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史導論(全二冊)

心理學史導論(全二冊)
定價:708
NT $ 616
 

內容簡介

《心理學史導論》初版於1986年,2001年出至第四版,是一本在美國廣為使用、影響較大的大學心理學史教科書。與我國引進的其他幾本西方心理學史著作相比,該書獨具特色。

第一,赫根漢把心理學史置於人類思想演進的大背景中來考察,讓讀者看到學科之間的相互影響和歷史脈絡。心理學是一門多學科交叉的科學,心理學的發展離不開與其他學科的相互促進,故心理學史家首先需要有一種廣闊的視野。赫根漢這部著作正是把心理學史置於人類思想演進的大背景中,廣泛地探討了社會、文化、哲學、科學對心理學產生與發展的影響和意義,為我們提供了一幅宏偉的歷史圖景,讓我們看到心理學怎樣在歷史進程中展現,又怎樣與人類思想及其相應領域交錯。例如,在闡明心理學獨立前的思想背景時,作者不僅專門討論了經驗主義、感覺主義、實證主義、理性主義對心理學的影響,還討論了浪漫主義和存在主義對心理學的影響,這在其他心理學史著作中是不多見的。作者尤其重視發掘心理學獨立之前的「長期的過去」——心理學思想史。從章節上看,全書共二十章,思想史內容為七章,達到三分之一;從篇幅上看,正文585頁,思想史為230頁,超過三分之一。這樣的安排便於讀者較為充分地理解後來的心理學概念、理論、學說在歷史上的長期演化過程。正如作者指出:「本書的主要目的是要詳細考察心理學的起源,要表明當今心理學家們所關注的大多數內容都是心理學史上的主題之表現,這些主題幾百年甚至幾千年來一直是心理學的一部分。」

第二,赫根漢具有明確的史學觀點和史學方法,站在客觀、公允的立場來寫作心理學史。作者對厚古說與厚今說、偉人說與時代精神說等心理學史的編纂方法,持折衷的態度而非激進的觀點。他說:「本書試圖表明,有時似乎是時代精神造就了偉大的人物,有時是偉大人物造就了時代精神。我也說明了偉人和一般時代氛圍是如何能改變觀念和概念的意義的。換句話說,我采取了折衷的方法,即無論什麽方法,只要它似乎能很好地解釋心理學史的某個方面,就可利用。」作者對心理學的各家各派學說不存偏見,不厚此薄彼,均給予客觀、公允的介紹與評述。無論是科學主義取向的心理學還是人文取向的心理學,都給予同樣的筆墨和分量。作者力求准確地闡釋心理學為什麽產生和獨立,為什麽發展和演變,以及當前發展的動態與前景是什麽。

第三,充實新材料,吸收新成果,展示新觀點。赫根漢根據心理學史研究的最新成果和心理科學的最新進展,對1997年的第三版進行了修改和補充。在本版的「前言」中,他一一列出了根據新材料、新成果、新觀點對每章所作出的具體修改,修改之處涉及前版各章。尤其是將前版第十八章中有關認知心理學和心理生物學的內容單列為兩章,同時增寫了第二十章當代心理學的內容。

第四,全書寫作深入淺出,語言流暢,可讀性強,非常適合作本科生教材。我們知道赫根漢,不是因為他作過多少心理學研究,而是因為他編寫了三本有影響的心理學教科書。這本《心理學史導論》和他的《學習理論導論》、《人格理論導論》一樣,都是專門為大學本科生編寫的教科書。本書的「主要目的是要使初學心理學的學生對心理學史有一個全面而綜合的了解」。作者多年來潛心投入教科書的編寫工作,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他所編寫的教科書,能夠對心理學的大量文獻進行融會貫通,再用自己的語言深入淺出地表述出來,讀起來十分流暢,讓人感到是一氣呵成,閱讀過程就像是與作者分享精神產品的過程。
 

目錄

心理學史導論(上冊)
總序
譯者前言
前言
研究心理學史的網站
第一章 導言
第二章 古希臘早期哲學家
第三章 亞里士多德之後:追求美好的生活
第四章 現代科學與哲學時代的開始
第五章 經驗主義、感覺主義和實證主義
第六章 理性主義
第七章 浪漫主義和存在主義
第八章 生理學的早斯發展和實驗心理學的產生
第九章 意志主義、構造主義和其他早期心理學取間
第十章 達爾文的影響
第十一章 機能主義
第十二章 行為主義
第十三章 新行為主義
第十四章 格式塔心理學
第十五章 心理疾病年期診斷、解釋和治療
第十六章 精神分析及其早期分支
第十七章 人本主義(第三勢力)心理學
第十八章 認知心理學
第十九章 心理生物學
第二十章 當代心理學
心理學史上的重要人物和事件
參考文獻
資料來源說明
人名索引
主題索引
心理學史導論(下冊)
 

感謝讀者在「當代心理科學名著譯叢」前駐足和瀏覽。

我們為什麽要譯介和出版這套叢書?

學術會通時代。科學與技術從來都在為歷史的發展和人類的進步助跑,這在我們身處之時代尤為顯著。在這新紀噴薄、百業騰驤、中華數千年文明將再現輝煌的歷史時刻,中國的心理學工作者應該有所作為。

心理學正日益走近和踏入我們的生活。目前它幾乎已成「熱學」。林林總總冠以「心理學」名謂的出版物不斷更新著書店和讀者的書架。心理學不再神秘。但也不必諱言,從「心理學」這棵大樹繁衍開來的過度茂密的枝蔓,使其主干倒顯得有些不明了。嚴肅的心理學工作者應該做些修枝整葉的工作。沒有心理學主干的承托,心理學之樹的常綠是不能長久的。培本固干是本譯叢的宗旨。

我們的目光還應看得更遠。國內外均有學者斷言,心理學將成為21世紀的「顯學」。我們同意這一觀點。這並非心理學家的自大,某種意義上,這是科學發展史的必然走向。心理學是研究人類自身奧秘的科學,即使在近代科學誕生之前的所謂「前科學」的粗放時代,人類就已開始或一直在關注自身(我)。先哲們深刻的理性思考中蘊涵著無數實質為心理學的問題。僅就「知」的領域而言,以當代著名心理學家、發生認識論者皮亞傑的理論分析,所謂「格物致知」,實際包含著一種「雙向建構」的過程。人類的知識,不管是群體,還是個體,其構成都是這一雙向建構的產物,即人(類)在認識世界的同時,自身的認知結構也得到了提升,而且,人(類)又不斷使用在認識世界的過程中錘煉的「認知結構」這一利器,反身解剖自己的認識(甚至包括認知結構本身),並及於其他專屬於「人」的領域——意識的、思想的、情感的、人際的、個性的諸多方面。這種自我解剖的功能,惟有「地球上最美的花朵——思維著的精神」才能做到,它是人類精神的本質所在。而且,隨著人類自身的發展,它會變得越∨來越自覺和深入。心理學地位的日益凸顯正是與此相伴隨的。

當今社會的發展已為之提供了許多佐證。現代文明的歷史進程緊迫呼喚科學心理學的介入,因為現代化的核心是人的現代化。現代化的大廈須以「人」為支撐點。以現代人的智慧、理性、道德和情操,才能真正構成現代的文明。這對正在進行現代化建設的當代中國來說,具有更加現實的意義。

試看:當人們驚呼知識瀕於「大爆炸」之時,必然更期望破解知識獲得過程之謎以實現真正的學習的革命;當教育終於從應試模式的藩籬中解脫出來回歸素質教育的正確方向時,就更要求教育的過程符合人才成長的自身規律;當培養新一代學子的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關乎一個國家和民族的興衰大業時,充分發掘智力的潛能和探索其有效的培養途徑必然更顯重要。人們面臨的問題似乎也更多了,例如:當知識經濟和信息時代的特質日益改變人們的生存狀態和生活方式時,如何才能保持人們自身的健康身心和塑造健全的人格?當現代生活的壓力在人與家庭、人與群體、人與社會的關系中注入了新的特征時,如何正確處理這些關系以達於彼此的和諧與適應?當本由人所創造和發明的外化的技術卻在與人的頡頏中,顯現出凌駕於人的態勢時,如何重鑄人的尊嚴和恢復精神力量的能動地位?當愈益先進的技術把人導入愈益復雜的人機系統時,究竟是「物從於人」,還是「人從於物」,或是「人物相容」,又怎樣相容?如此等等。所有這些問題,都需要心理學作出回答。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