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損益表上明明有獲利,會計卻透露:銀行戶頭裡沒錢了。
      
      
          ◎只要營業額增加,獲利一定會增加。所以再逼業務部把營業目標提高吧?
      
      
          ◎銀行貸款最好趁早還清?錯,你要先檢視每月的現金流量。
      
      
          ◎與其租辦公室,不如自己買不動產?會計師的建議其實是……
      
      
          一家公司有沒有前景、你這份工作是否穩定,經營階層的「財務行為」可以看出來。
      
      
          中小企業的老闆,半數以上不懂財務和經營方法!
      
      
          於是我們永遠會看到:
      
      
          儘管年年賺錢、公司規模卻做不大;
      
      
          因為賺錢而擴大規模,公司變大之後卻倒了;
      
      
          營業額顯著成長,公司卻沒什麼錢,導致有能力的員工抱怨連連、失望離職;
      
      
          經營者經常忙著調頭寸……
      
      
          作者古田圡滿是執業近四十的會計師,也是會計事務所的老闆。
      
      
          他的會計事務所創業以來從來不曾虧損,甚至連續37年營業收入成長、零借款,
      
      
          稅前淨利率達20%!
      
      
          因為他善用經營的三大神器 : 損益表、資產負債表和現金流量表,
      
      
          找出獲利的關鍵。
      
      
          他發現,在看過的3,000家以上中小企業客戶中,遭遇破產或倒閉的公司,
      
      
          經營階層如果能夠事前正確解讀財報,就能避免虧損或是倒閉的命運。
      
      
          書中他特別精選經營者或管理者最常犯的錯誤思考,
      
      
          圖解犯錯的原因,以及該採取什麼具體對策。
      
      
          抓對財務三表的重點,不只是老闆必備的基本功,
      
      
          更是晉升重要管理職與尋找穩健投資標的的最佳利器。
      
      
          ◎行銷和業務不只是搞活動,懂財務計算,才會真正替公司賺錢!
      
      
          .獲利想要變兩倍,營業收入也得增加兩倍才行?錯!
      
      
          利潤想翻倍,不用拚營收翻倍,重點是營收只要增加16.7%。
      
      
          與其要求業績目標「比去年成長百分之幾」,不如掌握營業目標,大家都省力。  
      
      
          .產品降價還能增加毛利,怎麼可能?重點在營業收入和變動費用!
      
      
          書中用例子算給你看,毛利率增加1%,獲利甚至可以增加10%到50%。
      
      
          毛利高的業種應提高銷售數量,低毛利的批發業則是先拉高客單價。
      
      
          ◎讀資產負債表(而非損益表)來經營的老闆,公司體質更強健!
      
      
          .企業利益有五種,哪一個最重要?
      
      
          營業毛利、營業利益、稅前淨利與稅後淨利……,
      
      
          經營者最重視哪一個?跟你往來的銀行最在乎哪一個?
      
      
          .財會部門要注意:差一點就差很多!付款、還款、繳稅的眉角
      
      
          跟銀行貸款是好還是壞?其實銀行不只可以借你錢,還可以借你時間。
      
      
          拿到支票後該背書轉讓,還是拿去貼現?差別在哪裡?
      
      
          .完美的資產負債比應為3 : 3 : 3,金融負債、信用負債與股東權益要各占30%。
      
      
          ◎員工獎金怎麼發?精簡人事費用才能救公司?薪資制度眉角看這裡
      
      
          .人事費用當成本,當心員工留不住,得提高勞動生產力,書裡告訴你怎麼算。
      
      
          .中小企業與大企業的月薪資差距只6~12%,靠獎金就能提高員工滿意度。
      
      
          .業績好也不發獎金,以備不時之需?老闆自己可以拿獎金嗎?該怎麼認列?
      
      
          財會人員能做的,不是替老闆「調整」出好看的損益表,而是提供聰明建言。
      
      
          行銷業務單位的貢獻,未必是爭取預算搞大活動,而是懂得計算成本與效益。
         
        
           
        
        
           
        
        
    
          本書特色
        
        
            37年不敗會計師幫你破解,讓現金流極大化、實質獲利現形,晉升重要職位者必讀。
        
 
        
          名人推薦
        
        
            信達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所長、臺灣創速董事合夥人、《節稅的布局》作者/胡碩勻
        
        
            臺灣財經暢銷作家/王志鈞
        
        
            連續創業家暨兩岸三地上市公司指名度最高的頂尖財報職業講師/林明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