystery)
  1993《西西莉亞的世界》(Through a Glass, Darkly)
  1996《我從外星來》(又名《喂,有人在嗎?》)(Hello? Is Anybody There?)
  1996《主教的情人》(Vita Brevis)
  1999《瑪雅》(Maya)
  2001《馬戲團的女兒》(The Ringmaster's Daughter)
  2003《橘子少女》(The Orange Maid)
 
譯者簡介
 
江麗美
 
  台中人,中山大學外文系畢,美國科羅拉多大學新聞暨大眾傳播學院碩士。曾任美語中心教師、美國舊金山太平洋電視公司記者與編譯、民眾日報編譯等職。
 
  譯作包括《生與死》、《耶穌談生活》、《街頭律師》、《馬里多瑪》、《馬戲團的女兒》、《有效壓力管理》等書。
 

目錄

導讀/傅佩榮
評介/莊文瑞
序曲

給薇拉的信
最後一眼最珍貴
沒人要猜的謎語
進步的兩棲類
餵蚊人與(壁虎
悲戚的靈長類
熱帶高峰會
橙鴿
二分之一的悲傷
雛菊
侏儒與神奇肖像
邏輯怎能包容矛盾

後記
箴言/傅佩榮 譯
 

導讀
 
  經過一百五十億年的等待,我終於要動筆寫這篇文章了。原來從創造宇宙的大爆炸開始,所有發生的一切都是為了成就我眼前的這一件事。仔細讀完賈德的新作《瑪雅》之後,我很難想到不同於上述所說的開場白。
 
  《瑪雅》是一本什麼樣的書呢?是帶有懸疑色彩的愛情小說,還是深寓哲思趣味的散文隨筆?或者,是探討生命起源以至人類演化的科學著作,還是關心永恆並且觸及來世與輪迴的宗教假設?正確的答案是︰以上皆是。如果再加上解說西班牙畫家哥雅的瑪雅童像的神奇軼事,內容就更完整了。
 
  這簡直是個萬花筒啊!我們一起來欣賞賈德魔術般的手法。
 
  太平洋探險隊的最後一站是斐濟群島中的塔弗尼島。造裡是國際換曰線所經之處,新的千禧年將會在此露出第一道曙光。法蘭克是探險隊的一員,專業的生物學者,但是心中常有對永恆的渴望。時間是一九九八年十一月間,西班牙國家電視台派了安娜與荷西,來這裡拍攝有關迎接千禧年的背景報導。這一對戀人之間的對話非常特別,好像是背誦古老的箴言,其中蘊藏了某些洞識,但卻又不是一目了然的。法蘭克的好奇心變得一發不可收拾。
 
  這本書的主要內容,是法蘭克從此時開始的所見所聞與沈思冥想。他將這一切寫成一封長信,寄給因為女兒過世而與自已分居的太太薇拉。在陸續寫下這封信的過程中,他與薇拉相聚又復合,而安娜與荷西的故事也在經過高潮迭起的劇情之後,得到圓滿的結局。
 
  「瑪雅」一詞使人眩惑。我們可以找到一連串與它發音相同的詞。南美洲的「馬雅」古文化已經是歷史陳述︰而印度教的「瑪雅」觀念依然通行,它是幻象或面紗,遮蔽了真實界,使人們的覺悟顯得格外困難。接著,安娜的家族名字正是「瑪雅」,源自一個吉普賽祖先;而這一系列祖先之中,也許有一位叫「瑪雅」的女子,曾經提供了姣好的面貌,讓畫家哥雅畫成了名作。安娜長得酷似畫中的瑪雅,以致常有人覺得她面善。這是遺傳基因的巧合?還是輪迴轉世的例證?
 
  法蘭克是生物學者,在研究生命演化的現象時,偶爾會覺得自已像是「當今的達爾文」。既然如此,本書中有關生物演化的觀點難免層出不窮。譬如,宇宙的存在是由一百五十億年前的大爆炸所造成的,但是一直要到四十億年前才有生命出現,接是六億五千萬年前像地鼠的生物,演變到三億六千五百萬年前的兩棲類,最後,人類成功地出現,不過是最近幾百年萬年的事。想到人生不過數十寒暑,而整個醞釀與準備的過程竟然如此漫長及繁複,我們不禁要問︰這一切是為了什麼?
 
  忽略這個問題,就會面臨旅店中的壁虎對法蘭克的質疑︰人的大腦多了一些東西,具有理解能力,但是卻因此遍尋不著生命意義,以致要靠酒精來麻醉自已嗎?人這個物種只會製造藉口、尋找掩飾,凡事都要經過偽裝嗎?當然,壁虎在演化路徑上是人類的前輩,在法蘭克筆下,則代表生物對人類提出不解之處。牠對法蘭克說︰「我是你的雙胞胎兄弟,代表你的規矩。」意思是︰人與其他物種是同源的,但是人的某些行為顯然有違一般生物所遵循的規矩。這其中當然包括科技發展與生態披壞。本書結語有一段是︰「因此,保留此一星球的生存環境,不僅是全球的責任,並且也是全宇宙的責任。有朝一曰,黑暗可能再度降臨。而這一回,上帝的神靈將不再浮現於水面。」
 
  這段話提及了「全宇宙」與「上帝的神靈」,正好是我們轉向哲學省思的坦途。在此,書中角色暫時退居幕後,因為他們以各種方式表現的,其實是作者賈德的觀點。以下稍加引伸說明。
 
  首先,關於宇宙的起源,要問它是上帝所造,還是自已恆存?西方近代以來的哲學家,比較偏好「自然神論」,亦即︰上帝創造宇宙之後,放手不管,讓它自已去發展。這種看法與當代科學界所宣稱的大爆炸理論是可以相容的。它一方面不必否定上帝存在,同時又維護了宇宙的自主性。於是,人類可以認為自已是上帝造的,只是方法變成長期的演化。
 
  演化的目的是一般人的意識。人有意識,就好像宇宙終於張開了眼。人觀看萬物的眼,正是宇宙觀看自已的眼。這裡賈德借用的是黑格爾哲學︰上帝走無限精神,人走有限精神,由於精神的本質必須活動(因為完全死寂的是物質),所以無限精神是創造了有限精神,好讓後者可以回歸自已。回歸的方法是充分發揮意識的作用,使精神可以經由藝術、宗教與哲學,走向絕對精神的領域。賈德沒有詳細介紹上述內容,但是在字裡行間提醒大家︰新的千禧年到了,人類尚在成蛹階段,加何才能蛻變為美麗的蝴蝶呢?除了展現心靈的潛能,提升精神的境界,此外別無出路。
 
  另一位哲學家的身影也依稀可見,那就是法國的德日進(Pierre Teihard de Chardin, 1881~1955)。德日進把達爾文的演化論、柏格森的創化論,以及他的天主教信仰結合起來,說明了生物進化的軌跡與人類未來的正途。關鍵在於人類跨越過了「反省的門檻」,展現了可貴的自我意識,可以思考、判斷、設計與抉擇,然後有能力帶領宇宙的演化走上正確的方向。這方向就是︰由自我意識推擴為「我們」意識,轉化為「愛」的行動。他說︰「在我看來,地球的整個前途,正如宗墩,繫於喚醒我們對未來的信念。」
 
  賈德提醒我們︰科學的年代已經接近「開幕」階段。人類透過科學研究所能知道的,大概都已經知道了,所能做到的,也做得差不多了。難道下一步真的是要強力介入宇宙的演化行程,弄得天翻地覆,以致「黑暗之日」再度降臨嗎?我們面臨了生命轉彎的地方,那麼何不放鬆心情,減緩腳步,對古老的宗教啟迪與哲學智慧,重新燃起請益的熱忱。說不定這才是解開人類生命存在之謎的契機!
 
  相較於賈德的成名作《蘇菲的世界》來說,這本《瑪雅》適合所有具備成熟思考能力的人閱讀。其中的哲學分量固然不輕,但是做為主導線索的卻是今曰流行的生物學知識。哲學與生物學的聚焦之處,正是「人生有何意義?」這樣的大問題。《瑪雅》中有一句箴言迥盪在字裡行間︰「創造一個人得花上幾十億年。而魂飛魄散卻只在轉瞬之間。」因此,人應該珍惜此生。珍惜的極致,就會像本文的開場白所說的了。
 
  談到箴言,就是安娜與荷西口誦的那些語句。箴言共五十二則,原本寫在五十二張撲克牌上,在瑪雅家族中流傳。相關的這一段故事是全書最懸疑的部分,而這些箴言究竟說了些什麼?說出作者對宇宙起源、生物演化、人類意識浮現等重大問題的看法。每一則箴言都值得省思再三,合而觀之,則是浩瀚澎湃的史詩。讀來使人心胸開闊,覺得人類全部生物、整個宇宙都極為親密,接近莊子所謂「天地與我並生,萬物與我為一」的意境了。
 
  《瑪雅》若是一本單純的小說,也許會引起一陣閱讀風潮,若是一本哲學著作,也許會受到學者的討論。現在它兼具兩種特質,相信將會帶動整個社會的求知慾,促使大家關心一些屈於根源的問題。這些問題往往沒有明確的、單一的或標準的答案,但是只要想到它們,就會幫助自已的心靈變得比較沈澱、比較穩重、比較內斂,因而也可能以更清醒的意識品味自已的生命。
 
台大哲學系教授 傅佩榮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