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政治夢工場:看電影學國際關係vol.II

國際政治夢工場:看電影學國際關係vol.II
定價:380
NT $ 300
  • 作者:沈旭暉
  • 出版社:GLOs
  • 出版日期:2021-02-01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860603715
  • ISBN13:9789860603712
  • 裝訂:平裝 / 246頁 / 17 x 23 x 1.27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MOVIE &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香港的國際關係學者沈旭暉將「電影」視為具備娛樂性又可啟發思考、引人認識國際政治的優良中介。在《國際政治夢工場》系列,他選取了劇情時間跨度兩千年、以電影為主的影劇作品,從國際關係的角度來為讀者分析劇情、補充歷史脈絡,希望建立一個有系統的方式,以流行文化為主軸來講解及討論。本冊電影多探討殖民與解殖、東方主義、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及獨裁者們的傳說與身後事,而這些議題累積下來的歷史背景,正是理解世界不可或缺的洞見。

  目前五冊基本上在2014年左右完成,折射出一個尚未遭逢巨變的「香江國際視野」,是經歷了傘運和反修例抗爭的我們,回顧世界局勢與時空脈絡的重要參考。

  本冊探討的作品為:博物館驚魂夜│封神榜之鳳鳴岐山│鍾無艷│貝武夫:北海的詛咒│成吉思汗:征服到地與海的盡頭│戰國自衛隊1549│神鬼奇航3:世界的盡頭│奇異恩典│投名狀│安娜與國王│國家寶藏2:古籍秘辛│關鍵時刻│薩巴達傳│墨索里尼:鮮為人知的故事│印度之旅│尼羅河謀殺案│魔宮傳奇│長征組曲│色,戒│澳大利亞│何處是我家│光榮歲月│黑色名冊│我的元首:關於阿道夫希特勒的真相│甘地│阿根廷,別為我哭泣

本書特色

  知名國際關係學者、香港中文大學亞太研究所客席副教授沈旭暉,從近200部電影探討古今中外國際關係的重磅力作──

  ★電影不只是娛樂!拓展視野的世界局勢全解讀!
  ★電影不只是聲光!故事背景的歷史脈絡全掌握!
  ★電影不只是流行!歷久彌新的國際視野全收藏!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沈旭暉Simon Shen


  國際關係學者,香港教育學院社會科學系副教授,香港中文大學亞太研究所客席副教授。
  香港智庫組織Roundtable、GLOs基金創辦人。

  FB粉專:
  堅離地城:沈旭暉國際生活台Simon's Glos World
 
 

目錄

自序

博物館驚魂夜──學習美國國情教育的美利堅擴張觀
封神榜之鳳鳴岐山[電視劇]──通天教主的「唯物仙人論」大翻案
鍾無艷──歷史文法ABC的反面教材
貝武夫:北海的詛咒──反英雄、愛妖怪的政治正確翻案風
成吉思汗:征服到地與海的盡頭──日蒙合體成吉思汗
戰國自衛隊1549──歷史自我修復的神來之筆
神鬼奇航3:世界的盡頭──誰是嘯天船長:「和平崛起太監」鄭和才是魔盜王?
奇異恩典──從海地、非洲到英國的廢奴:道德以外的利益計算
投名狀──誰來重構真正的太平天國?
安娜與國王──周潤發的偽安娜,承托今日的泰王與他
國家寶藏2:古籍秘辛──南北戰爭:美國今日陰謀論的總泉源
關鍵時刻──「第一代伊斯蘭恐怖份子」:蘇丹馬赫迪國的啟示
薩巴達傳──由反美化裝成親美的墨西哥革命
墨索里尼:鮮為人知的故事──他不是希特勒,更曾是世界英雄
印度之旅──尋找「他者」的故事
尼羅河謀殺案──尼羅河偵探經典之三峽社會資本變奏曲
魔宮傳奇──印度土邦與邪教:想像,影射與真實
長征組曲[交響合唱]──曾蔭權×劉詩昆vs.尼克森×魯賓斯坦:特區迎送長征記
色,戒──以「張愛玲──李安」方法演繹民國四組「色,戒姊妹案」
澳大利亞──史詩的候選材料,不等於史詩式電影
何處是我家──當優生學變成相對論
光榮歲月──從法屬第三世界軍下場前瞻「席丹主義」
黑色名冊──大時代的荷蘭《色,戒》、《無間道》
我的元首:關於阿道夫希特勒的真相──黑色歷史幽默還是惡搞?
甘地──印巴衝突溯源:巴基斯坦人如何看《甘地》?
阿根廷,別為我哭泣──裴隆夫人的盜版與翻版:封建偶像還是人民英雄?
 

自序

  在知識細碎化的全球化時代,象牙塔的遊戲愈見小圈子,非學術文章一天比一天即食,文字的價值,彷彿越來越低。講求獨立思考的科制整合,成了活化硬知識、深化軟知識的僅有出路。國際關係和電影的互動,源自這樣的背景。

  分析兩者的互動方法眾多,簡化而言,可包括六類,它們又可歸納為三種視角。第一種是以電影為第一人稱,包括解構電影作者(包括導演、編劇或老闆)的政治意識,或分析電影時代背景和真實歷史的差異,這多少屬於八十年代興起的「影像史學」(historiophoty)的文本演繹方法論。例如研究美國娛樂大亨霍華‧休斯(Howard Hughes)在五十年代開拍爛片《成吉思汗》(The Conqueror)是否為了製造本土危機感、從而突出蘇聯威脅論,又或分析內地愛國電影如何在歷史原型上加工、自我陶醉,都屬於這流派。

  第二種是以電影為第二人稱、作為社會現象的次要角色,即研究電影的上映和流行變成獨立的社會現象後,如何直接影響各國政治和國際關係,與及追蹤政治角力的各方如何反過來利用電影傳訊。在這範疇,電影的導演、編劇和演員,就退居到不由自主的角色,主角變成了那些影評人、推銷員和政客。伊朗政府和美國右翼份子如何分別回應被指為醜化波斯祖先的《300壯士:斯巴達的逆襲》(300),人權份子如何主動通過《殺戮戰場》(The Killing Field)向國際社會控訴赤柬的大屠殺,都在此列。

  第三種是以電影為第三人稱,即讓作為觀眾的我們反客為主,通過電影旁徵博引其相關時代背景,或借電影激發個人相干或不相干的思考。近年好萊塢電影興起非洲熱,讓美國人大大加強了對非洲局勢的興趣,屬於前者;《達賴的一生》(Kundun)一類電影,讓不少西方人被東方宗教吸引,從而改變了他們的生活和世界觀,屬於後者。

  本系列提及的電影按劇情時序排列,前後跨越二千年,當然近代的要集中些;收錄的電影相關文章則分別採用了上述三種視角,作為筆者的個人筆記,它們自然並非上述範疇的學術文章。畢竟,再艱深的文章也有人認為是顯淺,反之亦然,這裡只希望拋磚引玉而已。原本希望將文章按上述類型學作出細分,但為免出版社承受經濟壓力,也為免友好誤會筆者誤闖其他學術領域,相信維持目前的形式,還是較適合。結集的意念有了很久,主要源自多年前看過美國史家學會策劃的《幻影與真實》,以及Marc Ferro的《電影與歷史》。部份原文曾刊登於《茶杯雜誌》、《號外雜誌》、《明報》、《信報》、《AM730》、《藝訊》、《瞭望東方雜誌》等;由於媒體篇幅有限,刊登的多是字數濃縮了一半的精讀。現在重寫的版本補充了基本框架,也理順了相關資料。編輯過程中,刻意加強文章之間的援引,集中論證國際體系的整體性和跨學科意象。

  香港人和臺灣人,我相信都需要五點對國際視野的認識:
  一、國際視野是一門進階的、複合的知識,涉及基礎政治及經濟等知識;
  二、國際視野是可將國際知識與自身環境融會貫通的能力;
  三、國際視野是具備不同地方的在地工作和適應能力;
  四、國際視野應衍生一定的人本關懷;
  五、國際視野不會與其他民族及社會身分有所牴觸,涉及一般人的生活。

  而電影研究,明顯不是我的本科。只是電影作為折射國際政治的中介,同時也是直接參與國際政治的配角,讓大家通過它們釋放個人思想、乃至借題發揮,是值得的,也是一種廣義的學習交流,而且不用承受通識教育的形式主義。

  笑笑說說想想,獨立思考,是毋須什麼光環的。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79
    $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