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總統選舉

臺灣總統選舉
定價:600
NT $ 474
  • 作者:小笠原欣幸
  • 譯者:李彥樺
  • 出版社:大家出版
  • 出版日期:2021-07-14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865562103
  • ISBN13:9789865562106
  • 裝訂:平裝 / 488頁 / 17 x 22 x 3.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神人級學者小笠原欣幸25年研究成果
目前唯一以歷年臺灣總統選舉為主題的專書!
中譯本新增2020總統大選篇章!

  【大家都懂又都不太懂的總統選舉】

  民主化以來,總統選舉已經成為臺灣人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一句「你要投誰?」就可以引發熱烈的討論。關於選舉,我們雖然可以從媒體接受即時的訊息,卻時常顯得紛雜;我們也從政治人物和意見領袖口中聽到各種說法,卻不免半信半疑。對於各次大選,我們心中都有一套他為何輸、他為何贏的理論,但是這樣的想法是否禁得起檢驗?如果對於過去的勝敗理解不確,下一次選舉時又該如何抉擇?

  總統選舉是臺灣認同意識發揚的結果,也是臺灣認同意識爭奪的戰場。想要了解此意識的源流,就必須回顧1996年以來總統選舉的歷程。

  【從造勢場到標準差,全面解析七次總統選舉】

  本書作者小笠原欣幸教授在2016和2020選前精準預測選舉結果,引起臺灣媒體注意,封為「神人級學者」。預測看似神奇,其實乃是多年紮實研究累積的成果。小笠原欣幸投身台灣選舉研究以來,不只堅持實地踏查選情,並且嚴密的分析民調數字以及開票結果,精細的程度直達各投開票「所」層級,務求所提出的解釋不只能夠在數字上驗證,也符合第一線的民情。

  在本書中小笠原欣幸即以此宏觀又透徹的視角,帶領讀者走過1996以來的七次總統選舉,在每一屆選舉的章節中檢視各陣營的攻防、分析成敗之因,以及每次選舉結果對臺灣民主發展的意義,並且也對許多選舉中的迷團提供解答:

  ●  棄保效應於選前哪一天開始發酵?
  ●  中南部的票沒投出來,民進黨才會輸?
  ●  候選人採取「陸戰」或是「空戰」,如何用統計學偵測?
  ●  大家都想搶中間選民,為何有人成功,有人失敗?

  對於親身經歷選舉的臺灣人而言,本書提供了一種冷靜而學術的觀點,重新檢視我們熟悉的總統大選。

  【臺灣民主之路的完整回顧】

  本書原文2019年於日本出版,旋即獲得 2020年每日新聞第32回「亞細亞太平洋賞」特別賞以及第15回「樫山純三賞」學術書賞的肯定。此次中譯本作者新增2020選舉的章節,是當前唯一完整討論臺灣歷屆總統選舉的專書,為關心臺灣民主之人所必讀。

得獎與推薦記錄

  ● 2020日本每日新聞第32回「亞細亞太平洋賞」特別賞
  ● 2020第15回「樫山純三賞」學術書賞

  第15回樫山純三獎審查意見——
    作者以第一線的近距離觀察,調查每一次的總統選舉……梳理選民的屬性(台灣人、外省人)和投票的地區,詳細分析投票行為,不僅只於縣市,也關注鄉鎮層級。除了使用統計方法進行選舉分析外,還充分利用現場採訪的結果,描繪了臺灣民眾對政治複雜的意識和行為,研究得到了高度評價。作者多年來在臺北以及各地定點觀察總統以及地方選舉。他以獨特的「政治觀察方法」分析亞洲政治,也是獲獎的原因。

名人推薦

  王業立/國立臺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
  汪  浩/牛津大學國際關係學博士
  吳介民/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
  吳叡人/芝加哥大學政治學博士‧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
  許菁芳/多倫多大學政治學博士
  陳信聰/公視有話好說製作人兼主持人
  ——專業推薦(按姓氏筆畫排序)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小笠原欣幸


  東京外國語大學綜合國際學研究院教授

  1958年出生。1981年畢業於一橋大學社會學系。86年取得同大學社會學研究所博士學位。1991年起於東京外國語大學外國語學部擔任專任講師。94年升任副教授。2013年同大學綜合國際學研究院副教授。2020年升任教授。曾任英國雪菲爾大學(The University of Sheffield)及臺灣國立政治大學客座研究員。經常造訪臺灣,多次與總統蔡英文、前總統馬英九及臺灣執政、在野各黨政治家及地方政治家、學者、智囊見面。

  2020年獲得「亞細亞太平洋賞」的特別賞以及「樫山純三賞」的學術書賞。

  主要論文有〈2016年臺灣大選分析〉《臺灣研究》(中國社會科學院臺灣研究所,2016年),著作有《哈羅德‧拉斯基─挑戰政治的政治學者》(勁草書房,1987年),共同著作有《馬英九連任─2012年臺灣總統選舉的結果及其影響》(IDE-JETRO亞洲經濟研究所,2012年)、《解讀現代臺灣政治》(研文出版,2014年)、《現代臺灣的政治經濟與兩岸關係》(晃洋書店,2018年),《蔡英文連任─2020年臺灣總統選舉以及蔡政府第二任期的課題》(IDE-JETRO亞洲經濟研究所,2020年)等。

  於〔小笠原網站〕(www.tufs.ac.jp/ts/personal/ogasawara/)上發表許多關於臺灣政治的解說及分析。

譯者簡介

李彥樺


  1978年出生。日本關西大學文學博士。曾任台灣東吳大學日文系兼任助理教授。

  從事翻譯工作多年,譯作涵蓋文學、財經、實用叢書、旅遊手冊、輕小說、漫畫等各領域。
 
 

目錄

【前言】
【序章】臺灣政治概論─民主化與臺灣化的政治變動─
【第一章】總統選舉的交鋒議題
【第二章】一九九六年選舉─民主化後的起點─
【第三章】二○○○年選舉─政權更迭與改革的摸索─
【第四章】二○○四年選舉─藍綠兩大陣營的對決─
【第五章】二○○八年選舉─馬英九的臺灣化路線─
【第六章】二○一二年選舉─九二共識─
【第七章】二○一六年選舉—民進黨完全執政—
【第八章】二○二○年選舉—拒絕一國兩制—
【終章】總統選舉的四分之一個世紀
【後記】

 
 

【前言】(節選)

  臺灣每隔四年就會舉行一次每人一票的全民普選,選出總統。臺灣的總統不僅是中華民國元首,更是三軍統帥。總統大選除了選出臺灣接下來四年的政治領袖之外,更直接決定了臺灣的未來走向。總統大選可說是象徵及實踐臺灣民主的最大政治活動,向來在臺灣社會上受到高度關注。

  總統大選反映了臺灣的特殊社會結構及外在環境因素,牽連相當複雜,過程往往是一波三折。作為臺灣政治體制下的制度之一,總統大選的力量一直以來都足以改變臺灣的政治結構,重塑民眾的意識及認同。而且總統大選的強大力量不僅發揮在臺灣的內部,還會對兩岸關係及美日中關係造成深遠影響,牽動整個東亞的國際政治局勢。

  自一九八○年代後期至九○年代前期,臺灣歷經了從權威主義體制到民主的轉換過程。如今雖然已過了四分之一個世紀,臺灣的民主政治卻還處於發展中的階段。就跟其他的民主國家一樣,執政黨與在野黨不斷持續著毫無建設性的鬥爭對立。難以形成共識,一直是臺灣政治的一大問題。臺灣的選民都有一種力不從心的感覺,一方面堅持自由與民主,另一方面卻又無法妥善運作民主政治。

  臺灣的政治瞬息萬變,躍進與困頓輪番上演,不斷重蹈著過與不及的覆轍。期待與失望的落差,醞釀出了民眾對政黨政治的不信任感,再加上網路的發達,形成了各種不理性的情緒化政治現象。中國憑藉著一黨專制,創造出了驚人的經濟成長,其施加於臺灣的統一壓力,對臺灣的民主政治無疑是雪上加霜。

  即便如此,臺灣的民眾長年以來依然成功維持著整體社會的平衡與安定。位在東亞地區的臺灣,成功從權威主義體制轉型之後,雖然一路走來跌跌撞撞,但依然能夠持續發展民主政治、積極保障人權、不斷嘗試自由化政策,展現了對多元文化的包容。雖然大規模的政治集會及抗爭活動在臺灣是家常便飯,但是對於敵對勢力的大規模政治集會及抗爭活動抱持尊重態度,在臺灣也被視為理所當然的事情。這些民主化之後的歷程,都在在證明了臺灣價值。

  總統直選在一九九六年第一次實施,到如今已舉行了七屆。本書聚焦在歷次總統大選上,分析七屆總統大選的過程及結果,彙整總統大選所反映出的臺灣政局變動,深入探討臺灣民主政治一路走來的過程。

  在這七屆的總統大選中,臺灣的選民所展現出的民意趨勢,是持續發展對臺灣的認同,以及追求臺灣的和平存續。其中總統大選可說是促成「臺灣認同意識抬頭的最大主因」,而一九九六年正是這股潮流的「起點」。然而中間的過程只能不斷在嘗試中摸索前進,令臺灣的民意失去方向,變得搖擺不定。在終章的最後,則概觀近年的情勢,說明臺灣的民主政治如何遭受來自內側(選民的過度期待)及外側(中國)的強大壓力,而陷入極為嚴峻的窘境之中。

  提到選舉研究,學界大多盛行的是自美國發展起來的多元勝算對數模型(multinomial logit model),但是本書沒有採用這套理論。關於總統大選,臺灣已有許多學者發表了多篇論文。這些論文大部分採用美式的選舉分析方法,配合大規模調查所得到的龐大資料及縝密的統計學分析,研究的成果可說是極為豐碩。尤其是擁有大量研究人力的政治大學選舉研究中心,經年累積下來的選舉相關研究論文,重要性都不容小覷。

  但筆者身為一介外國人,就算使用了臺灣學者最精擅的研究方法,也難以在研究成果上做出自己的特色。因此本書採用的方法,是精讀中央選舉委員會所公布的選舉數據,利用標準差(standard deviation)、直方圖(histogram)、相關係數(correlation coefficient)等分析方式,從獨到的觀點對臺灣選民的投票行為進行解讀。

  選舉是臺灣政治活動的焦點。筆者先從比較政治學的角度,掌握臺灣政治的梗概,再加入選舉的觀點,為臺灣政治做出進一步的解讀。這樣的研究方法,逐漸發展為站在外國研究者的立場,深入瞭解當地狀況的一種區域研究。筆者致力於觀察選舉的基層現場,追蹤每一場選戰的攻防過程,直接聆聽選民對於選舉的心聲,試圖透過選舉掌握臺灣政治的特徵。因此本書可視為從選舉觀點出發的臺灣區域研究。

  對臺灣的選民及候選人進行採訪,是筆者經常使用的研究方法。中央層級者包含總統、總統身邊親信、閣員、立法委員、政黨幹部等;地方層級者有縣市長、縣市議員、鄉鎮市長、鄉鎮市民代表等;基層層級則有村長、里長等等。除此之外,筆者還對許多一般民眾也進行了訪問調查。

  筆者身為外國人,雖然在理解臺灣的選舉上常感到力有未逮,但另一方面身為外國人卻也不無好處。那就是可以站在什麼也不懂的立場,問出一些最基本的問題,或是針對一些臺灣學者不會著墨的根本性議題提問。有時對方會漠視筆者的問題,有時則會熱心地詳加解釋。

  在臺灣政治的對立關係上,本地媒體記者及學者也往往不能置身事外。因此他們進行採訪的時候,選舉相關人士不見得會老實說出其想法或實際的狀況。相較之下,筆者身為外國學者,對於臺灣政治的利害衝突並沒有直接的關聯,再加上絕不將採訪內容洩漏出去的承諾,因此比較能夠從相關人士的口中問出較真實的心聲。雖然這一類的採訪內容只能作為紀錄彙整之用,但透過長期的累積,筆者逐漸掌握了臺灣選舉之中外國人較難深入理解的基層現場運作。以此做法,筆者已經對臺灣的選舉及政治進行了長達二十五年的觀察。

  本書是以臺灣的選舉及政治作為政治學上的研究主題。政治學的分析研究對象,必定是實際存在之物。臺灣在實質上是一個國家,本書將臺灣視為研究的對象,與日本、美國、韓國等國家並無不同。在臺灣,有一個名為中華民國的國家,分析研究此現實是本書在政治學上的主題,這與外交關係上是否承認中華民國為國家無關。因此在本書中,中華民國、國家、總統、政府(行政院)、國會(立法院)等用語皆直接沿用而不作調整。

  本書是針對臺灣的總統選舉進行綜合性探討的研究書籍。過去日本從未有一本出版物,主題網羅了過去歷屆的臺灣總統選舉。在臺灣,雖然有概觀過去二十年總統選舉過程的研討會報告論文集,但還沒有任何一本研究書籍針對七屆的總統選舉進行通盤的論述。當然關於每一次的總統選舉,都可找到相當優秀的研究文獻。在中國,也同樣找不到網羅了七屆臺灣總統選舉的書籍。甚至是在英文的文獻上,也有著相同的狀況,因此本書作為臺灣總統選舉的研究著作,筆者深信具有一定程度的意義。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79
    $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