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同的空間∶全球媒介、電子世界景觀與文化邊界

認同的空間∶全球媒介、電子世界景觀與文化邊界
定價:120
NT $ 104
 

內容簡介

我們正經歷一個舊的同一體——國家、文化、特性——消融的時代。《認同的空間》一書研究了在後現代地理條件下運用有線和衛星通信的傳播環境里,人們是怎樣重新塑造集體文化認同的。作者審視了歐洲與其最主要的他者們——美國、伊斯蘭世界、東方——之間的關系這個當代政治主題,來探討目前的認同問題。他們表明,不論過去還是現在,歐洲自己的認同都是相對於上述他者來蜀定的。

《認同的空間》一書對當代文化同一體復雜而矛盾的本質的闡述頗具啟發性。分全球化與認同危機、重新設想的社會群體等十章,研究了在後現代地理條件下運用有線和衛星通信的傳播環境里,人們是怎樣重新塑造集體文化認同的。
 

目錄

《當代學術棱鏡譯叢》總序
序言
重建全球媒介
塑造今日歐洲
歐洲和他者
第一章 全球化與認同危機
——全球媒介新景觀
從國內媒介到全球媒介
媒介新秩序
媒介新秩序下的文化和政治
全球化與歐洲認同危機
對立認同和整體
我們同一體中的隱形者
第二章 重新設想的社會群體?
——新媒介,新可能
超越福特主義?
圖像空間
重新設想的社會群體?
第三章 文化、社會群體、認同
——傳播技術與歐洲改形
構建文化同一體
表示差異的認同:構成關系
一個特例
歐洲與美國的關系
帶尾翼的《達拉斯》:粗俗的品味政治
歐洲:一個地理問題嗎?
出口能力級別
收看本土節目成了民族習慣:家庭電視、民族
第四章 歐洲文化
——通訊、空間、時間
第五章 無處似故鄉
——家的形象
第六章 傳統與轉變
——全球背景下的民族文化
第七章 在西方的注目下
——媒介、帝國、他性
第八章 技術東方主義
——對日本的恐慌
第九章 緘默政治
——社會群體的意義和媒介的用途
第十章 什麼的終結?
——后現代主義、歷史、西方世界
參考文獻
索引
 

本書貫穿兩條主線,一是當代諸文化同一體自身復雜而矛盾的特性,一是傳播媒介在這些文化同一體重組當中的作用。上述問題主要是置於歐洲與其主要「他者」(Others)之間關系的范疇內進行研討的。從古至今,歐洲的身份特性都是相對於美國、伊斯蘭世界、日本乃至東方來界定的。

重建全球媒介

傳輸新技術的一個后果就是信息傳播媒介正在發生具有深遠影響的變革。我們看到,正在重新構建信息圖像空間並形成新的傳播地理,其特征表現為:全球性網絡和國際信息流動空間;國家這個范疇面臨着愈演愈烈的危機;出現一些新形式的區域性與地方性活動。我們正在大大改變空間與地域的概念。

人口、文化、貨物、信息的遷移、流動方式表明,現在並不主要靠諸如地理位置間隔、海洋、山脈等自然分界來划分社會或國家的「自然邊界」。我們越來越需要根據傳播和運輸網絡及語言文化這樣的象征性分界——由衛星軌道或無線電信號決定的「傳輸空間」——來划定在這個時代里具有決定性意義、呈現滲透性的邊界。我們強調新的空間動態中兩個主要特征,這兩方面似乎是背道而馳的,但它們都必然對歐洲傳播策略及歐洲認同的演變產生重要影響。一方面,技術與市場轉換使全球圖像業和世界市場應運而生;我們正親眼目睹着視聽產品的「非領土化」(deterritorialisat ion)和跨國傳送系統的精心運作。然而,另一方面,地方生產和地方銷售網絡也取得長足發展。於是,有線傳播技術與微波技術促成大眾市場的分化,並有利於大型媒介和廣告公司向特定受眾播送。地力性和區域性生產綜合體也得到發展;盡管它們還脆弱不穩固,但是給地方經濟文化帶來了希望。當然,在全國性廣播電視的重要性日趨減化(對此人們尚存爭議),而且國家媒介系統為公眾服務的准則也在不斷弱化之時,全球主義與地方主義之間的關系便緊張起來 這不是一個個球媒介或地方媒介的問題,而是全球性和l地方性女Il何結合的問題 是否有可能發展分散式媒介業和肯尼思·弗蘭普頓聽說的那種真正的「臨界性區域主義」(critical regtonalism)?是否可能發展一種地方區域性文化呢?這種文化並非是內向型的,而是將自己看作全球文化的一種變異,這種文化兼容差異性、多元性、不連續性。這些提法雖然都從國家的視角出發,但它們使我們擺脫了在有關公共服務性廣播電視事業問題上爭論不休的困境。重要的是關於超國家領域(supra-national sphere)與次國家領域(sub-na-tiona1 sphere)間的關系問題。一種可能是全球大一統。另一種可能是在吸納目前已有進展的革新基礎上,重新組合並塑造各國、各地的文化認同和民族認同。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04