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學是什麼

人類學是什麼
定價:144
NT $ 125
  • 作者:王銘銘
  • 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02-06-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301056567
  • ISBN13:9787301056561
  • 裝訂:平裝 / 221頁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什麼是人類學?”人們可能以為,只要是學科的專業研究人員,都能夠應當能夠一語道破。一些人類學家也“一言以蔽之”的對自己的學科進行簡明的定義。在很多教材中,作者言簡意賅的告訴我們說︰人類學者們學科,就是“人的科學”。這樣一個答案,不求甚解的人會放過,不小心的人則可能頗受它的誘惑,而深思的人則知道,它所包含的信息量並不怎麼大。所有的人文社會科學都是研究人類的,難道都應當被納入人類學嗎?從本意上,人類學確有一種“包打天下”的雄心,但恰好也是這門學科又給了自己的研究一個嚴格的範疇限定。要說清楚這門不無內在矛盾的學科,就要知道這門“人的科學”曾以研究那些古老的“原始人”為己任,而要令人信服的解釋“人的科學”與“原始人的研究”有何干系,難度其實不小。

這本《人類學是什麼》意在說明這一“人類學天下觀\〃的來歷、表達方法與意義。

說“他者的目光”重要,不等于要說文化相對主義是人類學的一切。我願意把自己說成是一個文化價值觀的相對主義者,同時是一個社會認識論的普遍主義者。這兩種觀點,這兩種心態,似乎存在著立場的對立。然而,我能理解它們的統一︰一個人類學家若不能相對地看待他人的文化,就很難理解這個文化;他若不能理解實踐這個文化的人也是人,就很難理解人之所以為人的道理。《人類學是什麼》這本書,要盡量表達相對性與普遍性的結合,要從一般的人類學出發,進入“他者的目光”,再從“他者的目光”進入生活方式的“常識\〃,從這些“常識\〃進入社會構成的原理,再轉入學科在知識互惠中的意義,最後論述人類學的基本認識與價值。

學習一門學問,一如學習做人一樣,需追求它的道理、規則、價值和技藝。怎樣才能獲得這些東西呢?我們一般要翻閱一些入門書,通過了解基礎知識來接近學科。可是了解和把握學科所需要的東西,比書本知識能告訴我們的多。人類學是一門特別注重體會和理解的學科。
 

目錄

閱讀說明
總序
開頭的話
1. 人看人
1.1 人怎樣成為人
1.2 文化中的人
1.3 一樣的人,不同的文化
1.4 價值觀
2.他者的目光
2.1 人的“發現”
2.2 近代人類學
2.3 不成功的轉變
2.4 現代人類學
3.“離我遠去”
3.1 從民族中心到現代中心
3.2 奇異的生活方式
3.3 “田野”之所見
4.邁進人文世界
4.1 親屬組成的社會
4.2 互惠、分配與交換
4.3 權利與權威
4.4 信仰、儀式與秩序
5.生活的節律
5.1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5.2 時間就是社會
5.3 歷法與秩序
6.“天”的演化
6.1 變化的世界
6.2 文化動態論
6.3 “大同人類學”?
7.看別人,看自己
7.1 祖先問題的西行
7.2 聖安德烈山
7.3 山泉、牧場、民居、面包窯
7.4 天主與雪山聖母,“社”與“會”
7.5 同與不同
7.6 非我與我
8.人類學者的成年
8.1 善待他人的學問
8.2 成為人類學家
8.3 認識與價值
9.富有意義的洞察
9.1 人類學的人文主義
9.2 人類學的用途
9.3 人類學的“中國心”
推薦閱讀書目
 

人類已經進入了21世紀。

在新的世紀里,我們中華民族的現代化事業面臨著極大的機遇,也同樣面臨著極大的挑戰。如何抓住機遇,迎接挑戰,把中國的事情辦好,是我們當前的首要任務。要順利完成這一任務的關鍵就是如何想方設法使我們每一個人都獲得全面的發展。這就是說,我們不但要學習先進的自然科學知識,而且也得學習、掌握人文科學知識。

江澤民主席所,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而創新人才的培養需要良好的人文氛圍,正如有些學者提出的那樣,因為人文和藝術的教育能力培養人的感悟能力和形象思維,這對創新人才的培養至關重要。從這個意義上說,人文科學的知識對于我們來說更顯得更為重要。我們迄今所能掌握的知識都是人的知識。正因為有了人,所以才使知識的形成有了可能。那些看似與人或人文科毫無關系的學科,其實都與人休戚相關。比如我們一談到數學,往往首先想到的是點、線、面及其相互間的數量關系和表達這些關系的公理、定理等。這些的看法不能說是錯誤的,但卻是不準確的。因為它恰恰忘記了數學知識是人類的知識,沒有人類富于創造性的理性活動,我們是不可能形成包括數學知識在內的知識系統的,所以愛因斯坦才說︰“比如整數系,顯然是人類頭腦的一種發明,一種自己創造自己的工具,它使某些感覺經驗的整理簡單化了。”數學如此,邏輯學知識也這樣。談到邏輯,我們首先想到的是那些枯燥乏味的推導原理或公式。其實邏輯知識的唯一目的在于說明人類的推理能力的原理和作用,以及人類所具有的觀念的性質。總之,一切知識都是人的產物,離開了人,知識的形成和發展都將得不到說明。

因此我們要真正掌握、了解並且能狗準確地運用科學知識,就必須首先要知道人或關于人地科學。人文科學就是關于人的科學,她告訴我們,人是什麼,人具有什麼樣的本質。

現在越來越得到重視的管理科學在本質上也是“以人為本”的學科。被管理者是由人組成的群體,管理者也是由人組成的群體。管理者如果不具備人文科學的知識,就絕對不可能成為優秀的管理者。

但恰恰如此重要的人文科學的教育在過去沒有得到重視。我們單方面地強調技術教育或職業教育,而在很大地程度上忽視了人文素質的教育。這樣的教育使學生能夠掌握某一們學科的知識,充其量能狗踏實地完成某一項工作,但他們卻不可能知道人究竟為何物,社會具有什麼樣的性質。他們既缺乏高遠的理想,也沒有寬闊的胸懷,既無智者的機智,也乏仁人的儒雅。當然人生的意義貨架之也必然在他們的視域之外。這樣的人就是我們常說的“問題青年”。

當然我們不是說科學技術教育或職業教育不重要。而是說,在學習和掌握具有實用性的自然科學知識的時候,我們更不應該忘記對于人類來說重要得多得學科,即使我們掌握生活得智慧和藝術得科學。自然科學強調得是“是什麼”得客觀陳述,而人文學科則注重“應當是什麼”得價值內涵。這些學科包括哲學、歷史學、文學、美學、倫理學、邏輯學、宗教學、人類學、社會學、政治學、心理學、教育學、法律學、經濟學等。只有這樣得學科才能使我們真正地自由、什麼是生活的智慧。也只有這樣的學科才能引導我們思考人生的目的、意義、價值,從而設立一種理想的人格、目標,並願意為止奮斗終身。人文學科的教育目標是發展人性、完善人格,提供正確的機智觀或意義理論,為社會確立正確的人文價值觀的導向。

國外很多著名的理工科大學早已重視對學生進行人文科學的教育。他們的力量是,不學習人文學科就不懂得什麼是真正意義的人,就不會成為一個有價值、有理想的人。國內不少大學也正在開始這麼做,比如北京大學的理科的學生就必須選修一定量的文科課程,並在校內開展多種講座,使文科的學生增加現代科學集疏的知識,也使理科的學生有較好的人文底蘊。

我們中國歷來就是人文大國,有著悠久的人文教育傳統。古人雲︰“文明以止,人文也。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成化天下。”這一傳統綿延了幾千年,從未中斷。現在我們更應該重視人文學科的教育,高揚人文價值。北京大學出版社為了普及、推廣人文科學知識,提升人文機智,塑造文明、開放、民族、科學、進步的民族精神,推出了《人文社會科學是什麼》叢書,為大中學生提供了一套高質量的人文素質教育教材,是一件大好事。

2001年8月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