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頭創意:民主台灣的歷史現場

街頭創意:民主台灣的歷史現場
定價:450
NT $ 405
  • 編者: 翁金珠
  • 出版社:拓展文教基金會
  • 出版日期:2021-11-01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869917518
  • ISBN13:9789869917513
  • 裝訂:平裝 / 215頁 / 17 x 23 x 1.3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本書內容分為三部分:(一)召集令(二)爭艷(三)吸睛。

  戒嚴時期黨外領導者,常以文宣海報宣傳、號召人民參與運動,就好像「街頭運動召集令」般的,致跟隨者越來越多,如1986年黨外人士以「紀念這個戒嚴日」為名義,請大家告訴大家,519在自家附近樹上、路燈、汽車天線等綁上綠絲帶,並於當天下午5時30分按汽機車喇叭15秒的「519綠色行動」,號召了全國眾多民眾參與;雖然文宣沒有具名,但連續二年運動的無形力量,終於於1987年7月15日宣佈解除長達38年的戒嚴。

  解嚴後,街頭運動出現了各式各樣的頭巾、絲帶、看板、海報、大布條和諷刺且有趣的文案;如:台灣第一次出現幾公里長的大布條,就是在「以台灣名義加入聯合國」的遊行上亮相。政黨輪替後,人民上街頭爭取權益不再只喊喊口號而已,年輕人搞創意、加入藝術元素,設計創作吸睛人偶道具,使得街頭抗爭運動好似嘉年華,充滿了熱鬧氛圍和趣味性。
 

作者介紹

編者簡介

翁金珠


  學歷:國立台北大學企管研究所EMBA碩士、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音樂系。

  經歷:總統府國策顧問、中華文化總會第七屆諮議委員、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第九任主任委員、第十四屆彰化縣縣長、第二、三、四、七屆立法委員、第一屆增額國民大會代表、國中小音樂教師/台灣電子商務協會第四屆理事長、彰化女中第四、五屆全國校友會理事長、財團法人拓展文教基金會董事長。

  出版:《彰化人雜誌》、《文化的流動-記翁金珠行過文建會》、《咱的故鄉咱的夢》、《彩虹印記》、《翁金珠國會問政錄》、《浪漫隨筆畫冊》。
 

推薦序

向街頭運動的文宣創作者致意
立法院長 游錫堃


  翻閱拓展文教基金會今(2021)年出版的《街頭創意—民主台灣的歷史現場》專輯,重新回顧34 年前戒嚴時期至今,台灣各地人民走上街頭的各種抗爭運動文宣及圖像,心中感觸特別深刻。

  猶記戒嚴時期,1985年、1986年年底都有民意代表選舉,台灣各地大大小小、無數的組黨倡議活動,包括公開演講、街頭遊行,每一場活動都是萬頭鑽動,民氣沸騰。目睹成千上萬人民一次次自發性地走上街頭,拉著白布條、穿著道具服上演行動劇、戴著各式面具高喊抗議訴求。就是那一張張渴望自由、民主的臉孔,人民手握拳頭高喊組黨,要求打破國民黨威權統治的呼聲,加強了黨外人士籌畫組黨的決心。

  終於,1986 年9 月28 日,「一九八六黨外選舉後援會」運用130 多位黨外人士到圓山飯店召開「一九八六黨外選舉後援會第三次會員大會」的契機,變更議程討論組黨,宣布成立華人文化圈第一個現代化民主政黨--「民主進步黨」,其後,國民黨不但不敢再像前兩次民主前輩組黨時那樣抓捕鎮壓,反而不得不被迫宣布開放黨禁、解除戒嚴。

  民進黨成立之後,由於1949 年國府遷台時的資深民意代表尚未退職,國會仍未全面改選,台灣民意仍無法伸張,街頭抗議運動更加頻繁。在宜蘭也是如此。1986 年5 月創立於羅東的《噶瑪蘭週刊》,以新聞報導守望宜蘭,為民眾發聲。旋即在該年11 月15 日,率先報導台塑即將赴宜蘭設立六輕,引起宜蘭民眾關注,之後不斷追蹤報導,將六輕引發的環保生態問題公諸於世,引發宜蘭鄉親討論。

  1987 年,臺灣環境保護聯盟宜蘭分會在游錫省議員服務處成立,《噶瑪蘭週刊》總編輯田秋堇擔任首任會長,其後,宜蘭環保運動以更具組織化的方式運作,例如,發行15 種「向六輕宣戰」文宣,並於各鄉鎮舉辦說明會,以及邀請專家學者針對六輕設廠進行環境評估。我當時身為為民喉舌的省議員,不只在省議會質詢,也帶著關心環境永續的宜蘭鄉親,前往環保署、經濟部工業局以及宜蘭縣政府抗議。

  《噶瑪蘭週刊》不僅率先守望反六輕議題,1986 年底也以「蘇澳全省落塵量冠軍,不歡迎再設火力電廠」為題,首度報導並反對蘇澳火力發電廠設廠。我數度在省議會以此為題質詢,還與300 多位台灣環保聯盟宜蘭分會及宜蘭民眾搭乘8 輛遊覽車前往台北市台電公司,抗議蘇澳火力發電計畫。而來自高雄後勁、桃園觀音鄉與宜蘭等地區五百多名民眾也聚集經濟部,抗議興建五輕、六輕和蘇澳火力電廠。

  在街頭上為了號召更多人民了解訴求、加入運動,我們與同志一起想方設法凸顯主張、繪製海報文宣、綁頭巾、繫絲帶、穿背心,這些視覺象徵也成為一種認同,獲得一次次難以忘懷的迴響,成為我們繼續帶領人民前進的動力。後來,反六輕、反蘇火運動在宜蘭縣也以守護了永續環境的方式收場。

  曾經上過街頭運動,如今捧讀拓展文教基金會這次出版的這本專書,別有一番體會。在翁金珠董事長領銜策畫之下,專書中將街頭集會、遊行的影像與文宣分為三大區塊來呈現:首先是「召集令」—街頭運動文宣;其二是「爭艷」—街頭運動海報;其三是「吸睛」—街頭運動創意造型。多元而豐沛的文宣創意,在在吸引讀者的目光,也更讓人能凝視這數十年來台灣民主運動發展的軌跡。在此要感謝翁金珠董事長的用心與毅力;更要向當年街頭運動中的文宣創作者致敬。

  專書中的街頭運動文宣與影像,皆由邱萬興先生提供。數十年來,邱先生揹著相機在街頭運動中攝下難以計數的影像,執著的精神令人感佩,也為台灣民主留下珍貴的影像文獻。邱萬興先生也同時是重要的街頭文宣創作者,在此也要向他深深致意。

  這本專書,可謂台灣街頭運動的影像展,我推薦大家都能用心展讀,用眼睛來收藏台灣民主發展的歷程!

編者序

向街頭運動藝術家致意
總統府國策顧問/ 拓展文教基金會董事長 翁金珠


  繼出版《民主台灣的彰化推手》口述歷史兩冊,和《民主台灣的彰化推手群像》上下兩集後,拓展文教基金會再於今(2021)年蒐集解嚴前後台灣街頭運動宣傳品,及相關照片和文件等資料,出版《街頭創意—民主台灣的歷史現場》專輯,使台灣從戒嚴到解嚴、從威權時代走上民主化過程,民眾在街頭爭取民主抗爭的故事,和街頭運動藝術家的創意匯集一起,讓台灣民主化轉型的歷史紀錄更為完整。

  二次大戰日軍潰敗、國民政府接收台灣後,於1947 年發生二二八事件,台灣菁英人士冤死無數。1949 年5 月19 日國民黨政府頒佈戒嚴令;1958 年國民政府成立「臺灣警備總司令部」(簡稱「警總」),成為調查、行動、逮捕、拘押、偵訊、審判、執行(包括槍決人犯)一貫作業的太上機構;1979 年12 月10 日國際人權日,爆發了美麗島事件,警備總司令部藉機大舉逮捕黃信介等黨外人士並以軍事審判,震驚了國際社會。為了爭取台灣民主自由,1970 年代起,從黨外到民進黨組黨、到政黨輪替的數十年間,民眾展開各類權益爭取的抗爭運動。在街頭常要面對拒馬阻擋、強力水柱驅逐、盾牌警棍毆打,有些人被打得頭破血流,甚至被移送法辦坐牢,但街頭抗爭運動卻從未中斷,直到2000 年政黨輪替後才稍緩。

  戒嚴時期黨外領導者,常以文宣海報宣傳、號召人民參與運動,就好像「街頭運動召集令」般的,致跟隨者越來越多,如1986 年黨外人士以「紀念這個戒嚴日」為名義,請大家告訴大家,519 在自家附近樹上、路燈、汽車天線等綁上綠絲帶,並於當天下午5 時30 分按汽機車喇叭15 秒的「519 綠色行動」,號召了全國眾多民眾參與;雖然文宣沒有具名,但連續二年運動的無形力量,終於讓蔣經國政府於1987 年7 月15 日宣佈解除長達38 年的戒嚴。1986 年9月28 日民主進步黨成立後,政治性運動有一大部分文宣海報由黨中央設計,並發函各地縣市黨部動員。1987 年解嚴後,街頭運動出現了各式各樣的頭巾、絲帶、看板、布條、大海報及諷刺且有趣的文案;同樣主題的運動竟有不同的表現方式。為了博取注意,街頭創意海報熱鬧出籠,如:台灣第一次出現幾公里長大布條的展現,就是蔡同榮委員發起「以台灣名義加入聯合國」的運動遊行,搏到國內外新聞版面。此後,人民上街頭爭取權益不再只喊喊口號而已,年輕人搞創意加入藝術元素,設計創作三層樓高、很吸睛的道具,使得街頭抗爭運動好似嘉年華,充滿了熱鬧氛圍和趣味性。拓展文教基金會將所蒐集的片整理出版《街頭創意—民主台灣的歷史現場》專書,內容分三大部分:( 一)召集令—街頭運動文宣;( 二) 爭艷—街頭運動海報;( 三) 吸睛—街頭運動創意造型。希望大家回顧台灣爭取民主過程運動時,不要忘了還有一群在背後默默奉獻的「街頭運動藝術家」,他們以諷刺幽默方式,協助民眾爭取權益,用創意設計製作議題文宣、海報和道具,對抗專制獨裁,這些都值得被記錄下來。

  《街頭創意—民主台灣的歷史現場》乙書,能順利完成出版,要感謝全力支持並賜序文推薦的立法院院長游錫堃。本書收錄的圖片,大部分由影像紀錄工作者邱萬興攝影著作,並授權拓展文教基金會使用。邱先生從黨外時期就開始投入街頭抗爭現場拍攝,為台灣留下無數彌足珍貴的歷史鏡頭。他以攝影專業和藝術家的敏銳,總能捕捉到令人感動的畫面。拓展文教基金會謹以本書,向所有協助者,以及邱萬興先生和背後始終支持先生的廖紫妃女士致謝,並向「街頭運動藝術家」們,表達最誠摯的敬意。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9
    $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