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史的權力

文學史的權力
定價:114
NT $ 99
  • 作者:戴燕
  • 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02-03-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301053266
  • ISBN13:9787301053263
  • 裝訂:平裝 / 226頁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本書是學術史叢書中的《文學史的權力》分冊。

全書共分五章,其內容包括新知識秩序中的中國文學史、中國文學史︰一個歷史主義的神話、作為教學的“中國文學史”等。

本書內容全面、條理清晰、資料翔實、結構合理,具有較高的科學性、系統性、理論性及學術性,可供相關人士參閱。
 

目錄

“學術史叢書”總序
前言
第一章 新知識秩序中的中國文學史
一 什麼是文學
二 什麼是中國歷史中的文學
三 怎樣寫作中國文學史
第二章 中國文學史:一個歷史主義的神話
一 文學的歷史觀念
二 史料的發掘與考證
三 求因明變的宗旨
第三章 作為教學的“中國文學史”
一 文學史為中文系的重要課程
二 教學上的個人與集體
三 對文學史課的挑戰
第四章 從“民間”到“人民”
——中國文學史上的正統論
一 新文學的發掘民間
二 文藝為人民服務
三 文學的“人民性”
四 拋棄“五四”的舊包袱
五 愛國主義
第五章 “寫實主義”下的文學閱讀
——中國文學史經典的生成
一 寫實主義是一種小說理論
二 文學史的新經典
三 正確的閱讀方式
四 多種或一種解釋
附錄一 中國文學史的早期寫作
——以林傳甲《中國文學史》為例
附錄二 把舊學換了新知
——林傳甲的一本日記和一本教材
附錄三 文學史的力量
——讀黃人《中國文學史》
附錄四 守護民間
——重讀紅皮本《中國文學史》
附錄五 他山之石
征引書目
後記
 

所謂學術史研究,說簡單點,不外“辨章學術,考鏡源流”。通過評判高下、辨別良莠、敘述師承、剖析潮流,讓後學了解一代學術發展的脈絡與走向,鼓勵和引導其盡快進入某一學術傳統,免去許多暗中摸索的工夫——此乃學術史的基本功用。至于壓在紙背的“補偏救弊”、“推陳出新”等良苦用心,反倒不必刻意強調。因為,當你努力體貼、描述和評判某一學術進程時,已有意無意地凸顯了自家的文化理想及學術追求。

其實,此舉並非今人的獨創。起碼黃宗羲的《明儒學案》、江藩的《國朝漢學師承記》已著先鞭,更不要說梁啟超、錢穆備白獨立完成的《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至于國外,同類著述也並不少見,單以近年譯成中文的為例,便有古奇的《十九世紀歷史學與歷史學家》、丹尼爾的《考古學一百五十年》、尼古拉耶夫等的《俄國文藝學史》、勒高夫等的《新史學》以及柯文的《在中國發現歷史》等。

即使如此,90年代中國學人之熱中于談論“學術史”,依然大有深意。一如黃宗羲之談“明儒”、梁啟超之談“清學”,今日之大談學術史,也是基于繼往開來的自我定位。意識到學術嬗變的契機,希望借“辯章學術,考鏡源流”來獲得方向感,並解決自身的困惑,這一研究策略,使得首先進入視野的,必定是與之血肉相連的“二十世紀中國學術”。

當初梁啟超撰寫《清代學術概論》,只是其擬想中的《中國學術史》之第五種;今人之談論“學術史”,自然也不會以“二十世紀”自限。本叢書不只要求打通古今,更希望兼及中外——當然,這指的是叢書範圍,而不是著述體例。

無論是追溯學科之形成,分析理論框架之建構,還是評價具體的名家名著、學派體系,都無法脫離其所處時代的思想文化潮流。在這個意義上,學術史與思想史、文化史確實頗多牽連。不只是外部環境的共同制約,更有內在理路的相互交織。想象學術史研究可以關起門來,“就學問談學問”,既不現實,也不可取。

正因如此,本叢書不問“家法”迥異、“門戶”對立,也淡漠“學科”的邊界與“方法”的分歧,只要是眼界開闊且論證嚴密的學術以及思想史、文化史方面的著述,均可入選。也許,話應該倒過來說:歡迎有志于通過觸摸歷史、感受傳統、反省學科進而重建中國學術的學人,加盟此項說大不大、說小不小的“文化工程”。

1998年8月4日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