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柯瓦雷敏銳地洞察到,一個思想體系總是暗含著某種世界圖景或觀念;並且,科學思想的演化並非自成一體,而是非常緊密地與哲學、宗教、形而上學、以及超科學的思想相聯系。因此,科學思想史的研究總是無法脫離相應的文化背景和精神氛圍。基于此種認識,他明確指出,十七世紀完成或經歷了一次深刻的文化革命、哲學革命科學革命。從科學思想史的角度來說,這次革命可以概括為︰cosmos的解體和空間的幾何化。

本書是一部科學思想史的經典名著,本書著者柯瓦雷亦是一位享譽國際科學史界的大師級人物。
 

目錄

《北京大學科技哲學叢書》總序
前言
導言
第一章 天空和天國
第二章 新天文學和新形而上學
第三章 新天文學反對新形而上學
第四章 從未見過的事物和從未想過的想法︰宇宙空間中新星的發現和空間的物質化
第五章 不定廣延還是無限空間
第六章 上帝和空間、精神和物質
第七章 絕對空間、絕對時間以及它們與上帝的關系
第八章 空間的神聖化
第九章 上帝與世界︰空間、物質、以太與精神
第十章 絕對空間和絕對時間︰上帝的行動框架
第十一章 工作日的上帝與安息日的上帝
第十二章 結語︰神聖的技師和無所事事的上帝
索引
人名譯名對照表
譯後記
插圖目錄
 

作為哲學二級學科的“科學技術哲學”(簡稱科技哲學)過去叫“自然辯證法”,但從目前實際涵蓋的研究領域來看,它既不能等同于“科學哲學”(Philosophy 0f Science),也無法等同于“科學哲學和技術哲學”(Philosophy of Science and 0f Technology)。事實上,它包羅了各種以“科學技術”為研究對象的學科,比如科學史、科學哲學、科學社會學、科技政策與科研管理、科學傳播等等。過去二十多年來,以這個學科的名義所從事的工作是高度“發散”的︰以“科學、技術與社會”(STS)為名,侵入了幾乎所有的社會科學領域;以“科學與人文”為名,侵入了幾乎所有的人文學科;以“自然科學哲學問題”為名,侵入了幾乎所有的理工農醫領域。這個奇特的局面也不全是中國特殊國情造成的,首先是世界性的。科技本身的飛速發展帶來了許多前所未有但又是緊迫的社會問題、文化問題、哲學問題,因此也催生了這許多邊緣學科、交叉學科。承載著多樣化的問題領域和研究興趣的各種新興學科,一下子找不到合適的地方落戶,最終都歸到“科技哲學”的門下。雖說它的“廟門”小一些,但它的“戶口”最穩定,而在我們中國,“戶口”一向都是很重要的,學界也不例外。

研究領域的漫無邊際,研究視角的多種多樣,使得這個學術群體缺乏一種總體上的學術認同感,同行之間沒有同行的感覺。盡管以“科技哲學”的名義有了一個外在的學科建制,但是內在的學術規範遲遲未能建立起來。不少業內業外的人士甚至認為它根本不是一個學科,而只是一個跨學科的、邊緣的研究領域。然而,沒有學科範武,就不會有嚴格意義上的學術積累和進步。中國的“科技哲學”界必須意識到︰熱點問題和現實問題的研究。不能代替學科建設。惟有通過學科建設,我們的學科才能後繼有人;惟有加強學科建設,我們的熱點問題和現實問題研究才能走向深入。

如何著手“科技哲學”的內在學科建設?從目前的現狀看,科技哲學界事實上已經分解成兩個群體,一個是哲學群體,一個是社會學群體。前者大體關注自然哲學、科學哲學、技術哲學、科學思想史、自然科學哲學問題等,後者大體關注科學社會學、科技政策與科研管理、科學的社會研究、科學技術與社會(STS)、科學學等。學科建設首先要順應這一分化的大局,在哲學方向和社會學方向分頭進行。

本叢書的設計體現了我們把“科技哲學”做為哲學學科來建設的構想。我們深知,一個學科特別是人文學科的範式,通常體現在它的經典著作和教科書中。目前,科技哲學專業的研究生們還沒有公認的必讀書目和必修課程體系。我們希望通過本叢書,為有哲學興趣的科技哲學教師和學生提供一種可供選擇的方案。

我們的注意力將集中在自然哲學、科學哲學、技術哲學和科學思想史四個分支學科上,因為這四個子學科是對科學技術進行哲學反思的核心和基礎學科。我們將在這四個學科方向上,系統積累基本文獻,分層次編寫教材和參考書。我們希望本叢書的出版能夠有助于推進科技哲學的學科建設,也希望學界同行和讀者不吝賜教,幫助我們出好這套叢書。

本叢書的編輯出版受到“北京大學創建世界一流大學計劃”經費資助。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