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代文狀元∶文狀元名錄

中國歷代文狀元∶文狀元名錄
定價:210
NT $ 183
 

內容簡介

狀元是中國的特產。狀元是中國科舉制度諸多名詞中最光彩、最炫耀的一個。是創始於唐、完備於宋,延續至元明清長達1300年的科舉制度中使用頻率最高、最為鮮活、最富生命力的詞匯。

文狀元在中國歷史上影響深遠,是中國古代科學舉制度金字塔的塔尖,既有光宗耀祖一飛沖天的大紅大紫,也有十年寒窗坎坷悲壯的甜酸苦辣。本書在原著的基礎上做了補充修改,並全面介紹了從唐朝至清末653名文狀元的情況,展現了一代天驕治國安邦的卓越貢獻和文韜武略的輝煌一生。本書內容翔實,資料豐富,具有工具書性質。
 

目錄

序:狀元淺說
各朝代文舉概況及文狀元名錄
隋代文舉概況
唐代文舉概況
唐代文狀元名錄
孫伏伽
敬婁師德
宋守節
郭震
弓嗣初
鄭益
許且
吳師道
陳伯玉
張九齡
姚仲豫
崔液
常無名
李昂
范崇凱
王維
杜綰
嚴迪
李*
虞咸
王正卿
徐征
李琚
賈至
崔曙
王閱
劉單
┅┅
五代十國文舉概況
五代十國文狀元名錄
宋代文舉概況
宋代文狀元名錄
遼代文舉概況
遼代文狀元名錄
西夏文舉概況
西夏文狀元名錄
金代文舉概況
金代文狀元名錄
元代文舉概況
元代文狀元名錄
明代文舉概況
明代文狀元名錄
大西國文舉概況
大西國文狀元名錄
清代文舉概況
清代文狀元名錄
太平天國文舉概況
太平天國文狀元名錄
附錄
主要參考書目
人名筆畫索引
人名漢語拼音索引
後記
 

狀元是中國的特產。狀元是中國科舉制度諸多名詞中最光彩、最炫耀的一個。是創始於唐、完備於宋,延續至元、明、清長達1300年的科舉制度中使用頻率最高、最為鮮活、最富生命力的詞匯。那麼,追根溯源,狀元到底是什麼?

一、狀元是進士第一

「狀」取自「投狀」;「元」即為第一,居首之意。唐朝時規定,各州貢送到京城的舉子,應試之前要向禮部呈遞州里的解狀和本人的出身履歷等親狀,統稱為「投狀」,也就是報名。考試合格后,禮部又要將新進士的身份材料及成績一起報呈給皇帝,稱為奏狀。排在最前面的就是狀頭。當時只分甲乙等,無狀元之名。到武則天天授元年(690)首創殿試之例,對禮部的考試再行復試,這才開始把按成績排在最前面的稱狀頭或狀元。「狀元之名,蓋自此始」。

但是,並不是所有的第—都稱狀元。在中國科舉制度的早期,曾設有許多科目,如果按種類分,則有貢舉、制舉、武舉、童子舉等,而在貢舉、制舉、武舉中,又分進士、明經、賢良方正、能直言極諫、才識兼茂明於體用等等科目。在這諸多科目中,只有貢舉中進士科的第一人稱狀元(武舉第一稱武狀元),而制舉、童子舉的第一人均不稱狀元。所以說,狀元是進士科第一人。

二、進士科一枝獨秀

「進士」一詞最早見於(禮記·王制》:「大樂正論造士之秀者告於王,而升諸司馬,日進士。」是指造士中學有所成的優秀者,是可以進用任職享受爵祿的士人。到隋朝大業年間才成為取士科目。

唐代所開科目,先后有常科、制科兩大類九十多科。制科是皇帝因特種需要而臨時設定的。對象是極少數的著名人物,加上科目、時間均臨時確定,所以被視為「非正途」。常科有數十種,有些科目因條件特殊、生源有限(如秀才科、童子科),很快就停止了。只有明經、進士兩科,幾乎年年開設。此兩科中,進士科最難考,錄取人數也少。但它以詩、賦、應用文寫作為主要的考試方式,比明經考帖經、墨義更能顯示應試者的才能,所以進士科最受尊重,影響也最大。尤其唐代,應進士舉的被稱為「白衣公卿」、「一品白衫」,考中進士便是「登龍門」。史稱:「大抵眾科之目,進士尤為貴,其得人亦最盛焉」。當時非常流行這樣一句諺語:「三十老明經,五十少進士」,既是說30歲明經登科年紀算是老的,而50歲考中進士依然屬年輕。

唐代進士科興盛的另一個原因還在於,進士科每年取中的人數雖比明經少很多,大概在三十人上下,但后來位極人臣的進士常常十有二三,登顯列的更是十有六七。一大批著名學者、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都是進士出身。如裴度、王維、劉晏、王勃、陸贄、張九齡、房玄齡、柳宗元、柳公權、韓愈等。在社會上的影響面極大,以至於「縉紳位極人臣,不由進士者,終不為美」。唐朝宰相薛元超曾感嘆到:「吾不才,富貴過人,平生有三恨,始不以進士擢第,不娶五姓女,不得修國史。」(五姓皆為當世第一高門大戶,有崔、盧、鄭、王、李)。連唐宣宗也對進士愛慕不已,在宮廷之中赫然自題「鄉貢進士李顯龍」。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