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文摘要
文、紋,古今字,後起字紋代表本義;文則引申為華美。非軍事的(主要指德政、禮儀)。化,甲金文像二人一正一倒之形,以喻其變化的本義。《說文·匕部》:「化,教行也。」乃其引申義。
「文化」二字連用,在我國典籍中最早見於漢代劉向《說苑·指武篇》:「聖人之治天下也,先文德而後武力。凡武之興,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後加誅。夫下愚不移,純德之所不能化。而後武力加焉。」句中的「文化」今本《辭源》釋為「文治與教化」。釋為動詞性同義並列結構,細玩文意,並不貼切。這裹的「文化」是狀中結構的動詞性短語,「文化不改」即句中的「純德之所不能化」。意思是說用非軍事手段不能改變對方的不歸附狀態,所以這裹的文化是指用文治的手段來教化。這種意義多數中國人並不了解,大家較為熟悉的意義是日本明治時代傳人中國的。
P1
-
沈從文研究(第一輯)
$355 -
求知·養氣·戰鬥:魯迅的讀書生活
$251 -
杜甫字子美
$235 -
中國八大詩人
$208 -
朱自清在江南的五年
$188 -
漢語常用詞演變研究(第二版)
$282 -
廣雅疏證(上下)
$1,295 -
傅雷家書(全新修訂版)
$188 -
你是錦瑟 我為流年
$208 -
一別,如果永不相見:張愛玲傳(珍藏版)
$203 -
嘉樂君子
$459 -
民國作家的抒情意識與審美追求
$407 -
煮酒箋花,人歸何處:李清照傳
$240 -
一個人和一群人:我的祖父夏衍
$251 -
張愛玲:花自飄零
$198 -
林語堂傳:中國文化重生之道
$459 -
廣雅疏證(全四冊)
$1,556 -
舊跡拾遺:魯迅相關的若幹人和事
$355 -
水遠山長:漢字清幽的意境
$417 -
漢簡語彙考證
$4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