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受歡迎的旅遊科普作家,
        為天地萬物寫下最動人的傳記
      
        《萬物簡史(上):天地奇航》
        人類認識自然的過程,歷經了各種曲折,
        即便經過極大的努力,至今仍有許多未解之謎。
        布萊森以幽默、驚奇的方式,將整部跌宕起伏的科學史
        壓縮到《萬物簡史》之中,
        帶領讀者從一無所知,到近乎無所不知。
      
      
  ● 上天下地大哉問
        只要3分鐘,就能給你全宇宙
        電視的雜訊,是大霹靂的遺跡
        你那小小的身體,竟然蘊藏30顆氫彈的能量
      
      
  ● 紀錄科學發現的奇妙時刻
        地質年代、分子式,竟然是經過各種角力,才「喬」出來的
        誰第一個發現恐龍化石,卻有眼不識泰山?
        哈雷彗星的「哈雷」,其實沒有發現「哈雷彗星」……
       
      
  ● 重現科學界的人性故事
        科學界充滿了「把競爭者往死裡打」的宮鬥劇
        一窺「紳士喜歡自然史,而商人熱愛化學」的時代
        12歲就擔任學校校長的科學家是誰?
      
      
  《萬物簡史(下):生命擂台》
        我們從哪來?我們是誰?我們往哪去?
        這是千古以來科學與哲學的難題。
        布萊森在生動闡述科學成就與奇蹟的同時,
        也引領讀者用關懷、通透的視野來理解萬事萬物的存在。
      
      
  ● 天地萬物大哉問
        是巧合?還是努力?讓我們能存活在地球上
        如果當年滅絕恐龍的流星,沒有撞上地球……
        是誰硬是把生物分成「動物」、「植物」?
      
      
  ● 紀錄科學發現的奇妙時刻
        達爾文-華萊士的理論宣讀時,只有區區三十個沒反應的聽眾
        愛把自己搞中毒的父子檔,對潛水有什麼貢獻?
        顯微鏡觀察的熱潮下,有科學家看見精子裡有小矮人?
      
      
  ● 重現科學界的人性故事
        性學大師金賽,竟是收集30萬隻蜜蜂的昆蟲學家
        自稱「植物學王子」的自戀植物學家是誰?
        解開DNA雙螺旋之謎,背後的黑幕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