絳珠還淚:《紅樓夢》與民俗文化

絳珠還淚:《紅樓夢》與民俗文化
定價:120
NT $ 104
 

內容簡介

《紅樓夢》這部中國古典文學名著,古往今來,不知感動過多少讀者,也不知消耗過多少學者的畢生精力。不過,讀者們被感動,往往是賈寶玉、林黛玉、薛寶釵情深意切、難以抉擇的愛情,或者是大觀園里所有那些聰明美麗的女子們的不幸命運,也許還有賈府烈火亨油盛極而衰的凄涼結局。而學者們所關注的,則常常是有關這部名著的一些至今還不能完全破解的謎:《紅樓夢》作者究竟是誰?脂硯齋評本是真是假?作品內容是否有所影射?作品人物是否真有原型?大觀園遺址是否存在?以及作品的思想主題、人物形象、藝術特色等等。正是讀者們對作品的不同理解和學者們喋喋不休的爭論,使《紅樓夢》成為了一部最為迷人的小說,也使「紅學」成為了20世紀名副其實的顯學。

然而,《紅樓夢》是中國古代的一部「百科全書」,絕不僅僅限於上面提到的內容。作者對於當時人們的衣食住行、節令慶典、文化娛樂、禮儀風俗等等,都十分關注,都有細致而生動的描繪。而這些描繪,不僅能夠使我們真真切切地了解那個已經逝去的雖然不算遙遠卻頗覺隔膜的社會,而且能夠讓我們實實在在地與作品的主人公們共同感受那個時代的生活氣息,共同呼吸那個時代的社會空氣。正是因為作品提供了如此細致生動、真實感人的社會生活圖景,刻畫了如此血肉豐滿、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我們才會對,紅樓夢》如此愛不釋手、百讀不厭,我們才能和作品中的人物進行心與心的交流,情與情的融會。因此,從一定意義上說,不了解《紅樓夢》所描寫的生活細節,不懂得《紅樓夢》所反映的民俗文化,就不可能真正同情和了解《紅樓夢》中的人物,真正讀懂《紅樓夢》。

也許有人會說:《紅樓夢》不就是一部小說嗎?小說嘛,能夠看懂故事就行。這話一般說來並無大錯。然而,不了解《紅樓夢》所描繪的社會文化背景,不理解與作品人物和情節相關的民俗文化知識,我們就真能夠讀懂作品嗎?答案應該是否定的。例如,賈寶玉究竟蓄著哪個時代的發式?穿著哪個時代的衣服?佩著哪個時代的飾物?作者為何要這樣描寫?如果你沒有服飾文化知識,就不能正確回答這些問題,那麽你對作者塑造賈寶玉形象的用意也就不可能真正了解。即使你能夠從別的方面獲得認識這一人物的相關信息,但那畢竟是不全面不完整的。再如,如果不了解荷包對於清代滿洲貴族的各種用途及其文化意義,我們就無法理解傻大姐拾到的一個綉春囊,為何引起賈府主子那樣大的震恐,進而演變成為抄檢大觀園的激烈行動?而抄檢大觀園是賈府由盛到衰的轉折點,這一轉折點到底有哪些社會政治意義和文化意義?

有鑒於此,本書選擇了從民俗文化入手來解讀《紅樓夢》,也就是通過探討《紅樓夢》里所擬定的人們衣食住行、節令慶典、文化娛樂、禮儀風俗,以便讓普通讀者更深入了解《紅樓夢》人物生活的社會文化環境,以及與他們的日常生活相聯系的家庭文化氛圍。這些主要是知識性的,而且可能是瑣碎的,因為這些知識必須與《紅樓夢》相關,由《紅樓夢》而引發。這雖然限制了我們論述的完整性,但也使我們的論述更清晰,更有針對性。我們希望讀者能有興趣讀下去,因為這些民俗文化知識也許能對你讀懂《紅樓夢》進而深入理解《紅樓夢》有所幫助。
 

目錄

總序
前言
第一章 賈府男從的穿戴
一、穿戴中的文化
二、賈寶玉的服飾
三、賈寶玉的佩物
四、荷包的妙用
五、皮衣與裘氅
六、汗巾和鞋襪
第二章 賈府女人的穿戴
一、發髻與首飾
二、項飾與手飾
三、衣裳裙裾
四、內衣鞋襪
五、皮服種種
六、陳設與寢具
第三章 賈府里的飲食
一、飲食中的文化
二、日常飲食
三、珍饈美饌
四、大小筵宴
五、說不盡的茶
六、品茶櫳翠庵
七、酒與酒具
八、酒令種種
第四章 賈府過年
一、節日中的文化
二、賈府忙年
三、除夕之夜
四、元旦春節
五、元宵燈火
六、競制燈謎
第五章 賈府的節慶
一、清明時節
二、端午避邪
三、乞巧與鬼節
四、中秋節
五、重陽吃蟹
六、餞花會與消寒會
第六章 賈府的禮儀
一、禮數中的文化
二、禮尚往來
三、慶賀祝頌
四、稱謂拾零
五、婚姻嫁娶
六、寶玉成親
七、訃告祭祀
八、喪葬禮俗
第七章 賈府的娛樂
一、娛樂中的文化
二、看戲與聽戲
三、戲班與戲子
四、抹牌與賭博
五、琴棋與書畫
六、結社與聯詩
第八章 大觀園的建築
一、園林中的文化
二、曲徑通幽
三、山情水趣
四、天然圖畫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
 

一套叢書,一個重大的文化工程,其起點往往是一個堅定不移-的信念。我們這套《中國古典文學名著與民俗文化》叢書也是如此。與一般情況稍有不同的是:希望看到這樣一套叢書的民俗學泰斗鍾敬文先生,駕鶴西去,未能親自指導編撰工作和目睹這套叢書問世。

1985年10月,《文史知識》刊發了鍾敬文先生的「答《文史知-識》編輯部同志訪問的談話記錄」,題為《民俗學與古典文學》。他從「古典文學中民間文學所占的位置」、「一般古典文學作品中所反映的民俗現象」和「研究古典文學如何借鑒民俗學研究的理論和方法」等三個方面闡釋了民俗學與古典文學的關系,其結論是:「民俗學和古典文學研究都屬於人文科學,兩者都是研究人類社會的文化現象的。人類社會本是不可分割的有機整體,這就決定了兩種學科之間是可以乃至應該相互溝通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應用民俗學的理論和方法,對於豐富古典文學的研究手段、研究角度無疑會有裨益。」其高屋建瓴的概括確立了編撰《中國古典文學名著與民俗文化》叢書的指導思想。

民俗學的關注領域,主要在三個方面:「(1)風俗方面(如衣服、-食物、建築、婚嫁、喪葬、時令的禮節┅┅);(2)宗教方面(如神道、廟宇、巫祝、星相、香會、賽會┅┅);(3)文藝方面(如戲劇、歌曲、歌謠、謎語、故事、諺語、諧語┅┅)。」(顧頡剛《聖賢文化與民眾文化》,見苑利主編:《二十世紀中國民俗學經典·民俗理論卷》,13頁,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2。)(1)、(2)兩方面與古典文學的聯系,可從「一般古典文學作品中所反映的民俗現象」這一角度來加以把握,如宋玉《高唐賦》的巫山神女,吳均《續齊諧記》的牛郎織女七夕相會,周去非《嶺外代答》的斗雞,離開了對這些民俗現象的了解,我們對古典名著的解讀就會留下空白或死角。第(3)方面與古典文學的聯系,可從「古典文學中民間文學所占的位置」這一角度來加以把握。在中國文學史上,民間文學占有不容忽視的分量,諸如《詩經》中的《國風》、漢魏時期的樂府民歌、由後人補述的上古神話與傳說、宋元明清的講唱文學、明清章回小說如《三國演義》、《水滸傳》、《西游記》等,都是眾所周知的例證;中國文學的若干體裁,也多是從民間文學衍生發展而來的,例如楚辭,王逸在《楚辭章句》中追溯其譜系時說:「昔楚國南郢之邑,沅湘之間,其俗信鬼而好祠,其祠必作歌樂鼓舞以樂諸神。屈原┅┅出見俗人祭祀之禮,歌舞之樂,其詞鄙陋,因為作《九歌》之曲。」朱熹也認為《九歌》的前身是民間祭歌。這樣一些事實表明,「中國古典文學名著」與「民俗文化」之間有著深厚的血緣關系。我們的責任是:不僅承認這種關系,而且深入地考察這種關系,以開創文藝民俗學研究的嶄新局面。

五四以來出現了一系列關注文藝民俗學的學者。魯迅是其中較早而卓有建樹的一位。1927年9月,魯迅在廣州夏期學術演講會講《魏晉風度及文章與藥及酒之關系》,系統梳理「自漢末至晉末文章的一部分的變化與藥及酒之關系」,在現代學術史上開文藝民俗學研究的先河。聞一多在用民俗學觀點闡釋中國古代神話方面用力尤勤。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他先後作《伏羲考》、《龍鳳》、《姜(女原)履大人跡考》,解決了古代神話傳說中的若干疑難問題。至於數以十計的中國文學史著作,如魯迅《中國小說史略》、胡適《白話文學史》、劉大傑《中國文學發展史》、鄭振鐸《插圖本中國文學史》等,其中涉及《國風》、楚辭、漢魏樂府、宋元明清講唱文學、明清章回小說的部分亦占相當比重。若干專題性的研究著作更蔚為大觀。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