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實攝影, 我的2019-2021:張守為作品

紀實攝影, 我的2019-2021:張守為作品
定價:200
NT $ 180
  • 作者:張守為
  • 出版社:麗文文化
  • 出版日期:2022-03-10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86490194X
  • ISBN13:9789864901944
  • 裝訂:精裝 / 96頁 / 15 x 21 x 1.34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作者長期從事藝術創作與教學工作,當2019年末COVID-19出現之後,以自身的生命經驗觀看所處的生活場域與個人生活的所受到的影響。兩年的時間持續記錄生活中所面對的事件、場域與個人情感,並書寫成文字,藉此將紀實攝影的形式與個人創作進行較為深入的探討。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張守為
 
  台灣新北市人, 東海大學美術系畢業後負笈西班牙留學,獲得薩拉曼加大學藝術學碩士學位(Universidad de Salamanca)、賽維亞大學藝術學博士學位(Universidad de Sevilla)。先後任教於東海大學、新竹教育大學、逢甲大學及澳門理工學院等。也曾任時尚趨勢分析機構的企業講師,長期從事多種跨域媒材與形式的藝術創作,目前主要從事教學與學術研究工作。
 

目錄

緣起
個人創作脈絡
黑白攝影
關於〈我的2019-2021〉創作自述
攝影的紀實性格
場域,關於暗房
照片需要跟照片在一起
參考文獻
後記
 

 
緣起
 
  2021 年的農曆春節,因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我無法回台灣過節。當時的澳門已對內地許多城市通關,原尋思著想去外地簡單旅行一下,舒緩一下疲憊的內在靈魂,但時好時壞的疫情消息,讓離境澳門成為一個異常沉重的心理負擔,就怕幾天的休假換來苦悶的醫學隔離。
 
  於是,打算做一點「什麼」,成為那個過年的功課。因為沒有心情面對鉛筆跟畫布,決定鑽進暗房沖洗相片;在低溫的空間中,靠著微弱的紅色燈光,操作著放大機,默數著秒數(計時器壞了),看著相紙產生化學反應,黑暗與音樂包裹著我,內心感到平靜。
 
  那幾天的休假,每天專心的工作超過十個鐘頭,轉換了行政工作的大腦運作模式,短暫又苦澀地切換到創作者的思維,思考著這不尋常的一年時間(書寫時已逾兩年),究竟對我的生活產生了多麼深刻的影響?
 
  持續保持意識地紀錄生活,有時候自己是紀錄者,有時候是被紀錄者,當下其實是分不開的。持續近兩年的拍照,不知不覺已累積了超過一百捲的底片(事實上這個數量並不足以誇耀)、透過不斷地沖洗、晾乾、掃瞄、建檔,在持續重複工作的機械過程中,我的頸椎、視力、背部都承受著極大的壓迫;無數次的翻閱印樣,思慮著究竟該如何呈現出這四千多格的黑白影像。
 
  展覽的形式與呈現方式逐漸地在腦中成型,除了展示、供人觀看,總覺得也許可以再多一點「什麼」。
 
  春風吹不盡,不甘心的種子一但萌發,思緒會順著人的脆弱找到出路。於是開始書寫文字;文字在逐漸累積堆疊過程中,照片與敘述的脈絡開始漸趨明確。
 
  當書寫的雛型逐漸確立起來後,我期待這本書的形式是一個類似於像手冊大小般的尺寸,以我的照片作為討論主體,內容則交替地分為兩個部分,詳細敘述執行計畫期間的心態轉變與心得,其次是我對黑白攝影的一些想法與提問,整體來說應該是有些具有理論論述的創作自述吧!
 
  過完年後的幾個月中,生活恢復到不正常中的正常狀態,同時間台灣疫情大爆發,隔離的政策轉瞬變化,從台灣到澳門,澳門到台灣,各種的7 天倍數組合不斷變化,醫學觀察隔離從14 天變成21 天,再變成21 加7 天,最後計畫崩潰,回不了家成為現實。
 
  心情非常沮喪,面對排山倒海而來的文件工作、會議及各種新的指引,我感到無以復加的疲憊。
 
  後來與內子仔細規劃,由她一人帶兩個稚子返回澳門,過程並不容易。
 
  現在回想,這段團聚的過程,似乎有點太過於戲劇性,引發我完成拍照、沖洗、書寫與出版,在人心浮躁的時代氛圍中,能夠堅持做一點「什麼」,實在太重要了。
 
  哲學家康德(Immanuel Kant, 1724-1804)提出的經驗美學主義,透過經驗法則的累積後,「美」可以是一種人生態度的選擇。
 
  年輕時常裝模作樣的說這句話,其實當時修為淺薄沒點道行的我,哪可能明白哲人智慧。苦難、折磨的發生,若不能成就點什麼,那這個苦難就毫無意義了。
 
  藝術創作有許多面向可以討論,從美學角度來談論,最終似乎都將被引導至圍繞著創作者內在靈魂的神祕世界,要如何精準地以文字來描述那個未知境界的奇妙聯結呢?
 
  不論如何,飄散出來的期待、誠懇、溫度,永遠都會成為下一個世代所敬重的精神價值。
 
  希望那時,我們已能戰勝這個沒有硝煙、子彈的戰爭。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9
    $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