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與政治︰阿爾都塞讀本

哲學與政治︰阿爾都塞讀本
定價:189
NT $ 164
 

內容簡介

本譯文集思路清晰,首先體現在編者對于阿爾都塞思想發展脈絡的準確把握上。編者明確反對國內外學界對于阿爾都塞思想的片面化解釋和運用,將所選文章嚴格限定在阿爾都塞“自我批評”的理論歷程當中(即1967年後),限定在“哲學與政治”的主題之內,非常準確地凸顯了阿氏在唯物主義和階級政治這兩方面的不妥協性。讀完這本譯文集以及編者所作的詳盡而精確的注釋,我們就能發現一個“佔統治地位的”阿爾都塞形象︰一位不只具有自我批評精神和超常勇氣的馬克思主義學者,而且真正在自己的理論實踐當中自覺介入政治斗爭的英雄戰士。

這本譯文集由上、下編兩部分組成,上編題為“哲學的政治”,下編題為“政治的哲學”。另外,還附有德里達和詹姆遜對于阿爾都塞的相關評價,以及編者搜集的一份詳盡的阿爾都塞生平與著作年表。這本譯本集收入了三篇不被人重視的長文︰《哲學和科學家的自發哲學(1967)》、《在哲學中成為馬克思主義者容易嗎?》與《馬基雅維利和我們》。在編者看來,盡管這三篇文章不算是阿氏的“代表作”,但是對于理解阿氏理論的內在“配置”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阿爾都塞(Louis Althusser,1918— ) 法國著名哲學家、“結構主義馬克思主義”的奠基人。出生于阿爾及利亞首都附近的比曼德利小鎮,其父是一家銀行的經理。1924—1930年在阿爾及爾上小學。1930—1936年在法國馬塞上中學。畢業後考入巴黎國立高等師範學校預科班學習。1939年入該校文學院不久,因德國法西斯入侵而應征入伍,隨軍駐守布列特尼半島。1940年被德軍俘虜,關押在集中營,直到戰爭結束才獲釋。1945年重返高等師範學校,在哲學家巴歇拉爾指導下研究哲學。1948年獲哲學博士學位,留校從教,並于同年加入法國共產黨。1962年升為教授,1975年通過答辯,又被庇卡底大學授予文學博士學位。1980年患精神病,退休療養。
  阿爾都塞長期在大學執教,但在政治思想戰線上積極參與現實斗爭。50年代中後期,圍繞馬克思主義同人道主義和黑格爾哲學的關系問題,他同法共理論家加羅迪和國外其他“新馬克思主義”者展開了激烈論戰。發表的主要著作有《孟德斯鳩、盧稜、馬克思︰政治和歷史》、《保衛馬克思》、《閱讀〈資本論〉》、《列寧與哲學》、《自我批評》等。在批判把馬克思主義人道化、黑格爾化的思潮中,他以“反對資產階級意識形態威脅的正統捍衛者”姿態出現,在黨內外贏得了頗高聲譽。在他看來,馬克思從黑格爾那里吸取的不是辯證法和異化概念,而是“無主體過程”的哲學範疇。馬克思主義是在同費爾巴哈抽象的“人”、“人道主義”決裂中產生的,嚴格地說,它是“理論反人道主義”。歷史唯物主義作為科學的歷史理論是社會科學中發現的“新大陸”,而作為哲學的辯證唯物主義卻以“實踐狀態”仍包含在《資本論》等著作中,還有待于從理論上系統闡述。他按照“對應閱讀法”,把《資本論》作為認識對象,進行了深入研究,企圖把馬克思主義哲學從中抽
  取出來。所以,他把辯證唯物主義哲學定義為“理論實踐的理論”。實際上,他是運用“多元決定”、“結構因果性”等概念所體現的結構主義原則,對社會形態、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的關系作了新的解釋。認為社會是由經濟、政治和意識形態等因素按一定結構方式構成的復雜統一體,歷史發展不是按“人的本質的異化”和“揚棄異化”的人道主義圖式進行,而是由多種因素相互作用構成的“無主體過程”。
  阿爾都塞從60年代初開始接受結構主義思潮影響,運用結構主義方法解釋馬克思的著作,對經驗主義、歷史主義和人道主義進行了批判,構成了有別于正統馬克思主義的“結構主義馬克思主義”思想體系,並在法國形成了一個學派。但在70年代之後,這個學派陷入瓦解。阿爾都塞曾多次談到“馬克思主義的危機”,對自己的信念表現出悲觀情緒。
 

目錄

上編 哲學的政治
哲學和科學家的自發哲學(1967)
列寧和哲學
在哲學中成為馬克思主義者容易嗎?
哲學的改造
今日馬克思主義
下編 政治的哲學
論\〃社會契約\〃(錯位種種)
意識形態和意識形態國家機器(研究筆記)
馬球基雅維利和我們
附錄
在路易‧阿爾都塞葬禮上的致辭
新版《列寧和哲學》導言
路易‧阿爾都塞生平和著作年表
編譯後記︰阿爾都塞和我們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